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科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论著、综述、呼吸病研究、结核病诊治 、肿瘤诊治 、病案讨论 、误诊分析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
  • 国际刊号:1009-6663
  • 国内刊号:34-1230/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26-174
  • 创刊时间:199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18
  • 综合影响因子:1.074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肺科 2010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肺科杂志专家论坛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肌病并肌无力综合征

摘要:近遇一颇值临床医生思考的病例。男52岁,呈Cushing面貌,时有重度憋喘、四肢乏力以双下肢重的慢阻肺患者,其从小即有支气管炎,近3年来服用含激素“哮喘丸”,医生予以神经重复频率刺激检查低频(10Hz以下)的波幅递减,高频(〉10Hz)的波幅递增,血清肌酶谱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
1527-1527
临床肺科杂志论著

唑来膦酸联合培美曲塞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培美曲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疗效。方法 60例NSCLC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唑来膦酸组30例,对照组30例。唑来膦酸组接受唑来膦酸联合培美曲塞方案化疗,对照组为单纯培美曲塞方案化疗。结果两组肺部原发病灶有效率,唑来膦酸组有效率(CR+PR)16.7%,疾病控制率(CR+PR+SD)60.0%;对照组有效率(CR+PR)13.3%,疾病控制率(CR+PR+SD)53.3%。总体平均生存期7.5个月(2~17个月),中位生存期唑来膦酸组7个月,对照组6个月。骨病灶控制唑来膦酸组的有效率(CR+PR)40.0%,控制率(CR+PR+NC)83.3%,而对照组有效率13.3%,控制率36.7%。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转移疼痛缓解率唑来膦酸组79.2%,对照组45.8%。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培美曲塞方案化疗对NSCLC骨转移不仅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而且提高化疗疗效,是一种较佳的值得推广的临床选择方案。
1528-1530

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多靶点叶酸拮抗剂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资料完整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8例,男10例,女8例,中位年龄51岁(范围32~68岁),均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证实,因化疗后出现复发或进展而采用培美曲塞化疗。化疗方案为培美曲塞500mg/m2单药或联合顺铂75mg/m2,每3周重复;对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化疗周期的患者进行化疗效果及副反应评价。结果 18例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仅2例,稳定者(SD)共12例,4例疾病进展(PD)。全组有效率(CR+PR)为11.1%(2/18),疾病控制率(DCR)为77.8%(14/18)。中位生存时间9.2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2.8个月,1年生存率为31.2%。未出现化疗相关死亡,毒副反应主要为I~Ⅲ度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结论培美曲塞治疗复治晚期NSCLC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
1530-1532

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治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可弯曲内科电子胸腔镜在诊治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经可弯曲内科电子胸腔镜检查确诊的118例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118例中55例经内科胸腔镜行滑石粉喷洒胸膜固定术。结果 118例均经胸膜活检病理确诊,包括肺癌胸膜转移106例(腺癌74例、鳞癌22例、小细胞癌7例、大细胞癌1例、病理未能分型2例),其他部位胸膜转移6例,胸膜间皮瘤4例,胸膜淋巴瘤2例。胸膜病变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肿块、扁平隆起、白斑、胸膜充血等。胸腔镜下滑石粉胸膜固定术组的胸水控制率为96.4%(53/55),通过胸腔闭式引流管注药的对照组胸水控制率为67.3%(37/55),两组疗效相差显著(P〈0.01)。胸膜固定术患者术后出现胸痛52例、发热45例,均对症治疗后好转,118例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弯曲内科电子胸腔镜术诊治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微创、高效而实用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533-1535

胸水细胞块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肺癌EGFR基因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将胸水制成细胞块应用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为肺癌的EGFR基因检测建立无创标本收集平台。方法采用肺癌患者阳性胸水离心获取肿瘤细胞制作成石蜡细胞块,免疫组化分型后进行FISH检测,荧光显微镜观察EGFR基因扩增情况。结果胸水细胞块技术应用于FISH检测EGFR基因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胸水细胞块完全能够为肺癌患者提供准确的EGFR基因扩增情况的结果,指导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
1535-1536

中央型肺癌与肺动脉、上腔静脉及支气管关系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摘要: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显示中央型肺癌与肺动脉、上腔静脉、支气管的关系。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35例经查痰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证实的35例中央型肺癌。经CT平扫加增强扫描后运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及CT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方法观察肿瘤与肺动脉、上腔静脉及支气管的关系。结果 (1)支气管表现分型:Ⅰ型(1/35)管腔内新生物;Ⅱ型(31/35)沿支气管壁浸润性生长,使支气管壁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增厚,局部管腔狭窄或鼠尾样狭窄;Ⅲ型肿瘤环绕支气管生长,支气管壁光滑无狭窄(3/35)。(2)肺动脉、上腔静脉Ⅲ受侵分型:Ⅰ型直接侵犯肺动脉主干的管壁形成局部充盈缺损并不同程度的压迫肺动脉(25/35);Ⅱ型肿瘤包绕肺动脉生长,肺动脉管壁光滑无充盈缺损(3/35)。Ⅲ型直接侵犯上腔静脉形成瘤栓(5/35)。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可较好地显示中央型肺癌与肺动脉、上腔静脉及支气管关系。结合临床病史,认真把握MSCT特点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特别是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及肿块区肺血管的侵犯情况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1537-1539

重组人5型腺病毒胸腔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胸腔灌注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5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应用微创置管胸腔闭式引流结合局部注药,观察组胸腔内局部灌注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对照组局部灌注顺铂,观察胸腔积液控制情况、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胸液控制有效率为82.61%,完全缓解率47.83%;对照组有效率为40.91%,完全缓解率为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胸腔内局部灌注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在有效控制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方面明显优于顺铂,值得推广应用。
1539-1540

异长春花碱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异长春花碱(NVB)联合奈达铂(NDP)组成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2例NSCLC患者采用NP方案:NVB25mg/m2,第1、8天静脉滴注,NDP80mg/m2,第2天静脉滴注,21天为1周期。结果全组52例中,完全缓解3例(5.77%),部分缓解17例(32.69%),稳定23例(44.23%),进展9例(17.31%),有效率38.46%,疾病控制率82.69%。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后可以缓解,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异长春花碱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NSCLC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
1541-1542

电视纵隔镜对纵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20例行电视纵隔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2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诊断,无手术并发症。讨论电视纵隔镜对于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以及肺癌术前病理分期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1542-1544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骨髓抑制与生存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抑制与远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GP方案全身联合化疗:吉西他滨:1250mg/m2静脉滴注,d1,8;顺铂:25mg/m2d1~3;21d为一个周期;化疗至少3周期,了解化疗期间出现的骨髓抑制对远期疗效的预测作用。结果 10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平均中位生存时间151d。其中GO组中位生存时间124d,G1~2组中位生存时间195d、G3~4组中位生存时间203d(95%GI为148.9~267.0)。G0组、G1~2组、G3~4组三组生存时间水平间整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8);G0组与G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7);G0组与G3~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G1~2组与G3~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6)。结论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抑制与远期生存时间的延长明显相关,而未出现中性粒细胞抑制可能提示药物剂量的不足。
1544-1545

结核性全肺毁损的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结核性全肺毁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结核性全肺毁损外科治疗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无死亡,25例痰菌阳性病例全部转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9%。结论外科治疗结核性肺毁损临床效果满意,尤其全肺和并发曲霉菌病。
1546-1547

49例下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程序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下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诊断程序。方法对49例下叶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结果下叶肺结核多见于青壮年,60岁以下占77.6%;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为主,占69.4%;痰液抗酸杆菌阳性率(34.7%);X线表现多种多样,片状影10例(20.4%);其中斑片影35例(71.4%),斑片影伴斑点、结节影16例(32.7%),伴空洞影4例,伴条索影2例。通过查痰AFB确诊17例(34.7%);胸部CT检查诊断14例(28.6%);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刷检、灌洗诊断11例(22.4%);PPD皮试及诊断性抗痨确诊7例(14.3%)。结论认识下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按痰中找结核菌、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性抗痨的诊断程序,可减少误诊。
1547-1548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临床资料与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对我院检出的26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BC)感染者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指导临床预防及用药。方法收集2004年10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细菌室检出的26株BC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6例患者中有9人死亡,感染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对大多数药物耐药。结论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尽可能减少侵入性操作,临床感染应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查,治疗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1549-1550

新书消息

摘要:《哮喘治疗与健身216个怎么办》已正式出版,作者林耀广教授系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和伊利诺大学进修四年。发表著作6部,论文150余篇,多次荣获国家科技部进步奖。
1550-1550

支气管结核误诊4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诊断支气管结核(EBTB)。方法收集初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的EBTB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结果 4例被误诊的EBTB都有咳嗽症状,影像学有肺不张表现,常规痰抗酸染色均阳性或持久不愈的咳嗽,纤支镜下均见气管或支气管干酪坏死物。结论对于慢性咳嗽,如有肺不张,均应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专科医生应熟悉肺不张的胸片表现,并通过恰当的检查,避免漏诊EBTB。
1551-1552

淋巴结核139例的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结核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湖南省结核病医院外科自2006年1月~2009年11月共行淋巴结核手术1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愈合,随访1年,在疗程结束后无复发。结论对于淋巴结核患者,治疗6个月不吸收,均可在有效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
1553-1554

加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新发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60例新发初治结核性胸膜炎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应用常规化疗方案2HRZE/10HRE;B组治疗在A组的基础上强化期加用加替沙星治疗。治疗期间两组均据情加用激素及及时抽液,观察半年,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患者症状、胸水吸收均有显著差异,减轻胸膜粘连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治疗时加用激素及及时抽液是关键,加用加替沙星可加速胸水吸收,更快缓解症状。
1555-1556

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分离株emb B基因突变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对乙胺丁醇(EMB)产生耐药的分子机制,建立直接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EMB药物敏感性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临床耐乙胺丁醇结核分枝杆菌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54例临床分离株中,19例为EMB敏感株,35例为EMB耐药株。35例耐药株中13例(37.1%)发生基因突变。13例基因突变皆为错义突变,且有1例同时发生310位和313位突变。结论 embB306位氨基酸Met被置换是结核分枝杆菌对乙胺丁醇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测序分析可以确认耐药基因的突变位点,是快速检测耐乙胺丁醇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1556-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