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1001-5256,CN22-1108/R。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1-5256
  • 国内刊号:22-1108/R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0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6
  • 综合影响因子:1.51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肝胆病 2014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述评

对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再认识

摘要:肝内胆管结石系原发性胆管结石范畴,尽管其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因地区不同仍有差别。早期肝内胆管结石采用微创外科技术施行肝切除术治疗是正确选择,应保护Oddi括约肌的功能;但对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所致的终末期肝病的外科治疗仍存在诸多问题。应提倡多学科合作医疗模式,进行综合性治疗,并加强肝内胆管结石预防、病因和发病机制等研究,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努力探索。
1097-1098
临床肝胆病杂志防治指南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性

摘要: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已成功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目前一致认为,HBV复制是肝损伤和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CHB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持续抑制HBV复制。现已证明,应用NAs长期治疗CHB可明显改善肝脏组织学、逆转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以及减少肝细胞癌的发生。本文对CHB长期治疗的必要性、临床获益及管理进行了综述。
1099-1105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不良反应临床

摘要:干扰素(IFN)α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抗病毒治疗,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流感样症状、外周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精神异常等[1-5],发生率见表1。少数患者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如间质性肺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或严重精神疾病等。正确处理IFNα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有效提高IFNα疗效。
1106-1111
临床肝胆病杂志国外研究进展介绍

核苷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摘要:【据《Hepatol Res》2014年6月报道】题:核苷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作者Nishikawa H等)
1111-1111
临床肝胆病杂志防治指南

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建立——广东专家共识(1)

摘要: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男性的肝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列恶性肿瘤的第5位和第3位,每年新发肝癌病例和死亡病例中有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1]。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报道,肝癌已居全国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的第3位(发病率为28.71/10万),死亡原因的第2位(死亡率为26.04/10万)[2]。肝癌的高发性与高致死性对我国人民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1112-1115
临床肝胆病杂志国外研究进展介绍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可通过长期自行注射低剂量干扰素抑制HCV复发

摘要:【据《Hepatol Res》2014年6月报道】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可通过长期自行注射低剂量干扰素抑制HCV复发(作者Takashima T等)
1115-1115
临床肝胆病杂志防治指南

肝癌多学科联合治疗策略与方法——广东专家共识(2)

摘要:肝癌的临床治疗手段众多,以肝切除术为代表的外科治疗仍是肝癌首选治疗方法[1],多项大型回顾性研究及荟萃分析显示,部分肝切除术后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40%;对于肝功能较好及早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60%[2]。然而,患者手术切除后5年的复发率也超过70%[3],而且目前国际上仍没有公认的能够有效地预防术后复发的治疗方案。
1116-1119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家论坛

复杂性肝门胆管癌手术根治的新技术

摘要:复杂性肝门胆管癌是肝脏外科面临的巨大挑战。不仅手术难度高,手术风险更大且R0切除率低。而R0切除、侵犯淋巴结及血管切除被认为是三个独立的预后因素。近年来的手术技术进步主要包括了利用现代的影像3D技术实施术中的精准切除,对适合的患者实施保留肝实质的根治性肿瘤切除、联合肝叶及血管的切除以及合理的淋巴结清扫,以期望提高Bismuth Ⅲ、Ⅳ型的复杂性肝门胆管癌有效切除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1120-1122
临床肝胆病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医学外文期刊刊名缩写规则

摘要:刊名缩写目的在于简明,而缩写后又易辨认出原刊,亦即不会被读者误认是另一种刊物。刊名缩写应符合国际通用规则,即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出版的“Indexmedicus”(医学文摘)的格式为准,按已通用的缩写方式缩写,不要自己随意创造,具体要注意以下各点。
1122-1122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Citrin缺陷所致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43例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Citrin缺陷所致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4年4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43例NICCD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血串联质谱分析、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和基因检测技术进行确诊,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各指标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大部分NICCD患儿黄疸出现早,有圆胖脸、肝大、生长发育迟缓。实验室检查提示所有患者胆红素、总胆汁酸、血乳酸、甲胎蛋白和降钙素原均升高,大部分患儿ALT、GGT和血氨升高,白蛋白和血糖降低,血脂和凝血功能异常,部分患儿有肝纤维化指标异常(20/24)和铜蓝蛋白低下(17/20)。32例患儿腹部B超提示有肝大,血串联质谱分析发现多数患儿甲硫氨酸、瓜氨酸、酪氨酸、苏氨酸及多种酰基肉碱增高,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20例患儿半乳糖、半乳糖醇升高,10例患儿4-羟基苯乳酸、4-羟基苯丙酮酸升高,6例未见异常。基因检测提示851del4、1638ins23和IVS6+5G>A突变,以851del4为主。经去乳糖、强化中链脂肪酸饮食、护肝、利胆等治疗,大部分患儿治疗2月各项指标恢复正常,2例患儿合并有肝硬化,7例患儿死亡。结论NICCD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对临床上高度怀疑NICCD患儿应尽早行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和基因检测,并尽早干预治疗。
1123-1126

南京地区21例SLC25A13基因突变所致Citrin蛋白缺陷引发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南京地区新生儿特发性胆汁淤积症(INC)中Citrin蛋白缺陷导致的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的发病率、SLC25A13基因突变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9月到201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52例INC患儿进行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对确诊NICCD的患儿根据年龄及性别与INC患儿进行1∶2配对,比较两组之间的生化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经Bonferroni校正后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152例INC患儿中经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确诊为NICCD21例(21/152,13.82%),5种突变类型分别为851_854del(27/42,64.29%)、IVS6+5G→A(7/42,16.67%)、1638ins23(5/42,11.90%)、IVS11+1G→A(2/42,4.76%)、Q259X(1/42,2.38%)。NICCD组ALT、AST、胆汁酸、白蛋白、空腹血糖、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39.42±23.40)U/L、(124.85±92.65)U/L、(142.43±24.34)μmol/L、(30.66±2.70)g/L、(2.79±0.54)mmol/L、(117.57±27.88)μmol/L、(14.03±2.79)s;INC组ALT、AST、胆汁酸、白蛋白、空腹血糖、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136.02±113.67)U/L、(226.12±129.26)U/L,(80.47±31.53)μmol/L、(36.87±4.96)g/L、(3.14±0.45)mmol/L、(76.43±20.80)μmol/L、(11.40±1.55)s。NICCD组ALT、AST低于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2,P=0.000;Z=-3.66,P=0.000);NICCD组胆汁酸高于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8,P=0.000);NICCD组白蛋白、空腹血糖低于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2,P=0.000;Z=-2.56,P=0.010);NICCD组血氨高于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5,P=0.000);NICCD组凝血酶原时间较INC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0,P=0.000)。结论SLC25A13基因突变所致Citrin蛋白缺陷是南京地区INC的一种重要原因,其中最�
1127-1131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在双镜联合下完成手术,治愈出院,无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100.0±20.2)min,平均住院(7.0±1.4)d,手术平均失血(77±21)ml。其中腹腔镜下留置T管引流41例,胆总管Ⅰ期缝合3例,经胆囊管插入胆道镜取石2例。术后均无残余结石、无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但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1132-1134

胆囊切除术后发生原发性胆总管结石7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关系以及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模式。方法收集新安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胆囊切除术后远期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胆总管结石均为胆色素结石。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5例,无胆漏、胆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胆总管结石复发8例,分别于结石复发后2.5-4年再次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加胆总管离断、Roux-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治愈。结论胆囊切除术后远期发生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是一种老年疾病,它不是胆囊切除术后的远期并发症,胆囊切除若未发生胆道损伤,就不会增加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原发性胆总管结石须手术治疗,对于胆总管扩张直径>2.5cm者或复发病例,建议行开腹手术胆总管离断、Roux-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1135-1137

胆囊后-前三角解剖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后-前三角联合解剖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2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结果246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5-120min,平均42min。术中出血量5-80ml,平均20ml。其中2例各因合并胃癌和胆囊结肠瘘中转开腹手术,2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全组术后均无腹腔出血、胆漏及胆道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胆囊后-前三角解剖法有助于辨认Calot三角内的解剖结构,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和胆管损伤,安全可行。
1138-1139

快速康复理念在肝硬化伴胆道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前瞻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应用于胆道结石手术伴有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9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2例胆道结石伴肝硬化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FTS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FTS组采用FTS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肠道恢复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总住院金额、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TS组术后肠道通气恢复时间[(22.84±10.78)h vs(27.90±14.22)h](t=2.239,P=0.045)和术后住院日[(10.64±5.23)d vs(11.87±5.08)d](t=4.246,P=0.038)明显缩短,总住院金额[(3.84±2.61)万元vs(3.95±2.63)万元](t=3.045,P=0.033)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理念应用于胆道结石伴肝硬化患者的围手术期是安全有效的,在不增加手术风险前提下,可加速康复进程。
1140-1143

新疆地区胆囊息肉样病变331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对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手术切除指征。方法对2008年8月-201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331例住院已经手术的PLG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331例手术病例中,肿瘤性息肉13例(3.9%),非肿瘤性息肉318例(96.2%);将肿瘤组与非肿瘤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发现性别(χ^2=6.2,P=0.013)、年龄(≥40岁/<40岁)(χ^2=3.90,P=0.048)、息肉大小(≥10mm/<10mm)(χ^2=77.4,P<0.0001)、病灶数目(多发/单发)(χ^2=6.2,P=0.013)、息肉基底宽度(≥6mm/<6mm)(χ^2=111.8,P<0.0001)、是否合并胆囊结石(χ^2=7.5,P=0.006)在2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症状是决定手术指征的一个单独因素,有症状即应手术。大多数胆囊息肉恶变率低,年龄≥40岁、直径≥10mm的单发息肉、息肉基底宽≥6mm、近期增大明显、息肉合并结石等肿瘤相关因素,也是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
1144-1147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后不同营养支持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2009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A组患者PTCD术后接受肠内营养支持,B组患者PTCD术后接受全静脉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前1d、术后7d比较两组患者的退黄效果、营养状况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50例接受PTCD术患者中39例引流效果理想,占78%,11例患者引流效果欠佳,占22%,其中A组5例(10%),B组6例(12%)。两种营养支持方法治疗后其营养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治疗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TCD以及营养支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均得到提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之间的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患者经过PTCD术后退黄效果不明显,这部分患者的虽然也接受相同方案的营养支持治疗,其免疫能力的提升幅度较术后退黄效果好的患者小(P均<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退黄效果与PTCD术密切相关,与何种途径的营养方式关系不明显。
1148-1152
临床肝胆病杂志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影响因子攀升至消化病学类期刊第2位

摘要: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最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度我刊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影响因子为0.992,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中的影响因子为1.243,在核心版15种消化病学类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2位。
1152-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