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肺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 34-1230/R 国内刊号
  • 1009-6663 国际刊号
  • 2.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肺科是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6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肺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综述、病例报告、短篇论著、误诊分析、专家笔谈、教学园地、病案讨论

临床肺科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肺科杂志论著
肺癌患者胆碱激酶(Chok)及胆碱磷酸胞苷转移酶(PCYT)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1-3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胆碱激酶及胆碱磷酸胞苷转移酶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我院接受11C-胆碱PET/CT显像的可疑肺癌患者共68例,术后选取病变组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每例患者病变组织周围≥5cm处的正常组织作为自身对照组,将两组的组织分别进行病理检查和RT-PCR检测,分析两组患者病变组织胆碱激酶及胆碱磷酸胞苷转移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RTPCR检测,50例放射性高摄取的肺癌组织中Chok(0.75±0.13)和PCYT(0.73±0.21)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34±0.11)、(0.35±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放射性高摄取的肺癌组织和10例良性病变组织中Chok和PCYT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肺癌患者存在胆碱激酶及胆碱磷酸胞苷转移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升高。

EGFR、ALK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4-7

摘要:目的 探讨EGFR、ALK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考察EGFR、ALK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EGFR、ALK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 EGFR、ALK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阳性率(65.0%,14.0%,87.0%)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0%,0%,0%)(P〈0.05);EGFR蛋白在女性、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ALK蛋白在无吸烟史、鳞癌、低分化组患者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有吸烟史、腺癌、高-中分化组患者(P〈0.05),Ki-67蛋白在低分化组、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5cm的患者中阳性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5cm患者(P〈0.0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EGFR和ALK表达呈负相关(r=-0.165,P=0.006),EGFR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r=0.361,P=0.013),ALK和Ki-67表达无相关性(r=0.097,P=0.242)。结论 EGFR、ALK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均呈高表达,EGFR、ALK和Ki-67表达有相关性,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探讨高频超声在肺周围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8-11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肺周围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42例肺周围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其中使用高频超声引导者79例,使用低频超声引导者63例。按照病灶与胸膜贴合处直径不同分为三组,分别比较高频超声与低频超声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周围占位穿刺活检的成功率。结果 高频超声在病灶与胸膜贴合处直径〈2.0cm时穿刺成功率为94.0%,低频超声在病灶与胸膜贴合处直径〈2.0cm时穿刺成功率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病灶与胸膜贴合处直径〈2.0cm时,应用高频超声引导肺穿刺更安全且成功率更高。

内科胸腔镜对老年患者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11-14

摘要:目的 评价局麻下内科胸腔镜对老年患者不明原因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不明原因老年患者渗出性胸腔积液经内科胸腔镜检查的诊断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167例患者明确诊断,诊断率93.3%。恶性胸腔积液99例(55.3%),结核性胸膜炎58例(32.4%);恶性患者年龄大、病程长,胸水多为血性,癌胚抗原水平较高;结核性患者年龄偏小、病程短,胸水多为浅黄色,腺苷脱氨酶水平较高。患者耐受性好,主要不良反应为胸痛。结论 老年患者不明原因渗出性胸腔积液多为恶性肿瘤及结核所致,内科胸腔镜检查诊断率高,不良反应少。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姑息放疗的临床研究15-17

摘要:目的 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姑息放疗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是否可以提高生存期,并分析不同放疗剂量和治疗方式于患者的获益情况。方法 收集2007.1-2011.12就诊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209例Ⅳ期NSCLC患者资料,建立数据库。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并随访。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09例Ⅳ期NSCLC患者中,所有Ⅳ期NSCLC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7个月,总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3.1%、18.2%;姑息放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及1、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未行姑息放疗组(分别为15个月,62.9%、22.9%;12个月,43.3%、13.5%,P〈0.05)。结论 Ⅳ期NSCLC患者中,局部病灶行姑息放疗在缓解症状同时还可以提高生存率。

生物免疫疗法联合放化疗应用于局限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8-21

摘要:目的 探讨生物免疫疗法联合放化疗应用于局限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局限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同步放化疗,观察组给予生物免疫疗法联合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月后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NK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完成率、完全以及部分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CD3+、CD4+/CD8+、NK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CD8+、NK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中出现发热、粒细胞减少以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生物免疫联合放化疗能够使得局限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提高,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影响21-24

摘要:目的 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氯化物、葡萄糖水平高于对照组,蛋白质、白细胞、压力水平低于对照组,HAMA得分低于对照组[(14.71±3.11)VS(17.94±4.25)](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随访结果显示,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优于对照组。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辅助治疗疗效显著。

口服利奈唑胺在治疗耐药结核中疗效及安全性临床观察25-28

摘要:目的 对口服利奈唑胺在治疗耐药结核病中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估。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5例耐多药结核病/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共27例)实验组(共18例),对照组给予多药联合化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多药联合化疗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片口服,排除非医疗因素干扰中断治疗及因药物副作用不能耐受的患者,实验组加用利奈唑胺口服至少10个月,如治疗过程因不良反应出现利奈唑胺减量,则治疗时间延长到1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病症改善情况、空洞闭合率以及痰菌转阴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多药联合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口服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临床疗效显著,配合减量及支持治疗后不良反应可控,值得临床推广。

基因芯片技术在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29-31

摘要:目的 研究基因芯片技术在煤工尘肺合并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所有病人均留取合格痰液,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做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如为结核分枝杆菌,则做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病人共15人,阳性率为60%,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人共10人,阳性率为40%,结核分枝杆菌中有1例对异烟肼耐药,耐药率为6.7%。在10例非结核分枝杆菌中,胞内分枝杆菌6例,占60%,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例,占10%,龟脓或脓肿分枝杆菌1例,占10%。结论 胞内分枝杆菌为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致病菌种;基因芯片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可准确区分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并可鉴定至种或群,可做耐药监测,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胸腺五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32-35

摘要:目的 观察胸腺五肽联合抗结核药物对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94例,均为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依据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胸腺五肽与常规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统计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另选健康体检者47例,检测三组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统计三组的检测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均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体检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8水平显著升高,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CD+8水平显著下降,CD3+、CD4+、CD4+/CD8+水平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提高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故应予推广使用。

女性更年期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低剂量螺旋CT动态扫描与CD4+T淋巴细胞相关性分析36-40

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更年期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的低剂量螺旋CT表现特征及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符合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例55例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符合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单纯性肺结核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实施低剂量螺旋CT扫描,分析CT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1)CT结果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出现较多斑片实变(76.8%vs 52.3%,P〈0.05);对照组较研究组出现较多钙化(51.7%vs 0,P〈0.05);两组在斑片实变、多发空洞、单发空洞、多发结节、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纵隔、腋下)等方面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在研究组中,Ⅰ型肺结核和淋巴细胞计数间呈正相关(P〈0.05),Ⅲ型肺结核和淋巴细胞计数间为负相关(P〈0.05),而Ⅱ型、Ⅳ型均与淋巴细胞计数无相关(P〉0.05);双肺上叶病变部位和淋巴细胞计数之间无相关(P〉0.05),右肺中叶、双肺下叶病变部位和淋巴细胞计数间为负相关(P〈0.05);斑片实变、多发空洞、多发结节、淋巴结肿大的病例和淋巴细胞计数间呈负相关(P〈0.05),单发空洞病例和淋巴细胞计数间呈正相关(P〈0.05),胸腔积液病例与淋巴细胞计数间无相关(P〉0.05)。结论 女性更年期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的低剂量螺旋CT表现多不典型,这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有较大关联。了解此类患者的CT特征和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有益于早诊断及早治疗。

高危医务人员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41-43

摘要:目的 通过对结核病高危医务人员的结核菌感染状况进行筛查,以了解分析结核病高危医务人员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现状。方法 对高危医务人员组、相关实验室人员组和普通人群对照组分别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检测。结果 高危医务人员组、相关实验人员组、普通人群对照组之间的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危医务人员组结核菌素实验的强阳性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对照组(P〈0.05);高危医务人员组和相关实验人员组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对照组(P〈0.05)。结论 高危医务人员及相关实验室人员受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危险性高,需要提高认识,预防医院感染。

雾化吸入阿米卡星在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体内的药物分布特点44-47

摘要:目的 讨论气管支气管结核(EBTB)患者接受雾化吸入或静滴阿米卡星治疗后,气道分泌物及血浆中阿米卡星的分布特点。方法 2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接受雾化吸入阿米卡星200mg和静滴阿米卡星200mg,1次/d;5天后,患者分别在治疗结束后0、2、6、8、12、24 h检测气道分泌物和血浆中阿米卡星的浓度。结果 雾化吸入组气道分泌物中的药物浓度峰值中位数为0.3836μg·m L-1(0.1725-0.5269μg·m L-1),血浆中药物浓度峰值中位数为22.87μg·m L-1(15.53-30.12μg·m L-1);静脉给药组气道分泌物药物浓度峰值中位数为0.3836μg·mg-1(0.1725-0.5269μg·mg-1),血浆中药物浓度峰值为22.87μg·m L-1(15.53-30.12μg·m L-1)。结论 与静滴相比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气道分泌物中的药物浓度远高于常见的MIC,而血浆中药物浓度却远低于其毒性浓度,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治疗EBTB可能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颅脑神经损伤并误吸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的观察47-49

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时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颅脑神经损伤并误吸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2例颅脑神经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36例,进行常规呼吸机支持治疗而不给予PEEP;B患者36例,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PEEP。对两组患者的撤机时间以及不同时间段(治疗前,治疗后0.5个月、6个月)的GCS评分进行比较,并记录6个月后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 B组患者的撤机时间为8.5±1.5d显著短于A组的11.2±2.5 d,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t=12.36,P〈0.05);GCS评分:治疗前GCS评分无显著差异,但0.5个月、6个月时B组GCS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P均〈0.05);应用PEEP的B组患者的6个月的生存状况好于A组(χ2=8.05,P〈0.05)。结论 PEEP可有效改善颅脑神经损伤并误吸致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状况,减少残疾率,值得临床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50-53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异常肺功能对心脏结构、左心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与运动耐力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呼吸科门诊随访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70例,男性5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9.14±7.40岁。对照组50例为门诊健康体检者,男28例,女22例,平均70.93±6.44岁。70例患者分为Ⅰ、Ⅱ、Ⅲ级三个组。慢阻肺组及健康对照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右心腔内径大小、左心室舒张功能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三个组与健康对照组完成左右心腔大小、左心室舒张功能比较、慢阻肺三个组完成六分钟步行距离的比较,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三个组之间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个组的左右心腔大小均小于对照组,四个组之间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功能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RC%pre)和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pre)与左心房内径(LAID)、右心房内径(RAI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内径(RVID)呈负相关性;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深吸气量/肺总量(IC/TLC)、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与左心房内径(LAID)、右心房内径(RAI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内径(RVID)呈正相关;(3)深吸气量/肺总量(IC/TLC)及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E/A)均是患者运动耐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随着患者轻到中度分期增加,左右心腔大小逐渐缩小。静态肺过度充气的生理指标对患者心腔大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降钙素原水平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ODE指数的关系54-57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浆降钙素(PCT)水平变化以及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9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20例,按GOLD综合评估按病情由轻至重分组,A、B、C、D四组,以上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基本恢复到急性加重前的状态为稳定期组,测定肺功能、六分钟步行距离,评估呼吸困难程度,计算体质指数,计算BODE指数,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人8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稳定期以及健康组采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浆PCT水平,分析慢阻肺患者血浆PCT水平变化以及在不同BODE指数级别中的变化。结果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PCT显著高于慢阻肺缓解期、健康组,并随病情评估分级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BODE指数级别分级,PCT水平逐级增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ODE指数1级组的PCT水平与健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PCT水平与BODE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慢阻肺患者血浆PCT水平明显升高并与BODE指数有良好的相关性,,临床可将其用于作为评估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临床意义57-60

摘要: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0例AECOPD住院患者、42例慢阻肺门诊随诊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的资料,对比RDW、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的差异。AECOPD患者中根据肺功能GOLD分级分为GOLDⅡ级、GOLDⅢ级、GOLDⅣ级,对比三组的RDW、RBC、Hb;AECOPD中按是否合并二氧化碳(CO2)潴留、肺动脉高压分为A组(既无CO2潴留又无肺动脉高压)、B组(单纯CO2潴留)、C组(单纯肺动脉高压)、D组(合并CO2潴留、肺动脉高压),比较四组RDW水平,并分析AECOPD患者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与RDW的相关性。结果1.RDW水平在AECOPD组、慢阻肺组、健康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Hb在三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ECOPD中按GOLD分级:GOLDⅡ级、GOLDⅢ级、GOLDⅣ级三组RDW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Hb差异无意义(P〉0.05),三组RDW水平Ⅳ级(13.6±1.3)%〉Ⅲ级(13.2±1.1)%〉Ⅱ级(12.6±0.7)%;3.AECOPD中按是否合并二氧化碳(CO2)潴留、肺动脉高压:四组RDW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RDW值与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呈正相关(r=0.836,P=0.00;r=0.766,P=0.00)。结论 RDW可被视作是评估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物。

ADAM33基因T1位点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汉民族人群哮喘的相关性研究61-64

摘要:目的 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基因T1位点(rs2280091)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与内蒙古地区蒙、汉民族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 选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汉族哮喘患者112例、蒙古族哮喘患者105例进行ADAM33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并分别与110例健康汉族和108例健康蒙族进行比较,筛选有意义基因。结果 内蒙古地区蒙、汉族人群均可检出T1位点3种基因型(AA、AG、GG),在蒙、汉族支气管哮喘组分布频率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哮喘组AG、GG基因型OR值分别为0.183、0.38,蒙古族哮喘组AG、GG基因型OR值分别为0.295、0.851;蒙、汉族支气管哮喘组T1位点等位基因A和G基因频率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等位基因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372(0.190-0.729)、0.237(0.111-0.509)。结论 内蒙古地区ADAM33基因T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汉族人群哮喘发病可能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