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科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论著、综述、呼吸病研究、结核病诊治 、肿瘤诊治 、病案讨论 、误诊分析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
  • 国际刊号:1009-6663
  • 国内刊号:34-1230/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26-174
  • 创刊时间:199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18
  • 综合影响因子:1.074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肺科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肺科杂志论著

6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结核性与肺癌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ADA(腺苷脱氨酶)、CRP( C反应蛋白)、AMY(淀粉酶)、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CEA(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211(CA211)在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60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8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80例,运用速率法测定ADA(腺苷脱氨酶),化学发光法测定TNF-α与CEA(癌胚抗原),酶连续监测法测定AMY(淀粉酶),免疫比浊法测定CRP( C反应蛋白)及免疫放射法测定糖类抗原CA211。结果 ADA、TNF-α和AMY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高于恶性胸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 CEA和CA211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CRP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与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检测ADA、AMY、TNF-α、CEA及糖类抗原CA211有助于结核性与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389-391

120例女性肺癌患者延误就诊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1409例女性肺癌患者中120例延误就诊的原因。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1409例女性肺癌患者,将患者出现症状3个月后方来就诊的时间归为延误就诊,进行临床病例分析。结果120例延误就诊患者中主要症状是咳嗽、咯痰、咯血和气短,少数患者以转移部位出现的局部症状为首发症状。本组患者在就诊时就已出现转移病灶者85例(70.83%)。72.5%的患者病理诊断为腺癌。结论忽视早期出现的呼吸道症状是女性肺癌患者延误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
391-393

7种β-微管蛋白同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和紫杉类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7种β-微管蛋白同型mRNA及Ⅲ型β-微管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紫杉类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55例未经化疗的不能手术的转移性或复发晚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一线均采用铂类联合紫杉类药物的双药化疗方案治疗,两个周期后评估疗效,将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归为紫杉类敏感组,疾病稳定(SD)为紫杉类次敏感组,疾病进展( PD)为紫杉耐药组。采用RT-R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7种β-微管蛋白同型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IHC)方法检测Ⅲ型β-微管蛋白的表达。分析各组标本中7种β-微管蛋白同型的mRNA表达水平和Ⅲ型β-微管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并与紫杉类的敏感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55例NSCLC标本中,均可检测到7种β-微管蛋白同型mRNA的表达,以Ⅱ型和V型β-微管蛋白相对表达量最高。Ⅲ型β-微管蛋白的mRNA表达在紫杉敏感组和紫杉次敏感组均低于紫杉耐药组(P0.05)。 IHC结果显示,Ⅲ型β-微管蛋白在紫杉敏感组,紫杉次敏感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67%(3/18),20.00%(4/20),均低于紫杉耐药组52.94%(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种β-微管蛋白同型在NSCLC肿瘤组织中均可检测到mRNA表达,其中Ⅲ型β-微管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紫杉类药物的敏感性相关,高表达者显示出对紫杉类药物的耐药。
394-398

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与CT引导下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靶向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周围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诊断为周围型中晚期非小细胞癌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吉非替尼联合顺铂与紫杉醇靶向治疗,治疗组在靶向化学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行在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整体功能、特异性症状各个指标及整体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出现咳嗽、胸痛、发热、咯血、气胸,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恶心、伴呕吐、骨髓抑制,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靶向与化学治疗能改善转移灶较少的周围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
398-401

细胞质胸苷激酶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TK 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与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NSE)的相关性。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63例肺癌患者血清TK 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肺癌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就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EA,CYFRA21-1,NSE进行比较。结果 TK 1在63例肺癌中的表达与吸烟史、远处转移及临床TNM分期不相关(分别为χ2=0.127,χ2=0.090,χ2=3.937,P〉0.05),但与患者病理学类型有相关性(χ2=7.549,P〈0.05)。 TK 1,CEA,CYFRA21-1,NSE 敏感性分别为74.60%(47/63),39.68%(25/63),57.14%(36/63),28.57%(18/63),特异性分别为23.58%(25/106),79.25%(84/106),58.49%(62/106),77.35%(82/106)。结论 TK1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组织中存在差异,且其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较CEA、CYFRA21-1、NSE高。
402-404

多西他赛单药或联合顺铂在分子靶向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单药或联合顺铂在分子靶向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中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曾接受过分子靶向治疗(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随机分成多西他赛单药组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组,单药组13例,联合组19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及活动状况改善情况。结果多西他赛单药组有效率( CR+PR)23.1%,疾病控制率( CR+PR+NC)61.5%,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组,有效率26.3%,疾病控制率68.4%,两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毒副反应,联合组的恶性呕吐、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活动状况改善率分别为84.6%和31.6%,单药组的活动状况改善率明显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西他赛单药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均是分子靶向治疗失败后可以选择的方案,都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单药组毒副作用较小。
405-408

3 D-CRT与CIK联合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摘要:目的:分析三维适行放疗(3D-CRT)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CIK)联合方案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治疗的15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78例(三维适行放疗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方案)和对照组76例(三维适行放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6.93%,3个月生存率97.43%,6个月生存率88.46%,1年生存率74.36%,不良反应发生率38.46%,与对照组相关数据比较,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三维适行放疗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方案能够有效延长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408-410

强肾扶正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本文拟观察强肾扶正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收集病例4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强肾扶正中药方加减,结合含铂化疗方案( NP或GP),对照组单纯采用含铂化疗方案( NP或GP),观察两组近期客观疗效、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体重及毒副反应的比较。结果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上,采用强肾扶正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中医药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具有进一步临床研究意义[1]。
411-413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疼痛应激及代谢反应的影响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疼痛应激及代谢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胸根治术组)39例和观察组(胸腔镜根治术组)39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 d、3 d与5 d的血清疼痛应激、蛋白代谢及其他代谢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d、3d与5d的血清蛋白代谢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疼痛应激及其他代谢指标水平则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疼痛应激程度相对较小,其手术对患者代谢反应的不良影响也相对更小。
413-415

CT与MRI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2月份-2014年8月份我院诊治的9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所有患者的cT与MRI检查的图像特点以及检出情况。结果对于肿瘤直径〉5cm的患者,MRI与CT关于其内部特点以及周围特征的显示情况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肿瘤直径3—5cm以及〈3cm的患者,cT显示其内部结构以及周围特征的情况显著优于MRI检查,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MRI检出纵隔肺门淋巴结、血管断面,侵犯情况、积液以及胸膜凹陷征的情况显著优于cT检查;CT检出钙化情况显著优于MRI;P均〈0.05。CT与MRI检查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误诊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T是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方法,MRI能够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提供更多、更重要的信息,是CT检查的补充手段。
416-419

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与血浆PEDF及VEGF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患者血浆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pig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 PED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8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均行CT灌注扫描,灌注软件分析获得病灶感兴趣区域( region of interest, ROI)的灌注参数血流量( blood flow, BF)、血容量( blood volume, BV)、平均通过时间( mean transit time, MTT)、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l, TTP)及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PS)5个灌注参数数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PEDF与VEGF水平。 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PEDF及VEGF水平与CT灌注扫描各参数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灌注成像BF、BV、MTT、TTP、PS及血浆VEGF水平较肺部良性病变者均明显增高(P均〈0.05),而PEDF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同时CT灌注成像各参数及PEDF、VEGF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亦存在明显差异性。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PED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负相关,与TTP呈正相关(P均〈0.05),与PS无明显相关性;血浆VEG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正相关,与TTP呈负相关( P均〈0.05),仍与PS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CT灌注成像与患者血浆PEDF、VEGF及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是定量检测肿瘤血流灌注方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419-422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在不同临床样本中的结核病诊断价值。方法使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肺泡灌洗液、局部穿刺液、腹水和脑脊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特异性基因IS1081,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比较。结果在荷菌量较高的肺泡灌洗液和局部穿刺液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敏感性比实时荧光定量PCR低(80% vs 92%);在荷菌量极低的腹水和脑脊液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敏感性比实时荧光定量PCR高(34.6% vs 15.4%),但特异性略有下降(80% vs 93.3%);综合计算所有样本的敏感性,环介导等温扩增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无显著差别(56.9% vs 52.9%)。结论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用于结核病诊断。
423-425

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对结核病患者耐药状况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市罗湖辖区结核病患者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及其L型(MTB—L)的耐药状况,探讨MTB—L感染对结核病患者耐药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的960例患者(初治916例,复治44例)痰液标本,对其中涂片染色阳性的468例标本进行培养,并对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四种一线药物药敏试验,比较MTB和MTB—L耐药率的差异。结果MTB—L和MTB对四种一线药物的单耐药率、多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不同;MTB.L初治始耐药率显著高于MTB初治始耐药率(46.7%YS22.4%,P〈0.05);MTB—L复治耐药率略高于MTB复治耐药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7%vs 33.3%,P〉0.05)。结论MTB—L感染可能与结核病患者耐药状况改变和耐药率增高有关,加强MTB-L感染监测和耐药分析是当前结核病防控的重要策略之一。
426-429

胸壁结核性冷脓肿的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胸壁结核性冷脓肿的外科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7~2013.7经病理确诊143例结核性冷脓肿患者,分析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治疗。结果年龄范围为12岁~79岁(平均年龄30.4岁),男女比例为1.4∶1(男性83例,女性60例)。临床症状包括明显胸壁包块、胸痛、脓液破溃,3例患者有多个病灶。40例(27.9%)患者行胸壁脓肿病灶清除术,103例患者(72.1%)行胸壁和肋骨切除术。63例患者术前平均抗结核时间6.1月,所有患者术后平均抗结核治疗12月。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脓肿破溃、脓胸、胸腔积液、切口裂开、皮下气肿和结核播散。复发7例(4.9%),均进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胸壁结核性冷脓肿的外科治疗安全、有效、术后复发率低,提倡围手术期规范化抗结核治疗、术中完整切除胸壁脓肿病灶组织,包括可疑被侵犯肋骨。
429-431

两种试验对菌阴肺结核诊断价值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T-SPOT. TB)与结核菌素试验( PPD)在菌阴结核诊断中的诊断效果和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菌阴肺结核患者60例为菌阴肺结核组,同期收治经相关检查及治疗后排除结核感染的肺炎患者52例为肺炎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分别采用T-SPOT. TB试验与 PPD试验检测比较诊断效果。结果60例菌阴肺结核患者采用T-SPOT. TB检测,阳性56例,敏感性为93.33%(56/60),与采用 PPD检测(敏感性为71.67%,43/60)比较, P 〈0.01。52例肺炎患者 T-SPOT. TB检测4例阳性,特异性为92.31%(48/52),与PPD检测(特异性67.31%,35/52)比较, P〈0.01。结论 T-SPOT. TB检测在菌阴肺结核临床辅助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其应用价值显著高于结核菌素试验检测。
432-434

黄芪注射液对肺结核患者多种临床指标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肺结核患者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肺结核病例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结果治疗后第2、6个月,观察组血清VC、SOD、CAT及β-CAR水平、CD8+表达率和IC 花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DA水平,CD3+、CD4+表达率及C3b 受体花环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有效抑制肺结核患者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免疫状态,有利于肺结核患者病情的恢复。
435-437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437-437

综合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及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重症监护病房( ICU)内鲍曼不动杆菌( AB)的耐药性,并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1年综合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资料,作为干预前组;2012年实施干预措施并收集相关资料,监测三年内AB耐药性的变迁,比较干预措施前后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MDRAB)、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PDRAB)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三年共检查AB感染患者332例,3年内庆大霉素( GM)、阿米卡星( AK)、米诺环素( MH)耐药率呈逐步下降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SCF)、亚胺培南(IPM)、美洛培南(MEM)耐药率先显著升高,后显著下降,哌拉西林(PIP)、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IM)、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头孢吡肟(FEP)、氨曲南(ATM)、复方新诺明(SXT)、左氧氟沙星(LEV)耐药率变化没有显著差异。2011年与2010年比较,AB、MDRAB、PDRAB感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与2011年比较,AB、MDRAB、PDRAB感染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ICU内能通过干预措施能影响AB耐药率的变迁,并能降低AB感染率,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438-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