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肝胆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 22-1108/R 国内刊号
  • 1001-5256 国际刊号
  • 1.3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肝胆病是吉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肝胆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设述评、专家论坛、热点·视点·观点、学术争鸣、指南与规范、指南解读、论著、临床病例讨论、临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国内外会议动态、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等

临床肝胆病 200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肝胆病杂志专题述评
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研究的临床意义195-197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引起的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的治疗十分困难,主要是由于我们对于HB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HBV相关性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的认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误区.我们都知道,不同患者血清中的HBV不同拷贝之间的核苷酸序列不同,并就此分成不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但是,对于一个特定患者来说,血清中的HBV DNA拷贝数目巨大,不同拷贝之间的序列是否相同,是否对于临床疾病状态和临床抗病毒治疗产生影响,多年来我们相对忽视这一问题.HBV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结果提示,我们必须重视每一例患者血清中HBV核苷酸序列的这种异质性,特别是HBV的准种特点.

临床肝胆病杂志简讯
第一届深圳国际消化病论坛会议通知197-197

欢迎订阅《医师进修杂志》259-259

临床肝胆病杂志论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的检测及意义198-199

摘要: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检测30例CHB患者阳MC培养上清中IL-4、IL-10和IFN-γ的水平,同时选择7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CHB组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γ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BeAg(+)组IL-4水平明显高于HBeAg(-)组(P<0.05),而IFN-γ则显著低于HBeAg(-)组(P<0.05);HBV DNA水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CHB存在异常细胞免疫应答,Th1/Th2水平失衡可能与HBV持续感染有关.

不明原因持续肝功能异常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表达200-201

摘要: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分别检测随机选择的40例不明原因持续肝功能异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其肝组织中HBV DNA,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24例,阳性率为58%;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阳性18例,阳性率为45%;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2.10,P>0.05).对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HBVDNA检测,有助于诊断隐性HBV感染.

HBV感染者血清中HBVcccDNA、HBeAg及HBV DNA的关系202-203

摘要:探讨HBV感染者血清HBVcccDNA与血清HBV DNA及HBeAg的关系.分别以PCR分子信标技术和ELISA方法对非HBV相关肝炎、HBV健康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AHB)、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肝硬化、乙肝患者血清中HBVcccDNA HBV DNA含量及HBeAg进行了检测.HBVcccDNA仅见于HBVDNA阳性血清中;HBeAg阳性组的HBVccc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5);145例HBVDNA阳性患者中,HBVcccDNA阳性组HBVD-NA水平显著高于HBVcccDNA阴性组(P<0.01).血清HBVcccDNA可能是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大量复制的血清标志.

IL-10-1082位基因多态性与甘肃地区HB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204-206

摘要:研究IL-10-1082基因多态性与甘肃地区HBV感染的关系.选择汉族慢性乙型肝炎156例及88例正常对照,采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SPCR)方法,分析甘肃地区IL-10-1082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结果发现IL-10-1082位各基因型频率在HBV感染者中和在健康对照者中的差异无显著性.对抗病毒治疗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基因型频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对抗病毒治疗的反应与G等位基因有一定的相关性.HBV DNA定量中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IL-10-1082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为甘肃地区HBV感染者IL-10-1082位基因多态性与对抗病毒治疗的反应有一定相关性.

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耐药患者HBV基因型及ALT变化的观察207-208

摘要: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后HBVP基因变异与不同HBV基因型感染及HBV DNA复升水平和转氨酶变化.收集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52-78周后发生YMDD变异的血清标本,对照组128例未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HBV DNA基因型;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 RELP)测定HBV DNA YMDD变异;同时进行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51例拉米夫定治疗后HBV DNA基因变异患者以B型和C型为主,分别为10例(19.6%)和39例(76.47%),B+C混和型2例(3.92%),未见其它基因型.拉米夫定治疗引起HBVDNAYMDD变异可以发生在不同HBV基因型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与对照组比较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泛昔洛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短期疗效对比研究209-210

摘要:比较和评价泛昔洛韦和拉米夫定短期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将101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泛昔洛韦组(A组)1500mg/日分三次(4个月)、拉米夫定组(B组)100mg/日和对照组(C组).结果显示,治疗4个月时①A、B和C组ALT的复常率分别为74.0%、82.5%和63.3%.②A和B组HBV DNA的阴转率为64.5%和90.0%均显著高于C组(16.5%),P<0.001;B组明显高于A组,P=0.017.③A和B组HBeAg血清转化率达27.3%和25.8%,高于C组(13.0%),但P>0.05.④A组HBV DNA阴转的20例患者,在停药后2、4和6月时其持续应答率分别为65.0%、45.0%和25.0%.表明泛昔洛韦和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均有治疗效果,拉米夫定的抗病毒作用和疗效明显优于泛昔洛韦.

川芎嗪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临床观察211-212

摘要:观察川芎嗪联合苦参秦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B组)36例给苦参素及常规护肝药;治疗组(A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川芎嗪(40-80)mg/日,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ALT及TBil复常率分别为92%、96%,对照组分别为55.5%,77.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HBV DNA及HBeAg阴转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川芎嗪联合苦参素明显改善肝功能且抑制DNA复制,是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联合.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预后高危因素的分析213-214

摘要:探讨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回顾了53例不同预后的FHF患者的年龄、病原学、并发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年龄小则预后较好.并发症与病情危险相关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肾综合征>出血>感染>腹水.血清AST/ALT、TBil/DBil、TBA、Tch水平比较可见:前三项死亡组高于存活组,Tch则为存活组高于死亡组.PTA<40%、APTT>45s的患者存活率相对较低.年龄、并发症情况、肝功能和凝血象指标是反映FHF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山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及血清学分型的研究215-216

摘要:探索山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型及血清学分型的分布,了解HCV基因型与感染途径的关系.对96例抗HCV阳性患者的血清进行HCV RNA检测,HCV RNA阳性者,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LP)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应用Murex Serotyping HCV 1-6血清学分型试剂进行血清学分型.基因非2(1b)型79例,占83.16%,2(2a)型为16例占16.84%,44份血清标本的血清学分型可分型率为90.91%,与基因分型的符合率为90.00%.不同的感染途径之间,基因型分布没有差异(P=0.15).山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流行株为基因非2(1b)和2(2a)型,非2(1b)型为优势株,基因分型与血清学分型结果基本一致,基因型与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无关.

门静脉癌栓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的关系216-217

摘要:观察不同类型门静脉癌栓(PCT)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破裂出血发生率及最终死亡原因.76例原发性肝癌并门脉癌栓患者,按门脉癌栓的分布及部位被分为两型.所有患者长期随访至死亡,随访期间多次行胃镜及超声检查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Ⅰ型PCT患者破裂出血的发生明显高于Ⅱ型PCT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Ⅱ型PCT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肝功能等多脏器衰竭.门脉癌栓生长迅速,短时间内对静脉曲张的程度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患者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及死亡原因.门脉癌栓分型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人源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及活性分析218-219

摘要:从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中筛选克隆全人源肝癌抗体基因并进行活性鉴定.PCR鉴定阳性重组菌中人肝癌ScFv的插入率,以肝癌细胞SMMC-7721为抗原对所建抗体库进行4轮"吸附-洗脱-扩增"的亲和筛选.将筛选后的ScFv采用ELISA法鉴定其与人肝癌细胞的结合活性.ScFv基因插入率为70%.在亲和筛选过程中,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得到富集,收获率逐轮提高,第4轮为第一轮的381倍.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筛选出了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且筛选后的抗体片段与人肝癌细胞有特异性的结合活性.

联合检测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和腹水端粒酶对恶性腹水的诊断意义220-221

摘要: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和腹水端粒酶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腹水标本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26例),测SAAG(SAAG<11g/L定为阳性)及端粒酶活性,分别计算两组的SAAG均值及端粒酶OD均值、阳性例数、阳性率;如果将任意一项阳性作为诊断标准,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65.4%;如果将两项均为阳性作为诊断标准,灵敏度降为50%,但特异度为100%;联合检测SAAG和腹水端粒酶能显著地提高恶性腹水检出率.

改良穿刺针行肝脏病变穿刺230例应用研究222-223

摘要:探讨改良穿刺针行肝脏病变穿刺细胞学检查效果.采用普通针头,在靠近针尖部位的侧壁制成2~3个孔,针头上标记长度单位,病变小于3cm者,在B超引导下穿刺,病变大于3cm者,在B超定位后直接穿刺.病理诊断肝细胞癌212例、肝内转移癌8例、血管瘤5例、细菌性肝脓肿3例、阿米巴性肝脓肿2例.此方法避免了传统细针头穿刺抽吸时针管负压大、针孔容易阻塞、吸取物少、穿刺深度不易掌握等缺点,诊断准确率高.

散发性戊型肝炎58例临床和血清学特征224-224

摘要:戊型肝炎是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以粪便污染水源、食物等经消化道传播,近年来,散发病例逐渐增多对收治的患者进行观察、总结,并与甲肝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肝炎相关性肝硬化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附113例报告225-226

摘要:探讨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与肝功能及其它并发症的关系,回顾性分析113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Child-Pugh A级,平均血钠(131±3.7)mmol/L,B级(128.4±2.6)mmol/L,C级(112±5.6)mmol/L,各组比较差异显著.随血钠浓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增加,病死率上升.临床必须重视低钠血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