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1001-5256,CN22-1108/R。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1-5256
  • 国内刊号:22-1108/R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0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6
  • 综合影响因子:1.51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肝胆病 2011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述评

胆道疾病的研究现状

摘要:临床上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包括胆道炎症、胆道结石、胆道肿瘤、胆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及胆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类疾病多样化、发病率高并可导致死亡。各种检查技术、相关设备及研究手段的应用与改进提高了胆道疾病的诊疗水平,但目前仍面临很多问题,这需要多学科的相互协作来共同解决。
903-905

胆石病微创外科治疗发展现状

摘要: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胆管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下降,随着腔镜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胆石病的治疗实现了微创化。胆囊疾病包括急诊均可采用腹腔镜手术治愈,近年来出现的单孔技术更加完善了胆囊切除的微创化,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目前多采用三镜联合技术,其理想目标应为两种疾病通过三镜技术的优化组合一次性治愈,避免留置T管,保留括约肌功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906-908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家论坛

胆囊切除术后一些问题的认识

摘要:大约10%~30%的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会再出现右上腹痛、非特异性消化不良以及其他临床症候群,但究其原因仍未明确。随着影像学和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胆囊切除术后的一些问题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就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的腹泻、右上腹痛、Odd’is括约肌运动障碍(SOD)、心理疾患及结肠癌等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909-911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1240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LC/DS)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价65岁以上老年患者LC/DS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1240例LC/DS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症、延迟出院和再入院原因。比较65岁以下和老年患者LC/DS治疗效果。结果 1240例中1236例LC/DS手术成功,中转开腹4例(0.32%)。共发生6例(0.48%)并发症。延迟出院125例(10.1%),其中49例(39.2%)因心理因素延迟出院,34例(27.2%)因手术后呕吐和腹痛延迟出院。再入院15例(1.2%),8例因胆囊癌再入院。老年患者LC/DS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与65岁以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出院和再入院比例高于65岁以下组(P〈0.01)。结论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安全可行,经选择的老年患者同样适合LC/DS医疗模式。心理因素、呕吐和腹痛是导致患者延迟出院的主要原因。
912-915

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PTC)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行LC的患者在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进行胆管造影的结果。结果 35例LC术中胆管造影均成功,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4例,行腹腔镜胆道探查、T型管引流术。结论 LC术中胆管造影操作方便可行,显影清晰,成功率高,能发现术前未能发现的胆总管结石有效的降低胆管残石率,通过造影还可以排除胆道结石,避免阴性探查,减少患者痛苦,在复杂胆囊切除术中可帮助辨别解剖关系、发现解剖变异,避免术中胆管损伤,提高了LC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916-917

内镜技术在肝外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引流术对各种良恶性肝外胆汁淤积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39例肝外胆汁淤积患者先行ERCP检查,确定胆管狭窄梗阻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选择以下治疗方法: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EST)、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P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ERBD)和内镜下金属胆道支架引流(EBMSD)。结果针对良性胆管狭窄行EST、EPBD、ENBD及ERBD共59例,主要见于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胆管乳头狭窄和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针对恶性胆管狭窄行ENBD 14例,ERBD 6例,行EBMSD 26例,主要见于胰头癌、胆管癌、壶腹癌、原发性肝癌及肝门与肝内转移压迫胆管,所有病例均在引流后TB il及DB il等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术后两组分别有10、6例出现血淀粉酶一过性增高。结论经内镜下ERCP治疗技术在肝外胆汁淤积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对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狭窄梗阻起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918-921
临床肝胆病杂志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稿件优先数字出版的启事

摘要:“优先数字出版”是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的数字期刊出版方式。
921-921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中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乳头切开(EST)取石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3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病、手术方式、术后康复、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术前明确胆总管结石31例中10例先行术中ERCP取石,取石成功后再行LC;余21例和5例术前怀疑胆总管结石、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TCC)证实胆总管结石者先行LC,继而行ERCP取石。LC手术均获成功,ERCP取石成功率为97.22%。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无明显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术后住院平均为4 d。结论 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避免不必要的ERCP及因术后ERCP失败而致患者再次手术。
922-924

103例胆总管结石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加强对胆总管结石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但在诊疗过程中有误诊及漏诊的103例病例,总结其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结果 103例患者中误诊为胃病者29例(37.2%),误诊为急慢性肝炎者23例(29.5%),误诊为冠心病者14例(17.9%),误诊为感冒者12例(15.4%)。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漏诊胆总管结石25例。误漏诊患者以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居多(75例,72.8%)。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多见(95例,92.2%),其次为腹痛(87例,84.5%),黄疸(79例,84.5%),恶心、呕吐(54例,52.4%)等。全部病例伴有肝功能异常,外周血白细胞或中性细胞比率升高者98例(95.1%),心电图异常者78例(75.7%)。首选诊断方法为超声检查,其次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CT。结论详细的体检和全面的分析可减少胆总管结石的误诊及漏诊。
925-926

创面封闭胶在肝胆管结石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创面封闭胶在肝胆管结石腹腔镜肝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84例肝左外叶肝胆管结石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使用创面封闭胶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左肝外叶切除术,喷涂创面封闭胶方法处理肝断面;对照组则行肝断面大网膜填塞对拢缝合。观察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量、性质、有无胆瘘、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肝功能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幅度、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液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轻微胆瘘2例(占4.7%),无膈下脓肿。对照组共发生胆瘘5例(占11.9%),其中较严重胆瘘3例(占7.1%),膈下脓肿1例。结论肝胆管结石腹腔镜手术肝创面处理中应用创面封闭胶,可以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对肝功能损害,有效减少术后出血、渗出和胆瘘的发生,优于腹腔镜常规肝断面处理方法。
927-930

内镜治疗胆总管良性狭窄31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在胆总管良性狭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因梗阻性黄疸、腹痛入院,均据病史、CT和MR I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胆总管良性狭窄患者。狭窄分类对照B ismuth标准分为2型,并评价采用内镜下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PBD)和胆管内支架引流术(ERBD)的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者经EPBD和ERBD治疗,有效率为96.77%,随访患者30例,其中27例未复发;3例拔除支架后6月内复发;3例再狭窄患者中2例为慢性胰腺炎,1例为有胆囊切除史者,支架留置时间皆为6个月。结论 EPBD联合ERBD治疗胆总管良性狭窄安全有效,其治疗效果与狭窄的病因和支架留置时间有关。
931-933

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性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摘录15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中有关实验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女性、年龄〉50岁、病变大小≥10 mm、单发病变、无蒂息肉、伴随临床症状的病变、合并胆囊结石7个研究因素的合并比值比(OR值)分别为1.51、7.27、54.65、6.34、15.79、2.37、2.57。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的危险因素为(1)女性;(2)年龄〉50岁;(3)病变大小≥10 mm;(4)单发病变;(5)无蒂息肉;(6)伴随临床症状的病变;(7)合并胆囊结石的病变。
934-938

STAT3、Survivin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癌中STAT3、p-STAT3和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胆囊癌及相应45例癌旁胆囊组织、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STAT3、p-STAT3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45例胆囊癌组织中STAT3、p-STAT3和Surviv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6.7%(30/45)、55.6%(25/45)、64%(29/4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和慢性胆囊炎组织(P〈0.01)。在胆囊癌组织中STAT3、p-STAT3的表达与Survivin表达均呈正相关(r=0.558,0.830;P〈0.01)。STAT3、p-STAT3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胆囊癌病理组织分级、Nevin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3年生存率有关(P〈0.01)。结论 STAT3、p-STAT3、Survivin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作为判断胆囊癌转移、预后的临床指标。
939-943

胆汁引流时机对大鼠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胆管结扎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胆管引流时机对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大鼠胆管结扎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早期(10 d)和晚期(20 d)引流,引流5 d后与模型对照,比较大体形态、肝组织学、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同期模型对照组比较,早期引流组大体形态上好转明显,肝组织学纤维面积百分比和纤维化程度半定量计分有明显改善(P〈0.001,P=0.003),肝组织TGFβ1、TIMP-1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01,P〈0.001),而晚期引流组与同期模型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管阻塞时及时进行引流可以有效缓解肝纤维化,而引流开始较晚肝纤维化趋于稳定、单纯引流难以缓解。
944-946

非诺贝特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胆管结扎大鼠血清肝脏生化指标、肝细胞凋亡、肝糖原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手术制备胆汁淤积大鼠模型。48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均为12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胆管结扎组,C组为胆管结扎+非诺贝特组(30 mg.kg-1.d-1),D组为胆管结扎+非诺贝特(60 mg.kg-1.d-1)。术后7 d留取血标本及肝组织后处死,分别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ALP、GGT、TBA,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数目以及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法检测肝糖原含量。结果 B、C、D组大鼠血清ALT、AST、ALP、GGT、TBA显著高于A组(P〈0.001),B组与C组大鼠血清ALT、AST、ALP、GGT、TB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血清AST、ALP、GGT、TBA显著低于B、C组(P〈0.01),而ALT在D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21〉0.01)。所有胆管结扎组大鼠肝细胞凋亡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组肝细胞凋亡显著低于B组(P=0.007〈0.01),D组肝细胞凋亡显著低于B组(P=0.000〈0.001),D组肝细胞凋亡显著低于C组(P=0.000〈0.001)。PAS反应显示,非诺贝特可增加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糖原合成。结论非诺贝特可显著改善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清肝脏生化指标、肝细胞凋亡以及增加肝细胞糖原合成。
947-950

非诺贝特对胆管结扎大鼠血生化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胆管结扎大鼠血清肝脏生化指标、肝组织丙二醛含量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手术制备胆汁淤积大鼠模型。24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A组为胆管结扎+生理盐水组,B组为胆管结扎+非诺贝特组(30 mg/kg)。术后7 d留取血标本及肝组织后处死。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脏生化指标;分光光度计检测肝组织丙二醛含量;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两组血清肝脏生化指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B组大鼠肝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01);B组肝脏坏死面积较A组显著减轻(P〈0.05),汇管区小胆管数目较A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非诺贝特可显著降低MDA含量,减少肝脏坏死面积以及小胆管增生。
951-954
临床肝胆病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读者程红岩和作者胡博就胡博在本刊2011年6期发表的文章《先天性肝脏发育罕见异常1例》的讨论

摘要:编辑部老师,您好:2011年6期第662页病例报告《先天性肝脏发育罕见异常1例》我有不同看法,在此与编辑部和作者商讨。1.临床上肝左、右叶的萎缩变形常见胆管结石所致,以左叶为多,右叶相对少见。影像上常见表现为肝左或右叶缩小甚至呈缺如。左或右肝管内可见或不显示结石影。患侧肝叶萎缩,健侧肝叶代偿性增大。2.该患者74岁,曾有胆管结石病史,高度提示右叶变形为胆管结石所致。3.患者应有以往影像资料证明。以上3点提示患者右叶变形为后天性可能性大,而非先天发育异常,故认为以先天发育异常为题不妥。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敬祝编辑部老师及作者夏安!
954-954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对比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检索2007年4月至2010年8月万方数据、维普资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入选的6篇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结果,采用RevMan5.0.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比夫定能更显著地提高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39[95%CI(1.26~1.54),Z=6.45,P〈0.00001]、1.46[95%CI(1.16~1.84),Z=3.24,P=0.001]、1.47[95%CI(1.12~1.92),Z=2.77,P=0.006]和1.15[95%CI(1.09~1.22),Z=4.88,P〈0.00001];且降低耐药率:优势比(OR)为0.31[95%CI(0.20~0.48),Z=5.15,P〈0.00001];而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6,95%CI(0.84~2.20),Z=1.27,P=0.20]。结论采用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对比治疗CHB患者,能更显著地降低HBV DNA,提高HBeAg血清转阴率、转换率和ALT复常率,降低耐药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95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