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杂志社
分享到:
《科研管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技术创新研究、企业技术进步研究、知识产权研究、人才管理、项目管理、研究所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000-2995
  • 国内刊号:11-1567/G3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505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34
  • 综合影响因子:2.46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研管理 2012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企业产品创新国际比较研究

摘要:以企业产品创新活动的国际比较研究为目的,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关键因素一优势地位一新产品绩效”观点的企业成功进行产品创新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对中国、美国和日本企业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比较研究了各国企业产品创新活动中的影响因素对新产品开发结果的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产品创新活动中的影响因素对新产品绩效的作用过程与美、日发达国家大体相似;但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新产品绩效所起作用的强弱程度异于发达国家。
1-8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知识流耦合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制造业企业的实证分析

摘要: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针对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知识流耦合的现象,深入分析了影响知识流耦合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假设,据此构建了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知识流耦合的理论模型。选择我国201家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提假设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流耦合度、组织环境、知识传递方式和知识节点特性与知识流耦合效率正相关,知识特性与知识流耦合效率负相关.其中组织环境对知识流耦合效率的影响最大。
16-24

互动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随着企业与顾客之间互动的不断增强,以顾客为中心的时代正在来临,互动导向将成为企业在互动环境下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将市场环境和战略类型两个重要变量引入到互动导向的理论架构中,并以酒店服务业为例,实证检验了互动导向、市场环境、战略类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互动导向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市场环境对互动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调节作用;战略类型对互动导向与企业盈利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不仅进一步完善了互动导向理论,同时也为服务业互动导向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5-34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非参数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5至2008年间我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交互效应模型,探讨了技术进步、行业结构变动与我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起到了抑制作用;行业结构变动则促进了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在不同地区之间则存在着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对其工业二氧化碳减排的抑制作用最大;中西部地区的结构变动对该地区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最大。
35-40

组织知识结构构建方法及在专利文献中的运用

摘要:组织知识结构是组织中知识的基本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但目前学者们较少关注组织知识结构构建方法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明确组织知识结构的概念,然后以物质载体中的专利文献为例,使用文本挖掘的方法对组织知识结构的构建方法进行研究。该方法首先抽取专利文献中的知识元,进而采用层次凝聚聚类算法(HAC)对这些知识元进行层次聚类,并基于可视化方法形成组织知识结构。最后,以某组织的专利文献背景对其组织知识结构构建方法进行了实例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8-56

面向专利池的技术内聚性测度及应用研究

摘要:专利池正成为技术专利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其开展评价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专利池中的专利存在着复杂的引用关系,基于专利间的引用关系,研究提出测度技术内聚性的定量指标;以典型的专利池为研究样本,运用技术内聚度分析专利池的技术内聚性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技术内聚度在专利池创立前呈上升趋势,在创立后逐步趋于稳定;依据专利池的技术内聚度,可以将专利池划分为松散型和紧密型。
57-62

研发产业热点领域与趋势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研究研发产业热点领域并把握发展趋势,对于确定研发产业政策,确定科技经费支持重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利用专利和文献数据,分析研发产业热点领域与趋势的思路,并以北京研发产业为实例,阐述了北京研发产业热点领域及发展趋势。
63-71

联盟稳定性、伙伴知识保护与中心企业的知识获取

摘要:研究了联盟依赖和联盟冲突作为联盟稳定性的两个维度分别对伙伴知识保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联盟稳定性、伙伴知识保护、中心企业知识获取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提出了相关假设。运用270家中国企业的调研数据对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联盟成员企业之间的依赖和冲突都会增强联盟伙伴对于知识的保护程度,而伙伴知识保护与中心企业知识获取之间呈U型关系。研究还发现,联盟依赖能够促进中心企业的知识获取,同时对伙伴知识保护与中心企业知识获取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而联盟冲突对知识获取有显著的阻碍作用。
80-89

海外科技人才回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通过对27个国家的1123名海外华人科技人才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回流意愿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外科技人才回国发展的意愿较高,总体上达到了68.9%,明确表态不会考虑回国发展的仅为9.1%。其中,个体特征、留学过程、职业发展状况及与国内联系的紧密程度等因素是影响海外科技人才回流意愿的最主要变量。
98-105

基于信息集交互的非合作审计动态策略研究

摘要:针对项目工程审计的复杂性、非合作性特征,本文选择在非合作动态博弈分析框架下,应用信息集交互理论,结合各类审计效率影响因素,构建了项目审计的双目标策略反应模型。模型针对项目工程审计中的策略行为进行了动态博弈分析。研究所获结论为:审计方应适度控制审计计划中触及项目工程关键信息的规模;减少重复性、非关键性信息审计作业的关键在于优化审与被审双方的关系模式;项目方对审计方策略反应的实质目标是审计方信息搜索的动机水平;审计过程中对关键审计信息的搜索动机应该予以策略性控制或隐匿。
106-112

合作目标促进科研团队创造力的机理研究

摘要:基于激发型信息处理的视角,探讨了合作目标互依性、知识共享和团队反思与科研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相应的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225个有效科研团队样本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合作目标互依性对科研团队创造力有积极影响;知识共享与团队反思在合作目标互依性与科研团队创造力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知识共享对团队反思有正向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打开了合作目标影响科研团队创造力的信息处理黑箱,扩展了激发型信息处理视角在团队创造力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113-119

中国钢铁工业能源-资本-劳动替代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将能源要素纳入到超对数成本函数,建立了中国钢铁工业生产要素的NES模型,选取中国钢铁工业1985-2006年的数据,对钢铁工业生产要素(包括能源、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铁工业能源、资本与劳动三要素的自价格弹性都小于0,能源与资本、能源与劳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能源价格变动对资本和劳动需求量的影响相对较大,而资本价格与劳动价格的变化对能源需求量的影响则相对较小,能源可被替代的程度较小。说明在给定钢铁工业总产出水平情况下,通过提高能源价格和税收水平,会激发企业节约能源的积极性,加大技术节能投资,提高能源效率,进而实现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120-127

主动组织遗忘与组织创新的关系研究

摘要:在丰富的关于组织学习能力对组织创新的文献中,往往忽视了组织遗忘对组织学习能力和组织创新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分析主动组织遗忘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学习能力对两者关系的中介作用。通过文献探讨构建概念模型,运用珠三角地区219家企业的有效问卷调查数据,对主动组织遗忘、组织学习能力和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主动组织遗忘对组织创新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同时存在,组织学习能力在二者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本文的结果为组织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组织创新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主动组织遗忘,包括忘却学习和避免恶习,对组织学习能力起着直接正向的推动作用,并且通过组织学习,主动组织遗忘能间接提高组织创新水平。
128-136

权变视角下企业网络位置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摘要:当前对企业选择网络中心位置还是网络中介位置进行产品创新仍存有争论,而同时引入技术战略导向和市场动态性两个调节变量分析两种网络位置对产品创新绩效的权变效应有可能破解这个难题。通过对浙江省208家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两种网络位置对产品创新绩效都有正向影响,且企业技术战略导向越高,这种正向效应越显著;市场动态性越高,网络中介位置对产品绩效的正向效应越显著,但市场动态性对网络中心位置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负向调节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论不仅明确了不同网络位置发挥效用的具体情境,也为企业选择合适的网络位置进行产品创新提供了启示。
137-145

基于博弈理论的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分析

摘要:我国在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孤岛”“信息黑洞”现象。为了探寻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对策,论文从同级政府部门间、上下级政府部门间和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问这三个角度来研究各决策主体对于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博弈关系并进行分析,建立博弈模型,最后针对这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14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