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科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论著、综述、呼吸病研究、结核病诊治 、肿瘤诊治 、病案讨论 、误诊分析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
  • 国际刊号:1009-6663
  • 国内刊号:34-1230/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26-174
  • 创刊时间:199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18
  • 综合影响因子:1.074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肺科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肺科杂志论著

MCP-1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结核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及非结核感染健康对照个体的全血并提取PBMCs,经结核特异性抗原肽刺激后,采用基因芯片分析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各组MCP-1表达情况。结果基因芯片分析发现活动期肺结核患者MCP-1表达(4460±3154)明显高于LTBI组(951.8±641.5,P=0.0043)。ELISA分析结果发现刺激前三组MCP-1浓度无差异(P=0.4747),而刺激后只有活动期肺结核患者组(37112±3790 pg/ml)和非结核感染健康对照组(15546±3143 pg/ml)之间的MCP-1浓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01)。结论高表达的MCP-1有可能作为诊断结核及监测结核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但是无法区分潜伏感染和活动期感染病例。
195-198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AT法、金胺O染色法、BACTEC MGIT960法和酸性罗氏培养基法对342例痰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SAT法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和诊断指数比另外三种方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AT法和BACTEC MGIT 960法联合检测,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和诊断指数均高于单一SAT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2.25-3.11,P值均〈0.05)。结论 SAT法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结核检测方法,在结核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联合BACTEC MGIT 960方法可有效提高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指数,推荐临床使用。
199-201

比较结脑病人血液和脑脊液IFN-γ的表达水平

摘要:目的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检测结核性脑膜炎病人外周血和脑脊液细胞中IFN-γ的表达,评价该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自建立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Elispot检测技术(简称Elispot)检测16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人PBMC和脑脊液中结核菌特异性IFN-γ水平。结果 ELISPOT检测两种细胞分别在ESAT6蛋白和Pool A多肽的作用下,释放的IFN-γ水平均没差别(P〉0.05);两种标本ELISPOT检测阳性率没有差异(P〉0.05)。结论建立的结核特异性的Elispot检测诊断方法适用于脑脊液标本的检测,并且其检测效果与外周血细胞的检测是基本一致。
201-203

ELISPOT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脑脊液中结核抗原特异性的INF-γ分泌细胞数量,研究其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4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脑脊液与血的ELISPOT检测,并与脑脊液抗酸染色涂片、结核菌培养、荧光定量PCR、结核抗体检测进行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比较。结果脑脊液ELISPOT检测的敏感度为67.3%、特异性为89.2%,PV+值94.3%优于其他检测方法,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ELISPOT检测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Kappa=0.856,P〈0.001)。结论脑脊液ELISPOT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高,有望成为快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方法。
204-206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拟诊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意义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的准确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150例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常规行镜下病理、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涂片及培养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与常规痰查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及痰MTB培养等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50例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痰查MTB及痰MTB培养阳性率、T细胞斑点实验(T SPOT-TB)阳性率为1.3%、4.6%、16%,PPD试验阳性率14%,支气管镜检查刷检及BALF涂片及培养结果阳性率为26%、27.3%、37.3%,两两对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相比常规痰查MTB、痰MTB培养检查,其检查结果更准确,具有明显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207-209

强化血糖控制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血糖控制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100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2~3HRZE/9~10HRE方案治疗,均给予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健康教育。研究组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8.0%vs 90.0%,P〈0.05),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沉、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水平与肺结核化学治疗效果关系密切,强化血糖控制有益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210-213

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例结核性气管和支气管狭窄患者,在内镜直视下进行球囊扩张治疗,并在术前和最后一次球囊扩张术治疗后当天评价气道开放、近期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2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即刻疗效达到了95.5%,狭窄段气道直径明显增大(P〈0.01),气促评分明显降低,术后FEV1明显上升(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能较好的改善肺通气功能,缓解气促症状,尤其以纤维疤痕为主的气道狭窄疗效好,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13-216

胰岛素泵治疗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初治菌阳空洞性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SII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组(OAD组),比较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血糖控制情况、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有效率、空洞闭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CSII组、MSII组在血糖控制、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有效率、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OAD组,CSII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显著优于MSII组。结论胰岛素泵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在平稳有效安全降糖的同时更有利于促进痰菌转阴。
216-219

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肺癌患者的治疗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周围型中晚期(Ⅲ与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80例周围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吉非替尼联合顺铂与紫杉醇靶向治疗,观察组在靶向治疗的基础上行在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治疗前后外周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浓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清EGFR、SCC、CEA、CA125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咳嗽、胸痛、发热、咯血、气胸,两组靶向治疗后均出现恶心、恶心伴呕吐、骨髓抑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靶向治疗对转移灶较少的周围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很好的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可靠且创伤较小的治疗方法,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20-223

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与TTF-1的关系及意义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与TTF-1及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47例肺腺癌组织标本进行TTF-1及EGFR检测,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肺腺癌EGFR突变97例(39.27%),其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27例(10.93%),21外显子点突变70例(28.34%);EGFR突变者均为TTF-1染色阳性,而TTF-1阴性或部分阳性者无1例有EGFR突变,EGFR突变与TTF-1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057);TTF-1阳性、女性、不吸烟、血清CEA异常(≥5 ng/ml),肿瘤远处转移患者EGFR突变率较高。结论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与TTF-1呈明显正相关性,TTF-1表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肺腺癌EGFR突变状况,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有意义的线索。
224-227

白细胞介素-18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18(IL-18)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未经治疗胸腔积液患者52例,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组23例,恶性胸腔积液组29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IL-18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在胸腔积液中IL-18浓度显著高于血清中IL-18浓度,(P〈0.05),结核性胸腔积液组和恶性胸腔积液组在胸腔积液IL-18浓度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血清IL-18浓度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胸腔积液中IL-18诊断临界值为503.58 pg/ml,ROC曲线下面积97.7%,敏感度89.2%,特异性92.6%,准确度90.4%。结论检测胸腔积液中IL-18浓度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
228-230

应用两种国际生存量表评价榄香稀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应用中文版FACT-L4.0和WHO DASⅡ(他评版)两种国际生存质量量表作为测定工具,评价榄香稀注射液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同时以传统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作为参照。方法将2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吉西他滨(健泽)1000 mg/m^2,静脉滴注30分钟,第1、8、15天,28天为1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观察组使用榄香稀注射液从化疗的第1天开始用生理盐水500 ml+榄香稀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1天1次,连用15天,使用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经过4个周期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活动参与功能及总体健康情况等多个领域评分高于单纯化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榄香稀注射液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30-233

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对112例肺癌患者施行手术切除并行广泛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共清除898组淋巴结中,单纯N1淋巴结转移率为24.1%,N2(包括N1+N2)淋巴结转移率30.4%。原发肺癌(T)分期T1、T2、T3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跳跃式转移占N2转移的35.3%。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有关,具有较多的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肿瘤部位及肺癌的病理学类型与淋巴结的转移无明显关系。外科治疗中应注意广泛清扫肺内、同侧纵隔淋巴结才有可能达到根治目的。
234-236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PC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局部晚期肺腺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C),两组均给予同步放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近期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PC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具有与DC方案相近的临床近期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较好。
236-238

长链非编码RNA Gas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Gas5(lncRNA growth arrest-specific 5,lncRNA Gas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50例NSCLC手术切除标本,qRTPCR检测肿瘤和正常肺组织中Gas5的表达,同时比较肺癌细胞株和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株中Gas5的表达差异,并分析Gas5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的Gas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01)。肺癌组织中Gas5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Gas5低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高表达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RNA Gas5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成为NSCLC判断预后的新的分子标记物。
239-242

BACE联合I^125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BACE)联合I^125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9例经BACE治疗后支气管动脉闭塞,再次于30天左右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I^125粒子治疗,41例BACE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本组CR17例,PR19例,NC 3例,总有效率(CR+PR)为92.3%。3个月生存率94.2%,6个月生存率91.3%,一年生存率83.2%。对照组CR12例,PR21例,NC 8例,总有效率(CR+PR)80.4%,3个月生存率93.1%,6个月生存率88.4%,一年生存率72.6%。结论 BACE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I125粒子治疗晚期肺癌微创安全,较单纯BACE治疗近中期疗效明显提高,晚期肺癌BACE联合I125综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242-244

支气管镜引导联合透视下气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道狭窄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镜引导联合透视下气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01月至2013年05月因恶性气道狭窄置入气道支架的患者随访12个月,评估疗效及并发症。结果80例恶性肿瘤导致的气道狭窄患者均能顺利置入气道支架,术中无患者死亡,置入后呼吸困难评级、FVC、FEV1、PEF及Pa O2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出现远期并发症的几率为11.25%。结论支气管镜引导联合透视下气道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气道狭窄能迅速的缓解呼吸困难症状,短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245-247

有无基础疾病的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非AIDS患者肺隐球菌病感染的临床特征,比较有无基础疾病的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与病理学特征,以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1月间收治入院的21例非AIDS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特征。并比较有基础疾病者和无基础疾病者的差异。结果其中有基础疾病者(13例)的年龄较高,其临床症状较无基础疾病者明显增多(P〈0.05)。虽无统计学上差异,但乳胶凝集试验(LA试验)较葡聚糖试验(G试验)的阳性率更高,病理上两者均倾向肉芽肿型表现。结论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呈非特异性,有基础疾病者,高龄伴临床症状明显者,需尽早行病理学检查以早期诊断。
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