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1001-5256,CN22-1108/R。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1-5256
  • 国内刊号:22-1108/R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0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6
  • 综合影响因子:1.51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肝胆病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新年致辞

新年致辞——献给《临床肝胆病杂志》创刊30周年

摘要: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4年,也迎来了《临床肝胆病杂志》创刊30周年!
1-1
临床肝胆病杂志述评

肝移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摘要:作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肝移植近年在国内发展迅速。叙述了肝移植在国内的最新发展成果,包括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杭州标准的确立;挽救性肝移植及降期治疗在肝癌肝移植中的最新应用;肝移植联合人工肝技术治疗急性重症肝衰竭的进展;活体肝移植技术创新和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移植在中国的突破性发展。面临器官短缺,应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规范的器官捐献体系,在造福于广大人民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器官移植学界在国际上的声誉。
2-4
临床肝胆病杂志防治指南

美国肝病学会儿科肝移植患者长期医学管理实践指南推荐意见

摘要:美国肝病学会(AASLD)与美国移植学会近期了关于儿科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患者的长期医学管理指南,同时北美儿科胃肠病学会也批准了这项指南。在此对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翻译,以供临床参考。建议分级参考表1。
5-6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家论坛

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防治

摘要:肝细胞癌(HCC)仍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道肿瘤,肝移植能从根本上切除肿瘤病灶,是HCC综合治疗方案中的主要手段之一。移植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问题,是影响受体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得益于全球范围的技术改进和经验积累。在HCC的诊疗方面取得了的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针对HCC肝移植适应证、复发转移预测、肝移植围手术期干预和术后HCC复发的综合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7-10

我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现状及其肝移植的临床进展

摘要: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但是供体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因此适合我国国情,同时符合国际标准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应该是现阶段缓解器官短缺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国际上DCD肝移植的曲折发展历程,通过对DCD肝移植的定义与分类、伦理原则、适应证、获取方案、捐献情况和临床效果进行综述,认为DCD供肝是目前我国肝移植供体极度短缺大环境下的一支“生力军”。随着其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成为我国肝移植的重要组成部分。
11-13

HCV相关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的抗病毒与免疫调节治疗

摘要:HCV相关肝硬化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后的最佳选择可能是肝移植。移植后免疫调节药物尤其是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能是加速HCV复发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在减轻移植排斥反应的同时兼顾HCV感染的控制是目前须要探讨的问题。总结了目前HCV相关肝移植术后的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情况,分析表明,在HCV相关肝硬化肝移植术后进行合理的免疫抑制和抗病毒治疗对于预防HCV复发、延长移植物生存期、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突然改变免疫抑制方案,如快速撤药或改变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或类型都有可能导致HCV的复发,类固醇激素缓慢进行性减量和硫唑嘌呤维持治疗也许有益。
14-17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不同时期婴幼儿胆道闭锁活体肝移植的预后情况:单中心101例经验分析

摘要:目的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2010年前后婴幼儿胆道闭锁活体肝移植预后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时期手术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101例婴幼儿胆道闭锁活体肝移植病例资料。根据移植年份的不同将病例资料分为2006—2009年和2010—2012年2组,分析并比较2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和预后情况。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量资料的统计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卡方检验。结果2组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2012年组受者术中出血量(t=2.05,P=0.04)和供肝冷缺血时间(t=3.25,P〈0.01)显著低于2006—2009年组。2010—2012年组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X2=4.27,P=0.04),肺部感染并发症(x0=4.47,P=0.03)和急性排斥反应(P=0.03)的发生率显著低于2006—2009年组。2010—2012年组受者术后生存情况明显好于2006—2009年组。2010—2012年组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4%和88.4%,而2006—2009年组为84.4%和75%。结论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经验的积累,以及逐渐完善和规范的随访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并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18-22

肝移植后应用恩替卡韦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结果和风险因素

摘要:【据《Transplant Proc》2013年8月报道】题:肝移植后应用恩替卡韦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结果和风险因素(作者Kim YK等)
22-22

慢性HBV感染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用药方法的合理性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HBV感染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用药方法的合理性,探讨用药指导原则。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参加静脉注射HBIGIV期临床研究的44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移植患者,按重症肝病、肝癌、肝硬化分为3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病例HBVDNA及HBeAg的阳性率,采用方差分析比较HBVDNA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不同给药剂量与间隔时间的血药浓度与药物半衰期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比较HBeAg阴性、阳性组,HBVDNA高、低量值组,术后1周的抗-HBs滴度;观察有无再感染病例出现。结果重症肝病、肝癌、肝硬化3组HBVDNA水平及HBeAg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871、1.079,P=0.088、0.583);各组HBVDNA水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95,P=0.418);血药浓度与药物半衰期的Pearson分析显示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988,P=0.012);HBeAg阴性、阳性组,HBVDNA高、低量值组,术后1周的抗-HBs滴度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7,P=0.087),观察期内没有HBV再感染病例出现。结论术中4000IU、术后6d2000IU/d(病毒围剿期)是必要的,患者血清病毒载量较高时应适当增加用药剂量。患者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转为阴性后(病毒潜存期)若使用肌注HBIG600IU、每月用药1次,可维持至下次给药前抗体约为100IU/L的水平。
23-26

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对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研究抗病毒治疗效果以及对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5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进行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观察病毒学应答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情况。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不同抗病毒疗效组间肝纤维化情况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1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23例患者共获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18例,其中6例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例出现反跳。19例患者完成前后肝组织病理检查,SVR组肝纤维化减轻3例、持平1例、进展0例;停药后反跳组肝纤维化减轻2例、持平3例、进展5例;无应答组肝纤维化减轻0例、持平1例、进展4例;3组间抗纤维化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30,P=0.026)。结论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抗病毒治疗SVR率较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取得SVR的患者肝纤维化改善效果最佳。
27-29

202例散发性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血清学变化

摘要:目的了解散发成人急性乙型肝炎(AHB)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血清病毒标志物(HBVM)演变规律。方法以202例成人AHB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并定期随访检测ATJT、TBil、HBVDNA、HBVM及其定量,观察其动态变化,随访期为48周。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rson检验。结果AHB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平均(42.99±7.31)岁。微量血传播方式最多,占29.20%,异性性传播占17.33%,但高达48.02%的患者传播途径不明。就诊时仅49.01%的患者HBVDNA阳性。HBVDNA阳性组血清ALT平均值为(1973.2±445.3)U/L;阴性组为(1500.3±287.7)U/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2,P〉0.05);HBVDNA阳性组血清TBil平均值为(118.40±37.33)μmol/L;阴性组为(81.06±23.24)μmol/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5,P〈0.01)。初诊时HBVM呈现8种模式,以HBsAg、HBeAg、抗-HBc、抗-HBcIgM阳性和I-IBsAg、抗-HBe、抗-HBc、抗-HBcIgM阳性2种模式最多见,分别占39.11%和29.27%。资料完整的99例AHB患者HBVM动态观测显示:观测期内HBsAg阴转率为97.98%,平均阴转时间为2.5周;抗-HBs累计阳转率为83.84%;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转率为100.00%,全部于发病4周内阴转;在48周的随访期内抗-HBe阳转率为80.81%;血清抗一HBc始终为阳性。202例患者急性期HBsAg定量均低于200ng/ml;急性期HBsAg定量水平与HBsAg阴转时间呈反比。结论经微量血传播及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成人散发AHB的主要传播途径;HBVDNA快速清除和HBsAg、HBeAg快速血清学转换是成人散发AHB的显著特点;急性期HBsAg定量水平对判定AHB转归有一定意义,本文2例患者最终转化为慢性HBV感染。
30-33

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非侵入性预测指标的相关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非侵入性预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炎肝硬化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观察EV情况,腹部B超探测门静脉内径(PV)、脾长径(sL)、脾厚度(sT)及腹水程度,并计算脾脏指数(sI),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间(Frr)、血清白蛋白(Alb)等,肝功能分级采用Child—Pugh分级法。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析比较各指标与EV及重度EV的相关性。正态数据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采用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结果6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48例有不同程度的EV(75%),其中轻度14例,中度12例,重度22例。不同程度曲张组与无曲张组比较,SI、MELD及MELD—N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组比较,PV及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比较,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仅在无曲张组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组比较,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EV的加重,PV、SI、MELD及MELD—Na评分呈升高趋势,Alb呈下降趋势,而PT无明显变化。EV的程度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t=0.483,P〈0.05),腹水程度与EV的程度无相关性(P〉0.05)。SI〉58.96crn2时;预测EV的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80.1%。SI〉70.56cm0时,预测重度EV的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90.5%,阳性预测值为96.5%,阴性预测值为68.9%。结论EV张的程度与Child—Pugh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PV、Alb、SI、MELD及MELD—Na评分对EV有一定预测价值,但是sI可能做为肝炎肝硬化患者EV及�
34-38

胆管结石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外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胆管结石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胆管结石合并CTPV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方法、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结石清除率等。结果本组病例中无死亡病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者8例,经肝门途径取石者3例,手术时间2.9—5.4h(平均3.8h),术中出血量150—2630ml(平均430m1),术后结石残余率为11%。结论对于合并慢性肝病病史、多次胆道手术病史尤其是合并多次胆道感染患者,须警惕是否合并CTPV,术前依据影像学资料、肝功能及患者一般情况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术中利用胆道镜尽量取尽结石,必要时利用超声协助行肝叶切除以去除肝内胆管结石。
39-41

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12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LDP)在治疗胰腺体尾部占位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操作技巧。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完成的完全腹腔镜下SPLDP治疗胰体尾部占位12例(其中11例行Kimura法保留脾脏,1例行Warshaw法保留脾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SPLDP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72.5min(120—2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1,7m1(50~400m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5d(4—25d),3例术后出现B级胰痿,经充分引流后治愈。术后病理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2例,胰岛细胞瘤2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腺囊腺瘤2例。术后随访6~51个月,效果良好,均未出现糖尿病和肿瘤复发。结论对良性及低度恶性胰体尾肿瘤,完全腹腔镜下SPLDP是安全可行的。
42-45

一项关于肝移植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疲劳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摘要:【据《J Hepatol》2013年3月报道】题:一项关于肝移植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疲劳影响的前瞻性研究(作者Carbone M等)
45-45

胆囊结石形态与胆源性胰腺炎关系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形态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1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胰腺炎组,11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非胰腺炎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胆囊结石大小、数量、形状及质地与胰腺炎的关系。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胰腺炎组与非胰腺炎组结石大小、数量、形状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146、27.150、13.839,P均〈o.01);两组结石质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00,P〈0.05);轻型和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结石〈3ITI/TI者分别为66.36%和86.67%,3~10mm分别为17.89%和13.33%。结论相比较其他类型的结石,患者微小多发性、质软易碎的结石发生胰腺炎的几率增高;且结石越小,胰腺炎严重程度有增高的趋势。
46-49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选择适应证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本院行TACE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截止日期为2011年12月,观察12个月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时序检验及对数秩LogRank(Mantel—Cox)检验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TACE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门静脉转移、腹腔转移、胸腔转移、Child—Pu。gh分级、胆红素、AST、介入治疗次数、抗病毒治疗对患者预后有影响,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组12个月生存曲线与未抗病毒治疗组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门静脉转移(P=0.004)、腹腔转移(P=0.009)、胆红素水平(P=0.017)、抗病毒治疗(P=0.000)、TACE治疗次数(P=0.000)与TACE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门静脉转移、腹腔转移、胆红素水平可能为影响TACE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介入治疗次数可能为保护性因素。
50-54

替吉奥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单用或联合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HCC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TACE联合替吉奥口服,对照组仅行TACE。观察2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生存分析运用Log—rank检验。结果有效率:治疗组63.3%,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5.406,P=0.020);疾病控制率:治疗组86.7%,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08,P=0.000)。1年生存率:治疗组77.3%,对照组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3,P=0.032);2年生存率:治疗组34.8%,对照组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12,P=0.028)。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是恶心呕吐、腹泻和骨髓抑制,为1、2级,对症治疗可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TACE术对中晚期HCC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