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 22-1108/R 国内刊号
  • 1001-5256 国际刊号
  • 1.3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肝胆病是吉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肝胆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设述评、专家论坛、热点·视点·观点、学术争鸣、指南与规范、指南解读、论著、临床病例讨论、临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国内外会议动态、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等

临床肝胆病 200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防治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专家讨论会纪要164-166

摘要:自2005年12月10日,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颁布以来,在全国的感染病学界和肝病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欢迎.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两个学会将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项目,为临床医生如何理解和应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作进一步的宣传和解读.2006年3月,由两个学会主办的《指南》专家讨论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感染病学和肝病学和预防医学100余名专家参加了讨论会.参与《指南》撰写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庄辉院士、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翁心华教授,以及贾继东、成军、魏来、王贵强和万谟彬等教授对该《指南》作了解读.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题述评
肝纤维化研究若干进展167-170

摘要:肝纤维化已有较多进展,其发病机理也有较多新的认识,主要有纤维化形成候选基因的研究,肝细胞凋亡与炎症、肝星状细胞(HSC)的关系研究.在诊断与治疗方面也有值得重视的进展,现概述如下.

临床肝胆病杂志病例报告
停服拉米夫定后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二例170-170

摘要:患者中,一例为男性,58岁,因肝硬化并腹水反复发作,于2002年5月20日开始服用拉米夫定0.1,每日一次,2月后病情逐渐稳定.于2004年3月自行停服,于当年7月6日再次发病入院,出现黄疸及胸腹水,肝功ALT 89U/L,AST 85U/L,ALB30g/L,TBil 87.3μmol/L,PTA 36.2%,HBVDNA2.36×10^5拷贝/ml.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TNF-α对培养的人肝星状细胞表达MMPs和IL-8的影响171-173

摘要:了解TNF-α对人肝星状细胞表达MMPs和IL-8的影响.用TNF-α刺激培养的hHSC,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培养上清中的MMPs和IL-8的浓度.结果显示受TNF-α刺激后,MMP-1、MMP-2和IL-8水平为28h>24h>20h>4h-16h(P<0.05~0.001);MMP-3为28h>24h(P<0.01),24h>20h>4h-16h(P<0.05).TNF-α刺激后MMP-1和MMP-2产生较早,从8h起已高于对照组(P<0.05),而MMP-3的平均浓度,从20h起才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TNF-α可刺激hHSC表达MMP-1、MMP-2、MMP-3和IL-8,其表达水平随刺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未受TNF-α刺激的hHSC可表达一定量的MMPs,基本不表达IL-8.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与血清HBVDNA负荷及肝脏病理的关系173-174

摘要: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与血清HBVDNA负荷及肝脏病理的相关性.随机选择20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血清ALT、HBVDNA含量,肝穿刺活检,光镜多视野观察其肝组织的病理情况.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的升高,HBVDNA复制程度的增高,其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明显升高(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HBVDNA含量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有相关性.

重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175-176

摘要:为了解重型肝炎(SH)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对疾病的预后的影响.对我院收治的46例重型肝炎病例(死亡组29例,存活组17例)与40例慢乙肝(CHB)的抗凝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临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SH 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CD3^+、CD4^+ CD8^-、CD4^- CD8^+细胞明显低于CHB组(P<0.05),可检测到大量幼稚的CD4^+CD8^+双阳细胞且其计数明显高于慢乙肝组(P<0.001),SH死亡组CD3^+细胞明显低于存活组(P=0.04),CD4^+CD8^+双阳细胞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5).存活组随着病程恢复,CD3^+、CD4^+CD8^-、CD4^-CD8^+细胞缓慢上升,死亡组持续低水平;存活组病程恢复时CD4^+CD8^+细胞逐渐下降,但死亡组反而上升.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别是CD4^+CD8^+细胞的上升对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的研究177-178

摘要:为明确E-选择素(E-selectin)A561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关系,采用PCR-RFLP技术对91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E-selectin A561C基因存在AA、AC和CC三型,且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P<0.05),AC+CC基因型的患病风险是AA型的2.89倍,其血清sE-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AA型(P<0.01),但肝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E-selectin A561C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感染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该位点多态性可影响血清E-selectin水平,但对肝功能损伤不起直接的作用.

组胺、内毒素对慢性HBV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影响179-181

摘要:通过研究CHB(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组胺、ET(内毒素)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而探讨其对CHB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以鲎试剂法测定血浆ET,以荧光法测定血浆组胺水平,分析ET、组胺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CHB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主要表现为:Th1类细胞因子减少而Th2类细胞因子增加,ET主要影响Th2类细胞因子,组胺影响Th1类细胞因子.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利欣治疗急性肝炎120例临床观察181-181

摘要:自2002年2月至2004年12月为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利欣治疗急性肝炎在改善其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恢复正常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铁蛋白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182-183

摘要: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含量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病理的关系.对140例行肝组织活检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SF、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CHB临床各型SF水平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SF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存在相关性.认为SF可作为肝脏组织病理损害的判断指标之一,检测SF有助于了解肝细胞受损程度.

细胞因子与乙肝肝硬化骨质疏松的关系184-186

摘要:探讨细胞因子在乙肝肝硬化骨质疏松(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检测6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骨密度、血清骨钙素(BG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骨胶原交联(Crosslaps),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肝硬化组尺桡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肝硬化组血清BG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OP组较NOP降低更明显,尿Crosslaps水平肝硬化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OP组较NOP升高更明显,血清BGP水平与尺桡骨密度呈正相关.OP组尿Crosslaps水平与尺桡骨密度呈负相关,而NOP无相关.肝硬化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OP组较NOP组显著升高;肝硬化组IL-1β、IL-6、TNF-α水平与尺桡骨密度呈负相关;其中OP组较NOP组相关性更明显.乙肝肝硬化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L-1β、IL-6、TNF-α在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适当降低体内IL-1β、IL-6、TNF-α水平,对乙肝肝硬化骨质疏松的防治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自身免疫性肝病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超声影像对比分析187-188

摘要: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与慢性乙型肝病的超声表现的异同点,通过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测得AIH与CHB在性别、肝脏大小方面,存在明显差别(P<0.001);中晚期PBC与乙肝肝硬化超声表现在肝脏大小、肝脏回声(P<0.001、P=0.047)方面存在明显差异.AIH与CHB,PBC与乙肝肝硬化超声表现不同.

干扰素α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Th1/Th2表达的变化188-190

摘要:测定Th1细胞因子IFN-γ、TNF-α,Th2细胞因子IL-4、IL-10在干扰素α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中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40例正常对照、48例CHC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IFN-γ、TNF-α、IL-4、IL-10 mRNA表达水平的相对含量.结果发现CHC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完全应答组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提示CH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病毒持续感染的原因之一;有效激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与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免疫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191-192

摘要:为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免疫学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选取32例确诊PBC的住院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斑点法检测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肝溶质Ⅰ型抗原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类风湿因子(RF).同时观察AMA-M2与生化肝功指标的关系,比较PBC患者治疗前后AMA-M2的变化.结果显示诊断PBC意义最大的是AMA-M2,其阳性率最高达94%,其次是AMA和ANA,阳性率分别为88%和86%;AMA-M2值的高低与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无关,熊去氧胆酸治疗前后AMA-M2变化不大.

23例肝肺综合征临床分析193-194

摘要:探讨肝肺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67例肝硬化患者均应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其中Child-Pugh分级A级30例,B级22例,C级15例.67例肝硬化患者中23例合并HPS,发病率为34.3%.其发病率与Child-Pugh分级有关,与A级比较C级HPS,发病率显著增高(P<0.05);门静脉增宽与不宽者、胃底食管静脉曲张与未发现曲张者、有蜘蛛痣与无蜘蛛痣者分别合并有HPS,两者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23例HPS患者中7例死亡,HPS均不是直接死亡原因.有门脉高压、蜘蛛痣时提示HPS的存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缓解低氧血症,改善预后.

肝硬化患者胃生长素、瘦素水平的研究195-196

摘要:检测肝硬化患者胃生长素(ghrelin)、瘦素的水平,探讨其与营养状态、肝硬化并发症的关系.测定45例肝硬化患者ghrelin、瘦素水平.病例组ghrelin水平显著性高于正常(P<0.05).病例组瘦素水平显著性高于正常(P<0.01),并随Child-Pugh分级而递增,其中B、C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患者ghrelin升高;瘦素参与了肝硬化时的营养不良.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50例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196-198

摘要: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抗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代偿性肝硬化逆转的可能性.治疗组50例,复方鳖甲软肝片,口服,每日三次,每次4片;对照组30例,大黄(庶虫)虫丸,口服,每日三次,每次6克;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肝肾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常规、B超、部分患者肝活检.复方鳖甲软肝片能明显降低HA、LN、PⅢP、PⅣP,降低ALT、AST、总胆红素,升高白蛋白、A/G比例,能明显升高WBC、RBC、PLT,且对乏力、肝区疼痛、脾肿大等症状体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肝活检光镜下有明显改善肝纤维化作用,电镜下可见肝星状细胞减少、细胞器不活跃,周围纤维沉积明显减少.复方鳖甲软肝片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并可使代偿性肝硬化在一定程度上逆转.

肝细胞肝癌微血管密度与雌激素受体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199-201

摘要: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此二者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36例HCC的患者分为ER(+)组和ER(-)组.按MVD值分为MVD<中位值组和MVD>中位值组,比较各组有预后意义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差别.ER(+)14例,ER(-)22例.全组MVD自3至121(44.67±32.15中位值为36).ER(+)的HCC为直径较小、多有完整的包膜和较低的血清AFP浓度.MVD较低的HCC多为单结节、直径较小、细胞分化较好、血清AFP浓度较低.ER含量与MVD呈负相关.由此可见:(1)ER(+)或MVD较低的HCC分别比ER(-)或MVD较高的HCC恶性度较低.(2)ER与MVD均是有价值的预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