临床肝胆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 22-1108/R 国内刊号
  • 1001-5256 国际刊号
  • 1.3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肝胆病是吉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肝胆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设述评、专家论坛、热点·视点·观点、学术争鸣、指南与规范、指南解读、论著、临床病例讨论、临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国内外会议动态、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等

临床肝胆病 201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新年致辞
传承卓越再创未来--《临床肝胆病杂志》创刊三十五年暨新年致辞9-9

摘要:天仪再始,岁律更新,俯仰间神州大地已踏入2019年,《临床肝胆病杂志》也迎来了创刊的第三十五个春秋。1985年,《临床肝胆病杂志》破晓而出,开启了我国肝胆胰专业学术期刊的破冰之旅。三十五年来,本刊发表了一系列我国肝胆胰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见证了我国一代代学人孜孜以求的壮丽征程。为提升我国肝胆胰领域学术水平、促进国际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临床肝胆病杂志述评
应重视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诊断及规范治疗10-12

摘要:门静脉高压症是由门静脉系统阻力/血流增加或肝静脉系统回流受阻所导致的门静脉压力异常升高,常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腹水及肝性脑病等。肝硬化所引起的窦性门静脉高压症临床最为常见,通常伴有肝脏合成功能障碍。而肝外、肝内门静脉系统异常所致的肝(窦)前门静脉高压,以及肝内、肝外肝静脉系统回流受阻所致的肝(窦)后性门静脉高压,多无明显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可首先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液学指标判断有无门静脉高压症,再通过影像学、肝静脉压力梯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其类型和病因。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取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内镜、介入或手术治疗,以防治门静脉高压症的并发症。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家论坛
肝(窦)前型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及其面临的困境13-17

摘要:肝(窦)前型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NCPH)是一组以门静脉高压症为突出表现的血管异质性疾病,病因复杂。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相比,NCPH患者肝功能基本正常,肝静脉压力梯度正常或轻度增加,预后较好,极易误诊为不明原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脏病理是诊断"金标准"。目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及内镜是NCPH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缺乏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肝硬化以外窦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18-23

摘要:肝硬化以外窦性门静脉高压病变发生于肝内,主要涉及肝窦状隙病变,最常见病因为肝窦阻塞综合征,主要见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化疗预处理及吡咯生物碱中草药治疗,去纤苷为唯一批准治疗药物;其他病因包括特发性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先天性肝纤维化、结节再生性增生、血吸虫感染等,诊断需借助肝组织学检查,治疗主要针对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及潜在原发病。

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24-28

摘要: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是指肝外肝静脉梗阻,肝外肝静脉与右心之间的肝血流出道受阻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常见病因有布加综合征、右心衰竭及缩窄性心包炎等。随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少见、罕见疾病所致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29-32

摘要:少见、罕见疾病所致门静脉高压症多属于窦前性(肝前)或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因多数为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故肝静脉压力梯度不能准确反映其门静脉压力,临床诊治存在较大困难。此类疾病种类较多,重点介绍了6种少见、罕见疾病所致门静脉高压症的机理和治疗进展,并就目前的治疗现状进行了总结,希望对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有所帮助。

门静脉高压症的无创检查33-37

摘要:门静脉高压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慢性肝病患者的食管胃静脉曲张、腹水和肝性脑病等,会间接影响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情况。目前,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为评估门静脉高压症的金标准,但因有创、价格昂贵等特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因此,无创且精确的技术研发在疾病诊断、风险分层、疗效监测、预后预测等方面都至关重要。阐述了临床实践中门静脉高压症无创性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强调注重无创技术研发,HVPG检测标准化与疾病精准分层管理的重要性。

临床肝胆病杂志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
低皮下脂肪组织指数与女性肝硬化患者高病死率相关23-23

摘要:【据《JHepatol)》2018年9月报道】题:低皮下脂肪组织指数与女性肝硬化患者高病死率相关(作者EbadiM等)骨骼肌和脂肪组织是人体的两个主要部分且显示出独立的功能。本研究旨在根据性别来探讨骨骼肌、内脏脂肪以及皮下脂肪组织对肝硬化患者肝移植预后评估的意义。

组蛋白乙酰化酶SIRT3协同组蛋白甲基化酶SUV39H1和SETD1A表观调控HBV cccDNA的转录活性37-37

摘要:【据《Hepatology》2018年10月报道】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3协同组蛋白甲基化酶SUV39H1和SETD1A表观调控HBVcccDNA的转录活性(作者RenJH等)HBVcccDNA在肝细胞核内持续稳定的存在,被认为是HBV感染慢性化和抗HBV治疗停止后肝炎复发的最主要原因。因此,HBVcccDNA是当今HBV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题。HBVcccDNA微染色体组成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研究表明多种组蛋白乙酰化酶、去乙酰化酶及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可结合于cccDNA微染色体,进而修饰组蛋白的乙酰化和甲基化水平,最终调控cccDNA的转录活性。因此,阐明cccDNA表观修饰的新机制对于完善HBV复制调控及抗HBV药物研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肿瘤内三级淋巴结构与早期肝癌复发风险较低相关81-81

摘要:【据《JHepatol》2018年9月报道】题:肿瘤内三级淋巴结构与早期肝癌复发风险较低相关(作者CalderaroJ等)三级淋巴结构(TLS)为产生抗肿瘤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提供了一个局部和关键的微环境,迄今为止其几乎与所有实体肿瘤良好临床结果的指标有关。然而,TLS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因为TLS最近被证明在非肝癌中促进了恶性肝祖细胞的生长。

隐源性肝硬化的难题:无治疗选择的不良结局103-103

摘要:【据《JHepatol》2018年8月报道】题:隐源性肝硬化的难题:无治疗选择的不良结局(作者YounossiZ等)虽然隐源性肝硬化历来被认为是终末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但仍有争议。该研究通过对长期随访数据的队列研究来对比隐源性肝硬化和NASH相关肝硬化的结局。

脂肪肝、特定部位和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与10年心血管风险评估的关系108-10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评估137-137

摘要:【据《Gastroenterology》2018年8月报道】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评估(作者KanwalF等)目前,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缺乏相应研究数据。他们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大数据对照研究分析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

质子泵抑制剂与轻微肝性脑病和明显肝性脑病相关,并增加肝硬化的病死率142-142

摘要:【据《Hepatology》2018年10月报道】题:质子泵抑制剂与轻微肝性脑病和明显肝性脑病相关,并增加肝硬化的病死率(作者NardelliS等)轻微肝性脑病(MHE)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亚临床认知障碍。质子泵抑制剂(PPI)可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调查PPI和MHE之间的联系。

2D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肝外门静脉梗阻患者脾硬度152-152

摘要:【据《BrJRadiol》2018年9月报道】题:2D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肝外门静脉梗阻患者脾硬度(作者MadhusudhanKS等)本研究旨在评估2D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检测脾硬度预测肝外门静脉梗阻(EHPVO)患者静脉曲张出血的准确性。

具有感染HBV高风险的美国成人中未检测的疫苗诱导的免疫力的流行情况156-156

HSD17B13是一种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织学特征相关的肝视黄醇脱氢酶184-184

摘要:【据《Hepatology》2018年11月报道】题:HSD17B13是一种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织学特征相关的肝视黄醇脱氢酶(作者MaYL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慢性肝病的一种常见原因。一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6834314与一般人群中的血清肝酶相关,可能反映了肝脏脂肪样变或损伤程度。笔者团队研究了rs6834314及其最近的基因HSD17B13(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3),以鉴定其与NAFLD组织学特征的关联,并表征HSD17B13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伴急性肾损伤:特利加压素优于去甲肾上腺素196-196

摘要:【据《HepatolRes》2018年8月报道】题: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伴急性肾损伤:特利加压素优于去甲肾上腺素(作者AroraV等)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HRS)后的短期病死率较高。特利加压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肝硬化合并HRS患者的常用药,研究显示二者疗效相同。但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伴HRS患者中,没有数据来比较两者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