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1001-5256,CN22-1108/R。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1-5256
  • 国内刊号:22-1108/R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0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6
  • 综合影响因子:1.51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肝胆病 2012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述评

乙型肝炎重症化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摘要:重型乙型肝炎是由HBV感染后导致的重型肝炎,是一种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而出现严重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不良。我国每年约有20~30万的乙型肝炎患者因重型肝炎等终末期肝病死亡[1]。目前,重症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尚不甚明了,临床上仍缺乏敏感、特异和切实可行的综合评估体系,以及特异、有效的治疗靶点和干预手段。近年来,针对乙型肝炎重症化的发病机制、早期临床监测以及防治方法均有不少新的研究成果。
401-404
临床肝胆病杂志防治指南

2012年EASL临床实践指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治简介

摘要:本指南是继2009年EASL临床实践指南(CPGs)之后更新的推荐意见,以优化慢性HBV感染的处理。1背景1.1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负担全世界约1/3的人群有既往或现症HBV感染的血清学证据,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sAg携带者。HBV相关的终末期肝病或肝细胞癌(HCC)的年死亡人数超过50~100万,并且占当前肝移植病例的5%~10%。
405-409

2012年EASL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摘要:最近,EASL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新一版EASL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实践指南(2012版)[1],这是在2008版[2]的基础上经增加新近文献,对部分内容进行的更新。更新版指南仍保留了前几版指南的一贯体例和鲜明特点。(1)在文献综述同时穿插其中逐条列出循证证据和提出临床处理推荐意见;(2)重要循证证据文献和推荐意见后逐一列出循证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循证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分别按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系统确定。
410-412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家论坛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现状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全球20亿人已感染HBV,其中3.5~4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1]。HBV感染可以引起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1]。乙型肝炎引起的与HBV相关的肝衰竭、肝硬化、肝癌,每年会导致100万人死亡。中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2006年进行的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HBsAg携带率为总人口的7.18%。
413-416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的进展

摘要:丙型肝炎是由HCV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2.0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为3.5万例[1,3]。HCV感染后约50%~85%转化为慢性感染[4-5]。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及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5-7]。
417-421
临床肝胆病杂志文摘荟萃

慢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hemerin浓度增加

摘要:目的:chemerin是一个强有力的趋化因子,在慢性胰腺炎炎症和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是为了证实血清中chemerin因子可以通过增加纤维化细胞因子的产物,进而影响慢性胰腺炎进程的假设。方法:用ELISA法测定男性酒精性胰腺炎患者(40例非糖尿病患者和28例糖尿病患者)血清chemerin浓度和导致胰腺纤维化的细胞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用40岁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421-421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HBeAg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初次使用替比夫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3例CHB患者(HBeAg阳性50例,阴性23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至少1年,于治疗基线、病毒学应答前每个月、病毒学应答后每3个月检测HBV DNA、ALT、HBV血清标志物,观察治疗期间累计病毒学应答率、血清学转换率和耐药率;分析12、24周HBeAg下降幅度对预测血清学转换的价值;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定期检测肌酸激酶(CK)。结果 (1)HBeAg阳性、阴性累计病毒学应答率1年分别为96%、100%,2年分别为96%、100%,其中90%HBeAg阳性、95%阴性患者在24周获得病毒学应答;(2)HBeAg阳性者1、2年累计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48%、61%;(3)HBeAg阳性、阴性累计耐药率1年分别为2%、4%,2年分别为24%、11%;(4)12、24周HBeAg下降幅度预测血清学转换的cut-off值分别为0.2557、0.3844log PEIU/ml,12周HBeAg下降幅度≥0.2557log PEIU/ml、24周≥0.3844log PEIU/ml的患者较低于该值者2年累计血清学转换率高,χ2值分别为28.996、15.036,P均=0.000(log-rank);(5)186人次查CK,78.8%数值超过参考范围(〉140 IU/L),其中95.6%升高值在2级内,3级以上仅占4.4%。CK升高者无明显肌痛、肌炎,3~6个月内能自行下降至正常,无因CK升高而停药者。结论替比夫定对初治HBeAg阳性、阴性CHB患者疗效佳、安全性好。12、24周HBeAg下降幅度可作为2年血清学转换预测指标。
422-424

40岁以上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40岁以上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0岁以上慢性HBV感染者共186例,其中HBeAg阳性组93例,HBeAg阴性组93例。结果 40岁以上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男性为多(76.34%),并且多有乙型肝炎家族聚集现象(78.49%);40岁以上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的HBV DNA水平与ALT水平均高于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40岁以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HBeAg阳性者占少数;40岁以上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HBeAg阳性者多合并腹水形成,而HBeAg阴性者既可见腹水形成,又可见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40岁以上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多见于男性,多具有家族聚集现象,HBeAg阳性肝硬化患者所占比率较低,但HBV DNA水平较高,肝脏的炎症活动明显,病情进展可能较快。
425-427

HBeAg阳性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YMDD变异位点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及YMDD变异位点的分布特点,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HBeAg阳性并经拉米夫定治疗两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7例,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HBV DNA分型情况,用LDR方法检测YMDD位点变异情况。结果 137例患者中21例未能检测出基因型,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其余116例标本确定了感染病毒的基因型,包括男性94例,女性22例;其中A型2例(1.72%)、B型19例(16.38%)、C型91例(78.45%)、D型4例(3.45%);分型成功率为84.67%(116/137)。116例标本中有41例患者的感染病毒中检测到了YMDD变异位点,变异发生率为35.35%。其中B基因型中检出7例(36.84%);C基因型中检出33例(36.26%);D基因型中检出1例(25.0%);A基因型中未检测出变异位点。B、C基因型中变异位点的检出率高于D型,但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2,P〉0.05)。在41例变异中,其中I突变占60.9%,V突变占31.7%,I/V共生突变占7.4%。结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所在地区患者中HBV基因型主要以C型为主,其次是B型,也有少量D、A型存在;B、C基因型的YMDD位点发生突变的几率相近。突变几率与基因型无关。
428-43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转归组患者BCL2L11、IL7R基因拷贝数的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不同疾病进展组患者BCL2L11、IL7R基因拷贝数,研究宿主遗传背景差异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20例,慢性HBV携带者组18例,慢性重型肝炎组32例和原发性肝癌组18例。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Tanqman real-time PCR方法测定BCL2L11、IL7R的拷贝数。结果四组之间BCL2L11的基因拷贝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四组之间IL7R的基因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BCL2L11拷贝数明显低于另三组(P〈0.05);重肝组、携带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进展程度肝损害组间BCL2L11存在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但这些变异不是影响其基因表达的主要因素,因此不是影响慢性HBV感染过程中肝脏炎症程度的主要因素。
431-434

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17-AAG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是否参与肝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通路的活化,以及HSP90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 HSP90抑制剂17-AAG作用HepG2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实时定量RT-PCR检测TGFβ下游信号分子PAI-1的表达。HepG2细胞用17-AAG预处理2 h,同时用TGFβ或TβR抑制剂SB431542作用后,将HBV复制型质粒HBV1.3转染细胞,第4 d提取HBV核心颗粒,Southern Blot检测HBV复制中间体,ELISA检测上清HBsAg的表达。结果 17-AAG能够下调HepG2细胞PAI-1的表达,HepG2细胞内HBV复制中间体表达水平明显降低,HBsAg的表达亦受到抑制,但上调或阻断TGFβ信号通路对HBV复制影响不明显。结论 HSP90参与肝细胞内TGFβ信号通路的活化,其抑制剂17-AAG能够抑制HBV的复制与蛋白表达,但该抑制作用与TGFβ信号通路活化无关。
435-438

我国丙型肝炎病毒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的临床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初步明确我国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的基本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全国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经具备国际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采用国际通用的测序法进行病毒基因型分析,并进一步对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采集来自全国东西南北中的18个研究中心的764例患者血浆标本,男性384例,女性380例,平均年龄(44.9±14.3)岁,平均病程(7.7±7.3)年。通过临床特征分析发现,基因1型患者年龄分布偏大,病程较长;将横断面调查时患者的ALT水平进行比较,基因1型中有54.9%的患者ALT处于异常,非基因1型中有56.9%的患者ALT处于异常,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横断面调查时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水平进行比较,基因1型中有39.6%的患者BMI异常,非基因1型中有31.6%的患者BMI异常,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感染途径分为输血感染与非输血感染,在输血感染患者中,66.1%的输血感染患者为基因1型,在非输血感染患者中,非基因1型占5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基因1型相比,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年龄分布偏大,病程较长,多为输血感染。
439-442

《临床肝胆病杂志》创办手机报

摘要:为更方便快捷地传递本刊最新资讯及国内外肝胆胰领域最新动态,打造与杂志、官方网站、杂志微博相辅相成的新媒体平台,本刊于2012年6月正式创办手机报并试运行。手机报每月4期,试运行3个月,试运行期间不定期。主要内容包括精品文章推荐、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442-442

湘南地区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方式的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湖南地区住院患者中HCV疑似感染方式分布的规律特征,为HCV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电子病历查询法对住院患者中诊断有丙型肝炎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CV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 RNA定量。结果肾内科患者主要经血液透析感染(80.0%),妇产科患者主要经手术感染(64.7%),感染科患者主要为输血感染(39.0%)和静脉吸毒感染(28.6%),其他科室患者也主要为输血感染(40.7%)和静脉吸毒感染(37.0%),不同科室住院患者的HCV疑似感染方式构成比存在明显差异(P〈0.01)。年龄≤40岁患者主要经静脉吸毒感染(38.2%),而年龄〉40岁患者主要经输血感染(49.3%),不同年龄患者HCV疑似感染方式构成比存在明显差异(P〈0.01)。男性患者主要经静脉吸毒(35.0%)和输血感染(32.5%),而女性患者主要经手术(32.7%)和输血(26.9%)感染,不同性别患者HCV疑似感染方式构成比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 HCV的感染方式已呈现明显的多样化,静脉吸毒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感染因素。
443-445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变化及初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中髓样DC(mDC)和淋巴样DC(pDC)的表型频数,分析标准抗病毒治疗后获得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患者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表达变化,探讨不同类型DC的活化在慢性HCV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20例慢性HCV感染者,在接受初始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达cEVR前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C和pDC的频数及其表面CD80、CD83、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HCV感染者mDC、pDC频数均降低,其表面CD80的表达水平降低,CD86的表达水平升高,CD83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相比,经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达cEVR后,mDC上的CD80表达水平升高,CD83、CD86的表达水平降低;pDC上的CD80、CD83、CD86的表达水平均上升。结论慢性HCV感染者的外周血mDC、pDC频数降低,共刺激分子表达部分受损,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可以恢复DC共刺激分子表达。提示DC数量和功能障碍可能是慢性HCV持续感染的重要机制之一。
446-449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不同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别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肝糖组)112例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106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C肽释放试验(CRT),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Glu),并分别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MBCI)等,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在OGTT各时间点(0、30、60、120、180 min),肝糖组的血糖均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01)。两组空腹时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差异,而肝糖组在餐后30、60、120、180 min的胰岛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01)。在餐后60、120、180 min,肝糖组C肽值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1、P〈0.01和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肝糖组的Glu水平明显升高(P〈0.05),异常升高人数显著增多(P〈0.001)。两组间发生血糖低于正常情况有明显差异(P〈0.01)。肝糖组的HOMA-IR指数较糖尿病组显著低下(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具有与2型糖尿病不同的疾病特点。胰岛素抵抗和Glu异常升高可能是造成肝硬化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450-455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与透明质酸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小板(PLT)计数与透明质酸(HA)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77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23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144例。化学发光法检测HA,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的PLT计数,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1)PLT计数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0.0165,截断值为91×109/L,以PLT计数≤91×109/L来预测肝硬化灵敏度为84.03%,特异度为82.83%。HA的AUC为0.920±0.0138,截断值为308nmol.ml-1.h-1),以HA〉308 nmol.ml-1.h-1来预测肝硬化灵敏度为84.72%,特异度为88.84%。PLT与HA的AUC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二指标均为诊断肝硬化的优良指标。(2)以公式log10(PLT/HA)判断两个指标联合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所得AUC为0.945±0.0113,截断值为-0.595,以log10(PLT/HA)≤-0.595来预测肝硬化灵敏度为88.19%,特异度为89.7%。AUC两两比较显示log10(PLT/HA)与PLT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8);同样log10(PLT/HA)与HA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可见PLT与HA联合检测对肝硬化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结论在慢性HBV感染者缺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时,联合检测PLT计数与HA对肝硬化的诊断比单一检测有更高灵敏度和特异度,临床价值更高。
456-458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2012年1~11期重点号的启事

摘要:为便于集中组稿,《临床肝胆病杂志》编委会研究拟定了本刊2012年1~11期重点号的选题,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对于围绕重点号选题的文章,本刊将择优优先发表。本刊2012年1~8期选题如下:1肝胆胰疾病的外科诊疗;2肝胆胰疾病的内镜诊疗;3中西医结合肝胆胰疾病;4肝胆胰肿瘤;5自身免疫性肝病;
458-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