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1001-5256,CN22-1108/R。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1-5256
  • 国内刊号:22-1108/R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0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6
  • 综合影响因子:1.51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肝胆病 200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题述评

维生素D缺乏与肝疾病

摘要:一般临床医师对钙磷代谢紊乱引起骨疾病了解较多,但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骨疾病了解较少,同时对维生素D引起骨骼外疾病了解甚少。近几年有关维生素D缺乏与慢性肝病相关性研究的报道不断增多,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维生素D在肝组织中的生理作用,了解维生素D缺乏时与慢性肝病的相关性和作用,掌握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与治疗,
323-325
临床肝胆病杂志会议简讯

关于启用杂志网站和新邮箱的启事

摘要:为方便读者、作者、编者及专家之间的沟通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期刊编辑质量,《临床肝胆病杂志》已启用杂志网站和新邮箱。
325-325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Th1/Th2类细胞因子在CHB患者PBMC表达,及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患者Thl/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30例CHB患者给予干扰素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4、IL-10和IFN-γ的水平,同时选择15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结果CHB组PBMC培养上清分泌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1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BVDNA水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治疗结束后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CHB存在异常细胞免疫应答,干扰素治疗CHB可提高患者Th1型细胞因子水平、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
326-328

慢性HBV感染者T细胞亚群与CD28亚群的变化

摘要:目的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细胞亚群、CD28功能亚群的特点。方法选择CHB患者20例、肝功能正常的HBV携带者15例、肝功能正常的HBsAg携带者15例,以及健康献血员2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CD:。功能亚群。结果CHB患者、HBV携带者CD4^+、CD8^+、CD4^+、CD28^+及CD8^+CD28^+T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5,P〈0.01,P〈0.05;P〈0.05.P〈0.05,P〈0.01,P〈0.05);HBsAg携带者CD4^+、CD8^+、CD4^+CD28^+及CD8^+CD28^+T细胞计数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免疫功能不同造成不同形式的慢性感染方式。
328-330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30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在支持治疗基础上予以恩替卡韦每天0.5mg口眼,观察服药1年后的生存率、肝功能变化、并发症和血清HBVDNA病毒载量,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年生存率分别为70%和43%,治疗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34,P〈0.05),治疗组肝功能和血清HBVDNA病毒载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良好。结论恩替卡韦能提高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促进肝功能恢复,安全有效。
331-333
临床肝胆病杂志病例报告

肝糖原沉积病误诊肝炎1例

摘要:患者旷××,男,9岁。因反复巩膜、皮肤发黄,肝功能异常5年,患儿在4岁出现无明诱因的巩膜、皮肤黄染,尿黄如浓茶,无发热、腹痛、厌油,精神、食欲尚可。肝肋下2cm,质中,无明显压痛及叩击痛,
333-333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血清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血清IL-27的检测及其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血清IL-27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7的浓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HBVDNA;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结果HBeAg阳性慢乙肝组(n=38)、HBeAg阴性慢乙肝组(n=56),血清IL-27浓度分别为(22.697±20.767)pg/ml、(34.631±22.154)pg/ml。HBeAg阴性慢乙肝组血清IL-27浓度显著高于HBeAg阳性慢乙肝组(P〈0.05)。结论IL-27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机制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能在促进HBeAg转阴以及抗-HBe的产生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34-335

TRAIL在HBV感染所致免疫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HBV感染所致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CHB)2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ASC)20例,正常健康者10例,ELISA检测其血清sTRAIL水平,同时检测血清IFN-γ和ALT水平。结果ASC组和CHB组sTRAI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组(P〈0.01),且CHB组高于ASC组(P〈0.01);CHB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和ASC组(P〈0.05),而正常组和AS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HB中sTRAIL水平与ALT的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TRAIL在IFN-γ的协同作用下,参与了HBV感染所致的免疫损伤,在HBV感染所致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336-337

C基因型HBV较B基因型HBV易引起肝炎慢性化的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HBVC基因型较B基因型易引起肝炎慢性化的机制。方法从GenBank分别下载C基因型和B基因型小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即HBsAg),用CLustalW2.0生物软件分别比较C基因型和B基因型小S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用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同基因型不同的小S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T细胞表位的差异。结果通过分别比较C基因型和B基因型小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C基因型小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为(90~100)%,B基因型小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为(94~100)%;同基因型不同的小S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T细胞表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C基因型小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之间较大的变异和同基因型不同的小S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T细胞表位的差异可能是HBVC基因型较B基因型易引起肝炎慢性化的原因或部分原因。
338-33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的表达及其与TGF-β的关系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28例慢性乙型肝炎、25例肝硬化及10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TLR4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p(TGF-β);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蛋白(PCIH)及Ⅳ型胶原(CIV)的水平。结果各实验组TLR4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与患者血清TGF-β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值=0.875,P〈0.01),与HA、LN、PCIn、CIV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7、0.525、0.556、0.682)。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的表达增高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340-342

人肝脏再生增强因子对体外肝细胞生长的影响

摘要:目的基因工程方法纯化人肝脏再生增强因子(hALR),研究hALR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hALR原核表达载体PGEX-3X-hALR,诱导表达、纯化收集GST-hALR,用X因子切去GST,凝胶过滤得到高纯度hALR蛋白;分别用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和肝癌细胞(HepG2细胞)分析hALR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hALR原核表达载体pGEX-3X-hALR构建成功,经诱导表达,可纯化得到高纯度的hALR蛋白。hALR蛋白能促进正常肝细胞的生长,并与浓度成正相关;而肝癌细胞的生长却起抑制作用。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重组hALR蛋白,hALR促进正常肝细胞的生长而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343-345

酒精性肝病循环抗体特异性的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循环抗体在酒精性肝病患者免疫反应中的特异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40例非酒精性肝病患者、30例无肝损害的重度嗜酒者、40例健康对照的血清中循环抗体滴度。结果酒精性肝病患者抗MAA IgG滴度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平均OD值0.42±0.23、0.10±0.04、P〈0.001),非酒精性肝病及重度嗜酒者中抗HSA-MAA IgG抗体(平均OD值0.1d±0.08、0.13±0.08)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酒精性肝病患者抗HSA-MAAIgG值与抗HSA-乙醛(7=0.643;P〈0.0002)和抗HSA-丙醛(γ=0.773;P〈0.0001)IgG值呈正相关。结论MAA加合物的循环抗体具有特异性,可引起肝脏自身免疫反应。
346-349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探讨血清MBL水平与HCV感染及其致病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HCV感染者128例,分成HCV携带者、轻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中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三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BL的水平。结果HCV感染者血清MBL浓度均值为(1.729±0.529)μg/ml,高于正常对照组均值(0.974±0.305)μg/ml(P〈0.01),且血清MBL水平随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增加。结论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血清MBL可反应HCV感染导致的慢性病理状态,它可能也参与肝脏纤维化的过程。
350-352

不同类型肝衰竭临床特点及其转归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91—2006年问本院收治的437例各型肝衰竭,对其临床特点及影响转归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不同类型肝衰竭的转归差异显著,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差异较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预后差异较小。年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合并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最后结果的关键临床因素。乙型肝炎病毒仍然是各型肝衰竭的最常见原因。急性肝衰竭比亚急性,慢性肝衰竭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增高,各型肝衰竭的最常见并发症分别是肝性脑病和腹水。结论急性、亚急性、慢性肝衰竭的病因差异较大,各型肝衰竭的预后不同。肝性脑病是急性肝衰竭最常见并发症,而腹水是亚急性和慢性肝衰竭的最主要并发症。PTA和胆红素等仍然是各型肝衰竭判断预后简单而又重要的特异性指标,在亚急性和慢性肝衰竭中尤为重要。
352-354

门冬氨酸鸟氨酸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门冬氨酸鸟氨酸防止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0.03%的硫代乙酰胺溶液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对大鼠肝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脯氨酸羟化酶表达的影响。结果门冬氨酸鸟氨酸能降低大鼠AST,ALT水平(P〈0.05),减轻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进程。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355-358
临床肝胆病杂志病例报告

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致反复输液反应4例报告

摘要:我科于2008年10月下旬1周内发生4例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HGF,吉林省辉南辉发制药有限公司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5478)静滴致反复输液反应11次,报告如下。
358-358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型肝炎或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乳果糖溶液灌肠;对照组给予精氨酸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灌肠。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检测血氨和肝肾功能,判断临床疗效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0%)明显高于对照组(52.6%)(P〈0.01);治疗后治疗组AST、ALT、TBil、血氨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血氨降低(P〈0.05),两组AST、TBil、血氨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性脑病分期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对改善肝功能、纠正肝性脑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59-361

聚集素、P糖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聚集素(Clusterin)蛋白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Clusterin在HCC、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P-gp蛋白在HCC中的表达。结果Clusterin蛋白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93%,在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表达阴性或弱阳性;Clusterin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肝硬化无关,与Edmenson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gp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73%。在HCC中,Clusterin蛋白的表达与P-gp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lusterin蛋白在HCC中呈高表达,与临床耐药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肝癌靶向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36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