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1001-5256,CN22-1108/R。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1-5256
  • 国内刊号:22-1108/R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0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6
  • 综合影响因子:1.51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肝胆病 2012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述评

发展儿科肝脏病学,提高儿童肝病诊治水平

摘要:肝脏疾病发病率不及呼吸系统疾病和胃肠道疾病发生率高,其在儿童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成人,但由于多数肝脏疾病危害严重,儿童肝脏疾病仍造成很大的社会负担。随着近半个世纪疾病谱的变化,婴儿及儿童肝脏疾病的负担越来越受到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儿科肝脏病学在英国成为一个独立的亚专科,本世纪初在北美也已成为独立的亚专科,极大地促进了儿科肝脏病学的发展和儿童肝病诊疗水平的提高。在国内,近年来儿科肝病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许多方面仍然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有必要加强儿科肝脏病学研究队伍,提高儿童肝脏疾病诊治水平,造福更多小儿肝病患者。
881-883

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后的婴儿隐匿性乙型肝炎的发生率较高

摘要:背景及目的:隐匿性HBV感染目前公认存在的一种临床状况,其特征为表面抗原的检测阴性,但血浆中或是肝脏中可以检测到HBV DNA。检出率的高低与表面抗原及HBV DNA的相关检测敏感性有关。本文中我们旨在研究在应用免疫预防后仍出现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儿童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涨用实时-PCR的方法对母亲为表面抗原阳性的,接受了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接种的75名婴儿的血清进行HBV DNA检测,随后,这些样本再次使用可一种敏感的,标准化的,包括所有HBV基因的独立的引物的PCR方法进行检测,并且通过直接测序法进行分析。
883-883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家论坛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现状

摘要:中国慢性乙型肝炎(CHB)儿童的自然史不同于其他国家儿童,多为HBV母婴传播,家族聚集,发病以难治性乙型肝炎为多,因此中国儿童CHB抗病毒治疗有其自身特点,决策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什么时机治疗、选择哪种药物、治疗多长时间及可能的获益和不良反应等要牵涉到许多因素,如:儿童的年龄、传播的途径、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药物因素以及肝脏疾病或肝癌家族史。
884-887

儿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研究

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公共问题,全球约1.8亿人感染,但仅约50%可在现有的治疗方法下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欧美儿童HCV感染率约为0.05%~0.36%,而发展中国家可达1.80%~5.00%,可能是因为卫生经济条件的差异所致。由于尚无HCV疫苗及妊娠期用药的限制,垂直传播仍是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
888-892

基因1型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初步研究

摘要:对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没有反应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可能从增加多个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中受益。这种开放式模式,第2a期研究包括探索对以前治疗没有反应的1型慢性HCV的21例患者(即,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12周后HCV RNA下降小于2log_(10)的患者)。
892-892

EB病毒感染与儿童肝损害

摘要: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许多疾病相关。在儿科,EBV感染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pstein-Barr virus-rel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syndrome,EBV-HLH)等,这些疾病多伴有肝脏损害,出现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和黄疸。本文将对儿童EBV感染及其肝脏损害进行概述。
893-895

儿童药物性肝损害

摘要:药物代谢或生物转化是肝脏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同时药物本身或代谢产物也可造成肝脏损害,其造成的肝损害称为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DILI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约占所有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10%~15%。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个例安全性病例报告数据库(Vigibase)中报道,儿童DILI占其他类型的损害的1%,常见的药物有扑热息痛、丙戊酸、昔马西平、甲氨喋呤、四环素、齐多夫定、头孢曲松、波生坦、环孢素、巴利昔单抗、红霉素、伏立康唑等。在儿童急性肝衰竭中因药物原因所致的占20%,虽然大多数DILI是轻度的肝毒性反应,如肝炎、胆汁淤积或无症状性肝酶升高,但都存在潜在的急性肝衰竭的危险。
896-898

儿童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及诊治

摘要:1儿童肝衰竭的定义 肝衰竭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生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在国内,儿童肝衰竭又有儿童重症肝炎、小儿暴发性肝炎之称。儿童急性肝衰竭(pediatric acute liver failure,PALF)定义为原先无肝脏损害,8周内突发严重肝功能障碍,注射维生素K1无法纠正的凝血障碍,
899-901

慢性肝病患儿的营养支持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科学和医学也发生了迅速的变化,近年来对患病儿童进行营养支持的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营养支持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西方国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同病理状态下的代谢研究增进了我们对这些疾病基础病理生理学的理解,也帮助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营养支持。肝脏是机体的主要生化工厂,慢性肝病导致的营养问题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主要探讨不同临床状况下的各种营养支持措施。
902-906

2013年《医学研究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摘要:《医学研究杂志》(原名《医学研究通讯》)于1972年创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部级医学学术刊物。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月刊。CN11-5453/R,ISSN1673-548X。
906-906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

摘要: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表型MIM号277900)是铜代谢异常所致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基因定位于13q14-q21(基因MIM号606882),单基因疾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为ATP7B,对应产物ATP7B蛋白是铜转运P型ATP酶。WD是广泛分布于人类各种族人群中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3/10万,人群携带1/90人。Mak等计算香港地区的汉族发病率1/5400,远高于欧美人群。
907-910

高频超声在小儿肝病中的诊治

摘要:超声检查自从应用于临床,已经逐步发展为重要的诊断手段。尤其是超声检查无辐射损伤、操作方便的特点,使它成为易被X线损伤的小儿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常规超声频率较低而穿透力较高,便于全面了解肝脏情况,但是受频率的限制,它的细节分辨率低,对浅表部位以及细微结构变化的显示不理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超声探头的显示频率不断被提高,高频(探头频率在7~12 MHz之间)超声分辨率高,近场显像更为清晰,易显示肝表浅的细微结构变化,且彩色血流的敏感性亦大为增加,有利于病灶的显示和细致观察。高频超声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911-914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腹腔镜胆道冲洗术在淤胆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冲洗术在淤胆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淤胆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经过2周更昔洛韦抗巨细胞病毒感染,复方甘草酸苷、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及肝酶未下降或升高者14例,进行腹腔镜辅助下胆道探查及胆道造影,对胆汁淤积明显的12例患儿予以胆道冲洗,对2例发生胆道闭锁的患儿行Kasai术。结果胆汁淤积明显的12例患儿经1~3周的胆道冲洗后病情好转,随访3个月以上均逐渐消退,2例行Kasai术的患儿,经诊治半年黄疸消退。结论对淤胆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经抗感染、保肝、利胆、降酶治疗后病情无改善或恶化者可尽早行胆囊造瘘及胆道冲洗,可避免胆道淤积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对胆道闭锁患儿可以尽早行Kasai术。
917-918

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与血清学关系的比较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ULN≤ALT≤2×ULN)肝组织学与血清学的关系。方法对全国多中心516例CHB患者(1×ULN≤ALT≤2×ULN)行血清学及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分析两组肝组织病理学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sAg和HBeAg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血清透明质酸(HA)和α2-巨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HBsAg、HA和α2-巨球蛋白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HBV DNA可做为HBeAg阴性CHB患者肝脏病变程度的有效预测指标,HB-sAg、HBeAg、HA和oα2-巨球蛋白均可做为HBeAg阳性CHB患者肝组织损伤的预测指标。
919-922

HBsAg定量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学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HBsAg定量水平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组织学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入组100例,5.00×10~2拷贝/ml≤HBV DNA〈10~4拷贝/mnl,ALT正常的HBeAg阴性CHB患者,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均〉40岁。根据HBsAg定量水平被随机分成了2组,A组(HBsAg定量〈1500 IU/ml)61例和B组(HBsAg定量≥1500 IU/ml )39例。2组患者均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HBsAg定量,肝组织学G、S分期,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HBsAg定量低水平时,肝脏炎症活动度(G≥2 )百分比或者肝脏纤维化(S≥2)百分比分别为14.75%与6.56%,在HBsAg定量较高水平时,肝脏炎症活动度(G≥2)百分比和肝脏纤维化(S≥2)百分比分别为89.74%与79.49%,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评分与HBsAg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HBeAg阴性CHB患者来说,HBsAg定量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故肝脏组织学检查仍是必不可少。
923-92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诱导的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集30例CHB患者和10例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白细胞介素(IL)-4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作用下培养使DC增殖、成熟,培养第4 d加入纯化的HBsAg进行冲击。采同一患者外周血,分离出自体T淋巴细胞,用含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2的培养基维持T细胞的生长,培养第5 d与HBsAg冲击的DC共培养。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TL的PD-1表达,并分析PD-1表达水平与HBV DNA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B组DC诱导的HBV特异CTL的PD-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00)。且HBeAg阳性组PD-1的表达率较HBeAg阴性组明显升高(P=0.000)。CHB患者DC诱导的HBV特异性CTL的PD-1表达率与血清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呈正相关(r=0.53,P=0.008)。结论 CHB患者DC诱导的HBV特异性CTL高表达PD-1分子,为HBV慢性感染过程中CTL功能低下,病毒难以清除提供了另一条重要线索。
926-929

吉林省白细胞介素-2基因+114(G/T)位点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114(G/T)位点多态性在吉林省健康人群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的分布及频率;探讨IL-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检测吉林省慢性乙型肝炎(CH B)患者115例、乙型肝炎背景下的肝硬化(LC)患者78例和肝癌(HCC)患者115例及健康体检者107例的IL-2基因+114位点的多态性,并用DNA测序法进行验证,对四组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L-2基因+114(G/T)位点共有三种基因型:GG型、TG型和TT型。各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LC组中T等位基因所占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19),HCC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T等位基因与CHB、HCC的患病风险有关(OR=0.612,P=0.011;OR=0.562,P=0.019)。结论 IL-2基因+114(G/T)多态性在吉林省健康体检者与CHB、LC及HCC患者中的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等位基因T分布频率与CHB及LC的患病风险呈负相关性。
930-93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后肝脏瞬时弹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瞬时弹性值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30例CHB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治疗24周前后的肝脏瞬时弹性值,同时检测其血清ALT、HBV DNA水平,研究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与肝脏瞬时弹性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30例CHB患者其初始肝脏瞬时弹性值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拉米夫定治疗24周后,30例患者肝脏瞬时弹性值较初始明显下降;随访结束时,HBV DNA阴转患者肝脏瞬时弹性值明显低于HBV DNA阳性患者,但HBV DNA水平与肝脏瞬时弹性值无明显相关性(r=0.401,P=0.138)。结论肝脏瞬时弹性值的下降是抗病毒治疗有效的表现,肝脏瞬时弹性的检测可作为CHB患者治疗的随访指标。
93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