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1001-5256,CN22-1108/R。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1-5256
  • 国内刊号:22-1108/R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0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6
  • 综合影响因子:1.51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肝胆病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述评

临床病理学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治中的重要性

摘要:肝脏组织学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临床表现非特异、自身抗体阴性的患者。介绍了几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在组织学上的特征性表现。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特征性表现包括界面性肝炎伴淋巴-浆细胞浸润、玫瑰花环及穿入现象,而慢性非化脓性胆管炎、上皮样肉芽肿常提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胆管周围洋葱皮样纤维化是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特征性表现,席纹状纤维化伴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常须考虑为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最后指出,在日常工作中,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加强沟通有利于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治。
385-389
临床肝胆病杂志防治指南

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摘要:前言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我国近年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和《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版)》都强调了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4版)》也注意到抗病毒治疗可延缓HCC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对肝癌抗病毒治疗的具体实施和评价尚无统一认识。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召开了3次专题讨论会,系统收集分析了现有HCC综合治疗中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
390-395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家论坛

IgG4相关肝胆疾病诊疗进展

摘要: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类以淋巴浆细胞性炎症为主,伴血清和组织中IgG4增多并累及多器官或组织的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炎性疾病,累及肝胆胰腺系统时称之为IgG4相关肝胆疾病。简述了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准确识别IgG4相关肝胆疾病的各个实验室结果,并正确诊断此类疾病,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错误的治疗。
396-399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B细胞免疫的研究进展

摘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以肝内小胆管的损伤为特征,但其损伤机制尤其是B细胞免疫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明确。从B细胞和浆细胞在PBC肝组织中的分布、B细胞清除、PBC血清中异常增高的IgM产生机制及其组织器官来源、线粒体抗体的产生机制以及在胆管损伤中的可能作用、PBC中特征性的自身抗体等方面,回顾了B细胞免疫在PBC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通过以上分析,认为B细胞免疫的确在PBC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有很多关键的问题尚未得到阐明。
400-404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多抗原组合筛查试剂筛查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多抗原组合筛查试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肝病患者140例,健康献血员30例,PBC患者家属8例。分别应用筛查试剂(ELISA)法(以AMA-M2、sp100、gp210、LKM-1、SLA/LP为混合靶抗原)、常规检测项目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免疫印迹法(IBT)、AMA-M2 ELISA 法检测178例血清样本。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78例样本,应用筛查试剂检测阳性70例(50%),强阳性49例。70例阳性样本采用常规试剂进一步检测自身抗体,IFA检测抗核抗体(ANA)阳性61例,AMA阳性63例。其中61例ANA阳性样本中21例荧光核型为核膜型,但IBT检测抗gp210抗体16例为阳性,5例为阴性。63例AMA阳性样本,应用AMA-M2 ELISA法检测AMA-M260例为阳性,3例为阴性。49例强阳性样本应用常规检测,其中抗gp210抗体单独阳性2例、抗sp100抗体单独阳性5例、AMA-M2单独阳性20例、抗gp210抗体和AMA-M2同时阳性12例、抗sp100抗体和AMA-M2同时阳性10例。178例样本中,65例PBC患者采用常规检测均可检出PBC相关抗体,而采用筛查试剂检测则63例PBC患者阳性,2例为阴性,符合率为96.9%(63/65),常规试剂检出例数高于筛查试剂检出例数,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05)。4例样本采用筛查试剂检测为阳性而常规试剂检测各单一自身抗体均为阴性。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多抗原组合筛查试剂筛查自身免疫性肝病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具有操作简便、快速、低成本的特点。可应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初步筛查。
405-408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频率变化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调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及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频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中心2001年6月-2010年12月期间,对41例AIH-PBC、37例AIH和36例PBC患者,以及50例健康人群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亚群频率检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是否肝硬化及淋巴细胞亚群频率的变化。结果与健康组相比,AIH-PBC重叠综合征组、PBC组和AIH组的CD3^+CD4^+T细胞频率显著升高,而CD3-CD16^+CD56^+NK细胞频率显著降低;PBC组和AIH-PBC重叠综合征中CD4^+/CD8^+比值、CD3-CD19^+B细胞频率偏高,CD3^+CD8^+%T细胞频率降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AIH-PBC重叠综合征组和PBC组中,肝硬化组CD3^+%T细胞频率、CD3^+CD8^+%T细胞频率较非肝硬化组偏低。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健康人群和AIH、PBC及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为临床科学评价上述自身免疫性肝病人群的免疫状态提供重要的免疫指标。
409-412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结果、诊断正确率及时长。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经过肝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AIH-PBC重叠综合征的患者53例,对照组为AIH及PBC患者各53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及入院后诊断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间进行比较,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定性资料采用R ×C列联表法进行各组间比较,两两比较采用Scheffe可信区间法。结果53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ALT为(173.65±52.08)U/L,血清TBil为(38.07±6.82)μmol/L,ALP为(293.81±28.89)U/L,GGT为(57.57±78.84)U/L。其中ALP较两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免疫球蛋白IgM为(3.33±2.12) g/L,较两个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自身抗体中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27/53)较两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未经肝活组织检查诊断正确率(52.83%)最低、入院后明确诊断需要时间最长[(8±7.7)d]。结论 AIH-PBC 重叠综合征临床表现更类似于PBC,但生化检查结果更类似于AIH,AIH-PBC 重叠综合征兼有AIH和PBC的双重特点。
413-416
临床肝胆病杂志国外研究进展介绍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预防和逆转

摘要:【据《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4年1月报道】题: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预防和逆转(作者Czaja AJ) 应用免疫抑制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可以预防或逆转肝纤维化,但这些抗纤维化治疗的疗效不一致。为了评价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炎抗纤维化治疗的疗效,以及为了抗纤维化而研究其发病机理,表明应确定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以提出可能的治疗时机,梅奥临床医学院Czaja AJ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引用PubMed上从1972至2013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纤维化患者的抗纤维化治疗以及非侵入性检查。
416-416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中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PBC患者61例,其中初发患者29例,缓解期患者21例,复发患者11例;AIH患者共59例,其中初发患者26例,缓解期患者20例,复发患者13例。健康对照50例。血清sICAM-1测定方法为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采用生物化学酶法测定血清ALT、TBil。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PBC患者中,初发组和复发组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均=0.000);初发组和复发组之间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4);缓解组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AIH患者中,初发组和复发组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均=0.000);初发组和复发组之间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缓解组和对照组之间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PBC、AIH患者血清sICAM-1与ALT呈正相关(r=0.664,P=0.000;r=0.784,P=0.000);PBC、AIH患者血清sICAM-1与TBil呈正相关(r=0.715,P=0.000;r=0.580,P=0.000)。结论 sICAM-1可能参与PBC、AIH的免疫损伤机制,PBC、AIH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程度与肝损害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动态观察其血清水平的变化,可望在病情活动评估、判断预后、指导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417-42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载量与ALT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HBV DNA载量与ALT水平的关系,探讨HBV感染时ALT发生变化的原因。方法以ALT值作为因变量,以HBV DNA作为自变量,应用SPSS 16.0软件对指标进行曲线拟合,建立曲线回归方程后对曲线方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软件分析建立幂模型:R^2=0.107,F=85.887,P=0.000,b0=47.785,b1=0.075,b2=0。分析曲线发现随着HBV DNA载量的增加,ALT的值持续升高,但升高幅度越来越小;当HBV DNA载量达到一定范围后,随着HBV DNA载量的增加,ALT的值变化幅度极小,并无限接近某一特定值。结论 ALT的变化与HBV DNA载量有相关性,但HBV DNA可能不是导致ALT值发生变化的最直接的原因。
421-423
临床肝胆病杂志国外研究进展介绍

优化PBC的危险分层:AST/PLT比值指数不依赖于熊去氧胆酸的生化应答可以单独预测PBC的预后

摘要:【据《J Hepatol》2014年2月报道】题:优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危险分层:AST/PLT比值指数(APRI)不依赖于熊去氧胆酸(UDCA)的生化应答可以单独预测PBC的预后(作者Trivedi PJ等)
423-423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留取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99例行肝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检测α2-巨球蛋白(α2-MG)、结合珠蛋白(HP)和载脂蛋白A1(apoAⅠ),记录TBil和GGT的数值,并根据其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计算出FibroTest的数值。并对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FibroScan测定肝脏硬度值。根据Scheuer肝纤维化分期标准设定2个判定点,分别为显著肝纤维化(S2~S4期),严重肝纤维化(S3~S4期)。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出FibroTest及FibroSca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两者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应用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FibroTest 与 Fi-broScan对S2~S4期的AUROC分别0.805(95%CI:0.713~0.897,P<0.001),0.896(95%CI:0.833~0.959,P<0.001),对S3~S4期的AUROC值分别为0.834(95%CI:0.741~0.928,P<0.001),0.945(95%CI:0.891~0.999,P<0.001)。两者联合后对显著纤维化(S2~S4期)的AUROC值为0.911(95%CI:0.854~0.967,P<0.001)。结论 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有无显著纤维化,提高诊断特异度,并保证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慢性乙型肝炎预后评估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424-427

十二指肠镜、电子胆道镜和腹腔镜序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834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电子胆道镜和腹腔镜序贯治疗胆总管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本院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和电子胆道镜序贯治疗的834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结果834例接受“二镜”(即腹腔镜、十二指肠镜)治疗,成功793例(95.08%)。41例“二镜”治疗困难转入选择“三镜”(即腹腔镜、十二指肠镜、电子胆道镜)治疗,成功39例(95.12%),“三镜”治疗未取得成功的2例患者因肝门部及小网膜口严重黏连,无法显露胆总管,遂转为开腹手术治疗。834例患者共出现并发症28例。结论序贯性多镜联合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切实可行,并发症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428-430

“高危”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要点分析——附115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高危”胆囊结石的疾病特点,总结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15例“高危”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5例患者,其中胆囊充满性型结石并胆囊萎缩、瓷化47例,急性化脓性及坏疽性胆囊炎42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20例,胆囊管结石3例,胆囊十二指肠瘘2例,Mirizzi综合征1例。其中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1例,其余均行择期手术,均康复出院。结论“高危”胆囊结石患者,经积极术前准备,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术中精准、规范及娴熟的手术操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
431-433

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在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采用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患者17例,每次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生化全套、血凝常规,并观察临床表现及生命体征。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安全性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乏力、纳差减轻,腹胀有所缓解,精神好转。单次治疗胆红素(t=12.74,P<0.01)、肌酐(t=4.74,P<0.01)及血氨(t=7.22,P<0.01)水平显著下降。肝性脑病好转率71%,肝肾综合征好转率60%,出院时临床总有效率64.7%。结论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肝衰竭患者。
434-437
临床肝胆病杂志国外研究进展介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长期预后:一项多中心、国际性分析

摘要:【据《Gut》2013年12月报道】题: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长期预后:一项多中心、国际性分析(作者Hart PA等) 在过去十年已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 )是慢性胰腺炎中一种可治疗的疾病类型。
437-437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我刊免费刊发国内外肝胆胰指南及解读文章

摘要:标准治疗指南有助于医生或患者在特定临床条件下确定恰当医疗保健决定的系统性陈述(规定)。是把临床的思维方式,以一个系统化的文件固化下来,让非专业或者专业人士,直接参考它来处理面临的患者群体。
441-441

小鼠肝细胞SMAC基因特异干扰载体的构建及慢病毒包装

摘要:目的:构建并鉴定小鼠SMAC特异干扰载体,并进行慢病毒包装。方法针对小鼠SMAC基因设计并合成3对干扰序列siRNA1、siRNA2、siRNA3及一对阴性对照序列siRNAn,脂质体法转染小鼠肝细胞,Real time PCR法筛选出最佳干扰序列。依据该最佳干扰序列合成DNA oligo,连接GV115载体,获得重组干扰质粒,PCR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鉴定构建的正确性。将该重组干扰质粒与辅助质粒pHelper1.0和pHelper2.0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收集细胞上清并浓缩,梯度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3条siRNA对肝细胞SMAC 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siRNA1的抑制效应最强,抑制效率达到70.3%。依siRNA1片段合成DNA oligo,并与慢病毒载体连接,测序显示其构建正确,梯度稀释法测定慢病毒滴度为6×10^8 TU/ml。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SMAC基因特异干扰性的慢病毒,为研究SMAC基因在肝衰竭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44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