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安全与环保杂志社
分享到:

矿业安全与环保杂志

《矿业安全与环保》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试验研究,开发设计,应用技术,技术经验,问题探讨,安全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煤矿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008-4495
  • 国内刊号:50-1062/TD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35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26
  • 综合影响因子:0.96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2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矿业安全与环保杂志试验研究

承压水上开采煤层底板破坏深度数值模拟及实测研究

摘要:根据某矿综采工作面煤层顶、底板岩层组合及结构性质特点,建立了反映完整底板岩层组合的工程地质模型,通过FLAC如软件数值模拟分析了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应力及破坏特征,结果表明:煤层底板下0~4m内岩体破坏较为严重,不具有阻水能力;煤层底板下4~10m内岩体虽然发生了局部破坏,但其破坏程度相对较弱,具备一定的阻水能力。结合现场煤层底板钻孔内不同深度传感器应变测试值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情况,确定出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为8~10m。综合对比分析得出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为10m。
1-4

开滦唐山矿水化学特征及涌水水源判别

摘要:开滦唐山矿9水平在其上覆个体煤矿闭坑后发生涌水,为分析涌水水源,在综合分析唐山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水常规测试资料,应用聚类分析、逐步判别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等非线性方法对涌水水源进行了快速判别;运用Piper三线图总结了各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和类型,确定出主要涌水水源;根据各含水层18O、D、3H的值,进一步分析了井下涌水与地表水体的连通性。研究表明,9水平涌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冲积层水及奥陶系灰岩水,地表水局部下渗。
5-8

金属体支护下煤层工作面瞬变电磁探测技术研究

摘要:依据物理模拟相似性准则,采用物理实验模拟和井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工作面侧帮工字钢和锚网两种金属支护体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工字钢支护产生的瞬变电磁电位响应最强,金属锚网支护产生的瞬变电磁电位响应次之,无金属体支护下的瞬变电磁电位响应幅值最小。根据不同金属支护体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从矿井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计算公式推导出煤层工作面金属支护体的影响校正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该技术有效地避开了金属支护体的干扰,减少了假低阻异常赋水体的出现。
9-11

采煤条件下地表水入渗特征研究

摘要:在采空区、采煤沉陷影响区以及影响区边界外,采用试坑渗水试验方法,结合地面水文地质调查和钻孔地下水位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结果,综合分析了采煤条件下的地表水入渗特征。对比1955年与2011年两个时期的地下水位值及地表水入渗量,可以认为:采空区上方地表岩体破碎,隔水层失去隔水作用,与含水层融为统一含水体;采动影响范围以内,钻孔地下水位下降值最高达到86.30m,地表水入渗量最高可达到未受采动影响时经验数值的31.61倍;采动影响范围以外,地表水入渗量基本不变,地下水位无明昂下降.
12-15

矿用救生舱CO2净化方法与试验研究

摘要:在密闭空间中,当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CO2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严重威胁避难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分析国内外净化CO2方法的基础上,对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中人体CO2代谢的速率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13XAPG型分子筛、钠石灰与超氧化钾药板3种不同的净化材料,对CO2的净化特性进行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CO2浓度小于3%时,13XAPG型分子筛对其吸附效果较差,不能起到有效的净化作用;65型超氧化钾对CO2吸收速率较高,在吸收CO2的同时释放O2,但其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负荷较大,增加了密闭舱室的制冷需求;钠石灰具有对CO2吸收速率高、安全性好、产热少等特点,更适用于有制冷需求的密闭空间的CO2净化。
16-19

深部裂隙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富水性研究

摘要:通过对兖州矿区东滩煤矿中奥陶系地层的水质资料分析,计算并绘制获得地下水中水文地球化学指标与奥灰含水层顶板标高的线性拟合图及函数关系。根据水文化学指标与奥灰含水层顶板标高的函数关系,结合较大钻孔单位涌水量及井下涌水量的钻孔标高,并与其他钻孔离子含量对比,揭示出研究区奥灰含水层顶板标高大致范围在-740~-977m内的地下岩溶相对最发育,富水性相对最强,奥陶系灰岩岩溶发育特征在垂向上整体具有弱一强一弱的变化规律。
20-22
矿业安全与环保杂志应用技术

基于VB语言的人可靠性分析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以建立的各环境因素对人可靠性影响的模型为基础,运用VB语言开发设计了煤矿复杂条件下的人可靠性分析评价系统,对井下作业工人的可靠性不仅实现了定性分析,也实现了定量计算,并由计算的结果,根据其对人可靠性的影响程度,把各环境因素划分为安全区域、潜在危险区域、危险区域,为提高人的可靠性,减少人因失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23-25

基于光谱吸收的气体检测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

摘要:根据气体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对气体光谱吸收技术进行了介绍。光谱吸收技术遵循比尔一朗伯定律,按照特征吸收峰波长划分,该技术可分为非色散红外光谱吸收技术和半导体激光光谱吸收技术。阐述了这两种检测技术的系统组成及原理,并分析了其在煤矿应用中的优缺点。
26-29

大动压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研究

摘要:陕西象山煤矿11504运输巷在回采过程中巷道压力显现明显,维护困难,极大地影响了该工作面回采工作的进度和效率。针对这一复杂情况,将Hoek—Brown强度准则应用于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程序FLAC3D中,对围岩变形、破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为即将掘进的11505运输巷和回风巷的支护设计提供依据。设计方案经过现场实验及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
30-32

采煤机含尘气流控制及喷雾降尘技术在新景矿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针对高瓦斯综放工作面采煤机粉尘治理问题,结合新景矿80201综放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调研、实验室试验、工业性试验等几个阶段,对采煤机含尘气流控制及高压喷雾降尘工艺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该技术后,采煤机顺风割煤时,在煤机中部及其下风侧10m处降尘效率分别达到87.4%,89.5%,采煤机逆风割煤时,跟机测得煤机中部及其下风侧10m处降尘效率分别达到88.7%,89.9%,降尘效果明显。
33-35

矿用传感器超远距离传输技术研究

摘要:目前矿井监控系统传感器一般传输距离只能达到2km,为解决井下超长工作面传感器需要传输3~5km的问题,提出传感器超远距离传输技术。传感器传输线路的电阻和传感器的功耗是影响传输距离的重要因素,重点对影响传感器功耗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与分析,并从降低电源电压、负载电容等方面阐述了低功耗设计的基本原则,指出降低传感变送器功耗是超远距离传输技术中最经济适用的方法。设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及原则的可行性。
44-46

模糊PID控制在矿用主要通风机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采用西门子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对矿用主要通风机实现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相结合的算法,以及系统的组成。该方法根据实际风量的偏差和偏差变化率,在线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使系统能自动适应多种因素造成的风量波动,实现风机的恒风量控制。运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风量稳定、超调量小等特点,改善了风机的工作特性。
47-49

热害矿井气候与人体生理反应研究

摘要:随着矿井进入深部开采,矿井热害问题越来越严重。高温高湿环境不仅影响人的心理,也对生理有较大的影响。重点论述了人体热平衡关系和热敏感指标,对热害病及处理措施进行了介绍,指出了预防热害病的几种方法。研究热害矿井气候条件与人体生理热感应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煤矿热害的科学管理和标准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50-53

一种矿井应急救援通信指挥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摘要:根据矿山救护规程提出了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采用有线xDSL和无线WIFI协议,适合井下语音、视频和环境参数等多种实时数据融合通讯的需要。经过验证,提高了指挥效率,是煤矿救援通讯指挥系统的主流通信模式。
54-56
矿业安全与环保杂志技术经验

丁集矿厚松散层水文工程地质特征研究及水体采动等级划分

摘要:根据丁集矿厚松散层水文地质及地质勘探资料,结合大量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研究了新生界松散含、隔水层的水文及工程地质特征,分析表明该矿区松散层总体厚度变化趋势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岩性平面分布特征具有局部类似性和差异性,垂向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特征。对矿区水体采动等级进行了划分,其主要为Ⅰ类和Ⅱ类水体类型,为厚松散层下煤层安全开采时防水煤岩柱的留设和提高回采上限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57-59

超厚易自燃煤层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摘要:为了实现对超厚易自燃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的有效控制,提出了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技术;喷射混凝土对巷道围岩加固、密闭的作用明显,但其早期强度较低,制约了整体支护效果的发挥,为提高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进行了速凝剂最佳掺量的试验研究。以超厚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回采巷道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GTS3D4.0数值分析方法,确定了联合支护的设计参数,并进行了井下工业试验。巷道围岩变形监测和钻孔窥视结果表明,采用所确定的速凝剂最佳掺量和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方案,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可确保该类巷道围岩稳定,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60-62

掘进巷道穿采空区煤自燃火灾的治理

摘要: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提高,引起采空区遗煤增多和面积扩大,平煤十二矿在掘进巷道穿采空区的过程中,采空区容易漏风供氧,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率增高。分析了掘进巷道穿采空区煤自然发火的原因和特点,通过采用注氮惰化、注胶降温封堵、注液态CO2降温惰化及灌注黄泥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消除了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隐患,确保了巷道的安全掘进。
63-65

无线电波透视法在淮南矿区工作面物探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无线电波透视法的基本原理,并以某矿17126工作面为例,通过分析、解释4个物探异常区与实际回采揭露异常区的对比,发现坑透解释1#、2#、3#异常区与实际揭露较相符,坑透结果较可靠,而坑透解释4#异常区与实际揭露情况有较大误差,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淮南矿业集团应用无线电波透视法已完成46个工作面的探测,目前已回采验证的有8个工作面,其准确率达74%。
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