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 22-1108/R 国内刊号
  • 1001-5256 国际刊号
  • 1.3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肝胆病是吉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肝胆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设述评、专家论坛、热点·视点·观点、学术争鸣、指南与规范、指南解读、论著、临床病例讨论、临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国内外会议动态、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等

临床肝胆病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急性胰腺炎的液体治疗:复苏时机、液体种类及监测方法12-16

摘要:胰腺微循环障碍和缺血是急性胰腺炎起病阶段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器官灌注不足是该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在入院后最初12~24 h液体复苏是急性胰腺炎早期最重要的内科治疗方法,及时而合理地补液有助于改善预后。但关于液体种类、输液速度及监测手段仍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有待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研究。

中国梦:没有乙型肝炎的未来17-20

摘要:HBV感染是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消灭病毒性肝炎对我国人群危害的主要手段之一。最新研究结果证实了妊娠晚期使用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可进一步减少HBV母婴传播。同时,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2015年7月25日启动了“乙型肝炎母婴零传播工程”(“小贝壳”项目),旨在通过移动医疗工具对乙型肝炎孕妇进行规范化管理,以达到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HBV母婴传播的目的。目前我国抗击乙型肝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信随着这项最新研究的发现以及“小贝壳”项目的启动,终将会实现没有乙型肝炎的未来。

2016年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共识声明:胰腺术后乳糜漏的定义和分类21-24

《2016年美国东部创伤外科学会成人胰腺损伤的临床管理指南》摘译25-27

《2016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儿童肝癌治疗指南(医生版)》摘译28-31

急性胰腺炎外科干预的时机及技术探讨32-35

摘要:急性胰腺炎病情复杂多变,早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是早期针对急性胰腺炎的某些病因,需及时行外科干预,以控制其发病病因。而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后期,针对局部并发症,讨论了外科治疗的时机,对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视频辅助微创手术等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微创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孰优孰劣、如何合理选择视频辅助微创技术等方面目前还存有争议,今后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营养支持治疗36-39

摘要: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结了近年来SAP营养支持疗法方面的热点及新观点。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在胰腺炎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肠内营养可保护肠黏膜屏障的功能,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SAP患者采用经鼻胃管途径进行营养支持,同鼻空肠管途径一样安全、有效。目前半要素或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的使用经验和临床研究尚不充分,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及益生菌不作为常规推荐。

胰腺炎与脂肪肝的关系探讨40-45

摘要:胰腺炎系一种常见的、病死率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生常会遇到胰腺炎合并脂肪肝的患者。从脂肪肝在胰腺炎患者中的患病率、脂肪肝对胰腺炎预后的影响、妊娠急性脂肪肝诱发胰腺炎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探讨胰腺炎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

胰性脑病的诊治现状46-48

摘要:胰性脑病(PE)是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介绍了胰酶激活、细胞因子、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维生素缺乏等因素参与PE的可能发病机制。归纳了PE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指出PE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缺乏可靠的生化诊断指标,无明确的诊断标准。阐述了PE的诊治策略,指出PE的重点在于积极有效地治疗原发病,大部分PE患者随着胰腺炎病情的缓解而好转。

细针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49-52

摘要:胰腺囊性病变(PCLs)的病理类型多样,生物学行为差异极大,其预后各不相同。目前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检查以及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囊液细胞学检查综合分析。细针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是一种新型显微内镜,其可与19 G穿刺针匹配应用,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PCLs在体实时显示病变组织细胞、亚细胞结构,进而实现对PCLs的准确诊断。对细针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诊断PCLs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胰腺癌化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评价53-56

摘要: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其治疗极具挑战。近年来发现药物治疗不仅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术前及术后辅助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可使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以吉西他滨、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传统化疗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疗效有限,目前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基于胰腺癌诊治相关指南或共识并结合现有胰腺癌治疗领域重要的临床试验研究,阐述了胰腺癌的化疗选择方案及疗效评价,相信随着新药的研发及新技术的应用,未来胰腺癌的治疗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胰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发展历程57-60

摘要:胰腺癌是所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患者预后情况最差的之一,总体5年生存率仅约5%,即使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也仅为20%左右。复发和转移是影响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最关键因素,其中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的重要特点,因而淋巴结的清扫范围一直是胰腺癌根治术的一个热点问题。对胰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规范化的淋巴结清扫是改善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江苏省启东市HBV感染相关疾病的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61-66

无刚毛鳞甲复合体同源物样蛋白2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球蛋白的关系67-71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CXCR5+PD-1+T淋巴细胞与血清球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转录因子无刚毛鳞甲复合体同源物样蛋白(Ascl)2的表达在慢性HC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住院或门诊初治CHC患者46例,另选取实验室健康成年实验人员以及本院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外周血中Tfh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及其亚群(CD4+CXCR5+PD-1+T淋巴细胞)变化,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球蛋白水平,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Tfh细胞中Ascl2 mRNA表达情况;分析各指标变化与HCV感染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CHC患者外周血Tfh细胞与B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582 3,P=0.011 2),外周血B淋巴细胞与球蛋白呈正相关(r=0.450 9,P=0.031 6),Tfh细胞与球蛋白呈正相关(r=0.583 5,P=0.038 3);CHC患者外周血Tfh细胞中Ascl2mRNA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19±0.666 vs 6.437±5.776,t=4.552,P=0.001 9)。结论 Tfh细胞与CHC患者血清中球蛋白的产生有一定的联系,转录因子Ascl2可能参与HCV感染过程中Tfh细胞的分化发育。

女性肝硬化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初步探讨72-75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观察76-81

HBV感染者耐药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分析82-86

摘要:目的 探讨HBV耐药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HCC)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北京地坛医院进行HBV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且为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经治,但HBV DNA仍可检测到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随访,以出现HCC为临床结局。分析HBV感染者耐药基因突变与HCC发生的相关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HCC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共有22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HBV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中未检测到耐药基因突变者占45.37%(103/227),检测到耐药基因突变者占54.63%(124/227)。HBV耐药基因突变组与未突变组的HBV DNA载量分别为(5.19±1.60)log10IU/ml、(5.44±1.75)log10IU/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4,P=0.258)。HBV耐药基因突变组与未突变组中肝硬化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4.19%(30/124)、16.50%(17/103),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026,P=0.155)。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4~58个月),HCC发生率为7.49%(17/227)。HBV耐药基因突变者的HCC发生率为9.68%(12/124),未检测到HBV耐药基因突变者的HCC发生率为4.85%(5/103)。发生HCC的患者中基线时检测出HBV耐药基因突变者占70.59%(12/17),未发生HCC的患者中基线检测出HBV耐药基因突变者占53.33%(112/210)。结论 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 DNA未被有效控制的患者,其HCC发生率与未进行抗病毒的患者HCC发生率结果相当,有较高的HCC发生的风险;若出现HBV耐药基因突变,其发生HCC的风险可能较高,未来需更长时间、更大样本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隔姜灸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观察87-90

摘要:目的 观察隔姜灸足三里、涌泉穴配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的中医证候属肝郁脾虚证的原发性肝癌初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TACE治疗,术后均给予常规护肝、护胃、止痛、止吐等对症支持治疗。艾灸组在此基础上,自TACE术前1 d开始进行艾灸治疗。施灸穴位取双侧涌泉穴、双侧足三里,1次/d,30 min/次,连续施灸8 d。于术前1 d和术后7 d记录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中医证候评分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问卷结果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艾灸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692,P=0.046)。艾灸组中医证候显著改善7例,部分改善16例,总有效率为77%;对照组中医证候显著改善5例,部分改善9例,总有效率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8,P=0.027)。生活质量方面,艾灸组患者疲倦、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以及总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22、2.530、2.538、3.144,P值分别为0.011、0.017、0.017、0.004)。结论 双侧足三里、涌泉穴隔姜灸配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可减轻TACE术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体现了“局部+全身”的综合治疗模式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特点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