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杂志社
分享到:
《科研管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技术创新研究、企业技术进步研究、知识产权研究、人才管理、项目管理、研究所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000-2995
  • 国内刊号:11-1567/G3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505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34
  • 综合影响因子:2.46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研管理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管理创新效力提升机制:组织双元性视角

摘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管理创新中探索性与开发性两种学习方式的共存机理,即双元性问题,得出两个维度均存在两者共存现象:时间分离性双元以两者交替主导为特征,空间分离性双元以两者在同一时间点并存为特征,并以江西移动效率管理模式创新为例阐释和验证了两类双元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双元性的实现机制,即构建能够协调两种对立性学习方式的双元型组织,提出在构建双重结构的基础上创建组织情境和提升高管团队效力的具体策略,旨在进一步深化组织学习视角效力机制提升研究。
1-10

基于自组织的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系统演化

摘要: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利用自组织理论剖析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包括形成期、以“治”为主的绿色工艺创新、以“防”为主的绿色工艺创新和“防、治结合”的绿色工艺创新四个阶段。根据Logistic基本原理构建了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力求探索中国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系统的演化规律。
18-25

基因工程专利维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专利价值分析可以更好地测度创新活动产出和认识创新活动规律。该文构建包含USPTO授权基因工程发明专利特征和专利维持状况的专门数据库,经SAS9.1.3软件运行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基因工程专利维持的影响因素,揭示生物技术创新活动特点。对1991—1996年间授权的1063项基因工程发明专利的实证研究发现:基因工程专利呈现高维持率特征,61%的专利维持到法定年限,平均维持时间长度为13.65年;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工程专利维持受到专利所有权人数量(组织间合作)、所有权人规模、被引用情况和内部连续创新活动的显著影响。这些研究认识对技术政策制定和创新战略管理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26-32

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以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为背景,运用DEA—Tobit两步法,对广东省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广东省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综合技术效率不足,其主要原因来自于纯技术无效率。进一步对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表明,企业吸收能力、政府对企业产学研合作的资助力度、企业规模和企业研发战略的开放度是影响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33-39

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机理研究——以上海张江为例

摘要:在资源和知识流动性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从企业内部独立研发向合作创新的阶段性跨越,创新网络成为新药研发的主要组织形式。但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形成与演化机理尚待研究。本文以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为典型案例,从合作创新和集体学习两个维度,解析我国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生成机制。研究表明,合作创新是生物医药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驱动力;集体学习则通过知识、资源的流动与扩散,加速了创新网络结构的拓展。随着地理空间开放度和合作扁平度的变动,生物医药创新网络呈现出从企业内部创新网络、本地化创新网络向全球化创新网络过渡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48-54

网络关系强度、企业学习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摘要:网络关系强度作为表征企业网络的重要变量之一,理论界关于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尚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以企业规模和研发投入作为控制变量,构建了网络关系强度、企业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并以申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的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企业网络关系强度和学习能力都对技术创新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企业学习能力在网络关系强度和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不完全中介作用。(3)在小规模企业中,这三者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本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前人的研究结论,对组织网络及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都有学术贡献。
55-62

虚拟研发背景下的企业分布式创新研究进展及启示

摘要:在虚拟研发的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分布式创新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并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研究极具发展前景的重要领域。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企业分布式创新的已有研究,总结了其经历的探索阶段、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的发展特点,重点讨论了已有研究的主要进展。以此为基础,最后分析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及对后续研究的启示。
63-69

基于区分国内外创新的专利制度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发展,对国外创新的专利保护成为各国专利制度主要功能之一,但各国却对之采取了与国内创新相同的保护,没有进行区分。本文在研究了对国内与国外创新分别保护的骆要性之后,提出了分别保护的制度设计要点和方案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本文认为国外创新与国内创新对国家社会福利影响不同,应当对二者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这也是国际非合作博弈的结果。对国外创新,可以采取多边最惠国待遇原则下的一体化审查授权制度方案来进行专利保护,同时用本国专利制度对国内创新进行保护。
70-78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制造业间R&D溢出效应测算及比较

摘要:通过产业间R&D溢出效应测算方法的比较,选择投入产出法对产业研发活动的总受益者效应、总贡献者效应和产业间溢出效应加以度量,利用2002年、2005年、2007年的投入产出系数和R&D经费支出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制造业间的R&D溢出效应,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横向对比看,轻纺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的产业间受益者效应较为明显,机械电子业对其他产业贡献较大;在时序特征上,各制造业间的溢出效应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具有一定稳定性。上述结论有望为政府优化科研经费投向,动态调整科研经费投入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79-87

消费者剩余、技术许可选择与双边政府R&D补贴

摘要:放松第三市场模型假定条件,引入企业技术许可这一策略性行为,建立一个四阶段的双寡头研发竞赛博弈模型,利用非合作博弈中常用的逆推归纳法,来考察具有不完全议价能力的竞争企业各自的政府在考虑消费者剩余时最优的研发政策。研究结论表明:首先,各国政府对本国消费者剩余的考虑影响其对本国企业研发的补贴率,进而影响竞争企业的研发行为。其次,只有当技术领先企业进行较小程度的非显著创新时,技术许可这一策略性行为才会对政府的研发政策产生影响。最后,在不同的技术许可策略下,双边政府最优的研发政策不同。对许可企业而言,该国对其研发的补贴率在固定费许可下要高于在产量提成许可下的情况。而在一定的技术许可策略下,许可双方企业对议价能力的预期则会明显影响各自政府的研发政策。如在产量提成许可下,对被许可企业而言,该国对其研发的补贴率随着自身议价能力的降低反而增大。
88-96

基于与大企业联盟的技术创业企业成长机制

摘要:资源的匮乏常常是技术创业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而战略联盟为技术创业企业提供了一种以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基础的合作和发展模式,成为技术创业企业把握创业机会、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针对技术创业企业与大企业构建的战略联盟,从资源基础观和“战略一结构”的视角,建立了技术创业企业构建战略联盟的“动因一行为一收益”整体分析框架;进而对高技术创业企业海兰信公司进行了深入案例研究,分析了其通过构建战略联盟获取资源、实现成长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创业企业选择联盟战略后,可以通过与伙伴企业进行组织间的合作、沟通和学习,使资源得到互补,战略更加明晰,组织结构更加完善,从而实现创业企业成长和绩效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技术创业企业构建联盟的“动因-行为-收益”模型。
97-106

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与动态能力关系研究

摘要:在动态的环境中,一般认为有价值的资源对动态能力的构建有重要作用,但静态的资源如何才能形成动态能力并为企业带来超额绩效,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从过程入手,通过对717份有效问卷的分析,研究了资源整合过程与动态能力的关系。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资源识别过程与动态能力之间并无直接的相关关系,而资源获取、资源配置以及资源利用过程对于动态能力的构建与拓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讨论了本文的局限性及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07-114

信息优势与投资者地缘效应的关系研究

摘要:投资者偏爱地理位置近的上市公司的现象被称为地缘效应,其成因一直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未解之谜。本文以上海、天津、大连的3710名投资者为研究样本,从信息优势角度解释了地缘效应。研究发现,中国资本市场内部存在地缘效应;信息优势与地缘效应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当信息优势小于临界值时,地缘效应随着信息优势的增强而增强;当信息优势大于临界值时,地缘效应随着信息优势的增强而减弱。研究认为随着信息优势强度的增加,信息目标由少到多,信息涉及的上市公司由近及远,由此使得投资者投资的分散程度不断提高,这是信息优势与地缘效应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的主要原因。
115-121

中国不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效率评价研究

摘要:随着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体的不可再生能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日益突出,不可再生能源效率问题成为突破能源约束、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以往单纯强调能源投入与经济产出的效率评价模型无法从根本上对不可再生能源自源头开采直至终端利用的全过程效率进行测算,因此,本研究构建了不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效率模型,运用DEA方法对1981—2009年中国不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相关政策背景下,中国不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技术效率受技术水平和要素资源配置影响,呈波动变化态势;不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链条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闽,特别是开采端和终端利用环节;环境效率水平普遍较低,亟待通过技术层面和要素配置层面予以提升;效率测算结果通过计量经济学平稳、均衡检验,验证了模型构建的科学性和实证结果的可控性。最后,从技术层、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及政策约束层面,提出不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效率改进与提升的相关对策建议。
147-155

高技术计划项目分段投资的激励契约设计

摘要:随着政府近年来对高技术计划项目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作为项目承担主体的科研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亟需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来提高科研机构的研发效率。为此,本文基于委托一理论,构建了高技术计划项目分段投资的激励契约设计模型,并分析在此模型下科研机构的分阶段选择努力水平,研究了分段投资和激励契约在减轻科研机构道德风险中的作用,最后对政府的高技术计划项目的投资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