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 22-1108/R 国内刊号
  • 1001-5256 国际刊号
  • 1.3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肝胆病是吉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肝胆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设述评、专家论坛、热点·视点·观点、学术争鸣、指南与规范、指南解读、论著、临床病例讨论、临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国内外会议动态、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等

临床肝胆病 200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题述评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研究新进展244-246

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癌症死亡的第二位。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估计2000年全球肝癌发病56.4万,肝癌死亡54.9万;其中中国肝癌发病30.6万,肝癌死亡30.0万。中国肝癌发病和死亡数占全球肝癌病例的50%以上。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IL-1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演变的关系247-249

摘要:观察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TGFβ1及IL-2、IL-12、TNF-α、IFNγ水平及与临床演变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PHC患者血清TGFβ1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4,P=0.0001),IFNγ、IL-2和IL-12低于正常对照(P=0.008,P=0.018,P=0.007);血清TGFβ1与TNF-α和IL-2呈负相关(P〈0.05,P〈0.01),IL-12与IFNγ,和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P〈0.01,P〈0.01);将PHC患者分成Ⅰ-Ⅱ期和Ⅱb-Ⅲ期两组,Ⅱ-Ⅲ期患者血清TGFβ1、TNF-α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而IFNγ、IL-2和IL-12显著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提示PHC患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异常,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尤其中晚期患者更为明显,这可能是肿瘤逃脱免疫监控,不断进展的原因之一。

人肝癌细胞中COX-2与MDR/P-gp表达相关性研究249-251

摘要:观察人肝癌细胞中特异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一2,COX一2)与MDR./P-gp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Celecoxib诱导细胞凋亡中的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技术以及RT-PCR观察Celecoxib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COX-2与MDR/P-gp表达的变化。Celecoxib诱导肝癌细胞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分布改变,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COX-2与MDR/P-gp表达减弱,但非线性相关。Celecoxib可能通过降低COX-2、MDR/P-gp表达,影响细胞周期分布,发挥抗肿瘤作用。

原发性胆囊癌中survivin和nm23H1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252-253

摘要:探讨survivin(SVV)和nm23H1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状况的关系,以及SVV与nm23H1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SVV和nm23H1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胆囊癌中SVV和nm23H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3%和51.9%。SVV高表达和nm23H1低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浆膜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SVV表达与nm23H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X^2=5.71,P〈0.05)。检测SVV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价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血清GLS和AFP联合测定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254-255

摘要:探讨联合测定血清GLS和AFP对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测定肝癌、非癌肝病患者血清神经节苷脂(GLS)和AFP含量,然后分组统计、分析结果,肝癌组GLS(799±226)mg/L显著高于非癌患者(48l±104),后者与正常人(466±65)无明显差异。测定血清GLS对肝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诊断效率分别为82.4%、94.7%、89.7%和78.0%,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肝癌组GLS和/或AFP升高为阳性者达97.3%,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可用于初筛肝癌;GLS与AFP都升高为阳性者达到52.7%,而非癌肝病和正常人组都为0,可用于确诊肝癌。结果显示肝癌患者血清GLS显著增多;测定血清GLS对肝癌诊断、监测及预后分析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血清GLS与AFP联合测定对肝癌诊断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意义。

术中超声在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256-257

摘要:探讨术中超声在肝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06例肝脏肿瘤患者,术中采用7.5MHz的超声探头,直接在肝脏表面按次序、全方位对肝脏内结构进行扫查。术中超声在106例肝脏肿瘤应用中,对找到和发现新的微小病灶有明显优越性,直径小于2cm小肿瘤检出率达99%,大于2cm的肿瘤检出率达100%。引导切除肝深部的微小病灶具有独特作用。术中超声扫查定位准确,提高手术安全性、彻底性,弥补术前影像检查的不足,达到提高手术疗效的目的。

门静脉癌栓影像学诊断的比较258-259

摘要:比较术前各影像学检查对门静脉癌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回顾性分析110例肝细胞肝癌(HCC)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术前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以同期100例HCC不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为阴性对照。US、CT和MRI/MRA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敏感性分别为88%、93%和94%,其特异性分别为95%、96%和98%。经x^2检验,各影像学诊断门静脉癌栓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影像学检查对门静脉癌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

20(S)-原人参二醇对肝癌间质血管密度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260-261

摘要:探讨20(S)-原人参二醇对肝癌间质微血管密度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五组,每组10只,分对照组、环磷酰胺组、20(S)-原人参二醇25mg/kg、50mg/kg、100mg/kg给药组,给药二周后处死动物,称肿瘤重量及肿瘤体积,制成组织切片,以备免疫组化应用。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肿瘤间质血管密度低,其细胞增殖活性亦低,肿瘤的重量及体积明显减少,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20(S)-原人参二醇抑制了肝癌间质血管密度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从而抑制了肿瘤生长。

肝癌经皮门静脉时辰化疗生存期的初步观察262-264

摘要:探讨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新途径,延长其生存期。对21例肝癌患者在TACE治疗后再经皮穿刺门静脉置管,采用微电脑控制的全自动注药盒每天在特定的时间向门静脉内注入顺铂(DDP)及5-氟尿嘧啶(5-Fu)进行时辰化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1年生存率41.69%,2年生存率27.79%,中位生存时间12.40月;对照组1年生存率23.33%,2年生存率10.00%,中位生存时间8.67月;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门静脉置管时辰化疗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较为满意,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肝脏转移瘤的CT表现与病理分析264-266

摘要:探讨肝脏转移瘤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对28例肝脏转移瘤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肝脏转移瘤中,原发灶来源于消化道肿瘤的较多。瘤灶多发者22例(78.6%),以右叶及全肝弥散分布多见,多数为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大部分边界清楚,大小差异较大,直径在(1-3)cm之间居多。低密度病灶21例(75%);单纯低密度者5例,中心见更低密度者4例,出现“瞳孔”征1例,“牛眼”征4例,“圈饼”征2例,“囊样坏死”征2例,“壁结节”征2例,“液-液面”征1例。高密度病灶6例(21.4%);瘤内出血2例,瘤内钙化2例,在脂肪肝基础上呈相对高密度2例。等密度1例(3.6%)。强化方式呈多样性,边缘性强化具有特征性。常伴随其它病变。肝脏转移瘤CT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只要我们结合临床,分析其病理特点,大多可明确诊断。

肝硬化患者胆囊运动功能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研究267-269

摘要:探讨肝硬化患者胆囊运动功能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14例和肝硬化组62例,并行Child-Push分级。全部受试者均行。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得到:①潜伏期(LP);②排胆期(EP);计算③排胆分数(GBEF);④排胆率(ER)。比较正常对照组与肝硬化组GBEF、LP、ER,可见肝硬化患者GBEF和E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L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ild-PushA级、B级、C级三组的胆石发生率和胆囊运动异常发生率分别为:7.7%和15.4%,19.0%和19.0%,35.7%和46.4%。Child-Pugh分级越高,胆囊运动异常发生率越高(P〈0.05),胆结石发生率也越高(但P〉0.05),同时胆囊壁厚度越厚(P〈0.05)。肝硬化患者的胆囊运动功能减弱,且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269-270

摘要:为了寻找简单易行的方法早期诊断及预防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EGVB),本文对110例肝硬化按其胃镜检查示曲张静脉直径(D)〉5mm、红色征(RC)阳性为分组标准,选择有可能与其有关的9个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V。增宽是EGVB的危险因素(P=0.006、0.008),OR值为1.179、4.649,95%CI值为(1.049,1.324),(1.487,14.599),而SVD增宽是EGVB的保护性因素(P=0.036),DR值为0.423,95%CI值为(0.190,0.944)。故PV。增宽、年龄增大是判断肝硬化患者EGVB的重要指标,而SVD增宽是其保护性因素。

体质性黄疸的临床特点分析271-272

摘要:加深对体质性黄疸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回顾性分析21例确诊的体质性黄疸的肝功能、病毒学指标、网织红细胞计数、超声检查、肝活检及临床表现,与同期其他原因黄疸患者的临床特点作比较分析。体质性黄疸肝功能检查除胆红素升高外其它酶学均正常。病毒学指标阴性、超声检查无异常,网织红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患者除黄疸外,一般无其他临床表现。藉此可与其他类型的黄疸进行鉴别诊断。

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病理比较272-275

摘要:观察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病理差异。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双环醇,对照组26例给多烯磷脂酰胆碱,疗程36周。两组各20例治疗前后肝组织学比较。治疗36周,双环醇组完全应答率50%,部分应答率30%,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分别为45%和15%,双环醇组在改善ALT、ALP、GGT和肝纤维化积分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双环醇组血清GST-Px治疗后升高,两组治疗后MDA均下降。

112例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超声影像与肝穿病理结果关系的探讨276-277

摘要:探讨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超声检测结果与肝脏穿刺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112例临床确诊为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超声检测的肝脏形态、回声结果及肝脏活组织穿刺的病理结果。超声诊断代偿性肝硬化患者78例,占69.64%,肝穿诊断代偿性肝硬化65例,占58.03%,超声与肝穿均诊断为肝硬化者54例,占48.21%。超声检查无创、方便,诊断代偿性肝硬化准确性较高,可作为早期诊断代偿性肝硬化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方法。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变化277-278

摘要: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变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法检测所有研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慢性乙肝、肝炎肝硬化和慢性重型乙肝组患者CD3^+、CD4^+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所下降,且慢性重型乙肝组患者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各临床类型慢性HBV感染者NK细胞百分率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慢性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变化对判断病变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胰高糖素的变化279-280

摘要: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多种胃肠激素的变化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胰高糖素、生长抑素的水平。血清胃泌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胰高糖素、生长抑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随肝功能的变化而增减。肝硬化时各种胃肠激素的失平衡是产生门脉高压性胃病的重要因素,将为预防肝硬化非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书讯28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