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肺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 34-1230/R 国内刊号
  • 1009-6663 国际刊号
  • 2.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肺科是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6年创刊,目前已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肺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综述、病例报告、短篇论著、误诊分析、专家笔谈、教学园地、病案讨论

临床肺科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肺科杂志论著
吉西他滨纳米磁靶向药囊对肺癌相关蛋白P53表达的影响195-199

摘要:目的观察吉西他滨纳米磁靶向药囊对肺鳞癌细胞株A2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抑瘤率、血常规、肝肾功能和P53的表达变化探讨其疗效、安全性和抑制肺癌的机制。方法将植入肺鳞癌细胞株A2的肺癌裸鼠模型分为5组NiTi合金支气管支架+纳米磁靶向药囊组、NiTi合金支气管支架+化疗药物组、纳米磁靶向药囊组、化疗药物组和未干预组。观察各组肿瘤抑制率、血常规和肝肾功能,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在药物干预后P53的表达情况。结果NiTi合金支气管支架+纳米磁靶向药囊组肿瘤抑制最明显,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伤最轻;NiTi合金支气管支架+纳米磁靶向药囊组P53水平与未干预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NiTi合金支气管支架+化疗药物组、纳米磁靶向药囊组、化疗药物组的P53与未干预组相比有差异性(P〈0.05);三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吉西他滨纳米磁靶向药囊抑瘤作用明显,毒副作用轻,可能通过下调P53表达而发挥抑制肺癌的作用。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在肺癌诊断、治疗及预警中的应用199-202

摘要: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xR)在肺癌中的活性表达及其潜在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作为一项监测指标在治疗过程及预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65例肺癌患者,其中肺腺癌21例,肺鳞癌19例,小细胞肺癌25例,6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浆中TrxR的活性表达,并做相关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浆中TrxR的表达高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TrxR活性均值分别为(3.98±4.02)U/mL、(5.84±6.10)U/mL、(6.24±6.36)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未治疗组血浆中rIhR活性降低;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肺腺癌cut—off值为:0.98U/mL,肺鳞癌cut—off值为0.87U/mL,小细胞肺癌cut—off值为0.99U/mL。结论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可预测肺癌,在治疗过程中亦是一种良好的监测指标。

能谱CT在评价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疗肺癌的早期疗效中的应用203-206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能谱CT参数在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疗肺癌的早期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50例,其中腺癌35例,鳞癌15例。分别于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疗前及治疗后早期(〈1个月)进行能谱CT增强扫描,获得动脉期、静脉期图像,得到碘基物质图像、水基物质图像、70keV水平的单能量图像和能谱曲线斜率,并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0例患者病灶经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疗后的碘基值(iodine content,IC)、70keVCT值、能谱曲线斜率均较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水(碘)基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动脉期水基值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期水基值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可反映125I放射粒子治疗前后病灶的血供特点及灌注程度变化,有助于125I放射粒子治疗肺癌的早期疗效评估。

Nucleophosmin及notch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207-211

摘要:目的观察Nucleophosmin蛋白及notchl受体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12,10—2015,06我院确诊的肺腺癌患者的肿瘤标本共10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ucleophosmin蛋白和notchl受体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Nucleophosmin蛋白和Notchl受体蛋白质在肺腺癌组织中皆为阳性表达,临床分期越高,Nucleophosmin蛋白和Notchl受体蛋白质的表达越高,同时Nucleo—phosmin蛋白和Notchl受体蛋白质在肿瘤细胞的表达随分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Nucleophosmin、Notchl受体蛋白质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相关,两者的过表达可能促进肺腺癌的进展,侵袭及转移。

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对早期肺癌术后复发率的影响211-216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不同定位方式,对Ⅰ期肺癌切除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了147例肺部孤立性小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或磨玻璃样病变(ground—glass opacity,GGO)。经过删选后共有12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SPN81例,GGO44例,所有患者胸腔镜手术前均行Hook—wire定位,68例患者接受Hook—wire穿刺针穿过病灶,57例贴近病灶定位于周围正常肺组织中。根据手术结果,评价Hook—wire不同定位方式定位的效果,对早期肺癌术后复发的影响,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肺癌经Hook—wire定位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25例患者术前平均定位时间为(20±8)min,3例出现导丝脱落(2.4%),无症状并发症78例。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手术治疗,12例由于胸腔粘连中转开胸,术后病理:原发性肺癌76例,良性病变44例,5例为转移性肿瘤。原发性肺癌患者中,Hook—wire定位穿过病灶40例,贴近病灶定位36例,术后9例复发,前者复发率明显高于后者(20%vs2.8%,P=0.03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亚肺叶切除、病理为腺癌、Hook-wire穿过病灶定位、术前穿刺出血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胸腔镜术前早期肺癌经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穿过病灶定位的术后复发率高于贴近病灶定位,对于直径≤2.0cm的早期肺癌,选择亚肺叶切除术需谨慎。

体重指数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性研究217-219

摘要:目的研究化疗前体重指数(BMI)及化疗前后体重指数变化(ABMI)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84例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分析BMI、ABMI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化疗前BMI和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化疗前后ABMI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明显相关(P〈0.05)。结论化疗前后ABMI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化疗后BMI下降者预后较差。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联合化疗对HIV感染合并肺癌患者的CD4+计数和生存质量评分的影响220-223

摘要:目的探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联合化疗对HIV感染合并肺癌患者的CD4+计数和生存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筛选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AIDS/HIV感染合并肺癌的48例患者,受试者分为两组,HAART治疗联合化疗组(n=24)、单纯化疗组(n=24)。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免疫水平,而且分别实施相应治疗后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进行肿瘤病人功能状态评分,并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实施相应治疗后,HAART治疗联合化疗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KPS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水平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实施化疗联合HARRT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和生活质量。

TBNA在纵隔肺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作用223-226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针吸活检术(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在纵隔肺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经胸部CT检查发现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1cm的患者68例,均行气管针吸活检术检查,分析患者行TBNA检查的阳性率,分析TBNA检查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等效能指标,总结TBNA检查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8例患者经TB—NA检查,阳性59例,其中鳞癌16例,腺癌17例,小细胞癌26例;TBNA检查阴性9例,经纵隔镜、胸腔镜或开胸手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诊腺癌1例,小细胞癌2例,结核性淋巴结炎4例,炎性增生2例;TBNA检查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95.16%、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6.67%,准确率95.59%;68例患者行TBNA检查,18例发生不良发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47%,其中12例(17.65%)发生少量咳血;1例(1.47%)术中明显出血,出血量超过100mL;5例(7.35%)检查中发生呛咳;所有患者无死亡、无气胸、无纵隔气肿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气管针吸活检术检查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安全性好。

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鉴别诊断肺腺癌的临床研究227-229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肺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6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胸腔积液标本,分别行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和常规细胞涂片检查,检测指标包括MOC-31、CK7、TTF-1、CD15等,比较两种方法鉴别诊断肺腺癌的敏感性。结果细胞块切片HE染色与常规涂片HE染色对胸腔积液的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x2,P〉0.05)。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涂片免疫组化染色(x2,P〈0.05)。肺腺癌细胞的,TTF-1、CEA、BerEP4、CD15、MOC-31、CK7阳性表达率较高,良性细胞的Desmin、WT-1、Calretinin、CK5/6阳性表达率较高。肺腺癌与间皮性肿瘤间的Desmin、WT-1Calretinin、CK5/6、TTF-1、CEA、BerEP4、CD15、MOC-31、CK7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块切片是临床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手段,联合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肺腺癌提供可靠依据。

全肺切除术后两种胸腔引流方式的比较研究230-232

摘要:目的比较开放胸腔引流方式和常规胸腔引流管夹闭方式在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比较、评估,观察开放胸腔引流方式是否和常规胸腔引流管夹闭方式一样作为全肺切除术后安全有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5月我院110例行全肺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胸腔引流方式分为胸腔引流管开放引流组(开放组)和常规胸腔引流管夹闭,间断开放引流组(常规组)。其中开放组57例,男48例、女9例,平均年龄(56.84±4.92)岁;常规组54例,男50例、女4例,平均年龄(53.5±4.56)岁。比较两组患者安全性。结果开放组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鳞癌39例,腺癌18例;常规组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鳞癌40例,腺癌14例。开放组和常规组术后引流方式相关的并发症(8例vs13例),x2=0.459P〉0.05。开放组和常规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8.28±2.10)dVS.(6.75±2.10)d]、住院时间[(11.350±2.78)d vs.(9.33±2.46)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开放引流和常规夹闭,间断开放引流均是有效的方法,可以根据患者手术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引流方式。

血清CEA、SCCA、CYFRA21-1、NSE与血浆D-D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233-237

摘要: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170例肺癌患者、44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及9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血清CEA、SCCA、CYFRA21-1、NSE及血浆D—D含量并计算上述指标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肺癌组血清CEA、SCCA、CYFRA21-1、NSE及血浆D—D水平均高于肺部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5);肺癌患者血清CEA、NSE及血浆D—D水平在Ⅲ/Ⅳ期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腺癌中CEA灵敏度最高(68.4%,65/95),小细胞肺癌中NSE灵敏度最高(71.4%,20/28),鳞癌中CYFRA21—1灵敏度最高(66.0%,31/47);血清CEA、SCCA、CYFRA21—1、NSE及血浆D—D单项检测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0.6%、37.6%、51.8%、52.4%、62.4%,特异度分别为91.8%、85.1%、87.3%、82.1%、89.6%,5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上升至85.3%,但特异度下降至76.1%。结论血清CEA、SCCA、CYFRA21—1、NSE与血浆D—D联合检测对肺癌辅助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优于单项检测。

Ⅲb期NSCLC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与疗效评估237-241

摘要: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对Ⅲb期NSCLC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与疗效评估。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初次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科68例Ⅲb期NSCLC患者作为治疗组(肺癌组),予以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1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并评价疗效,体检健康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作为对照组(健康组)。结果肺癌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l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而NSE的水平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癌组同步放化疗后患者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l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CEA在腺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鳞癌,SCC—Ag、CYFRA21—1、TK1在鳞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腺癌(P≤0.05),NSE在鳞癌和腺癌中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步放化疗后无CR患者,PR患者共15例,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D患者共25例,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SD患者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1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Ⅲb期NSCLC同步放化疗后,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l水平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硅胶引流管与中心静脉导管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检查术后的应用比较242-244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在行电子胸腔镜检查术后留置硅胶引流管的优势。方法将2012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60例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行胸腔镜检查术后,实验组留置21Fr硅胶引流管,对照组留置12Ga中心静脉导管。对两组患者肺完全复张比率、拔出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肺完全复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核渗出性胸膜炎行电子胸腔镜检查术后留置硅胶引流管能够缩短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痛苦。

胸腔镜胸膜活检联合外周血T—spot-TB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244-247

摘要:目的分析胸腔镜胸膜活检联合外周血T—SPOT—TB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2月-2015年4月解放军第210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8例,根据《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0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8例。98例患者先后行胸腔镜胸膜活检和外周血T—SPOT—TB试验,比较单独行T—SPOT—TB试验检查和联合检查的准确性。结果①60例已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经单独T—SPOT—TB试验检查和联合检查,联合检查的敏感度为93.33%,高于单独T—SPOT-TB试验检查80.00%和单独胸腔镜胸膜活检60.00%,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38例确诊为非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分别经单独T—SPOT—TB试验检查和联合检查,联合检查的特异度为97.37%,明显高于单独T—SPOT—TB试验检查81.58%和单独胸腔镜胸膜活检65.79%,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联合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98.24%,明显高于单独T.SPOT—TB试验检查87.27%和单独胸腔镜胸膜活检73.4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联合检查的阴性预测值为90.24%,明显高于单独T—SPOT—TB试验检查72.09%和单独胸腔镜胸膜活检51.0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联合检查的诊断率为94.90%,明显高于单独T—SPOT—TB试验检查80.61%和单独胸腔镜胸膜活检62.2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腔镜胸膜活检联合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体外释放酶链免疫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率均高于单独应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体外释放酶链免疫试验,联合检验对结核性胸膜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局部注射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248-251

摘要: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年内耐多药肺结核患者74例,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选择化疗结合纤支镜局部注射,对照组选择单纯化疗。结果治疗9个月后研究组痰菌转阴率与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纤支镜局部药物注射能够有效改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提高痰结核分枝杆菌转阴率并促进病灶吸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泸州地区1996例真菌涂片阳性标本特点分析251-253

摘要:目的分析三级教学医院近三年真菌涂片阳性患者临床标本特点,为临床医生诊断及预防真菌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医院检验科真菌涂片阳性患者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样本类型来源及科室来源、病菌载量,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及单因素分析。结果1996例真菌涂片阳性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5:1(1202/794),其中40岁以上患者占90.4%(1805/1996);真菌载量2+及以下患者占88.3%(1762/1996);标本来源主要集中在痰标本,占49.1%(979/1996),其次为大便占28.3%(565/1996),分泌物占19.7%(393/1996)。单因素分析显示真菌载量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而与患者感染部位有关。结论40岁以上患者为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肺部仍然是真菌感染的主要器官;真菌的载量与感染部位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骨骼肌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研究254-258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烟熏强度对sD大鼠骨骼肌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每组各10只。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分别给予4周、12周、20周的烟熏制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烟熏结束后肺组织制作病理标本观察其变化,并取大鼠双侧伸趾长肌,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的伸趾长肌组织匀浆丙二醛(MDA)的浓度、伸趾长肌组织蛋白质提取液羰基化蛋白(PC)的浓度、伸趾长肌组织DNA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含量。结果光镜下大鼠肺组织随着烟熏强度的增加,其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破坏相应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实验2组、实验3组MDA、8-OHdG显著增高(P〈0.05-P〈0.01),实验3组PC显著增高(P〈0.05)。结论烟熏不仅可导致大鼠肺组织炎症加重、肺泡结构破坏,还可导致其骨骼肌组织氧化应激损伤。

脉冲震荡肺功能(IO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259-261

摘要:目的探究脉冲震荡肺功能(IO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为观察组,Ⅱ级64例,Ⅲ级56例,并同期选取60例于本院进行体检的肺功能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对照组10S、常规肺功能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x5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除X5外,IOS其余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Ⅲ级患者R5-R20、Frex水平均高于Ⅱ级患者,X5水平低于Ⅱ级患者,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常规肺功能各指标水平高于观察组,且随病情程度加重,常规肺功能各指标水平随之下降,差异明显(P〈0.05);IOS中x5与常规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其余各指标与常规肺功能各指标呈负相关。结论IO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常规肺功能各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评估进行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