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科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论著、综述、呼吸病研究、结核病诊治 、肿瘤诊治 、病案讨论 、误诊分析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
  • 国际刊号:1009-6663
  • 国内刊号:34-1230/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26-174
  • 创刊时间:199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18
  • 综合影响因子:1.074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肺科 201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肺科杂志论著

346例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随访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及影响患者肺结核治愈的因素,探讨提高患者治愈率的方法。方法选取对象为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住院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346例,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追踪随访,记录每次随访获得的资料,包括患者吸烟饮酒情况、营养状况、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患者治愈结果等,对从进行抗结核治疗开始计算定期复查达一年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并统计分析。结果346例患者随访287例,随访成功率82.95%。随访287例患者中治愈248例,未治愈35例,死亡4例。女性的治愈率比男性高,为91.75%,男性治愈率为83.68%;年龄在40~60岁的患者治愈率较高,为91.72%,小于40岁和大于60岁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89.29%、77.45%;有空洞、咯血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67.03%、70.37%,无空洞、咯血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5.41%、92.72%;出院后营养状况正常的患者治愈率为97.92%,轻、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1.58%、51.61%、30.77%;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治愈率为98.05%,血糖控制一般、控制差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0.10%、21.43%。出院后仍吸烟、饮酒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83.63%、83.87%;不吸烟、不饮酒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3.75%、94.85%。结论出院后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受患者年龄、性别等人口学资料、是否空洞咯血等临床资料、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习惯以及营养状况、糖尿病控制情况的影响。
583-587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指标在初治涂阳肺结核(SPPTB)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234例初治SPPTB患者治疗2月前后和39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小板压积(PCT)5项血小板相关指标。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痰涂片结果的关联性。结果初治SPPTB患者PLT、PCT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均P=0.00),MPV、PDW、P.LCR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均P=0.00);2月末痰涂片转阴组和2月末痰涂片未转阴组5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与治疗前比较,2月末痰涂片转阴组治疗后PLT和PCT均显著降低(均P=0.00),MPV、PDW和P—L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月末痰涂片末转阴组治疗后5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治SPPTB患者初次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级别与P岍、MPV、PDW、P—LCR、PCT5项指标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P¨和PCT可作为初治SPPTB患者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588-591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对活动性肺外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活动性肺外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活动性肺外结核病例27例,活动肺结核病例81例,健康志愿者12例,予检测血IP-10水平,并同时检测各组血四项结核抗体(包括抗结核抗体、抗结核LAM抗体,抗结核38KD抗体,抗结核16KD抗体)、血T—SPOT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活动性肺外结核组的IP-10值为(248.42±167.13)ng/L,活动性肺结核组IP-10值为(200.74±150.71)ng/L,健康组IP-10值为(48.12±31.43)ng/L,活动性肺外结核组的IP-10值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ROC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AUC)为0.960,IP-10诊断活动性肺外结核的临界值为54.68ng/L,其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91.7%。结论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活动性肺外结核中显著升高,可作为活动性肺外结核诊断辅助指标。
595-597

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耐药状况,为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结核病控制项目登记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03例,对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菌株84例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Sm、INH、RFP、EMB)耐药情况检测并进行分析。耐药率之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的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4株结核分枝杆菌的总耐药率为16.67%(14/84),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耐药率为20%(11/55),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耐药率为10.34%(3/29);总耐多药率为5.95%(5/84),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率为7.27%(4/55),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率为3.45%(1/29)。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耐药率顺位为Sm〉INH〉RFP〉EMB[Sm16.36%(9/55)、INH14.55%(8/55)、RFP7.27%(4/55)、EMB3.64%(2/55)],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顺位为INH〉Sm〉RFP=EMB[Sm6.90%(2/29)、INH10.34%(3/29)、RFP3.45%(1/29)、EMB3.45%(1/29)]。男性耐药率为22.64%(12/53)、女性耐药率为(6.45%(2/31)。初治涂阳与涂阴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74,P〉0.05);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不同性别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91,P〉0.05)。结论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耐药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现有临床诊治方法的研究。
598-602

肺结核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情况和耐药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肺结核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情况和耐药性。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为肺结核伴有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数据,并对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7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241株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1.1%,这三年的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是逐年增高的,依次为36.9%,43.1%,43.3%。检出人群中以≤20岁和I〉60岁年龄段所占的比例最高,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要高于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一代、二代、三代耐药,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高度敏感。结论应加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监测,以指导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发生和医院感染。
603-605

莫西沙星对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血清对氧磷酶活性及氧化应激指标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对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血清对氧磷酶(PON1)活性及氧化应激指标影响。方法本研究连续性收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80例,分为莫西沙星组(n=40)和对照组(n=40)。监测治疗前后血清总氧化态(TOS)、总抗氧化态(TAS)、氧化应激指数(OSI)和PON1水平改变。结果莫西沙星组患者治疗后TAS和PONl水平明显上升(P〈0.05),TOS和OSI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仅可见TOS和OSI水平明显下降(P〈0.05)。莫西沙星与△TAS(r=0.703,P=0.01)和△PON1(r=0.783,P=0.01)呈正相关,与△TOS(r=-0.598,P=0.03)呈负相关。结论MDR-TB患者体内处于氧化应激损伤状态,通过莫西沙星联合抗痨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氧化一抗氧系统的失衡情况。
606-608

适用于结核分枝杆菌RNA抽提的实验方法学研究

摘要:目的分枝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特殊而复杂,在RNA提取的实验方法学上是否区别于一般的细菌,有待考察。本文使用了异硫氰酸胍提取法与商业化的细菌RNA抽提试剂盒法进行对照,对减活牛型分枝杆菌卡介苗(BCG)进行RNA的抽提,进而确定了适用于分枝杆菌RNA抽提的最优方法。方法分别用异硫氰酸胍提取法和E.Z.N.ATM BacterialRNA提取试剂盒从一定量的卡介苗细菌培养物中提取RNA,用Nanodrop2000c检测抽提所得的RNA的浓度和纯度。结果用异硫氰酸胍法从1到30nag的BCG中均能提取到大量的RNA,而用E.Z.N.ATM BacterialRNA提取试剂盒几乎未提取到RNA,而且在纯度上前者好于后者。结论异硫氰酸胍的裂解效率远远高于溶菌酶。对于分枝杆菌例如结核分枝杆菌RNA的提取应该使用异硫氰酸胍法。
609-612

血清CA125和IL-10水平测定在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A125和IL-10水平测定在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本文对132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CA125和IL-10水平的测定,并与76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进行了比较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了CA125和1L-10水平在评估晚期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132例晚期NSCLC患者(包括51例腺癌、53例鳞癌和28例腺鳞癌)血清CA125和IL-10水平较76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明显增高(P〈0.05~0.001)。Ⅳ期和低分化NSCLC患者血清CA125和IL-10增高的病例数较Ⅲa期和高分化患者明显增高(P均〈0.05)。47例部分缓解(partre—mission,PR)患者血清CAl25和IL-10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37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和IL-10水平仍明显升高、且47例PR患者生存期较37例PD患者明显延长(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A125和IL-10水平评估晚期NSCLC患者预后价值的AUC为0.803和0.764,临界值分别为84.1U/ml和65.2ng/L,敏感度分别为81.5%和77.4%,特异度分别为87.6%和80.1%。结论血清CA125和IL-10水平是评估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616-619

临床心理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心理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并进行手术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天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DSD)评定。量表评定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临床心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SAS、DSD评分。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SAS、DS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SAS、DS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术后患者进行临床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619-621

老年肺癌141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老年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ECOG评分、临床症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转移部位、合并症等。结果141例老年肺癌患者平均年龄74.48岁,男女性别比例为4.64:1,ECOG评分0—1分患者占89.36%;主要症状为咳嗽(66.7%)、胸闷(17.7%)、疼痛(17.7%),61%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T1患者仅5.67%,N2—3患者达78.72%,Ⅲ~Ⅳ期患者高达90%以上。肺、胸膜转移最为常见,而远处转移(Mlb)多见于骨、脑、肝脏、肾上腺。合并疾病患者达52.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合并疾病较多,临床分期较晚,但行为状态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关注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
622-625

Tenascin-c和癌胚抗原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肌腱蛋白C(TenascinC,Tn—C)和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肺癌所致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及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60例肺部良性疾病所致胸腔积液和60例恶性胸腔积液中Tn—c和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分析Tn—c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及肺癌诊断的关系。结果恶性组患者胸腔积液中Tn—C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n—C在胸水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吸烟状况、肿瘤大小、病理分期及病理分型无关(P〉0.05),与淋巴结的转移有关(P〈0.05);两组患者的Tn-C血清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ROC曲线,以Tn—C浓度为41.508ng/ml为最佳诊断临界点,此点所对应的诊断恶性胸腔积液(MPE)敏感性为90%,特异度为46.67%,联合CEA诊断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8.3%。结论Tn.C在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水平较高,与CEA联合检测可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故Tn—C可作为肺癌诊断的良好标记物。
625-632

晚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11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晚期肺癌组,选取同期11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比较晚期肺癌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有无转移与D-二聚体水平之间的关系,比较血浆D-二聚体阳性及阴性患者化疗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晚期肺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晚期肺癌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ⅢB期患者(P〈0.01);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期肺癌转移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P〈0.01);血浆D-二聚体表达阳性的患者的中位PFS明显短于阴性患者(P〈0.01)。结论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分期、转移与否密切相关,血浆D-二聚体水平阳性的患者PFS更短,故可作为晚期肺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632-634

EGFR和K-ras基因表达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联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EGFR和K.ras基因表达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126例NSCLC患者,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基因测序检测其肿瘤组织EGFR和K—ras基因的表达突变情况,按NCCN指南对患者进行标准治疗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基因表达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5年总生存率和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EGFR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49.21%,突变率为28.57%,K.ras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42.06%,突变率为2.38%;K—ras(+)的中位生存期和5年总生存率均显著低于K-ras(-)患者(X2=4.348,Log-rankP=0.037),EGFR(突变)的中位生存期和5年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EGFR(野生)患者(X2=11.518,Log—rankP=0.001);双基因阳性(P=0.027,HR:2.584,95%CI:1.113—6.002)和远处转移(P=0.046,HR=2.104,95%CI:1.013~4.369)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使用靶向药物治疗是生存期的保护因素(P〈0.001,HR=0.293,95%CI:0.149—0.574)。结论EGFR和K.ras基因的表达突变与NSCL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双基因阳性可降低患者生存时间,它们是患者个体化用药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635-639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45例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CT)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越性。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开展的45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与45例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CT)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做对照研究,就两组术中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短、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指标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ATS组中在术中所用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优于CT组,VATS组术后1、3、5天切口疼痛程度、血清TNF-α、IL-1β及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CT组(P均〈0.05),但术后并发症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组间无差异(P均〉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639-643

肺癌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特点及靶区勾画建议

摘要:目的探寻未手术及放疗的肺癌行根治性或预防性放疗锁骨上淋巴结靶区勾画的范围。方法将锁骨上区域按主要解剖转移途径分区,回顾分析肺癌在锁骨上淋巴结的转移分布特点,进一步精确肺癌在锁骨上淋巴结靶区勾画范围。结果在所有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病例中有双侧锁骨上淋巴结的占31%。锁骨上淋巴结Ⅰ区出现的占22%,多数以与其他区(如Ⅱ区及Ⅳ区)同时出现。锁骨上Ⅱ区淋巴结占绝大部分,99%,与他区一同出现或单独出现。锁骨上Ⅲ区出现淋巴结约3.9%,且全部合并有Ⅱ区淋巴结转移,多伴有大的肿瘤负荷,纵隔及锁骨上广泛的淋巴结转移。Ⅳ区出现淋巴结占16%,均合并有Ⅰ区或Ⅱ区淋巴结。结论推荐出现一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行双侧锁骨上淋巴结区预防照射;Ⅰ区需包括;重点勾画Ⅱ区锁骨上淋巴结区;不推荐在锁骨上淋巴结区域预防性勾画时包Ⅲ区,但在Ⅱ区淋巴结肿瘤负荷较大时可个体化适当包;推荐在Ⅰ区或Ⅱ区较大肿瘤负荷时考虑扩展Ⅱ区范围至Ⅳ区。
643-645

联合检测D-D和FIB对慢阻肺患者肺栓塞风险的预测作用

摘要:目的比较D-二聚体(D-D)与纤维蛋白原(FIB)及两者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肺栓塞发生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安徽省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断为慢阻肺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D-D、FIB等相关数据,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以及两者联合时的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其对肺栓塞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D—D、FIB联合检测对肺栓塞进行预测时,灵敏度为96.97%,阴性预测值为99.26%,ROC曲线下面积为0.743(95%CI:0.679~0.806),均较单项预测时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D、FIB联合检测对慢阻肺患者肺栓塞的风险评估有较高的效能。
646-648

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MCP-1与IL-10水平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儿童急性期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60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MP肺炎组(A组,80例)、非MP肺炎组(B组,40例)和对照组(C组,40例)。A组按照重症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分成普通型组(52例)和重症组(28例);普通型组按有无蛋白尿分成蛋白尿组(30例)和无蛋白尿组(22例)。采用ELISA法检测MCP-1与IL-10水平。结果①A组MCP-1、IL.-0水平均高于B组和C组(P〈0.05);②重症组MCP-1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型组(t=9.9031,P〈0.05);③蛋白尿组与无蛋白尿组MC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05,P〉0.05)。结论MP肺炎患儿血清MCP-1及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与其他原因所致肺炎差异明显,提示血清MCP-1及IL-10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MP肺炎的依据之一。
656-659

无创机械通气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骨骼肌泛素体系基因表达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后骨骼肌泛素体系基因表达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根据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是否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情况分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38例,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42例,监测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4d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治疗后14d进行肌肉活检,使用lit—PCR检测骨骼肌泛素及核糖体蛋白$21(PRS21)的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14d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PaC02、PaO2、PH及FEV1%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骨骼肌RPS21、泛素的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RPS21与PaO2、PH及FEVlpro%负相关,泛素与PaO2及FEV,%负相关,与PaCO2正相关。治疗组的RPS21、泛素、PaCO2、FEV1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71、0.885、0.821、0.734,分别取103.978、8.128、45.350、51.350为截断点,评价酸中毒的敏感性均为90.9%,特异性分别为75%,75%,50%,50%。结论从骨骼肌基因水平上证实了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患者的有效性。
659-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