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1001-5256,CN22-1108/R。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1-5256
  • 国内刊号:22-1108/R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0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6
  • 综合影响因子:1.51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肝胆病 2013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述评

加强代谢综合征与慢性肝病关系的研究

摘要:当前代谢综合征正呈全球化的流行趋势,并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愈来愈重要的病因或诱因.最近大量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不但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还与酒精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以及隐源性肝病患者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发密切相关.此外,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慢性肝病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提示肝病医生需加强代谢综合征与肝病的关系及其诊疗对策的临床研究.
881-884
临床肝胆病杂志国外研究进展介绍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发作的临床、生化、免疫和病毒学特征与鉴别诊断

摘要:【据《JGastroenterol Hepatol》2008年9月24日报道】题:肝细胞衰老情况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后(作者HanY等)在慢性HBV感染的高度或中度流行地区,对于一些既往不明确是否有HBV感染者很难区分是急性乙型肝炎还是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本研究旨在筛选实验室参数而不是HBV核心抗原的IgM抗体以区分上述2种情况。
884-884
临床肝胆病杂志防治指南

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急性胰腺炎处理指南推荐意见

摘要:1 诊断 1.1 具有以下三项标准中的两项,常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1)腹痛符合本病;(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大于3倍正常上限;和(或)(3)腹部影像学具有特征性改变 (强推荐,证据质量中)。 1.2 诊断不清或入院后最初48~72 h临床无改善的患者,可行胰腺增强CT(CE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扫描 (强推荐,证据质量低)。
885-886
临床肝胆病杂志国外研究进展介绍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肠道菌群的情况

摘要:【据《Hepatology》2013年5月14日报道】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肠道菌群的情况(作者MouzakiM等)虽已有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发病相关,但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肠道茵群(IM)的组成还没有很好的被表述。这项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在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的成人NAFLD[(单纯性脂肪变性(SS)或非酒精性脂肪型肝炎(NASH)]和作为健康对照组(HC)的活体供肝者之间IM的不同。50名研究对象中包括:11名ss,22名NASH和17名健康对照者。从每个参与者那里收集一个粪便样本。RT—PCR用来测定粪便中细菌总数,包括拟杆菌/普雷沃茵(以下简称为拟杆茵),柔嫩梭茵,球形梭菌属,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和古生茵。
886-886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家论坛

代谢综合征与慢性丙型肝炎

摘要:代谢综合征与慢性丙型肝炎关系密切.一方面,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代谢综合征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也会产生影响.回顾了代谢综合征与慢性丙型肝炎二者之间的关系,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改善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887-88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进展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随肥胖流行迅速增加,但特效治疗方法缺乏.首先评述了生活方式修正不同实施策略的可能临床获益、提高干预效果的方法和存在问题;其次简单介绍了减肥手术的适应证和主要研究方向;最后对维生素E、法尼酸X受体激动剂、肠道微生态制剂、多不饱和脂肪酸、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己酮可可碱等几类有前景的药物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目前获得的这些临床证据和来自基础领域的有关研究进展表明:生活方式修正是所有NAFLD患者治疗的基础,但实施方案须要改进以提高干预效果;减肥手术是无禁忌症病态肥胖NAFLD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之一;药物治疗则应选择性用于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人群.
890-893

量化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研究进展

摘要:磁共振成像(MRI)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肝脏脂肪定量测量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近10年来,研究者们运用磁共振(MR)开发了各种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定量的方法.从磁共振波谱以及磁共振显像两个不同的方面,归纳了各种脂肪定量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其中,IDEAL-IQ以及MR评估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两种方法,能精确的对肝脏脂肪含量进行定量评估,为今后进一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脂肪定量的相关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894-896

铁超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摘要:铁超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一个研究热点.从铁超载的评估方法、铁超载与血色病基因突变的关系、铁超载在NAFLD中的发生率及铁超载与NAFLD病情进展的关系等方面归纳了铁超载与NAFLD的相关性;从铁超载的原因、铁超载与脂质代谢的关系及铁沉积类型与肝损伤的关系评述了铁超载参与NAFLD进展的机制;从铁超载作为NAFLD危险分层的新标志物及可能的治疗靶点阐述了铁超载在NAFLD诊疗中的意义.目前认为不论铁超载是NAFLD进展的原因还是结果,一旦出现都将促进NAFLD进展;铁超载作为NAFLD危险分层的新标志物及治疗靶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897-9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目前肝组织活检是诊断NASH的金标准,但此项检查因为有创伤、有风险等缺点而不能被广泛接受,故寻找特异性和敏感性均相对较高的NASH无创诊断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总结与NASH无创诊断密切相关的CK-18、转化生长因子β1、AST/血小板比值等血清学检查及超声、瞬时弹性成像、磁共振弹性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每种检查方法各有利弊,但也提示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的检查方法可能成为日后NASH无创诊断的研究方向.
901-904
临床肝胆病杂志国外研究进展介绍

肝细胞衰老情况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后

摘要:【据《JHepatol》2012年11月8日报道】题:肝细胞衰老情况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后(作者AravinthanA等)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揭示了如再生障碍等加速细胞衰老的特征及肝癌的风险增加。NAFLD肝细胞加速衰老、疾病的进展和,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还未被研究。
904-904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家论坛

更新观念,提高我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的临床水平

摘要:肝豆状核变性是一少见而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介绍本病最新进展和作者多年的经验,讨论当前我国这一疾病临床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近年本病病例增多,年龄范围更广,肝型及不典型病例更多,诊断难度大,误诊误治常见,值得重视.高度警惕是防止误诊的关键,实验检查是诊断本病不可缺少的依据.K-F环、铜蓝蛋白、尿铜、肝铜、基因检查等对本病的诊断均有重要意义.其中肝铜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高,达95%;基因检查特异性100%,敏感性60%~85%.怀疑本病的患者应进行系统铜代谢检查.严格掌握诊断标准,积分≥4可诊断本病,切勿凭某项指标诊断本病.不论病情轻重,确诊后即开始治疗.危重患者不要因为药物副作用放弃治疗,暴发型应尽快进行快速驱铜治疗,治疗无效的急慢性肝衰竭患者可行肝移植.本病长期预后良好.要认识本病新的特点,更新观念,提高我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的临床水平.
905-908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NNMT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 探讨NNMT基因多态性(rs694539)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76例NASH患者和160例与入组患者种族、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NNMT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行χ2检验,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的比值比及其95%可信区间表示基因型与NASH发生的相对风险度.结果 NNMT基因多态性与NASH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NNMT基因型的GG型(OR为0.57,95%CI为0.33~0.98; χ2=4.13;P=0.04)为保护因素,AA型(OR为2.55,95%CI为1.10~5.88; χ2=5.02;P=0.03)为危险因素.NASH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2.97±1.65)vs (13.52±1.72) μmol/L,P=0.02].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将AST、ALT、身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cy等变量进行校正后,A等位基因(OR为3.79,95%CI为1.21~11.89; P=0.02)及ALT水平(OR为1 08,95%CI为1.05~1.11; P=0.00)为危险因素.结论 NNMT基因多态性(rs694539)与NASH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909-9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 通过测定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探讨血清AFABP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0年11月于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的人员160例.根据中华医学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将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71例)和NAFLD组(89例),分别比较两组间一般情况、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AFABP、血清胰岛素及血清学指标等各项病例资料.Spearman相关用于进一步分析血清AFABP与NAFLD及各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NAFLD组患者以男性为多,且与对照组比较,其存在更高的BMI、血糖、甘油三酯(TG)、ALT、AST及尿酸水平亦较高,而HDL水平较低;NAFLD组患者血清AFABP、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AFABP与各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显示,血清AFABP与NAFLD、BMI、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胰岛素、血糖、TG、ALT、AST及尿酸水平呈正相关,而与HDL水平呈负相关;校正性别、年龄及BMI后,血清AFABP与NAFLD、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胰岛素、血糖、TG、ALT及尿酸水平呈正相关,与HDL及AST水平无明显相关.结论 血清AFABP水平与NAFLD关系密切,其可能是NAFLD的独立血浆标志物,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914-918
临床肝胆病杂志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BeAg与肝组织HBcAg及炎症分级的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DNA、HBeAg与肝组织HBcAg及炎症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CHB肝穿刺患者,按血清HBV DNA水平,分为A组(<3 log10 IU/ml)45例,B组(3~6 log10 IU/ml)138例,C组(>6 log10 IU/ml)67例.按HBeAg阴阳性不同分为阳性组142例,阴性组108例.分别与肝组织中HBcAg水平、肝组织炎症分级进行比较,分析彼此的相关性,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及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HBV DNA不同水平与肝组织HBcAg免疫组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75,P=0.001);与肝组织炎症分级(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075),两者之间也无相关性(r=0.04,P=0.325).HBeAg阳性和阴性分组与肝组织中HBcA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56,P=0.001);与肝组织炎症分级(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43,P=0 065),两者之间也无相关性(r=0.06,P=0.415).结论 CHB患者肝组织HBcAg表达更能反映出肝内HBV复制状态,患者血清中测不出病毒标志物时,可以考虑肝穿刺以观察肝组织中HBcAg表达来判断HBV复制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919-921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 α1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Tα1)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本科收治的CHB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74例,对照组采用PEG-IFNα-2a治疗;观察组采用PEG-IFNα-2a联合Tα1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时HBV DNA载量的变化情况,QOL及慢性肝病问卷(CLDQ)评分和不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3、6、12个月时HBV DNA载量下降值和病毒学应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81,P=0.02;χ2=3.950,P=0 04;t=3 237,P=0.00;χ2=4.022,P=0.04;t=3.197,P=0.00; χ2=4.028,P=0.04);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总的QOL、生理、社会关系评分及乏力、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39~3.472,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总的QOL、总的健康状况、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评分及乏力、全身症状、活动、焦虑、环境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20~3.201,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Tα1治疗CHB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及抗病毒能力,提高机体清除HBV的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922-925
临床肝胆病杂志其他

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治疗的24例PS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1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熊去氧胆酸和环磷酰胺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胆红素的变化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配对样本的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5.4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4.6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89);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TBil以及DBil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5,P<0.001;t=5.60,P<0.001).对照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结论 环磷酰胺治疗PSC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患者耐受范围内,故可在临床治疗中试用.
929-931

可吸收夹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可吸收夹应用在肝切除中减少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本科收治的315例肝切除术患者资料.应用可吸收夹149例(研究组),常规方法166例(对照组).观察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是否发生胆漏、手术部位感染、肝功能衰竭、耗材和住院总费用、是否手术创面活动性出血而再次手术.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44.59±116.78)、(582.90±216 1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5,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205.56±45.72)、(270.84±33.8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7,P<0.05);手术耗材费用分别为(2849.36±84.75)、(567.27±56.38)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1,P<0.05 );住院总费用分别为(39 344.52±521.21)、(38 872.43±426.05)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胆漏分别为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0.05);手术部位感染分别为2、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0,P<0.05);肝功能衰竭分别为2、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P<0 05).再次手术分别为0、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P<0.05).结论 在肝切除术中应用可吸收夹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932-935

肝窦阻塞综合征3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摘要:目的 总结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3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5例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以及影像学特征、肝脏组织病理学、治疗经过及预后情况.结果 31例患者有服用土三七病史,占88.6%;2例有服用其他中药史;2例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史.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100%)、腹水(91.4%)、腹痛(62.9%)、黄疸(48.6%),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超声检查发现肝静脉显示不清或明显变细,血流降低或消失;CT发现肝脏呈"地图状"强化不均匀;肝脏组织病理学发现局部肝窦扩张,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部分肝组织出血,肝组织及门静脉区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治疗后,15例(42.9%)好转,20例(57.1%)治疗无效自动出院.结论 服用土三七仍为我国SOS的主要病因,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改善肝脏微循环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对改善预后有一定疗效.
936-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