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1001-5256,CN22-1108/R。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1-5256
  • 国内刊号:22-1108/R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0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6
  • 综合影响因子:1.51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肝胆病 2012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家论坛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致病机制和免疫治疗现状

摘要: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疗效。然而现有的抗病毒药物虽可显著抑制HBV复制,但却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难以持久恢复患者的抗病毒免疫功能,导致HBsAg长期存在。
801-804

JAK-STAT信号通路及STAT蛋白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1 JAK-STAT通路及其激活和调控1.1 JAK-STAT通路组成JAKs是一类胞浆内可溶性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分子量在120~140 kD左右。JAKs具有7个保守的同源结构域(JAK homology domain,JH)JH1~JH7。家族中已发现四个成员,即JAK1、JAK2、JAK3和Tyk2。
805-811

捐助依赖变异肝来源于人类诱导的多能干细胞

摘要:来源于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人iPS细胞)的肝细胞是药物和细胞治疗空前的资源。但是,在体外由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成成熟的肝细胞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迄今的研究很少注意到那些用于肝细胞分化的hiPSC细胞系间的差异。在本研究中,我们发展了一种改良的肝细胞分化的流程,比较了不同体细胞来源及应用不同载体如逆转录病毒、仙台病毒或附着体质粒所得的28种hiPSC细胞系。
811-811
临床肝胆病杂志文摘荟萃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征稿、征订启事

摘要:《临床肝胆病杂志》是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我国首个肝胆胰疾病专业杂志。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CA-BA)、《公共健康研究数据库》(GH)、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六个国际数据库收录。刊载内容实行临床与基础并重,中西医并重,内外科并重,肝胆胰并重。
811-811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家论坛

白细胞介素17在器官移植排斥中的作用及机制

摘要: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脏器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但术后的移植排斥仍然是影响移植物和患者存活的主要问题。同种异体排斥反应的细胞学机制主要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该群T细胞包括CD4+T和CD8+T细胞,其中尤以CD4+T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更为重要。先前研究认为Th1与排斥反应细胞免疫有关;而Th2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有保护作用[1]。
812-814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水平对3年后表面抗原清除的预测作用——一项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HBV表面抗原水平的动态变化在自发性HBsAg清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选取未治疗的203名发生了自发性HBsAg清除且HBeAg阴性的患者,研究其HBsAg和HBV DNA的动态变化。同时选取203名未发生自发性HBsAg清除,年龄性别匹配的HBeAg阴性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自发转换组患者3年前、2年前、1年前、6个月前及HBsAg清除时的血清样本,HBsAg清除前相应时间对应的HBsAg平均滴度为23.5、3.51、0.524及0.146 IU/ml。在所有的时间点上,清除组患者HBsAg以及HBV DNA平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01),HBsAg以及HBV DNA平均水平持续下降直至HBsAg清除,尽管对照组HBsAg平均水平也在下降(P=0.006),但HBV D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414)。血清HBsAg水平以及HBsAg下降的Log值是最好的预测HBsAg清除的指标,工作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达到0.833(95%CI:0.792~0.873)和0.803(95%CI:0.755~0.849)。理想的HBsAg清除预测指标分别为血清HBsAg水平〈200 IU/ml(敏感度84.2%,特异度,73.4%)以及每年下降0.5log IU/ml(敏感度62.8%,特异度88.7%),如果患者HBsAg不小于200 IU/ml,每年下降超过0.5 log,能够很好的预测3年后HBsAg清除(AUROC 0.867,95%CI:0.778~0.956)。结论:总之,血清HBsAg水平〈200 IU/ml和每年下降0.5 log IU/ml可预测患者在此后3年中可发生HBsAg清除,这些参数也许可考虑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程和停药的良好指标。
814-814

应对肝源短缺问题的策略探讨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有1.4亿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占全球乙、丙两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28%;其中有3200万慢性活动性肝病患者;年发病人数3000万,每年有40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病[1]。由于社会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过去西方国家较多发的脂肪肝、药物性和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也在我国逐渐增多[2]。另外我国现有29.7万肝癌患者,占全球肝癌患者总和的一半以上[3]。
815-818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自体BMSC移植治疗肝脏疾病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构建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正常SD大鼠BMSC为细胞来源,于造模后第10周经尾静脉植入模型鼠体内,对照组同法注入生理盐水。4周后取大鼠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测,同时采集大鼠血液,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指标。结果 (1)成功构建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2)体外分离获得了高纯度贴壁生长的大鼠BMSC,并用携带GFP报告基因的慢病毒成功对其进行感染,感染率达80%以上。(3)经BMSC移植的大鼠肝脏中可检测到GFP阳性的细胞,主要沿着中央静脉及汇管区周围纤维间隔分布。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FP阳性细胞呈肝样细胞形态,且与肝组织相容。(4)BMSC移植组与模型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病理检测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血清学指标好转。结论BMSC移植能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发展,部分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有效改善肝脏功能,为临床自体BMSC移植治疗肝脏疾病提供实验基础。
819-823

经门静脉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经门静脉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1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行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超声介入下经皮经肝穿刺至门静脉注入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治疗后第2、4和8周检测血清ALT、AST、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3 d治疗组患者(100%)乏力、纳差症状改善,而对照组只有2例(6.4%)改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Alb水平分别为(36.4±7.8)g/L和(26.4±8.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分别为(57.2±11.8)%和(46.8±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AST、TBil在两组间变化不明显。随访两组甲胎蛋白(AFP)水平未见明显差异,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经门静脉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及安全性。
824-827

Nanog基因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通路在人类肝细胞癌中调节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

摘要:肝细胞癌(HCC)可表现出细胞异质性,胚胎干细胞相关的基因在部分低低分化肿瘤的癌细胞中过度表达。尽管如此,尚不清楚这类癌细胞能否及怎样促进肿瘤发生进展。因此,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癌细胞中多潜能转录因子Nanog与HCC的恶劣临床转归相关。我们用Nanog启动子作为标志系统成功分离Nanog阳性(NanogPos)细胞的小亚群。
827-827

干扰素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水平的变化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4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健康人、65例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鲎试验检测血清内毒素。结果 CHB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血清IL-6及内毒素水平均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患者应用干扰素针治疗12周时TLR4水平及IL-6水平均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毒素水平下降较明显(P〈0.05);治疗24周时,患者TLR4水平、血清IL-6水平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与CHB的发病及治疗转归有关,且TLR4水平与IL-6及内毒素水平密切相关。
828-830

丹参化学成分对脂多糖激活Kupffer细胞作用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化学成分对脂多糖激活Kupffer细胞(KCs)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0 ng/ml脂多糖(LPS)作用原代培养的KCs 12 h后,加入丹参提取物及分离纯化的丹参化学成分——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酮、丹参醇A、丹参酮I、异丹参酮I、丹参新醌甲、隐丹参酮、丹参酮II A、丹参酚酸B各100μg/ml。培养12 h后,以MTT法检测KCs的增殖情况,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KCs内CD14、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除丹参新醌乙外,其余受试的丹参化学成份和丹参提取物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刺激后的KCs增殖,但以丹参酮I、丹参新醌甲和丹参新酮的抑制率最高。LPS刺激后,KCs分泌TNFα、IL-6、IL-8的能力显著升高;丹参新醌乙和丹参酚酸B对三种细胞因子的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丹参酮II A对IL-8的分泌无影响,其余受试成分对KCs的分泌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LPS刺激KCs后CD14、TLR2、TLR4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加入受试的各丹参成分后,丹参新醌乙、丹参酚酸B对CD14表达无影响,丹参新醌乙和丹参新酮对TLR2表达无影响,丹参新醌乙、丹参酮IIA和丹参酚酸B对TLR4蛋白表达无影响,其余受试成份分别对该三种蛋白的表达有下调作用。结论除丹参新醌乙外,其他丹参化学成份可不同程度抑制LPS对KCs的激活作用,降低KCs的增殖程度及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能力。该抑制效应与丹参下调LPS受体CD14和Toll样受体TLR2、TLR4的蛋白表达有关。
831-835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对体外肝星状细胞增殖周期及MMP-1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周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鉴定人BMSC,收集原代培养7 d的BMSC培养上清,加入HSC中培养24 h及48 h。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HSC增殖周期,ELISA方法检测MMP-1浓度。结果与HSC单独培养组相比,共培养48 h组G1期细胞显著增加(P〈0.01),S期细胞显著减少(P〈0.01),并且共培养组MMP-1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可抑制HSC的增殖,并且可能通过增加MMP-1的产生,从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836-838
临床肝胆病杂志病毒性肝炎

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sAg水平和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含量的变化。方法 107例CHB患者给予口服LdT 600 mg/d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2、24和48周时患者HBsAg水平和血清中sE-selectin含量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患者血清sE-selectin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107例患者经LdT治疗后HBsAg水平和血清中sE-selectin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HBsAg水平和血清sE-selectin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 LdT可通过降低CHB患者血清中sE-selectin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来抑制HBV复制。
839-840

预存耐药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应答和耐药的影响

摘要:目的了解预存耐药检测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影响。方法 1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用药前进行预存耐药检测,对照组不进行测序。疗程96周,停药后随访24周。结果预存耐药检出率为17.19%;治疗后总耐药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48周、96周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存耐药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和治疗应答密切相关;治疗前进行预存耐药检测对指导临床个体化抗病毒治疗和预防耐药的发生有实用价值。
841-844

HBeAg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克隆HBeAg基因,构建重组HBeAg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采用PCR法从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中扩增HBeAg基因,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pcDNA-HBeAg真核表达载体,经PCR、双酶切、测序鉴定后,将其转染入CHO细胞,G418筛选,用PCR、免疫斑点、Western Blot、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HBeAg在CHO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克隆到HBeAg基因,并构建了重组pcDNA-HBeAg真核表达载体;基因测序证实克隆的HBeAg基因中共有12个位点发生单碱基置换突变(C1819G,A2007T,C2046T,C2061G,G2106A,C2109A,C2146T,T2172C,C2203T,A2235G,G2253A,C2298T),1个位点发生缺失突变(2346 del T);成熟HBeAg蛋白中149位缬氨酸(valine,V)突变为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F)(V149F),在HBeAg蛋白羧基端融合有一段长11个氨基酸的多肽(RLESRGPVZTR)。PCR、免疫斑点、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证实重组pcDNA-HBeAg真核表达载体可在CHO细胞中表达分泌型HBeAg蛋白。结论重组HBeAg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为HBeAg的临床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
845-848
临床肝胆病杂志脂肪性肝病

肝病治疗仪联合化浊祛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2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了解肝病治疗仪联合化浊祛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肝病治疗仪合化浊祛瘀方组32例,化浊祛瘀方组30例,肝病治疗仪组31例,西药易善复组31例治疗8周。结果中药+仪器组与中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仪器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周治疗后中药+仪器组积分改善优于中药组(P〈0.05),8周治疗后均优于纯仪器组和西药组(P均〈0.05)。各组8周后ALT、总胆固醇(CHO)均较疗前有所改善(P〈0.05);甘油三酯(TG)较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ALT 8周治疗后两两组间比较西药组优于其他各组(P〈0.05);而CHO的改善中药+仪器组优于仪器组及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仪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好,且起效快。
849-851
临床肝胆病杂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硫化氢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Ca^2+浓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Ca^2+浓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肝星状原代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过氧化氢(H2O2)作用于大鼠原代HSC制造肝纤维化的氧化应激模型,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细胞,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不同剂量的NaSH(H2S供体)和KATP通道抑制剂(格列本脲)对各组细胞进行干预,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CCK-8的方法分别检测不同刺激条件对细胞内Ca^2+浓度改变及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果低浓度H2S(100μmo/L NaSH)明显降低HSC细胞内Ca^2+浓度(P〈0.05),抑制细胞增殖;K离子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可阻断H2S的作用。高浓度H2S(1mmol/L NaSH)使HSC细胞内Ca^2+浓度增加,促进细胞增殖。结论低浓度H2S通过激活HSC细胞KATP通道,降低细胞内Ca^2+浓度,从而抑制细胞增殖;高浓度H2S使HSC细胞内Ca^2+浓度增加,促进细胞增殖。
85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