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1001-5256,CN22-1108/R。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1-5256
  • 国内刊号:22-1108/R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0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6
  • 综合影响因子:1.51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肝胆病 2011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述评

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和优化治疗策略

摘要: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包括两大类:α-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目前临床抗病毒方案存在疗效不佳和耐药率高的缺点,而探索预测疗效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高疗效,降低耐药率成为我国乙型肝炎临床研究的重点。抗病毒药物优化的关键就在于: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应答情况,对疗效欠佳的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远期疗效,降低耐药的发生。在中国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抗病毒优化治疗策略将是我国乙型肝炎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239-1244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年征订征稿启事

摘要:《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2月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
1244-1244
临床肝胆病杂志防治指南

AASLD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指南2011年更新版

摘要:本指南由美国肝病学会(AASLD)讨论批准,并经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和美国胃肠病学会和全国病毒性肝炎圆桌会议认可。
1245-1254

“ASSLD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指南2011年更新版”解读

摘要:一直以来,慢性HCV感染诊治指南中标准治疗都是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RBV),指南内容都是围绕该治疗方法中相关问题的处理。实际上,既往数据显示基因2/3型感染者聚乙二醇+RBV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80%左右。
1255-1256

牛俊奇编译肝病学巨著《肝胆系统疾病(Diseases of the Liver and Biliary System》文版即将出版

摘要:由已故英国著名肝病学家希拉·夏洛克(Sheila Sherlock)所著《肝胆系统疾病(Diseases of the Liver and Biliary System)》的中文版即将由天津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教授组织翻译了这本肝病学巨著。我国著名的肝病学专家贾继东、魏来、成军、王贵强、段钟平等参加了该书的校对。
1256-1256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家论坛

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再治疗策略

摘要:核苷(酸)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恰当处理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的停药后复发及其再治疗、合理把握再治疗方案备受关注。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可分为正在治疗和经治复发两大类。对于正在治疗的经治患者目前按照路线图的概念来进行管理;而对于经治复发的患者根据其初始治疗的不同应答情况可采用优化治疗及联合治疗的策略进行管理。
1257-1258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共识与争议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因其严重的不良临床结局如肝硬化或肝细胞癌而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母婴传播是导致慢性HBV感染的最主要原因。尽管HBV阳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之内应用了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进行联合免疫阻断,仍然有大约10%左右的新生儿感染了HBV,特别是高病毒载量的孕妇。本文将就HBV母婴传播的特点、目前在阻断措施方面达成的共识和存在的争议进行论述。
1259-1261

乙型肝炎病毒异质性与抗病毒治疗应答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以准种形式存在,病毒株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其特性及功能。应用相关技术从病毒异质性角度探讨与抗病毒药物治疗应答相关性,可能为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262-1265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新纪元——口服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摘要: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过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获得临床治愈,即停药随访6个月后病毒仍然检测不到,且疾病不再进展。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不能耐受IFN或RBV而未完成标准治疗,或对治疗完全无应答,或停药后复发,或由于疾病发现较晚而失去了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因此,在临床上仍然需要新的抗病毒药物,或者和IFN联合治疗,或者单独治疗。本文将就近年来研发的12服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抑制剂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
1266-1269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转换与OAS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干扰素(IFN)α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血清学转换与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2、3及OAS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关系。方法 277例HBeAg阳性CHB患者给予IFNα及核苷酸类似物(NA)联合抗病毒治疗,依据HBsAg及HBeAg转换与否评价疗效,分为HBsAg转换组、HBeAg转换组及无应答组(NR),同时纳入50例HBV自限性感染者作为对照。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宿主的抗病毒蛋白OAS1基因内含子区rs2285934(A/C)位点、OAS2基因外显子-2区rs2072138(C/G)位点、OAS3基因外显子-8区rs2072136(C/T)位点及OASL基因内含子区rs11849829(A/G)位点SNP,并分别比较OAS基因单位点、基因型及单体型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277例患者中HBsAg转换组41例(14.80%),HBeAg转换组102例(36.82%),NR组134例(48.38%)。OAS3等位基因C/T在四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P=0.001),携带CC+CT基因型患者与TT基因型分布频率在HBsAg转换组及NR组间存在差异,统计学差异居于临界值(χ2=3.17,P=0.07)。单体型分析显示:单体型ACCG、CCTG在应答组与NR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4;χ2=4.89,P=0.03)。结论携带OAS3(rs2072136)C等位基因的HBeAg阳性CHB患者易于获得IFNα治疗HBsAg转换,其单体型可作为获得HBeAg转换的预测因素。
1270-1274

HBeAg血清学转换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复发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HBeAg血清学转换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HBeAg阳性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CHB患者,疗程至少1年的停药患者,于基线、治疗后每个月、HBV DNA转阴后每3个月检测ALT,HBV DNA,HBeAg和抗-HBe。停药后继续随访至少6个月,观察停药后复发情况。分析停药时是否发生HBeAg消失/转换对复发的影响;比较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巩固治疗≤12个月、12~24个月、〉24个月三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60例患者中,60%(36例)的患者在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8例患者未发生HBeAg消失(A组),停药后4个月内100%复发;6例患者发生HBeAg消失,但无抗-HBe(B组),停药后6个月内83.3%(5例)复发;46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C组),停药后6个月内50%(23例)复发,χ2=11.585,P=0.003,A组与C组相比,χ2=6.84,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C组相比,χ2=1.333,P=0.248,χ2=2.327,P=0.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继续用药≤12个月(11例)、12~24个月(23例)、〉24个月(C组12例),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100%(11例)、47.8%(11例)、8.3%(1例),χ2=19.377,P=0.000,A组与B组、C组相比,χ2=8.609,P=0.003,χ2=19.326,P=0.000,B组与C组相比,χ2=5.303,P=0.027,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血清学转换是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终点的基本指标,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治疗≤12个月仍有较高的复发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继续治疗〉24个月有望获得持久的病毒学应答,但对停药患者6个月内应密切随访观察。
1275-1277

ALT轻度升高、HBVDNA水平不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差异探讨

摘要:肝炎,乙型,慢性;;丙氨酸转氨酶;;肝炎病毒,乙型;;DNA,病毒 %X 目的探讨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ALT正常值上限二倍上下的肝脏组织学改变有无差异,以解决ALT〈80 U/L的ALT轻度升高的CHB患者抗病毒治疗问题。方法将HBeAg阳性和阴性的两种ALT轻度升高的CHB患者120例,按不同HBV DNA水平分组,再以ALT正常值上限的二倍(80 U/L)分为ALT≥80 U/L和ALT〈80 U/L两组进行肝组织学研究。行肝脏穿刺和病理检查,比较不同HBV DNA水平分组(各分为ALT≥80 U/L和〈80 U/L两组)的肝组织学改变有无差异。结果 HBeAg阳性和阴性两种ALT轻度升高的CHB患者(ALT〈80 U/L与≥80 U/L两组)的不同HBV DNA水平分组的组织学改变情况,两组肝脏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比较HBeAg阳性或阴性两种ALT轻度升高的CHB患者的不同HBV DNA水平分组的肝组织学改变情况显示,ALT≥80 U/L和〈80 U/L两组CHB患者的肝脏组织学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为ALT〈80 U/L的ALT轻度升高的CHB患者,寻求抗病毒治疗的依据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1278-1281

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V垂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妊娠晚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其中25例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药物。新生儿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出生后0、6、12个月检测HBsAg、HBV DNA等乙型肝炎标志物,进行Apgar评分和行为神经评分(NABA),观察其生长发育指标。治疗组婴儿进行Gesell新生儿智能发育评估。结果婴儿出生后6个月及12个月时,治疗组血清HBsAg及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35,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NAB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和智能发育商均在正常婴儿范围内。结论替比夫定可以较安全有效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且不影响婴儿发育。
1282-1284

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IM+/CD8+T细胞活化分子CD69和HLA—DR的表达

摘要:目的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2b治疗前、中、后期CD4+/CD8+T细胞的活性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32例患者隔日1次干扰素5 MU肌注,共24周。抽取干扰素α-2b治疗前,治疗1、4、12、24周的外周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比例及CD4+/CD8+T细胞表面CD69、HLA-DR的表达。结果干扰素α-2b治疗结束,HBV DNA含量转阴者12例(37%),其中HBeAg、抗-HBe血清转换5例(16%);12例治疗无效(37%)及8例HBV DNA抑制(25%)。HBV DNA转阴者治疗前,治疗1、4周时CD69、HLA-DR表达率较治疗无效及HBV DNA抑制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转阴者治疗后1周时,CD69、HLA-DR表达率最高;4周时CD4+/CD8+T细胞的CD69、HLA-DR表达率较前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率;12周时CD69、HLA-DR表达率较前更下降,与治疗无效及HBV DNA抑制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时CD69、HLA-DR表达率最低,与治疗无效及HBV DNA抑制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8+T细胞活化分子CD69、HLA-DR的表达,对干扰素α-2b的疗效有预测作用。
1285-1287

烟台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烟台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性别、年龄及ALT、HBV DNA定量、HBeAg状态的差异。结果 362例标本中,B基因型7例(1.9%),C基因型344例(95.0%),非B非C型11例(3.0%)。B基因型患者年龄(36.29±17.54)岁,C基因型患者年龄(37±10.64)岁,非B非C型患者年龄(45.09±10.67)岁,P=0.050;两两比较提示C基因型患者年龄较非B非C型患者年龄低,P=0.015,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基因型之间性别及ALT、HBV DNA定量、HBeAg状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烟台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以基因C型为主,存在少量基因B型及非B非C型。不同基因型患者年龄可能存在差异。
1288-1290

复发和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既往治疗后复发和无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的疗效,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开放性、前瞻性队列研究。入组复发无应答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 mg.kg-1.d-1治疗。无应答组27例,疗程为72周;复发组18例,疗程为48周;动态留取血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和HCV RNA的检测,以分析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和无应答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分别为55.6%和25.9%(P=0.045),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分别为83.3%和51.9%(P=0.031),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分别为83.3%和59.3%(P=0.087)。基线HCVRNA在复发组低于无应答组,同时获得病毒学应答组(RVR、cEVR、ETVR)基线HCV RNA也均低于未获得病毒学应答组(仅cEVR节点有统计学意义,P=0.039);复发组病毒动力学呈快速下降,无应答组病毒动力学呈缓慢下降;获得病毒学应答(RVR、cEVR、ETVR)组基线淋巴细胞百分比(LYPH%)均高于未获得病毒学应答组(P=0.009、0.037、0.020)。结论复发和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后,复发组近期疗效(RVR、cEVR、ETVR)优于无应答组;基线HCV RNA低、病毒动力学快速下降型及基线较高水平LYPH%是疗效的阳性预测因素。
1291-1295

人滋养层细胞培养上清液及裂解液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摘要:目的应用改良的分离、纯化方法对孕早期人绒毛滋养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利用HCV阳性血清对滋养细胞进行体外感染,探讨HCV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细胞的感染及HCV在细胞中的复制状态。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消化正常人妊娠孕早期胎盘组织,以35%、45%2个Percoll密度梯度进行分离纯化、并免疫组化鉴定,获得纯度较高的滋养层细胞,应用HCV阳性且高载量的血清进行体外感染,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滋养层细胞中HCV NS5表达,通过细胞裂解液裂解感染后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感染后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内的HCV RNA,以观察HCV的感染及复制情况。结果该法分离纯化的滋养层细胞生长良好,特异性角蛋白-7阳性,纯度高。原代滋养层细胞在与HCV阳性血清共同孵育后均未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感染后48 h在滋养层细胞细胞浆中可见HCV NS5表达,感染后分别于24、48、72、96、120 h收集的培养上清和感染后细胞内均可以检测到HCV RNA。排除了培养洗涤液HCV污染,进一步检测其细胞裂解液中HCV,结果检测HCV阳性。结论利用改良后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体外培养系统,HCV阳性血清能在体外感染原代培养的人滋养层细胞,HCV可在滋养层细胞中复制。
1296-1300

我刊被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收录

摘要:经过国际检索系统咨询部对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的两个主要数据库CAB Abstracts和Global Health查询,《临床肝胆病杂志》已经正式入库(CAB Abstracts和Global Health)。这是我-T1继关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美国《化学文摘》(CA)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后,被第四个国际检索系统收录。
130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