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科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论著、综述、呼吸病研究、结核病诊治 、肿瘤诊治 、病案讨论 、误诊分析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
  • 国际刊号:1009-6663
  • 国内刊号:34-1230/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26-174
  • 创刊时间:199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18
  • 综合影响因子:1.074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肺科 2013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肺科杂志论著

肺癌肺切除术后心电图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及其病因.方法 选择原发性肺癌患者92例,分两组进行检测分析.心包内肺切除组37例、常规肺切除组55例,于术前、术后进行心电图动态检测.结果 心包内肺切除术后ST段抬高31例(83.8%),心律失常23例(62.2%),Q-T间期延长19例(51.4%),与常规肺切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肺切除术后ST段压低10例(18.2%),与心包内肺切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内肺切除术后T波改变26例(70.3%),常规肺切除28例(5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癌患者心包内肺切除术后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ST段抬高、Q-T间期延长.常规肺切除术后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段压低.提示手术对肺癌患者术后心电图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2135-2137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在晚期肺腺癌一线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方法 我们评估了6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ⅢB-Ⅳ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PP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组)各30例.结果 PP组和GP组有效率(RR)分别为53.3%、46.7%,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5.7、5.1个月(P>0.05).但PP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不良反应较轻,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优于GP组.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相比,骨髓抑制及消化道不良反应较轻,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更显著.
2137-2138

非小细胞肺癌ZAC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ZAC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行手术切除50例NSCLC病例.采用RT-PCR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ZAC mRNA的表达情况.并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ZAC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50例配对标本ZAC蛋白检测比较,33例标本肿瘤组织中ZAC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37例标本的肿瘤组织中ZAC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ZAC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11.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率为 41.6%,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低分化病例中BAC 的阳性率为6.7%,中、高分化病例的阳性率为34.3%,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AC作为一种保护性基因,其表达下调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通过ZAC的表达情况,可能有助于NSCL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2139-2141

纤支镜活检组织检测Survivin mRNA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survivin表达对肺癌诊断及评估疾病进展的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临床疑诊肺癌患者进行纤支镜活检,分为肺癌组及肺良性疾病组,检测活检组织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 32例肺癌Survivin的相对拷贝数明显高于9例肺良性疾病(P〈0.05);32例肺癌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组织类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0例有远处转移者survivin mRNA表达高于22例无远处转移者(P〈0.05).结论 纤支镜活检组织survivin检测联合病理学能更好地评估肺癌进展,survivin可能成为预测肺癌转移的指标.
2141-2143

肺癌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Th1/Th2 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0例肺癌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Th1/Th2 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组患者的IL-4、IL-6及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2及IFN-γ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病理组织类型IL-2和IFN-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IL-4和IL-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的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肺癌患者Th1/Th2 细胞因子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144-2146

非小细胞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镜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直径≥0.5 cm)的患者98例,其中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0例,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58例,术后两周均行PET-CT检查并明确纵隔淋巴结有无阳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术后淋巴结的清扫有无差异.结果 PET-CT检查结果提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术后的纵隔淋巴结阳性率为7.50%(3/40),常规开胸肺叶切除组术后的纵隔淋巴结阳性率为5.17%(3/58).两组术后淋巴结清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让非小细胞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取得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同样的效果.同时胸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2146-2148

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并进行分析.方法 检测90例肺癌患者、6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102名健康体检者血清Ang-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癌组血清Ang-2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 (P〈0.05);随病程进展肺癌患者Ang-2的阳性率逐步升高,肺癌Ⅲ、Ⅳ期患者Ang-2阳性率(82.8% 、87.5%)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46.2%、56.5%)(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Ang-2阳性率(79.2%)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38.9%)(P〈0.05).Ang-2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71.0%,特异性为97.5%,准确性为 88.1%.结论 Ang-2对肺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一项新的肺癌标志物应用.
2149-2151

顺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顺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晚期NSCLC患者共9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两组,A组(n=30)采用"顺铂+培美曲塞二钠"治疗方案,B组(n=60)采用"顺铂+吉西他滨"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血液学、消化道、生化学毒性要显著优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顺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治疗晚期NSCLC疗效稳定,毒性更低,耐受性更佳.
2151-2152

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70y)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80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表明:心血管病史、心率失常史、FEV1%〈70%、切口疼痛明显是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肺癌患者术后易发生心率失常,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心率失常的发生率.
2153-2154

老年肺癌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肺癌患者,根据患者肿瘤部位、大小等情况选择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左全肺切除,右全肺切除,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总结导致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 本组呼吸系统并发症有肺部感染、液气胸、肺动脉栓塞、肺不张、咳痰无力、呼吸衰竭、低氧血症、呼吸急促.低氧血症及呼吸急促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与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吸烟指数、二次手术、切除范围等密切相关(P<0.05).患者1年生存率80.6%(50/62),2年生存率53.2%(33/62),3年生存率40.3%(25/62).结论 老年肺癌与年龄、基础疾病、吸烟指数、二次手术、切除范围等密切相关.
2155-2156

综合疗法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在非小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78.0%(32/41),临床受益率(CBR)为82.9%(34/41),疾病进展时间为(5.7±2.7)月,肺癌患者生存质量评价量表(FACT-L)评分为(89.3±1.8)分;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44.1%(15/34),临床受益率(CBR)为52.9%(18/34),疾病进展时间为(4.6±2.2)月,肺癌患者生存质量评价量表(FACT-L)评分为(72.5±2.4)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疗法能显著缓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2157-2158

LCA、Syn在肺小细胞癌活检标本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LCA、Syn在肺小细胞癌活检标本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以27例肺小细胞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LCA、Syn在SCLC中的表达差异,同时观察单纯应用HE组织学检查与HE联合LCA、Syn标记在SCLC的诊断中有无差异.结果 SCLC中LCA、Sy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88.9%,两者在肺小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HE组诊断SCLC的确诊率为66.7%,HE联合LCA、Syn标记组诊断SCLC的确诊率为8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LCA、Syn在肺小细胞癌中的表达可以提高肺小细胞癌的确诊率,值得推广.
2159-2160

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的临床麻醉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的临床麻醉情况.方法 分析218例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患者,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运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定位后进行间歇性正压通气(IPPV),而单肺通气则采用IPPV或加呼气末正压呼吸和萎缩肺持续正压通气,对呼吸参数进行调整.结果 MAP、HR和SaO2在麻醉前、双肺IPPV和单肺的IPPV30 min、IPPV60 min、IPPV 90 min、IPPV 120 min和双肺IPPV15 min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PaCO2和PETCO2则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其中双肺IPPV和单肺IPPV在FiO2和TV方面比较也有差异性(P〈0.05).结论 单肺通气可使胸腔镜下治疗肺癌手术时患侧肺萎缩满意,可顺利度过手术期.
2162-2163

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因各种原因导致并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有效率、缓解率情况,以及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总蛋白定量及乳酸脱氢酶(LDH)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完全缓解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和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积液检查的白细胞、蛋白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的量都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2164-2165

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80例肺癌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D-二聚体水平,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癌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肺癌组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肺癌转移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 D-二聚体的测定对肺癌与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临床分期、有无转移及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166-2167

肺结核患者ELISPOT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本试验旨在分析肺结核患者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共252例,其中肺结核患者130例,非结核患者122例.入院24小时内抽取患者清晨空腹抗凝静脉血,应用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诊断试剂盒进行斑点计数,并对结果进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无论在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16岁或>60岁患者与16岁~60岁患者,胸部CT形成空洞患者与无空洞患者,病变范围<2个亚段患者与≥2个亚段患者,试验结果显示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肺结核患者ELISPOT试验结果不受性别、年龄、空洞、病变范围等因素的影响.
2167-2168

基因芯片法对苏州市结核临床分离株RFP耐药性快速检测价值的研究

摘要:目的 通过基因芯片法检测结核分离株RFP的耐药性,为在临床诊断中利用该法快速鉴别苏州市结核RFP耐药菌株的可靠性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痰液标本45例,利用罗氏固体培养法(金标准)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传统药敏试验;利用晶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试剂盒及相关仪器通过核酸提取、PCR扩增、芯片杂交和芯片扫描,对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相关基因rpoB的rpoB-RRDR 511,513,516,526,531和533位点进行检测,将基因芯片检测获得的RFP药敏判读结果与金标准法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将17例经基因芯片检测过的菌株用PCR法扩增包含rpoB-RRDR的基因片段,经纯化后进行DNA直接测序,将基因芯片对rpoB-RRDR 526,531位点的检测结果与DNA测序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金标准法相比,基因芯片法对菌株RFP药敏检测的准确率为93.3%(42/45);与DNA测序法相比,基因芯片法对rpoB-RRDR 526,531位点突变型检测的准确率为82.4%(14/17).结论 rpoB-RRDR 526,531位点突变是导致苏州市结核病RFP耐药的主要因素,通过基因芯片法对rpoB基因相关位点的检测可为临床对RFP耐药结核鉴定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和批量性的检测手段,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2169-2172

CT引导下胸腔穿刺抽液并注入抗痨药物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

摘要: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胸腔穿刺抽液,并同时注入异烟肼、阿米卡星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0例)与对照组(10例).治疗组患者在CT引导下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并在胸腔内注入异烟肼0.1 g,阿米卡星0.2 g.对照组仅在CT引导下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而不进行胸腔内给药.结果 治疗组引流量多,胸膜粘连减轻,平均胸膜厚度明显减少(P〈0.05),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CT引导性胸腔穿刺抽液并局部注入异烟肼、阿米卡星能较有效的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改善胸膜增厚及粘连.
2172-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