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肺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 34-1230/R 国内刊号
  • 1009-6663 国际刊号
  • 2.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肺科是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6年创刊,目前已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肺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综述、病例报告、短篇论著、误诊分析、专家笔谈、教学园地、病案讨论

临床肺科 201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肺科杂志论著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777-780

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T-SPOT.TB试剂盒对153例活动性肺结核(A组)和81例其他肺部疾病(B组)患者的外周血中MTB特异性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LAM、16KD、38KD抗体的检测。结果 T-SPOT.TB对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性为78.4%(120/153),要明显高于对照组24.7%(20/81)(χ2=80.91,P〈0.001)。T-SPOT.TB检测的敏感性要明显高于16KD抗体10.5%(χ2=52.26,P〈0.001)、也要高于38KD抗体(54.9%)、LAM抗体(58.8%),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χ2=0.50,P值均〉0.05)。T-SPOT.TB检测的特异性为75.3%(61/81),要低于16KD抗体84.0%(68/81)(χ2=5.59,P〈0.05);也要低于38KD抗体80.2%(65/81)和LAM抗体81.5%(65/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χ2=0.50,P值均〉0.05)。菌阳患者的ESAT-6、CFP-10的SFC分别为47.10±34.53和63.02±35.92,要明显高于菌阴肺结核(P〈0.05、P〈0.01)。重症患者的ESAT-6、CFP-10的SFC分别为60.84±31.76和74.75±33.75,明显高于轻症患者(P〈0.001)。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当EAST-6的SFC取值21.5时最具诊断价值,其灵敏度为74.8%,特异度为94.5%;CFP-10取值19.5时最具诊断价值,灵敏度为77.6%,特异度为91.8%。结论 TSPOT.TB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和其他血清学结核抗体检测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十分突出。两种抗原的SFC值与疾病的轻重程度相关,SFC的具体数值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2015年贵州省肺结核患者耐药监测情况分析781-784

摘要:目的 为了解贵州省结核病耐药情况,为贵州省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集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用比例法进行6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氧氟沙星(Ofx)、卡那霉素(Km)的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716例结核分枝杆菌中总耐药率为18.6%,耐多药率为5.4%,其中初始耐药率为14.9%,获得性耐药率为24.3%,初始耐多药率为3.0%,获得性耐多药率为9.3%。获得性耐药率高于初始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3,P〈0.05);获得性耐多药率高于初始耐多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57,P〈0.01)。不同性别肺结核患者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5,P〈0.01)。各年龄段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61,P〈0.05)。结论 贵州省结核病耐药水平较低,但耐药结核问题仍不能忽视,应进一步加强耐药结核病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肺结核患者细胞因子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785-788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Th1和Th2细胞因子在肺结核不同临床表型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应用液相芯片(Luminex)技术检测165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IFN-γ、IL-2、IL-10、IL-12(P40)、IL-12(P70)、IL-13、IL-5、IL-6和TNF-α细胞因子的表达。据肺部病灶范围、肺部空洞不同临床表型进行分组分析。据病灶范围可分为≤2组、3-4组和≥5组;肺部空洞可分为空洞组和无空洞组。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多重比较采用Dunnet或LSD分析。结果 不同受累范围的患者IL-6和TNF-α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病灶多的组IL-5有升高趋势,IL-12P40有下降趋势。然而,结核患者中无空洞组和有空洞组测量的9种细胞因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病灶范围较广的临床表型的肺结核与Th1/Th2平衡向Th2偏移有一定关系,但有无合并肺部空洞可能与Th1/Th2免疫紊乱无明显相关性。

2010-2015年深圳市新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检查情况分析788-792

摘要:目的 分析新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各项检查数据,为改进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的要求,开展新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检查工作,对2010-2015年深圳市新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检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结果2010-2015年新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13377例,筛查密切接触者45178例,平均每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筛查密切接触者3.4例,其中密切接触者接受检查12243例,检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7例,检出率0.87%。按接触者类型统计,家属、非家属检出率分别为1.29%、0.21%;按接触者筛查类别统计,有症状、无症状接触者检出率分别为3.39%、0.64%;2010年深圳市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患病率为0.13%,2010-2015年深圳市全人口肺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为0.05%,无症状密切接触者检出率0.64%;上述数据经卡方检验,P值〈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对新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全部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病相关检查,对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有重大意义。

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异烟肼和利福平原发耐药调查792-794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近年来不同年龄段初治肺结核痰结核分枝杆菌原发耐药情况,为进一步制定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年龄将572例肺结核患者分为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及50岁以上共5组,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定。了解原发耐药的趋势变化。结果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各年龄组异烟肼耐药率分别为10.00%,8.43%,9.68%,7.95%和12.68%;利福平耐药率分别为2.50%,6.02%,4.84%,4.55%和4.23%,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分别为2.50%,4.82%,3.23%,3.41%和2.82%,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烟肼原发性耐药率9.27%(53/572)显著高于利福平原发性耐药率5.07%(29/572)(P=0.0059)。所有患者两种药物同时耐药的耐药率为3.85%。2012年到2014年原发耐药均呈逐年降低趋势,2015年有所升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近年来,异烟肼和利福平的原发耐药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容忽视。异烟肼原发性耐药率显著高于利福平。此外,异烟肼在老年组耐药率最高,利福平在年轻组最高,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在年轻组较高。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经强化期治疗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795-797

摘要:目的 探讨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经强化期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Semi Bio法对52例健康人和86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经强化期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检测。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前CD+3、CD+4数量及CD+4/CD+8比值降低,而CD+8则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治疗2个月后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则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强化期抗结核治疗可以改善其免疫功能。

贝伐珠单抗腔内注射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疗效及安全性观察798-802

摘要:目的 评价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浆膜腔内应用贝伐珠单抗控制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至2016年收治的恶性胸腹腔积液晚期肿瘤患者共34例,分为两组,各17例。观察组:贝伐珠单抗(5mg/Kg)胸腹腔注入,联合或不联合其他治疗药物;对照组:其他治疗药物胸腹腔注入。回顾性的评估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患者用药后无穿刺生存时间。结果 观察组平均无穿刺生存时间,中位3.0个月(95%置信区间CI:1.8-5.8个月);对照组平均无穿刺生存时间,中位2.0个月(95%置信区间CI:0.66-3.3个月),风险比0.751(95%置信区间CI:0.38-1.50,P=0.378)。观察组最大无穿刺生存时间,中位4.0个月(95%置信区间CI:1.3-6.7个月);对照组最大无穿刺生存时间,中位3.0个月(95%置信区间CI:1.7-4.3个月),风险比0.801(95%置信区间CI:0.41-1.58,P=0.457)。观察组患者只有轻微的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贝伐珠单抗的腔内治疗是可以耐受的,但在控制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治疗优势上没有统计学差异。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中ck19、肺特异性蛋白XmRNA表达与微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802-805

摘要:目的 研究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19(ck19)、肺特异性蛋白X(LUNX)mRNA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8例我院胸外科术后经病理证实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组)和20例确诊为肺炎性假瘤病例(对照组),将入选病例肿瘤组织、肺门旁(N1)、纵隔淋巴结(N2)蜡块,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CK19、LUNX mRNA因子表达。结果 68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均有CK19、LUNX mRNA表达,肺炎性假瘤病例患者淋巴结未见CK19、LUNX mRNA表达。22例淋巴结可见CK19表达,腺癌17例,鳞癌5例;ⅠA期8例,ⅠB期14例。15例淋巴结可见LUNX mRNA表达,腺癌11例,鳞癌4例;ⅠA期5例,ⅠB期10例。腺癌患者淋巴结CK19、LUNX mRNA表达显著高于鳞癌患者,ⅠB期患者淋巴结CK19、LUNX mRNA表达显著高于ⅠA期患者。鳞癌患者与腺癌患者、ⅠB期与ⅠA期患者的N1淋巴结CK19、LUNX mRNA表达差异不明显,鳞癌患者与腺癌患者、ⅠB期与ⅠA期患者的N2淋巴结CK19、LUNX mRNA表达差异显著(P〈0.05)。仅N1淋巴结表达CK19、LUNX mRN患者的生存时间62.5个月,仅N2淋巴结表达CK19、LUNX mRN患者的生存40.2个月,N1和N2均表达CK19、LUNX mRN患者的生存时间36.6个月,NI和N2均为表达CK19、LUNX mRN患者的生存时间为64.8个月。仅NI表达患者与仅N2表达及N1+N2均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未表达患者的差异不显著。仅N2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未表达患者,与N1和N2均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CK19和LUNX mRNA可作为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标记物,腺癌患者和ⅠB期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率更高,N2淋巴结微转移是患者影响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N2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预后更差。

两种体位雾化吸入麻醉在肺癌支气管镜检查中运用的效果比较806-808

摘要:目的 观察两种体位雾化吸入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中运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行支气管镜检查的肺癌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端坐位进行雾化吸入麻醉,观察组采用平卧位、垫高肩部、抬高下颌的方法进行雾化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患者满意度以及每组患者检查前和检查后心率及末梢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每组患者检查前后心率及末梢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卧位和坐位雾化吸入麻醉法在临床应用中都具有安全性,卧位法较坐位法有更好的麻醉效果和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螺旋CT靶扫描及重建联合Fisher判别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作用809-813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靶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联合Fisher判别法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作用。方法 收集分析80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的CT及临床基本资料,按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为良性(n=22)、恶性(n=58)两组,通过多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重建技术充分显示肺结节CT形态学特征,如分叶征、支气管截断征、空泡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棘突征等,将三维数据依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恶性两组,以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的CT形态学特征(分叶征、支气管截断征、空泡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棘突征)为指标并行Fisher判别,得出标准判别式后,采用交叉核实法计算误判概率。结果 靶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所获得的SPN阳性征像明显比传统的二维图像多,依据SPN三维重建数据得出的Fisher判别公式为Z=1.094X1+0.614X2-0.420X3-0.960X4-0.310X5+0.679X6+1.035X7,误判率为7.5%,鉴别诊断的准确率达92.5%。结论 螺旋CT靶扫描及重建联合Fisher判别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贝伐单抗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813-816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贝伐单抗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的52例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24例:贝伐珠单抗5mg/kg+生理盐水20m L;卡铂注射液300mg+生理盐水50m L经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灌注。对照组:单用卡铂,用药剂量及用法同试验组。每7天用药1次,连续给药3次。结果 52例均纳入分析,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7.5%、60.7%(P〈0.05),联合贝伐单抗组高血压、蛋白尿发生率略有升高,重度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加。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原发性肺癌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分析817-821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原发性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80例未合并肺栓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为对照组。记录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肺栓塞的发生时间、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及疾病转归。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出原发性肺癌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呼吸困难(65.7%)、咳嗽(62.9%)、发热(51.4%)这三个症状最常见,“三联征”同时出现者仅占8.6%。观察组中呼吸困难、发热、烦躁不安、“三联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确诊肺癌前发生肺栓塞者者8例(22.9%),确诊肺癌时发现者5例(14.3%),确诊肺癌后发生者22例(6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腺癌、血白细胞(WBC)≥11×10^9/L、D-二聚体(DD)〉500μg/L是原发性肺癌患者合并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5个月,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个月(P〈0.05)。结论 呼吸困难、咳嗽、发热是原发性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肺癌确诊后3个月内为肺栓塞的高发期。腺癌、高WBC血症、高DD血症是原发性肺癌患者合并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肺癌患者合并肺栓塞后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研究821-823

摘要:目的 研究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6年3月我院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作为SCLC组,同期另选70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人员血清CRP指标,探讨SCLC患者血清CRP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通过随访,探讨血清CRP水平对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SCLC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SCLC组中,性别、年龄与血清CRP水平无关(P〉0.05),而SCLC分期、体重变化及KPS评分则与血清CRP表达水平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RP高表达患者预后较正常表达患者差(χ2=9.986,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RP为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本研究人SCLC患者血清CR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血清CRP升高可能是影响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肺癌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膜联蛋白A2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研究824-828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膜联蛋白A2(ANXA2)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性收录60例肺癌患者,以及4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检测血清和胸腔积液中ANXA2水平改变,分析其与肿瘤分期、淋巴结以及远处组织转移情况等相关性。结果 肺癌组中血清及胸腔积液内ANXA2(血清:32.3±14.0 ng/m Lvs.16.8±6.5 ng/m L,P〈0.05;胸腔积液:66.8±14.7 ng/m L vs.25.2±12.6 ng/m L,P〈0.0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ANXA2浓度高于血清浓度(32.3±14.0 ng/m L vs.76.8±14.7 ng/m L,P〈0.05)。TNM分期Ⅰ-Ⅱ期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ANXA2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血清:29.1±12.1 ng/m L vs.34.7±16.2 ng/m L,P〈0.05;胸腔积液:61.6±18.8 ng/m L vs.78.5±11.7 ng/m L,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ANXA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35.2±16.1ng/m L vs.30.5±11.3 ng/m L,P〈0.05;胸腔积液:88.6±20.7 ng/m L vs.59.3±11.5 ng/m L,P〈0.05);有远处转移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ANXA2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血清:37.4±9.6ng/m L vs.29.1±6.8 ng/m L,P〈0.05;胸腔积液:82.2±12.3ng/m L vs.65.9±18.7 ng/m L,P〈0.05)。血清ANXA2诊断肺癌的AUC为0.712,cut-off值为40.2 ng/m L;而胸腔积液ANXA2水平诊断肺癌的AUC为0.822,cut-off值为78.2 ng/m L。血清和胸腔积液ANXA2水平与肺癌呈正相关(血清:r=0.706,P〈0.05;胸腔积液:r=0.812,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ANXA2水平明显上升,对于肺疾病合并胸腔积液者,血清及胸水ANXA2测定,有助于肺癌鉴别诊断和分期。

医院-家庭延续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未来风险影响的评估829-832

摘要:目的 评估医院-家庭延续管理(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未来风险的影响,以期延缓病程的进展。方法 募集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确诊慢阻肺患者85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出院健康指导,观察组采用医院-家庭延续护理方案进行指导,分别于患者出院当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慢阻肺评估测试(CAT)问卷调查,同时随访12个月中急性加重及再次住院次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出院当天、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CAT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观察组CAT评分(19.31±3.84)显著低于对照组(22.51±3.55)(P〈0.05),12个月观察组CAT评分(19.38±3.44)显著低于对照组(23.23±4.71)(P〈0.05)。观察组患者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0.12±0.40)显著低于对照组(0.35±0.61)(P〈0.05),观察组患者年平均再入院次数(0.10±0.30)显著低于对照组(0.19±0.39)(P〈0.05)。结论医院-家庭延续护理可降低慢阻肺患者的未来风险,延缓慢阻肺的发展进程。

肺隔离症25例外科诊治分析833-836

摘要:目的 总结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提高对PS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6年4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25例确诊P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9-69岁。术前5例经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CTA)确诊,16例经胸部增强CT拟诊,4例术前考虑为肺占位。所有2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及术后病理均明确诊断为PS。其中叶内型24例,叶外型1例。术中见来源于体循环的异常供血血管,其中来源于胸主动脉的24例,腹主动脉的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7例,随访时间3个月-72个月,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 PS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性畸形,是可以治愈的肺部良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经X线或增强CT拟诊。进一步采用DSA、MSCT、MRA等检查准确找到异常血管及其来源与走行是确诊PS的重要方法。诊断明确的基础上合理掌握外科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中充分暴露、分离、结扎异常血管是手术的关键。该病经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

多次食管酸灌注对哮喘小鼠气道TRPV1受体及炎症反应的影响837-842

摘要:目的 观察多次食管酸灌注对哮喘小鼠气道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受体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灌盐组、灌酸组、哮喘组、哮喘灌盐组、哮喘灌酸组),用OVA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模型,用食管下段盐酸灌注建立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模型,末次抗原激发后24小时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小鼠食道及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检测TRPV1受体蛋白及mRNA在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与灌盐组比较,灌酸组、哮喘组小鼠肺部均表现出明显的炎症反应,气道上TRPV1表达上调,尤其是哮喘灌酸组表现明显,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01)。结论 多次食管酸灌注可明显上调哮喘小鼠TRPV1受体的表达,推测TRPV1受体的激活可能参与了胃食管反流引起哮喘发生发展的发病机制。

运动激发试验过程中目标运动强度指标的对比分析842-845

摘要:目的 比较运动激发试验中FEV1预计的最大运动功率(WRpeak)与实际WRpeak的差异,并探讨新的运动强度指标。方法 共入组39例患者,进行运动激发试验及运动前后常规肺功能检测,比较各运动强度指标预计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 患者的实测WRpeak明显低于预计WRpea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测最大运动心率(HRmax)明显低于预计HR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HRmax变异率低于WRpeak变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Rpeak、HRmax与最大通气量(MVV)具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用FEV1预计的WRpeak与实际WRpeak有统计学差异,但运动心率的差异较小,用最大预计心率来确定目标运动强度比FEV1预计的目标运动强度更接近受试者的实际最大运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