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1001-5256,CN22-1108/R。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1-5256
  • 国内刊号:22-1108/R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0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6
  • 综合影响因子:1.51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肝胆病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述评

酒精性肝病面临的挑战和今后研究方向

摘要:酒精性肝病(ALD)作为非感染性肝病的代表将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未来肝脏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中国、亚太、欧洲以及美国肝病年会分别在2010年、2012年、2012年以及2010年更新的ALD诊疗指南中就ALD的诊断标准、临床分型以及治疗做了全面的阐述,但并未涉及具体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新靶点的探索。总结述评了ALD的发病机制、治疗新靶点以及近期的研究热点。白细胞介素22、CXC趋化因子拮抗剂以及益生菌等都有可能成为新的有效治疗靶点。而中西方人种酒精代谢特点和ALl)疾病谱的差异、ALD的风险因素以及研究ALD适宜的动物模型的探索将可能成为本领域未来研究的热点和方向。-
97-98
临床肝胆病杂志防治指南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

摘要:HBV感染是肝硬化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有效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延缓或阻止代偿期肝硬化向失代偿期的进展,减少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延长生存期。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改善疾病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HBV相关肝硬化整体治疗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亚太、欧洲和美国肝病学会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诊治指南或共识,都明确指出应该给予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然而目前各国指南或共识中提出的抗病毒治疗意见比较简单,难以完全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为此,我们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制订本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对HBV相关肝硬化进行规范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使更多患者获益。
99-108

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HCV感染的管理(推荐意见)

摘要:欧洲肝病学会(EASL)近期了关于HCV感染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并在线发表于((JournalofHepatology〉)。作者在此对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翻译,以供临床医生参考。建议分级参考表1。
109-112
临床肝胆病杂志消息

本刊影响因子和综合排名均攀升至消化病学类杂志第3位

摘要: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年最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度我刊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影响因子为0.636,比2011年提高了70.5%;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中的影响因子为0.821,比2011年提高了43.0%。二者均达到2001年我刊影响因子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在核心版消化病学类期刊中影响因子和综合排名均跃居第3位。
112-112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家论坛

酒精性肝病与氧化应激

摘要:酒精性肝病(AL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氧化应激性肝损害在其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何系统的认识机体的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在ALD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对ALl)的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18-120

酒精性肝病常见临床综合征

摘要:酒精性肝病仅次于病毒性肝硬化已经成为终末期肝病的重要病因,但过量饮酒对身体造成的损伤并没有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一些中晚期的临床综合征,如马德龙综合征、假性布加综合症、酒精诱发的骨病、酒精戒断综合征等已经显现,临床上还不能得到准确认识和及时治疗,导致一些不可逆的损伤。通过介绍这4种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能机制、治疗原则,旨在提高临床医师重视这些过量饮酒的信号,及早预防和阻止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对于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早期认识和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能够减少误诊误治,还可减少重症监护状态下患者的病死率。
121-123

重症酒精性肝炎的处置策略

摘要:重症酒精性肝炎(SAH)作为酒精性肝病中的危重症,患者多在酒精性肝炎的基础上合并肝衰竭,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亟需优化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生存期。对于SAH而言,戒酒是治疗的基础,营养支持也是必要的;糖皮质激素是目前重要的治疗药物,临床上可依据Maddrey判别函数、Lille及MELD评分进行病情评估与药物疗效评价;感染及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防治也是应当予以关注的;严重者可考虑早期肝移植。
124-127
临床肝胆病杂志国外研究进展介绍

质子泵抑制剂增加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死率?

摘要:【据《J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年11月13日报道】题:质子泵抑制剂增加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死率?(作者KwonJH等)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抑酸治疗是否使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风险增加,并确定与肝硬化SBP患者死亡相关因素。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的KwonJH等人将住院行腹穿的肝硬化患者纳入本研究,这些患者被分为SBP组和无SBP组。对与SBP进展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SBP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和SBP患者30d内的病死率以及对与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27-127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甘肃地区人群雌激素受体α-29位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转归的关系

摘要:目的了解甘肃地区人群雌激素受体ERα-29位多态性与HBV感染后果的关系,从基因水平上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02例CHB患者、106例HBV感染自愈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其雌激素受体ERα-29位多态性。 用基因计数法计算检验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行×列的χ2检验。结果CHB患者雌激素受体基因ERα-29位多态性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62.7%、82.4%)明显高于HBV感染恢复期患者(48.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2,P<0.05;χ2=4.478,P<0.05);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128%、17.6%)明显低于后者(19.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19,P<0.05;χ2=4.478,P<0.05);T等位基因HBV感染慢性化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018倍(OR=2.018,95%CI:1.047~3.891)。结论雌激素受体ERα-29位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能是HBV感染慢性化的遗传易感基因。
128-13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磷脂酰肌醇-4-磷酸酶的表达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磷脂酰肌醇-4-磷酸酶(PI4KA)表达与HBV载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4月在青岛市立医院就诊的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HBV DNA的载量,根据其HBV DNA载量的高低,分为3组,每组60例: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7拷贝/ml)、中病毒载量组(1×105拷贝/ml≤HBV DNA≤1×107拷贝/ml)及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5拷贝/ml),同时以60名健康人作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外周血清中的PI4KA的浓度。多组间血清HBV DNA定量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I4KA水平与HBV DNA载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健康人血清PI4KA的浓度为(2.29±0.75)ng/ml;低、中、高病毒载量组血清PI4KA的浓度分别为(273±0.71)、(3.52±0.78)及(4.72±0.77)ng/m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毒载量组与健康对照组间血清PI4KA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958, P<0.01),并且不同病毒载量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HBV DNA载量的升高,PI4KA的浓度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758,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I4KA的浓度与HBV DNA载量密切相关,这一结果提示PI4KA可能在HBV DNA的复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132-135
临床肝胆病杂志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稿件优先数字出版的启事

摘要:“优先数字出版”是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的数字期刊出版方式。
135-135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HCV非结构蛋白5A对HIV长末端重复序列影响的初步探讨

摘要:目的本研究拟探讨HCV非结构蛋白5A(NS5A)对HIV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影响,从而为HCV对HIV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构建的LTR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表达质粒(pGL3-LTR-Luc)和含HCV NS5A基因的表达质粒pCNS5A共转染肝癌细胞株(Huh7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Western Blot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 NS5A蛋白及mRNA的表达;本实验分三组,将质粒pGL3-LTR-Luc(空白组)、质粒pRc/CMV+pGL3-LTR-Luc(对照组)、质粒pCNS5A+pGL3-LTR-Luc(实验组)分别转染Huh7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采用Luc活性检测LTR的活性,以观察HCV NS5A对LTR的调控影响。所得荧光活性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Levene′s方差齐性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结果转染pcNS5A质粒的Huh7细胞质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CV NS5A mRNA及蛋白在细胞中获得表达。方差分析结果提示LTR荧光活性在三组间有明显的差异(F=7876, P=0.002),进一步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提示共转染质粒pcNS5A+ pGL3-LTR-Luc组的Huh7细胞中Luc相对活性(22 476±4471)明显高于单转染pGL3-LTR-Luc组(15 887±3039, P=0.002)及共转染质粒pRc/CMV+pGL3-LTR-Luc组(16 321±4162, 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表达HCV NS5A的质粒pCNS5A成功转染至Huh7细胞;HCV NS5A 蛋白能激活HIV LTR,提示HCV NS5A可能为HCV促进HIV复制的分子机制之一。
136-140
临床肝胆病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类文章摘要的撰写要求

摘要:目的应避免与文题和引言重复,一两句话即可。方法应包括以下因素:研究对象(病例收集时间和数量)一分组情况_处理因素一检测/调查方法一检测/观察指标(含统计分析方法)。
140-140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及肝脏有效血流量评估慢性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15 min滞留(ICGR15)、肝脏有效血流量(EHBF)评估慢性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慢性肝炎患者在治疗前行ICG清除试验和EHBF测定,同时检测患者ALT、TBil、Alb、PTA、CHE等指标。分别观察轻、中、重度患者;ALT正常与异常组患者;TBil正常与异常组患者的ICGR15、EHBF两项指标变化。对患者的ICGR15、EHBF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探讨ICG清除试验及EHBF对病情预测的价值。计量资料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在轻度与重度、中度与重度患者间ICGR15、EHB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5.0、12.0、25.0、29.0,P<0.05)。(2)在ALT正常与异常组间,ICGR15、EHB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值为135.5、146.0,P值为0.089、0.155)。(3)在TBil正常与异常组间,ICGR15、EHB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68.0、84.0,P<0.05)。(4)轻度、中度、重度患者ICGR15、EHBF、ALT、TBil的AUC分别为:0.434、0.497、0622、0.521;0.969、0.075、0.900、1.000;0.861、0.161、0.759、0.950。结论在肝功能定量试验中ICG清除试验是定量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较为准确的方法,有利于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41-144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对酒精性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30例接受TIPS治疗的酒精性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门静脉压力、腹水、脾功能亢进、肝功能等指标。随访终点为术后2 a,观察术后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再出血、支架堵塞、腹水及肝性脑病发生情况,并分析肝性脑病发生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穿刺前、后门静脉压力差别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Kaplan-Meier方法用于术后临床参数与肝性脑病发生相关性分析。结果TIPS手术成功率为100%(30/30),门静脉压力术前(37.27±2.52) cm H2O降为术后(246±2.58) cm 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a内,消化道再出血率为3.3%(1/30);腹水治疗有效率达88.9%(16/18);支架狭窄发生率为67%(2/30);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0%(12/30)。Kaplan-Meier分析发现患者术前Child-Pugh分级与术后肝性脑病发生密切相关(P=0.04)。结论TIPS是治疗酒精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术前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145-148
临床肝胆病杂志国外研究进展介绍

通过贝叶斯Meta分析中国献血志愿者中HBV感染的发生率

摘要:【据《PLoS One》2013年11月13日报道】题:通过贝叶斯Meta分析中国献血志愿者中HBV感染的发生率(作者LiuGC等)虽然输血感染HBV威胁中国的用血安全,但全国范围内献血志愿者中HBV感染的情况仍然不清楚。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LiuGC等人通过贝叶斯Meta分析全面评估中国献血志愿者中HBsAg阳性及乙型肝炎隐匿感染的情况。作者在PUBMED、Web of Knowledge、Medline、万方数据及CNKI中进行电子搜索,并辅以人工搜索相关参考文献目录。有2名作者从符合条件的研究中独立提取数据,进行2次贝叶斯随机效应分析,然后进行贝叶斯Meta回归分析。5957412名志愿者被分到HBsAg组,571227名被分到隐匿感染组。
148-148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肝活组织检查确诊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由肝活组织检查确诊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09年4月-2012年10月住院并行肝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9例设为病例组(肝硬化组);同期住院的CHB非肝硬化患者158例设为对照组(非肝硬化组)。对2组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中,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然后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组的男性例数、HBeAg阴性例数、年龄、AST、GGT、IgG、透明质酸(HA)水平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组,而Alb、PLT、HBV DNA、层粘连蛋白(LN)水平肝硬化组明显低于非肝硬化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是否肝硬化为因变量,以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β=0.046,OR=0.955)、GGT升高(β=0.040,OR=0.960)、IgG升高(β=0.179,OR=0.836)是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而Alb升高(β=-0.114,OR=1.120)、PLT升高(β=-0.024,OR=1.024)是肝硬化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增大、Alb减低、GGT升高、PLT减低、IgG升高是ALT波动在0~80 U/L之间的CHB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临床中对于此类患者应注意监测上述指标,特别是对PLT、IgG、GGT指标的检测,有针对性地进行肝活组织病理检查,避免漏诊、误诊。
149-152

FibroScan在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 在诊断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行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418例,分为无肝细胞脂肪变性组(207例)和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组(211例),2组同期行FibroScan等检测,将FibroScan测定值与Ishak评分进行比对,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Nemeny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法。使用逐步回归的统计学方法从可能影响FibroScan检测结果的多种因素中筛选出有实际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分别对2组内相同肝脏纤维化分期患者的肝硬度值(Stiffness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Stiffness值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无肝细胞脂肪变性组,rs =0.650 35,P<0.000 1;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组,rs=0.637 93,P<0.000 1。逐步回归统计分析显示,无脂肪变性CHB组,AST、ALT、Alb、TBil、血小板(PLT)对Stiffness值有影响;合并脂肪变性CHB组,影响Stiffness值的因素有PLT、AST、年龄、Alb、体重指数。结论FibroScan在评估CHB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15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