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 22-1108/R 国内刊号
  • 1001-5256 国际刊号
  • 1.3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肝胆病是吉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肝胆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设述评、专家论坛、热点·视点·观点、学术争鸣、指南与规范、指南解读、论著、临床病例讨论、临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国内外会议动态、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等

临床肝胆病 200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乙肝病毒基因型与患者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324-326

摘要:研究不同HBV基因型感染者临床特征的异同.选取慢性HBV感染者297例,用特异性引物PCR法测定其HBV基因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者在临床各方面表现有何异同.297例样本中B型占12.8%,C型占87.2%,未发现其他基因型.B型者与C型者相比,年龄≤35岁者较多,血清ALT、AST水平较低,两组的血清HBVDNA水平无明显差异.B型在慢性HBsAg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所占比例逐步下降,而C型所占比例则逐步上升.B型者HBeAg阳性率低,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B型、年龄小者及女性者容易呈慢性HBsAg携带者状态.在17例死于肝病者中,B型者死亡时感染HBV时间较长.B型者对抗病毒治疗应答比C型者好.C型HBV感染与严重肝脏疾病的发生有关,感染B型HBV者临床预后较好,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较好.

IFNα-2a对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95表达及其凋亡率影响的实验研究327-328

摘要:探讨IFNα-2a对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CD95表达及其凋亡率的影响.分离26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1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0例)和2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IFNα-2a作用前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PBMC中CTL CD95的表达及其凋亡率.结果表明,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TL存在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现象,而IFNα-2a对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TL CD95表达及CTL凋亡率并无影响.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负荷和肝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的相关性329-330

摘要: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负荷和肝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的相关性.采用免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和超微病理学技术,分别检测随机选择的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负荷和其肝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血清HBV DNA水平和肝组织某些超微结构损伤(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增多、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Kupffer细胞增生、肝细胞淤胆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呈正相关,但不呈直线相关(re=0.21,t=1.12,P>0.05);血清HBV DNA水平和肝组织某些超微结构损伤(内质网增生扩张、高尔基体扩张、贮脂细胞增生、毛细胆管扩张淤胆、毛细血管增生)无相关性(P>0.05).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负荷和其肝组织某些超微结构损伤有相关性.

Pre-S2抗原在乙肝病毒隐性感染中的地位与应用研究331-332

摘要:探讨Pre-S2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的各类隐性感染中的地位及科研、临床应用价值.以乙肝病毒隐性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同时检测感染者的Pre-S2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HBV M)",然后进行各类感染者之间的比较、分析.在乙肝病毒隐性感染者人群中,HBeAg阳性者、HBeAb阳性者的Pre-S2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3.10%、60.00%;"乙肝大三阳"、"小三阳"者的Pre-S2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2.31%、62.50%.Pre-S2抗原在判断乙肝病毒复制、隐性感染者血清的传染性强度方面,有很高使用价值和补缺作用;在判断隐性感染者的发展转化方面,亦有重大参考意义.

缓下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333-334

摘要:观察中医缓下法治疗CHB、LC内毒素血症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缓下法是用柴胡汤制剂(口服液)10ml,一日三次,联合玄明粉(无水硫酸钠胶囊)2~5粒,一日一次,晚睡前口服,疗程3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内毒素及主要肝功能指标,设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显示该法能明显降低血清内毒素,改善肝功能,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内毒素明显降低;其降低水平和肝功能改善程度显示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前者P<0.01,后者P<0.05或P<0.01.缓下法是治疗慢性乙肝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有效方法并有明显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复方甘草甜素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335-336

摘要:观察复方甘草甜素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疗效.采用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8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日一次静滴,4周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33例,对照组31例,采用丹参注射液加甘利欣注射液静滴8周.治疗组ALT、TBil下降幅度、复常例数,复常天数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及P<0.05.复方甘草甜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CpG-ODN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336-338

摘要:研究含非甲基化CpG基序的寡核苷酸(CpG-ODN)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以CpG-ODN刺激CHB和健康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衍生的DC成熟,结果显示,与non-ODN和PBS组比,CpG-ODN能明显提高CHB患者DC的HLA-DR、CD86表达,使其IL-12分泌增加,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亦显著增强(P<0.05),但不能明显提高CD1a表达.因此,CpG-ODN与TNF-α一样能促进CHB患者外周血DC成熟进而增强其抗原提呈功能;CHB患者的细胞因子环境可能是DC功能沉默的重要原因.

HBV基因型及P基因变异与拉米夫定耐药的关系339-340

摘要:为探讨拉米夫定耐药与HBV基因型和P基因变异的关系,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基因型与YMDD变异,用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HBVDNA定量,研究结果表明C基因型比其它基因型更易耐药,耐药的问题不仅仅是YMDD变异,P基因可能诱导其它基因的变异,导致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减低.

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α1联合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实验研究341-342

摘要:了解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α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实验研究.9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同时使用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α1 13周,随后使用干扰素α2b及胸腺肽α1 13周,最后单用干扰素α2b 26周;对照组49例单用同样剂量干扰素α2b 52周.疗程中定期检测血常规、丙氨酸转氨酶(ALT)、HBeAg、抗-HBe、HBVDNA、透明质酸酶(HA).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治疗组ALT、HA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1.6%和53.1%,P<0.005;44.9%和22.4%,P<0.025;42.9%和20.4%,P<0.025;79.6%和51.0%,P<0.005).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α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α2b.

HD肝病治疗仪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治疗探讨342-344

摘要:为探讨对慢性肝炎所致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有效治疗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HD肝病治疗仪和中药穴位透入治疗9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肝功能复常,肿大的肝脾回缩,HD肝病治疗仪和中药穴位透入治疗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虎驹乙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抗病毒临床疗效观察345-346

摘要:观察虎驹乙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抗病毒的临床疗效.将2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 组:治疗组128例口服虎驹乙肝胶囊.对照组122例口服护肝宁片.3个月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治疗组的患者在改善症状和体征,恢复肝功能总疗效方面,其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56%和90.63%,对照组分别为11.48%和63.9%,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HBeAg阴转方面,治疗组治疗3个月、6个月与随访6个月阴转率分别为32.29%、37.50%和35.42%.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6.72%、40.63%和42.9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停药后随访6个月复发率极低.虎驹乙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恢复肝功能和抗病毒的疗效,并减少病情复发.

HC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其基因型、肝脏炎症及IFN-α治疗的相关性347-349

摘要:探讨HC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其基因型、肝脏炎症以及与干扰素α(IFN-α)治疗的相关性.用流式细胞仪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41例HC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HCV基因分型进行分析.未经治疗患者的激活T细胞(CD3+HLA-DR+)、激活CD4+T细胞CD4+HLA-DR+、CD4+CD25+)及NK细胞(CD3-CD16/CD56+)均低于正常(P<0.05);CD8+T(CD8+CD3+)细胞、激活(CD8+T细胞(CD8+HLA-DR+、CD8+CD38+)及B细胞(CD19+)高于正常(P<0.05);使用IFN治疗后显著提高了患者外周血激活T细胞激活CD4+T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P值<0.05);同时降低CD8+T细胞、激活CD8+T细胞及B细胞百分比(P<0.05).此外,还发现在伴有肝脏炎症患者的CD8+细胞、激活CD8+T细胞要明显高于不伴有炎症的患者(P<0.05),而NK细胞则要显著低于不伴有炎症者(P<0.05);不同HCV基因型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初诊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临床分析350-351

摘要: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初诊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将428例甲亢患者根据肝功能是否异常分为两组,分析其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水平的关系.初诊甲亢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30.1%,肝功能损害最常见的是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其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无肝功能异常者.而TSH、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则无明显差异.甲亢初诊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较常见,肝功能损害以ALP、ALT增高为最常见,且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关系密切.

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治疗急性戊型淤胆型肝炎临床评价352-353

摘要:评价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治疗急性戊型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52例患者随机分为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3周.治疗组在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转氨酶等指标及总有效率、综合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是治疗急性戊型淤胆型肝炎有效、安全的药物.

分子吸附再循环应用于重度黄疸患者的疗效评估354-355

摘要:评估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治疗对降低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疗效.应用德国TERAKLN公司生产的MARS对17例肝衰竭患者进行每次6h的治疗,检测治疗前中后不同时段TBil.13例肝衰竭患者经治疗后TBil降低28%(P<0.05),治疗过程前3h及后3h分别降低22.2%和5.8%;4例TBil>800μmol/L患者在治疗5h时TBil降低29.6%,更换负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柱继续3小时治疗TBil仅降低5.1%.4例TBil<350μmol/L并发肝性脑病患者,MARS治疗3小时及6小时TBil均无明显降低,肝性脑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步得到明显改善.MARS治疗肝衰竭,TBil降低主要在前3小时,治疗清除TBil的幅度和初始基础TBil水平正相关,与负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柱的大小无相关性.MARS治疗效果主要以其患者整体病情的改善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356-357

摘要: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1)水平变化及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用ELISA法测定了93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人血清TGF-β1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由Child A级到Child C级逐渐升高,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血清TGF-β1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可用于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评价预后.

去甲肾上腺素治疗Ⅰ型肝肾综合症近期疗效观察358-359

摘要:评价去甲肾上腺素(NA)治疗Ⅰ型HR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14例Ⅰ型HRS,其SCr为(363.7±64.2)μmol/l,持续静滴NA(0.1-0.5)μg·kg-1·min-1,直至HRS逆转(SCr<132.5μmol/L)或病人出现副反应或最长疗程15天.结果8例(57.1%)HRS逆转,其SCr从(384.9±49.4)μmol/L下降到(107.0±21.5)μmol/L(P<0.001),BUN从(18.1±3.3)mmol/L下降到(9.1±2.0)mmoL/L(P<0.001),尿钠从(6.9±2.0)mmol/24h升高到(35.1±6.3)mmol/24h(P<0.001),MAP从(63.8±5.2)mmHg提高到(77.6±4.1)mmHg(P<0.001).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无明显改变.NA治疗Ⅰ型HRS近期疗效明显,安全,可行性强.

肝硬化心肌病患者血循环动力学变化研究360-362

摘要:探讨肝硬化患者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肌病变及其发病机制.肝硬化患者87例,正常对照组65例.按照肝功能Child分级,应用超声Doppler检测患者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E波、A波、Ev/Av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静息状态下Child B、C级肝硬化患者外周阻力指数明显降低;Child A、B级患者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呈高动力循环状态;Child C级组患者,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较Child B级组明显下降.肝功能Child B、C级组肝硬化患者Ev/Av比值显著降低(P<0.05,P<0.01).晚期肝硬化患者存在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异常,提示存在肝硬化性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