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ISSN1001-5256,CN22-1108/R。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国际刊号:1001-5256
  • 国内刊号:22-1108/R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0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6
  • 综合影响因子:1.51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肝胆病 200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与血清HBVDNA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亚群【髓系DC(MDC)和浆细胞DC(PDC)】的变化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采集健康人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静脉抗凝全血,利用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MDC的特异性标记为L ineage-HLA-DR+CD11 c+,PDC的特异性标记为L ineage-HLA-DR+CD123+);固相放免法定量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结果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PDC相对平均百分率低于健康对照者,但缺少统计学意义,MDC相对数量在两者间没有差别;血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PDC相对数量显著高(P〈0.01)于HBeAg阴性患者和健康人(P〈0.05),而在上述3组中MDC相对数量无差异(P=0.194)。结论HBV感染可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变,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或DC的凋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PDC增加与HBeAg血清转换有关,提示PDC可能有抑制病毒的作用。
167-170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与Th1/Th2变化的关系

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h1/Th2比值的动态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治疗后第3、6、9、12月时的血清IFN-γ和IL-4水平。选取2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结果LAM治疗前ALT高水平组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较高,完全应答率较高,无应答率较低;治疗后完全应答组IFN-γ/IL-4水平接近或高于对照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IFN-γ/IL-4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增加Th1类细胞因子IFN-γ分泌,抑制Th2类细胞因子IL-4分泌,治疗后Th1/Th2平衡的恢复与抗病毒疗效有关。T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是抗病毒治疗的关键之一。
170-172

CA/PEI亲和膜去除肝硬化腹水中内毒素及胆红素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CA/PEI亲和膜对肝硬化腹水中内毒素及胆红素的去除效果。方法以醋酸纤维素(CA)为亲和基质,交联聚乙烯基亚胺(PEI),制备CA/PEI亲和膜;采用动态吸附法,比较吸附前后肝硬化腹水中内毒素、胆红素、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离子(K^+、Na^+、Cl^-)浓度的变化。结果CA/PEI亲和膜吸附前后腹水中的内毒素及胆红素浓度显著降低(P(0.01);腹水中的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电解质浓度过膜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CA/PEI亲和膜能有效吸附肝硬化腹水中的内毒素及胆红素,对腹水中的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电解质无明显截留,可应用于肝硬化自体腹水回输治疗。
173-174

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病理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从临床及病理学两个层面分析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特征,比较其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病毒载量水平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特点。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7例,行超声引导下快速肝穿刺活检,并分别检测血清ALT、AST、TBil、A/G及HBVDNA定量,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7例CHB患者中,HBeAg阴性24例(35.82%),阳性43例(64.18%)。HBeAg阴性慢乙肝与HBeAg阳性慢乙肝比较,阴性组血清ALT水平升高较阳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清AST、TBil、A/G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两组HBVDNA定量水平比较,阴性组低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和病理损伤,应给予高度重视,有条件时应进行肝穿刺活检,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
175-177

核苷类似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完全应答患者的病毒学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治疗达到完全应答(CR)的HBeAg阳性CHB患者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AgCs)之间HBV病毒学特点的异同。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以及部分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175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分型以及PC/BCP基因区变异检测,包括经NA治疗1年以上、达到CR的117例CHB患者(治疗组)和58例未行抗病毒治疗的IAgCs(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中1例A型、44例B型、16例C型,对照组中33例B型、10例C型、2例D型、1例基因型不明,两组的基因型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BCP区A1762T/G1764A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8%vs 41.4%,P〈0.01),PC区G1896A检出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4.0%vs 72.4%,P〈0.01)。结论NA治疗达到CR的HBeAg阳性CHB患者PC/BCP变异检出率低于IAgCs。
177-179

10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的慢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10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的慢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影响的可能因素及ALT相应的正常界限。方法收集100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清和肝穿病理标本分别行生化、乙肝标记物、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和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并评分。结果26例肝脏组织学有显著改变,HBeAg状态、ALT水平这二种因素对慢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有影响。结论目前ALT正常值上限应下调为宜;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应将肝活检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180-181

大于40岁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大于40岁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的情况。方法选择64例慢性HBV感染者,检测血清肝功能、HBeAg、HBVDNA、进行肝脏活检,提供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情况。结果年龄大于40岁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73.44%有2期及以上的纤维化。肝纤维分期与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具有相关性(P〈0.05),HBVDNA、HBeAg与肝组织纤维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大于40岁ALT正常的HBV慢性感染者有3/4肝组织纤维分期在2期以上,应关注其抗纤维化治疗。
182-183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拉米夫定治疗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疗效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用药前ALT、HBV DNA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规则用药、HBeAg性质及HBV YMDD变异等因素。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失败96例,成功128例;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治疗前ALT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率、HBeAg阳性患者治疗中阴转和血清转换率低(P〈0.01),治疗前HBV DNA水平和HBV YMDD变异率高,患者不规则用药(P〈0.01),两组在年龄和性别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LT、HBV DNA基线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用药规则,HBV YMDD变异及治疗后HBeAg性质改变均是影响拉米夫定治疗CHB疗效的相关因素。
184-186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阿德福韦酯10mg,一日一次口服,加用扶正化瘀胶囊,一粒0.3克,一次5粒,一天三次口服。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10mg,一日一次口服,不服用其他抗纤维化及调解免疫药物,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HA、PCⅠ-Ⅱ、LN、CIV,经统计学处理t=2.13,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HA、PCⅢ、LN、CIV比较,经统计学处理t=2.3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药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个月,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86-187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治疗组2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每日一次,口服4周。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HBVDNA水平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50.0%,P〈0.01。治疗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存活患者的总胆红素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升高、血清HBVDNA水平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188-190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600mg,每日一次口服。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后在2周、4周、12周的HBVDNA,治疗前后肝功能,PTA,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HBVDNA阴转率2,4,12周分别为33.0%,80.0%,83.3%,对照组分别为0%,3.3%,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在TBil降低(P〈0.01)、PTA升高(P〈0.01)方面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67.7%,对照组40.0%(P〈0.05)。结论替比夫定有较强的抗HBVDNA活性,且起效快,能显著改善肝功能,适合重型肝炎患者使用。
190-191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YMDD变异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生YMDD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荧光定量PCR、ELISA检测72例用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治疗前(0个月)、治疗中(9、12、18个月)YMDD变异的情况、HBVDNA定量水平、两对半等指标。结果72例CHB患者中,拉米夫定治疗前未检查出YMDD变异,治疗9、12、18个月分别检出YMDD变异8例(11.1%),17例(23.6%),28例(38.9%),随治疗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率升高(P〈0.05)。另外用药前HBVDNA定量〉108copies/ml与HBVDNA定量〈108copies/ml相比YMDD变异率显著升高(P〈0.005)。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的患者在不同治疗时间YMDD变异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YMDD变异的发生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血清病毒载量可作为应用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产生的早期预测指标。
192-194

转氨酶升高的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肝脏损伤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转氨酶升高的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患者肝脏损伤情况及血清ALT来源;观察IIM患者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肝组织中CD138^+浆细胞浸润情况。方法分析28例IIM患者临床及血清学资料,并对其中6例IIM患者及另外11例AIH患者行肝活检(HE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特异性染色)。结果IIM患者血清ALT均值(198.8±209.0)U/L,50%(14/28)的患者血清ALT轻度升高,在(40-120)U/L之间,与AIH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与健康人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酸脱氢酶(LDH)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异常率为100%和85.7%,显著高于肌酸激酶(CK)的78.6%;组织学检查:IIM患者肝组织损伤轻微,肝窦内和汇管区有少至中量炎症细胞浸润,未发现明显CD138^+浆细胞浸润;而AIH患者肝组织损伤较重,汇管区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向周围肝实质扩散,汇管区有明显CD138^+浆细胞浸润。结论转氨酶升高的IIM患者肝组织损伤轻微,血清ALT升高除来源于损伤肝组织外,还由肌肉等组织损伤共同引起,体液免疫在IIM相关肝损伤机制中可能未起重要作用。
194-198

肝硬化与肝癌患者血浆氨基酸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与肝癌患者血浆氨基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日立835氨基酸分析仪对46例肝硬化患者和44例肝癌患者血浆氨基酸进行测定。方法用日立835氨基酸分析仪对46例肝硬化患者和44例肝癌患者血浆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肝硬化时血浆谷氨酸、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显著升高(P〈0.01),苏氨酸、苯丙氨酸明显升高(P〈0.05);肝癌时血浆苏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显著升高(P〈0.01),丝氨酸明显升高(P〈0.05);两组中BCAA/AAA(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缬氨酸、亮氨酸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说明以上血浆氨基酸分析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氨基酸分析对肝硬化与肝癌诊断和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203

人肝癌细胞系HepG2培养上清液对人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人肝癌细胞系HepG2培养上清液对人淋巴细胞活化、增殖、IL-2分泌及凋亡诱导作用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与体外分离的人淋巴细胞一起培养;用标准白细胞计数法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免疫表型及凋亡;ELISA法检测IL-2分泌水平。结果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淋巴细胞活化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L-2,促进淋巴细胞凋亡。结论肿瘤细胞可能通过产生某些可溶性蛋白分子抑制淋巴细胞活性,从而逃避宿主免疫监视。
204-206

华蟾素介入栓塞联合静脉注射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华蟾素介入栓塞联合静脉注射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灌注华蟾素+静脉用药)23例,对照组(单纯TACE)24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AFP,肝功能,生存质量,肿瘤病灶大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的AFP水平明显下降(P=0.015),ALT,GGT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恢复(P=0.021,P=0.032)。治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估明显改善(P=0.030)。结论华蟾素灌注治疗联合静脉用药可以减轻肝癌患者肝脏炎症,改善生存质量,延缓肿瘤的生长,对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患者是有效方法之一。
207-209

丽珠肠乐及莫沙必利治疗肝衰竭42例

摘要:目的观察丽珠肠乐及莫沙必利治疗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的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丽珠肠乐及莫沙必利口服治疗,疗程1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丽珠肠乐及莫沙必利治疗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临床疗效显著,预后明显改善。
209-210

胎盘提取液对脂肪性肝病治疗机理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人胎盘提取液对高脂饮食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42只Wistar大鼠,雄性,分为正常对照组(n=8,予普通标准饲料)和模型组(n=34,予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喂饲12周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造模组(n=8)、人胎盘提取液高剂量组(n=9)、人胎盘提取液低剂量组(n=9)、易善复对照组(n=8)。4周后取血和肝组织。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及肝组织中Leptin、TNF-α、IL-6的含量。结果人胎盘提取液低剂量组和易善复组较造模组有好转,但无明显差异(P〉0.05),人胎盘提取液高剂量组脂肪浸润状态较造模组有明显好转,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大鼠血浆中Leptin、TNF-α、IL-6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人胎盘提取液高、低剂量组、易善复对照组较造模组明显降低(P〈0.05);血浆及肝组织溶浆中IL-6,TNF-α及Leptin的含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人胎盘提取液对Leptin、TNF-α、IL-6等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高脂饮食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