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安全与环保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矿业安全与环保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ining Safety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50-1062/TD 国内刊号
  • 1008-4495 国际刊号
  • 1.2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矿业安全与环保是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煤矿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矿业安全与环保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试验研究、技术经验、应用技术、安全管理、问题探讨与综述、问题探讨、其他、特约专栏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0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矿业安全与环保杂志试验研究
煤基质收缩效应和有效应力对煤层渗透率影响的新数学模型1-3

摘要: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到煤基质收缩效应和有效应力作用的影响,煤层渗透率将随煤储层压力的下降而变化。基于Bangham固体变形理论和有效应力应变理论,建立了煤基质收缩效应和有效应力耦合作用影响下煤层渗透率的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自煤层气开始生产起,随着煤储层压力的降低,煤层渗透率变化将可能出现3种情况。经过对已有的现场试验结果与模型结论的对比,证明了该模型与现场实际相符。

地面钻井抽采卸压瓦斯的试验研究4-6

摘要:为缩短瓦斯抽采工程工期、降低瓦斯治理成本,高效抽采上被保护层的卸压瓦斯,在淮北芦岭煤矿开展了地面钻井抽采卸压瓦斯的工程应用试验研究。论述了地面钻井抽采卸压瓦斯的技术原理及抽采卸压瓦斯的地面钻井基本结构。根据试验结果,地面钻井共抽采10个月,累计抽采瓦斯量2.484Mm^3。瓦斯抽采分为增长期、产气高峰期和衰减期3个阶段,其中,产气高峰期历时4个月,瓦斯抽采浓度为60%~90%,平均抽采量达10.6m^3/min。配合其他抽采措施,对应中组煤的瓦斯抽采率达70.6%,残余瓦斯含量降为5.2m^3/t,残余瓦斯压力降为0.53MPa,消除了中组煤的突出危险性。最后对地面钻井卸压瓦斯抽采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矿井突水水源的水化学特征分析及其判别模型7-10

摘要:以徐庄煤矿为例,分析了矿井4个突水水源的水化学成分;应用逐步判别方法建立了徐庄煤矿突水水源判别模型,经检验,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对矿井突水水源判别及防治水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氧气呼吸器降温技术实验研究11-13

摘要:对氧气呼吸器吸气温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述了几种常用氧气呼吸器降温剂的性能特征,实验研究了一种新型降温剂,并提出改善氧气呼吸器吸气温度参数的建议。

点火能量对瓦斯爆炸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14-16

摘要:点火源的性质对瓦斯爆炸极限范围有很大影响,同样也影响最终的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运用自行研制的实验系统,就点火能量对瓦斯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点火能量强度越高,越容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爆炸反应进行得越快,越容易使瓦斯空气混合气体点爆,瓦斯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及最大压力上升速率也就越高,且与点火能量呈线性关系变化。这些规律为瓦斯爆炸特性的研究以及有效地预防井下瓦斯爆炸事故奠定了理论基础。

煤岩动力灾害的机理分析及防治17-19

摘要:煤岩动力灾害发生的前提条件是煤岩体发生变形破坏。根据大量低围压压缩实验总结出煤岩的2种破坏形式,并分析了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应用能量极小原理和变分原理研究了煤岩动力灾害的能量失稳判据。以冲击地压为例,分析了其发生的机理;根据能量失稳判据,研究了煤体发生冲击地压的条件。最后,分析了防治煤岩动力灾害的理论依据。

煤体内裂隙对润湿性能差的煤层注水效果的影响20-22

摘要:煤体注水的好处很多,但是不同煤质会对注水效果造成不同的影响。以乌海能源公司平沟煤矿16^#煤层为例,对润湿性能较差的煤体,运用分形几何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煤体内裂隙进行研究,找出煤层注水困难的主要原因,认为该矿16^#煤层基本可以满足煤体注水的要求。

地面钻井抽采上覆远距离煤层卸压瓦斯的试验研究23-26

摘要:以地面钻井抽采上覆远距离煤层卸压瓦斯原理为基础,对淮南潘一矿地面钻井抽采上覆远距离煤层卸压瓦斯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开采下保护层的同时配合上覆远距离被保护煤层的地面钻井瓦斯抽采,能有效降低上覆远距离被保护煤层的瓦斯含量,提高下保护层对上覆煤层的有效保护高度和保护效果。该技术对同类型矿区中低透气性、高瓦斯上覆远距离突出煤层的瓦斯抽采和突出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矿业安全与环保杂志应用技术
主动式微波射频识别瓦斯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27-29

摘要:为解决目前煤矿井下固定瓦斯传感器不能方便地随着采掘工作面的推进而跟踪前进和不易在窄小的巷道布置瓦斯监测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主动式微波射频识别瓦斯传感器。在模块化设计其硬件结构的基础上编制了简洁的控制软件,研究了井下巷道环境的无线通信特点,并据此确定了无线通信方式,给出了传感器与阅读器间的无线通信流程及其关键技术。该传感器具有监测实时性强、数据容量大、作用距离远、功耗低和移动灵活等优点。

掘进工作面粉尘分布规律及控降尘工艺技术试验30-33

摘要:分析了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时的风流分布特点及粉尘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某些高瓦斯矿井出于安全考虑限制在掘进工作面使用电动除尘器除尘的规定,进行了高瓦斯综掘工作面控、降尘工艺技术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降尘效果。

一种煤矿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方法的研究与应用34-37

摘要:由于煤矿地面抽排的低浓度瓦斯尚无较好的安全输送方法和利用技术而对空排放,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此利用“冷壁淬熄”现象理论和细水雾抑火阻爆原理,试验开发了金属波纹带阻火器和细水雾发生器等关键零部件,通过分项试验验证了其阻火和抑制火源产生的效果。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方法,经煤矿现场使用,验证了其可靠性,为低浓度瓦斯利用提供了一种技术保障。

新型防灭火胶体材料在文明矿的应用38-40

摘要:介绍了新型防灭火胶体材料JTJ的有关功能、特点、技术指标和适用范围,通过在文明煤矿防灭火中的应用,检验了该材料在防灭火方面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设备、材料和制订可行的灭火方案、工艺,在扑灭文明矿的煤炭自燃火灾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KTN101矿用救灾指挥装置系统软件功能扩展的设计与实现41-43

摘要:提出利用休眠、唤醒机制延长KTN101矿用救灾指挥装置单次电池容量工作时间;设计并实现了环境数据远距离上传功能模块,地面指挥中心和井下基地指挥人员可根据事故现场实时传上来的环境数据作出正确决策,保证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环境数据远距离实时上传与休眠、唤醒功能的配合使用,可避免在进行二次救援时,直接派侦查小队侦查事故现场状况,减少人员伤亡。

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结构速度响应的现场测试研究44-46

摘要:通过在爆破区建筑物内布点监测,对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借助多分辨小波分析方法,得出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结构速度响应方面的一些特性,为建筑结构的爆破地震响应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试验资料和有益结论。分析指出,在进行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方面的研究时,不仅要加强水平方向的抗震设防,同时一定要重视垂直方向上建筑结构的爆破抗震安全研究。并建议分析爆破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结构响应时宜采用多点激励输入。

某矿实体煤巷锚杆支护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47-49

摘要:巷道锚杆支护是岩土与结构耦合的工程问题,与地应力、围岩力学性质、锚杆支护结构等因素有关。使用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开发出三维采准巷道锚杆支护辅助设计系统,对煤巷锚杆的支护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计算,主要研究了类似条件下锚杆支护对巷道变形以及巷道周围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影响,分析了锚杆支护在给定条件下的作用规律。将该模拟结果运用到某煤矿2395实体煤巷锚杆支护工程实际中,得到了较好的支护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经验。

斜交煤柱下动压巷道稳定性分析50-53

摘要:阳泉一矿15^#煤层8902工作面斜交布置在12^#煤层残留煤柱下方,由于煤柱集中应力作用,加之本工作面采动应力等的。影响,使得工作面巷道变形严重,维护极其困难。应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计算对上方斜交煤柱集中应力与本工作面采动应力耦合动态应力场时空演化进行了分析,得出巷道与煤柱不同空间关系下应力场对巷道变形的影响规律。上述结果与8902工作面进风巷道变形的观测数据相吻合,为阳泉矿区煤柱下巷道布置和维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矿业安全与环保杂志技术经验
特大型高瓦斯、突出矿井分区分级瓦斯治理技术54-56

摘要:瓦斯预抽是治理高瓦斯及突出矿井瓦斯灾害的根本技术途径。寺河矿通过多年来对瓦斯预抽技术的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该矿3^#煤层不同区域瓦斯赋存特点的井上下分区分级多种瓦斯预抽技术,为治理瓦斯灾害找到了有效的技术途径,可为类似的特大型高瓦斯、突出矿井综合治理瓦斯提供参考。

+528m水平超长综采工作面风量配备研究57-60

摘要:在煤层瓦斯含量高、瓦斯难抽放的综采工作面,风量配备对其安全高效开采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建立风排瓦斯数学模型,推导出工作面风量配置与工作面煤层瓦斯含量及工作面布置长度之间的关系,并利用MATLAB模拟工作面长度与风量之间的关系,对+528m水平超长综采工作面选择合适的长度和与之相适应的风量配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