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肺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 34-1230/R 国内刊号
  • 1009-6663 国际刊号
  • 2.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肺科是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6年创刊,目前已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肺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综述、病例报告、短篇论著、误诊分析、专家笔谈、教学园地、病案讨论

临床肺科 201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肺科杂志专家笔谈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诊断思路1-4

摘要: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大类疾病,目前认为这类疾病至少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病因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其病因大约有180多种.已知病因包括职业性肺病(尘肺)、药物性肺病、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ILD(CTD-ILD)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3F)、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3)、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急性间质性肺炎(A3)、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RB-ILD)、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3)和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等.

临床肺科杂志论著
呼吸机参数和雾化位置对无创正压通气时雾化吸入气溶胶输送效率的影响5-9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呼吸机参数和雾化位置对无创通气时雾化吸入的气溶胶输送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主动模拟肺模型(ASL5000),模拟人自主呼吸模式下的无创通气,将沙丁胺醇溶液1m L和生理盐水3m L加入小容量喷射雾化装置中,模拟雾化吸入治疗。雾化位置分别选择在位置1(呼吸机远端距呼气阀15cm)、位置2(呼吸机远端靠近呼气阀)、位置3(呼吸机近端靠近呼气阀)、位置4(呼吸机近端距呼气阀80cm)、位置5(呼吸机近端距呼气阀160cm)和位置6(呼吸机出口)。呼气阀选择静音阀,呼吸频率设置20次/分。吸气和呼气压力设置为15/5、15/10、25/5和25/10 cm H2O 4种组合。通过放置在肺模型之前的过滤器,收集和计算气溶胶输送效率。结果 不同雾化位置和压力组合的气溶胶输送效率有显著的差异,雾化吸入气溶胶的输送效率波动在3.29±1.41-35.08±2.26%。大多数条件下靠近呼气阀的雾化位置(如位置2和3)相对于远离呼气阀位置(如位置1和4),呼吸机出口(位置6)相对于远离呼吸机出口(位置5)气溶胶输送效率显著降低。除了在雾化位置5和6以外吸气压力越大,气溶胶的输送效率越高;所有条件下,呼气压力越大,气溶胶输送效率越低。结论 无论雾化位置位于呼吸机的近端或是远端,越靠近呼气阀或呼吸机,气溶胶的输送效率越低。在绝大多数位置,吸气压力越大,气溶胶的输送效率越高,呼气压力越大,气溶胶输送效率越低。

基于EBME模式的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研究10-12

摘要:目的 探讨EBME(循证医学教育)模式在规范化培训呼吸内科查房教学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3-2016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进行传统教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30人进行分析,依据是否给予EBME模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培训后考核、评价、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EBME教学模式下学员的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模式下学员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BME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实践应对能力,可持续改进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质量,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拓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Chartis系统联合经支气管镜呼气末CO2监测定位难治性气胸漏气支气管3例及文献复习12-16

摘要:目的 探讨Chartis系统联合经支气管镜呼末气CO2监测定位难治性气胸漏气支气管的价值。方法 筛选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就诊的难治性气胸患者,且经Chartis系统检测考虑存在可疑漏气支气管3例,联合经支气管镜呼出气CO2监测定位漏气支气管,然后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封堵。结果 Chartis系统和呼气末CO2监测的漏气支气管结果一致;对两例患者采取自体血加凝血酶封堵,1例置入EBV封堵。两例采用自体血封堵者分别于术后第6天及第4天停止漏气,EBV置入1例术后第3天停止漏气。3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气胸复发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Chartis系统联合Et CO2监测定位难治性气胸漏气支气管,能提高定位成功率和准确性,特别是对于存在侧支旁路或多瘘口的病例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结构改变的相关性17-20

摘要: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结构改变的特点,探讨吸烟与肺部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间于嘉定区中心医院就诊并收治入院的慢阻肺患者352例,以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为标准,了解患者肺部结构改变的特点;依据患者的吸烟史分为不吸烟组(n=148)及吸烟组(n=204),再根据吸烟指数水平分为低吸烟指数组(n=68)及高吸烟指数组(n=80),比较患者肺部结构的差异性,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吸烟与肺部结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阻肺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7.7%,肺部结构改变中以胸膜增厚(63.1%)、肺气肿(46%)、斑片/点样钙化(24.4%)、间质性改变(21.3%)、肺大疱(20.5%)为主,合并症中以胸腔积液(27.3%)为主;吸烟组患者肺大疱(31.1%vs 12.7%,P〈0.001)、肺气肿(63.5%vs 33.3%,P〈0.001)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吸烟组,但支气管扩张(6.1%vs20.6%,P〈0.001)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吸烟组;高吸烟指数组患者的胸膜增厚(72.5%vs 54.4%,P=0.022)、肺大疱(40%vs 20.6%,P=0.011)、间质性改变(28.8%vs 14.7%,P=0.041)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吸烟指数组;吸烟与男性(r=0.479,P〈0.001)、肺大疱(r=0.224,P〈0.001)及肺气肿(r=0.299,P〈0.001)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同时还发现,吸烟指数与肺大疱(r=0.228,P〈0.001)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慢阻肺患者肺部结构以胸膜增厚、肺气肿、间质性改变等改变为主,吸烟与慢阻肺患者肺部结构改变密切相关,高吸烟指数可能导致肺大疱的发生率增加。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后肺不张的临床分析21-23

摘要:目的 对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后治疗的出现肺不张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究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血气分析仪测定患者手术前和拔管后的血气参数值并在超声下诊断肺不张。结果 手术前动脉血中Pa O2分压和Sa O2高于拔管后,表明手术后患者中氧气浓度呈现下降(P〈0.05),而Pa CO2在拔管后出现了显著升高(P〈0.05)。同时拔管后的血气参数Pa O2和Sa O2与是否拔管后人工张肺存在正相关性,并与Pa CO2表现出负相关性(P〈0.05)。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后的肺不张表现为动脉血氧浓度下降和二氧化碳升高,并且人工张肺有利于缓解肺不张的症状。

148例肺包虫病患者的流行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24-28

摘要:目的 分析肺包虫病患者的流行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日喀则市肺包虫病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搜集其临床资料,比较该病在不同性别、年龄、动物接触史患者中发病率,分析肺包虫病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影像学特征,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实施开胸下肺包虫病内囊摘除术,对照组行开胸下肺包虫病全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手术前后血浆辅助性T细胞亚群9(Th9)、白介素-9(IL-9)水平,记录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日喀则市肺包虫病在20-50岁年龄中发病率71.62%最高,不同性别患者发病率相近,且均有牛、羊、马等动物密切接触史;肺包虫病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咯血、消瘦、咳水样液或粉皮样物,发病率右肺52.70%高于左肺47.30%、下叶52.03%高于上叶47.97%,且有典型影像学征象;观察组手术时间(89.45±12.37)min、术后拔管时间(6.63±1.17)d、住院时间(9.30±1.56)d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135.46±22.17)m L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Th9(25.45±1.78)%、IL-9(12.15±1.74)pg/m 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0.27%vs 21.62%)及复发率(0 vs 1.3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日喀则市肺包虫病发病与患者年龄、动物密切接触史有关,主要表现为胸痛、消瘦、咳嗽症状,且发病率右肺高于左肺、下叶高于上叶,采用开胸下肺包虫病内囊摘除术治疗预后较开胸下肺包虫病全切除术好,不会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IL-37、Smad3在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28-31

摘要:目的 研究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IL-37、Smad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P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将45只清洁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N组)、博来霉素组(B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每组大鼠15只,B组及D组大鼠气管内给予博来霉素4mg/kg制作肺纤维化模型,N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D组大鼠于肺纤维化造模基础上第2天每日腹腔注射地塞米松3mg/kg,N、B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7、14、28天处死,HE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碱水解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IL-37含量,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Smad3mRNA表达量。结果 (1)HE染色示B、D组大鼠肺组织由肺泡炎逐渐发展为纤维化性变,B、D组HYP含量在各时间点均较N组升高,以28天为著,P〈0.05;(2)B、D组IL-37含量于第7天升高明显,后逐渐降低,但均高于N组,P〈0.05;(3)随着时间延长B、D组肺组织Smad3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37、Smad3在大鼠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肺纤维化发生与发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Cys-C水平变化及意义32-34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慢阻肺患者157例作为慢阻肺组,分为肺动脉压增高亚组68例,肺动脉压正常亚组89例,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一般临床资料、血清Cys-C水平、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慢阻肺组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6±0.41/0.84±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动脉压增高亚组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肺动脉压正常亚组(1.33±0.35/0.97±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Cys-C水平与肺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604,P〈0.001);受试者工作(ROC)曲线提示血清Cys-C水平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度49.2%、特异度79.3%,曲线下面积为0.804。结论 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者血清Cys-C水平升高并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正相关,检测血清Cys-C水平对于判断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炎支原体核酸联合血清特异性IgM检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35-37

摘要: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液(BALF)肺炎支原体核酸(MP-DNA)联合血清特异性Ig M检测在儿童MP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82例难治性呼吸道感染符合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留取BALF进行MP-DNA检测,并检测同期患儿血清MP-Ig M抗体,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泡灌洗液MP-DNA阳性42例(51.2%),血清MP-Ig M阳性25例(30.5%),两者中任一个阳性的49例(58.5%)。结论 肺泡灌洗液MP-DNA检测联合血清特异性Ig M检测能提高MP感染的检出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基于手机新媒体为载体的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干预中的作用评估38-41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手机新媒体为载体的健康教育对社区慢阻肺患者知识-态度-行为(KAP)水平、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强化组加用经手机新媒体(微信为主,辅以短信)强化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干预9个月前后慢阻肺相关KAP水平的变化,比较强化组干预前后FEV1%pred、FEV1/FVC及6MWD的变化。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比较,强化组对24项慢阻肺相关KAP内容的达标率及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强化组干预后6MWD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EV1%pred、FEV1/FVC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EV1%pred、FEV1/FVC、6MWD干预前后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手机新媒体为载体的健康教育新模式,可以提高社区慢阻肺患者的KAP水平和运动耐力,延缓肺功能的下降。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和药敏分析42-45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菌分布和药敏分析,为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CAP患者315例,其中重症肺炎患者58例,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分析。结果 315例患者中痰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32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1株,占23.5%(31/132);革兰氏阴性菌96株,占72.7%(96/132);真菌5株,占3.8%(5/132)。革兰氏阴性菌对氨基糖甙类、碳青酶烯类、四代头孢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敏感性高。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头孢曲松敏感。对SCAP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心血管疾病、肝硬化、肿瘤及HIV感染为SCAP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CAP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重视SCAP的相关因素,监测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为经验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肺切除术后并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Logistics分析46-49

摘要:目的 探讨肺切除术后发生肺不张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6例行肺叶或亚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性别、吸烟史、术前肺功能、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咳痰情况、术中单肺通气时间(One-lung ventilation,OLV)、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组,对其差异性做Logistics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肺切除术后并发肺不张与有无吸烟史、患者术前肺功能、是否合并基础病、患者咳痰情况、以及术中单肺通气时间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显示患者的肺功能、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咳痰情况以及术中单肺通气时间是肺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并发肺不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肺切除术后发生肺不张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实践中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术前肺功能,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指导患者正确咳痰,缩短术中单肺通气时间以降低手术后肺不张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康复治疗阶段慢阻肺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分析49-52

摘要:目的 分析康复治疗阶段慢阻肺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8例康复治疗阶段慢阻肺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作为观察组,均采取抗抑郁药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另选同期的68例单纯康复治疗阶段慢阻肺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测量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BDNF、VI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BDNF、VIP与SAS、S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BDNF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VI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DNF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升高,VIP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显著(P〈0.05),但BDNF表达水平仍低于对照组,VIP表达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SAS、SDS评分均与BDNF表达水平呈负相关,VI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BDNF、VIP可作为康复治疗阶段慢阻肺合并焦虑抑郁的生物学观察指标,检测BDNF、VIP表达水平,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评估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53-56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机械通气患者201例进行分析,记录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中毒农药种类、呼吸机使用时间、APACHEⅡ评分等指标,观察各种因素分组下VAP的发生率,观察患者资料与VAP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置管方式、机械通气时间、神志、抗生素应用、其它侵入性操作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性别、农药种类、吸烟史、饮酒史不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是导致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机械通气患者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对老年患者和危重患者应加强监测,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和控制VAP的发生,改善预后。

下腔静脉扩张指数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评估的意义56-59

摘要: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扩张指数(d IVC)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评估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AECOPD患者68例,采用随机法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心静脉压(CVP)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输液指导,研究组患者给予重症超声测量d IVC评估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对进行输液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氧合指数(Pa O2/FIO2)和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撤机时间、住ICU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Pa O2/FIO2和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和NT-pro 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a O2/FIO2较治疗前上升(P〈0.05);研究组心率、NT-pro BNP水平下降幅度及Pa O2/FIO2上升幅度均较对照组大(P〈0.05)。研究组患者撤机时间(9.14±1.79)d和住ICU时间(8.67±2.0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重新插管率11.8%、病死率0.0%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率2.9%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评估下腔静脉扩张指数来指导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输液,可以降低患者心率及NTpro BNP水平,改善Pa O2/FIO2,缩短住ICU时间、带呼吸机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集束化治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研究60-62

摘要:目的 研究集束化治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机械通气〉48小时的患者,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为对照组,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为集束化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迟发性VAP发生率。结果 VAP发生率对照组为47.22%,集束化治疗组为23.81%,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5);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为11.03±4.87天,集束化治疗组为9.02±3.75天,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44);ICU住院时间对照组为15.17±5.96天,集束化治疗组为12.81±4.59,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迟发性VAP对照组为82.35%,集束化治疗组为50%,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02)。结论 集束化治疗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

两种麻醉方法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分析63-66

摘要:目的 两种麻醉方法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比较,评价其实用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无痛支气管镜检查100例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两组,每组各50例。改良组麻醉时给予咪达唑仑、羟考酮缓慢静注,然后行环甲膜穿刺给予利多卡+丁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5分钟后经鼻腔置入支气管镜检查;传统组麻醉时给予芬太尼,丙泊酚缓慢静注,眼球凝视,睫毛反射消失,经鼻腔置入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两组病人麻醉前(T0)、麻醉后(T1)、气管镜插入声门时(T2)、检查过程中(T3)患者的BP、HR、Sp O2,检查结束后患者苏醒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不良记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T2、T3三个时段改良组的BP、HR、Sp O2明显比传统组波动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不良记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传统组低,苏醒时间比传统组短、苏醒评分比传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组麻醉方法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真正使患者达到了“无痛、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