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1001-5256,CN22-1108/R。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1-5256
  • 国内刊号:22-1108/R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0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6
  • 综合影响因子:1.51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肝胆病 2010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论

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对策

摘要:病毒性肝炎是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在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年报告发病数占总数的1/3,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疾病负担沉重。分析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体征,提出防治策略和建议。尽管甲型肝炎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局部暴发依然存在,需要加大疫情监测力度,落实甲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乙型肝炎预防接种效果显著,需要进一步实施新生儿以外人群的免疫策略,规范管理慢性感染者。对丙型肝炎的防治需要有规范化的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对丁型肝炎需要提高实验室诊断率。研发戊型肝炎疫苗,提高实验室确诊率是应对戊型肝炎的主要策略。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形势仍然严重,造成的疾病负担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落实好国家控制策略。
561-564

肝功能评价指标及预后评估

摘要:肝功能的评估分为静态检验和动态检验。静态检验包括反映合成的白蛋白、胆红素等指标。动态检验包括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等。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通常以15min血中ICG滞留率(ICGR15)或ICG清除率(ICGK)作为衡量指标,目前使用光学传感器可以从体外对体内的ICG浓度进行连续检测,省时快捷。CTP评分、MELD评分等是常用预后评价模型,但还需进一步完善。Gc球蛋白,CD163等一些新的指标已显示出一些前景。
565-567

肝性脑病诊断治疗新认识

摘要:新近我国出台了《肝性脑病(HE)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成为国际上两个指南的重要补充。按照第11届消化病学大会(WCOG)工作小组的标准,我国的HE以C型为主。同时,HBV携带者首次发病出现重症化时实际系因大块或亚大块肝坏死所致急性肝衰竭(ALF),其HE的机制与C型不同,处理也不同。因此,我国的HE患者除C型外,A型也不少见。磁共振波谱学(MRS)、脑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HE无创性检查手段。脑水肿发生机制的研究新进展有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细胞外谷氨酸盐变化、脑循环障碍等,而相应对策有NAC、镇静剂、脱水及低温疗法等。关于BCAA疗法,经证实BCAA代谢在ALF是降低的,而在CLF则是增高的,提示前者不宜补充BCAA制剂,后者则可补充BCAA制剂。目前用于HE治疗的药物主要有鸟氨酸-门冬氨酸(OA)、不吸收抗生素和不吸收双糖,而L-鸟氨酸-乙酸苯酯(OP)作为清除血氨的一种新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568-574
临床肝胆病杂志启事

《临床肝胆病杂志》稿件优先数字出版的启事

摘要:"优先数字出版"是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的数字期刊出版方式。为了保证肝胆胰领域的创新性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及时得到确认,简化论文从审查到正式发表的程序,缩短发表周期,并使读者及时获取科研情报和新知识,《临床肝胆病杂志》与"中国知网"签订《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合作协议》,实现本刊稿件及时数字出版。
574-574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论

华枝睾吸虫病流行情况及危害

摘要:华枝睾吸虫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本文就华枝睾吸虫的生活史、感染途径,我国华枝睾吸虫病的流行概况、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该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综述,并探讨了目前华枝睾吸虫病防治的困难和挑战。
575-576

人工肝生物反应器优化设计的仿真研究进展

摘要:肝衰竭是一种病死率可高达80%的严重疾病。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们已经研发了多种可提供肝衰竭病人暂时肝功能支持的人工肝系统(BAL)。生物反应器是生物人工肝的核心部件,其中有着许多复杂的流体动力学问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计算机的流体动力学仿真被用于生物人工肝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仿真研究为生物反应器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条件。本文就计算机仿真在生物反应器优化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综述。
577-580

控制胃静脉曲张出血及消除静脉瘤体的介入治疗

摘要:食管胃静脉曲张是与门脉最相关的侧支循环途径,其破裂可导致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胃静脉曲张在门脉高压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33%,总出血概率为3%~30%,其破裂出血引起的病死率高达30%~53%。胃静脉曲张出血控制难度较大,治疗手段又落后于食管静脉曲张。但是从上世纪以来,对于胃静脉曲张的治疗,尤其是介入治疗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如内镜下血管闭塞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球囊闭塞下经静脉逆行栓塞术(B-RTO)及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等。这些方法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高了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帮助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的门脉高压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患者等待肝移植创造了时间和条件。
581-584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与胆汁淤积性肝病

摘要: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因多样,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CBAS)就是其中之一。CBAS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胆汁酸合成过程中的酶缺陷所致。虽罕见,但由于CBAS病人多数早期可通过口服补充胆汁酸及脂溶性维生素等治疗获得良好疗效,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尤为重要。现对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作一综述。
585-588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血浆置换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血浆置换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采用类似的内科基础治疗,两组病例均给予拉米夫定100mg/d,每天一次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血浆置换。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明显改善,ALT、SB明显下降,CHE、PTA明显上升(P〈0.05);两组HBV 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P〈0.01);治疗组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P〈0.05)。结论血浆置换与拉米夫定早期联合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迅速抑制病毒复制,快速去除各种毒素,明显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
589-590

四种评分模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四种评分模型(MELD、MELD-Na、SMSVH及CTP)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记录住院后确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85例患者的临床指标并随访3个月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并用MELD、MELD-Na、SMSVH和CTP评分模型进行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每一个模型的预测能力,根据各自的最佳临界值用Kaplan-Meier(K-M)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生存率,并算出总预测正确率。结果死亡组MELD-Na、MELD、SMSVH和CTP的平均分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四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833、0.802和0.75。四者的预测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4,P=0.084)。四者的总预测正确率分别为(82.35%、77.64%、77.65%、71.76%),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737,P=0.434)。结论 MELD、MELD-Na、SMSVH和CTP评分模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判断有较好的作用,四种评分模型预测价值无统计学差异,四者预测价值相当。
591-593

阿德福韦酯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一次。阿德福韦酯10mg,每天一次口服。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HBVDNA水平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50.0%(P〈0.01)。治疗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存活患者的总胆红素降低、PTA升高,血清HBVDNA水平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594-595

不恰当停用核苷类药物后导致重型肝炎的分析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核苷类药物不恰当停用后导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病例选择近四年来我院肝病科收治不恰当停用核苷类药物后导致重型肝炎41例患者,其中肝炎25例,肝硬化16例,予保肝、抗病毒、支持、人工肝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前的TBil、Alb、PTA、HBVDNA、并发症、预后差别。结果肝硬化组患者Alb、PTA、HBVDNA低,常见并发症:水电解质失衡、原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多见,病死率高,预后较差;肝炎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结论使用核苷类药物患者应加强交流、监督、随访,核苷类药物不恰当停用后应尽快服用高效、快速的抗病毒药物。
596-597

医用三氧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肾综合征的预防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医用三氧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肾血流量和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医用三氧治疗重型肝炎对肝肾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将9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医用三氧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为基础治疗加医用三氧治疗系统进行治疗,采用基本自血疗法,抽出患者静脉血100ml,然后与100ml(35μg/ml)的医用三氧混合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隔天一次,疗程20d。对照组用基础治疗。用美国G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作肾血流量的检测,找出肾动脉,电脑自动计算出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血流量V=π·(D/2)2·V(平均)·HIR(心率)。用放射免疫竞争抑制法检测PRA、AngⅡ、ALD。结果治疗后20d,治疗组PRA、AngⅡ、ALD较治前下降(P〈0.01),也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0d(P〈0.01),肾血流量较治前升高,也多于对照组治疗后20d(P〈0.01),肾功能损害(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础治疗加医用三氧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使PRA、AngⅡ、ALD下降,肾血流量增加,一定程度的防止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并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598-601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疗效。方法 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成两组,34例给予替比夫定600mg/d治疗,30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持续治疗48周。观察治疗后病毒学、生化学、凝血酶原时间及Child-Pugh计分等变化情况。结果替比夫定组患者血清HBV DNA对数值在治疗前为(5.35±0.58)log10拷贝/ml,在治疗后12、24、36、48w时血清HBV DNA下降值依次为(1.88±0.84)log10拷贝/ml,(2.11±0.84)log10拷贝/ml,(2.17±0.74)log10拷贝/ml,(2.36±0.57)log10拷贝/ml,相比拉米夫定组下降值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24周时ALT、AST明显下降,Alb、TBil、PT及Child-Pugh积分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于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48周内即能快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使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可以改善肝功能及Child-Pugh积分等指标。
602-604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两年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8例: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的同时加用替比夫定600mg/d口服;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疗程均为10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生化指标、病毒学、Child-Pugh计分改变情况、病死率。结果治疗104周,观察组71.4%(20/28)、对照组48.1%(13/27)(P〈0.05)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稳定,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4、12、26、52、104周分别有46.4%(13/28)、64.3%(18/28)、71.4%(20/28)、75.0%(21/28)、75.0%(21/28)在检测水平以下(〈500拷贝/ml),对照组患者HBV DNA水平没有显著下降,均可检测出。观察组Child-Pugh计分下降,由治疗前(10.5±0.7)降至(5.9±0.5),对照组由治疗前(10.4±0.8)降至(8.7±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周观察组病死率17.9%(5/28),对照组37.0%(10/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比夫定治疗伴有病毒复制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减缓病情发展,提高生存率,并且安全性好。
605-607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时的疗效。方法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口服恩替卡韦0.5mg/d和拉米夫定100mg/d。观察24、48周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学、病毒学、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积分等变化情况。结果 24周时肝功能、PTA、肝纤维化指标和Child-Pugh积分等均有所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疗程的延长无明显变化。恩替卡韦组在24、48周时分别有26.1%(6/23)及30.4%(7/23)的患者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48周HBV DNA水平下降值、HBV DNA阴转率恩替卡韦组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快速抑制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
608-609

40例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评估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骨髓干细胞移植26例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4例,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结果患者肝脏的合成功能指标(Alb和PT)、肝功能改善(Alb的增高和CTP评分的减少),从12周始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有1例患者术后32个月死于肝硬化并发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610-612

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其中乙型、丙型肝炎肝硬化36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胆汁性肝硬化2例;Child-Pugh分级:A级2例,B级32例,C级16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肝功能及影像学等检查,排除肝癌,严格筛查产妇,无菌采取脐血并分离出干细胞,通过导管经肝固有动脉将干细胞混悬液植入肝脏,分别在术后2、4、12、24w复查肝功能,观察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改变、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Alb2周时短暂下降,由均值28.4g/L降至26.3g/L(P〉0.05),24周Alb升至37.3g/L(P〈0.01),ALT由56.9U/L降至46.3U/L(P〈0.05),AST由75.3U/L降至50.0U/L(P〈0.05),TBil由45.3μmol/L降至31.2μmol/L(P〈0.05),PTA由41%升至70%(P〈0.01);腹水患者36例腹水消失,5例腹水明显减少,1例腹水变化不明显;24周复查CT,肝脏最大截面积均值由132cm2增至178cm2(P〈0.01),肝脏平扫CT值由52.6降至49.3(P〉0.05),肝裂缩小。50例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可行,可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肝脏大小。
61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