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社会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科学与社会杂志 部级期刊

Science and Society

  • 11-1009/G3 国内刊号
  • 2095-1949 国际刊号
  • 0.6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科学与社会是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科学与社会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STS研究_STS前沿进展、论坛_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论坛_建言中国教育、STS研究_科技的ELSI的研究、STS研究_科学治理与科技政策、会议报道、STS研究_科技的社会研究、科学文化与传播、STS研究_科学文化与传播、论坛_AI治理:寻求效率与安全的统一、论坛_“卡脖子”问题引发的思考

科学与社会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与社会杂志观点
制约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短板之一:投入短缺之惑2-5

摘要:焦点: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短板之一是投入短缺。我国基础研究投入长期在GDP的5%徘徊。这虽可满足跟踪模仿,却远不能支撑以我为主的创新引领。持续的低投入已造成对我国形成重大原创能力和重大突破的巨大伤害,但伤至根系,短期难以识别,加之实用主义的文化惯性,使问题虽受关注,但久议未决。我们应尽快提高基础研究投入的占比,同时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体系。

加强基础研究的途径5-8

摘要:焦点:加强基础研究有两个层面。就基础学科本身来说,要面向技术应用,如力学就应面向工程技术或其它重要领域的实际需求,提炼出对一类问题有共性的力学问题而解决之。就科学或技术工作者来讲,则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提炼出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在基础科学的层面加以解决。

弥补基础研究短板的思考与建议8-9

摘要:焦点:解决我国基础研究的问题,一要根据基础研究的自身的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仅仅依靠一个评价标准;二要培育一个健康的科技文化,要允许也要敢于承认失败;三要夯实科研基础,有了这个高原才能培育出更多的科研高峰。

基础研究问题是对立统一的10-12

摘要:焦点: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其溯源问题更值得我们思考。这其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对立统一的,不能单方面思考解释。比如基础研究的定义,到底是基础性的研究还是已形成共识的寻找科学规律的研究。对"基础研究"内涵的辨析会影响到我们的科技政策,包括资助政策、评价政策和人才政策等,需要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加以思考和对待。

基础研究的导向要从浮躁中走出来13-17

摘要:焦点:克服基础研究的短板,有两点值得特别重视。第一、要多元投入,给自由探索留有空间。第二、要真正形成一个选优汰劣的氛围,杜绝人为的人才等级划分;既能保护大多数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能让真正的科研人才脱颖而出。科研需要竞争,否则就没有创造性;只有切实做好同行评议,才能形成有序的竞争态势。人才政策和评价政策的设计和实施,决不能简单化、绝对化。

制约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两个深层原因17-19

摘要:焦点:我国基础研究受制约,应该关注两个深层的问题:一是我们从一开始引进西方科学就与之伴随着的功利心态;二是管理者同样基于功利目标,因政绩等方面的考虑而对基础研究的"规划"和干预。只有解决了深层的制约,基础研究才能顺利开展。

我国基础研究需要增进多样性20-23

摘要:焦点:我国在本世纪中叶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基础研究必须为科技发展提供强大的源头支撑。在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中,我国基础研究需要增进多样性,包括学术思想、研究团队和科研系统的多样性,以此才能为国家科技事业全面充分、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注未来我国基础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23-26

摘要:焦点: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技基础的强烈需求,促使我国基础研究活动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塑造高效的知识体系将成为未来的选择。需要关注三个着力点:一是将夯实基础作为基础研究的重要前提;二是改善基础研究的体系结构;三是以制度创新赢得未来。

寻找前沿科学的突破口,促进基础研究发展的转型26-29

摘要:焦点: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如何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是中国科技界面临的重要课题。这就需要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由模仿、跟踪向引领转型,其中一个标志性的转变在于通过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寻找前沿科学的突破口,向战略性的关键科学问题进军,继而实现整体创新能力与水平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

科学与社会杂志论坛
如何将中国的基础研究推动上去30-42

摘要:我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对我国基础研究现状和问题的评价谈起,揭示了我国基础研究的短板,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宁静致远 水滴石穿——从杰出科学家的管理说开去43-47

摘要: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夙愿,在近百年求索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初步实现了现代科学的本土化与建制化,但在对科学发展内在规律的理解认识和遵循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改进完善的空间。本文以杰出科学家管理策略为视角,以期为讨论我国基础研究短板及问题根源提供一些参考例证。

科学与社会杂志STS研究
生命神圣、敬畏生命与尊重生命:中、西生命伦理学共论48-59

摘要:本文分析生命神圣、敬畏生命与生命尊严,以及人格个体之意义,以回答若干生命伦理学的课题。本文首先申论主张一切生命神圣的史怀哲固然使我们对一切生命都赋予道德地位,但不能具有神圣之意义,且实不能平视一切生命,否则会窒碍难行。本文亦引述辛格对于人类生命之区分,即生物或物种意义的生命(homo sapien)与人格个体(person)之不同,杀害一物种意义的人类,如胎儿、胚胎、干细胞等,并不一定是不道德的。只有杀害一有自我意识的人格个体,方是不道德的。本文进而依康德的分析,说明人类不只是有感知能力,更有由义务而行的道德表现,自身为一目的,建立人性的尊严。一般由此建立人权固然有助对个体人格的保障,但却区隔人与人之间的独立性和不相干性。因此,本文认为儒家将仁心所指的生命之间的同情共感作为道德价值的根源,由义务的取向,更可以拉近和建立人际间的亲密感,由此以建立一道德社群,对于生命伦理的课题,有更合理和恰当的解决,如长期照护的政策和施行。

生命价值论及其在医疗决策中的运用——兼论有待澄清的几个理论误区60-70

摘要:生命价值是客观存在的生命对于生命拥有者的效用。不同的哲学观对生命效用的理解不同,由此衍生出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不可简单地比较不同生命的价值,不可将"生命价值"混同于"人的价值",也不可将生命价值区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生命价值论在处置严重缺陷新生儿、晚期癌症患者、持续性植物状态等临床医疗决策中具有指导作用。

现代医学背景下的生命观71-82

摘要:作为生物医学伦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生命观是人们对生命的最根本、最一般的认识,是由一些相关理论共同构成的综合性哲学范畴。与已有生命观只涉及对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的论述不同,生命观还包括生命有限和生命尊严的观念。人的生命就是人的生物学生命和社会学生命的结合体,其本质是一种拥有自觉意识的精神性存在。不同生命的质量、价值有差异,要区别对待。生命神圣是一切医学行为最根本的价值理据,坚持生命神圣论就是对人的生命尊严的维护,但坚持生命神圣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生命的有限性,接纳死亡与坚持生命神圣之间保持适度张力,可以更好地维护人的生命尊严。

全球发展视阈中的敬畏生命观83-95

摘要:随着生命科技、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与本土化相互交融,人类生命的状态已经或正在从"天择时代"走向"人择时代",传统的生命观受到巨大冲击。"天择时代"的生命观是以生命神圣为核心的敬畏生命观。"人择时代"的生命观是以人的主体性发挥为核心的敬畏生命观。这种人的主体性发挥既可能造福于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道择时代"的敬畏生命观以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追寻人类的共同福祉为价值诉求。对"人择时代"、"天择时代"生命观的扬弃,必然会走向"道择时代"的生命观。"天择时代"—"人择时代"—"道择时代"是生命观发展的主轴。

长期照护之生命关怀反思——从失能到安宁疗护之照顾公义96-108

摘要:老化除了让人的身体逐渐失去活力,失去身体自主性之外,还增加了慢性病可能性。当衣、食、住、行等失去掌控时,失能者的生命尊严受到严重的挑战,成为需要高度支持以维持现实生活能力的倚赖者。而在其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中,照顾者更成了衍生的倚赖者。本文通过研究失能者生命末期尊严案例,探讨如何辅以安宁照顾的理念,从平等、关怀的视角来协助失能者,实质关怀失能者的生命内涵。

科学与政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成立之争109-133

摘要:二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令世界瞩目。战后,美国社会各界形成了联邦政府应该继续加强对科学研究资助的高度共识,并且认同应该成立一个国家科学基金会来资助战后的科学研究,但关于这个基金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各方观点却是相互冲突的。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分别以布什和基尔戈为代表的双方阵营在国会激烈地辩论了5年之久。本文认为,争辩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学的自由探索精神与政府治理之间的内在矛盾,而这一矛盾也只有进入"大科学时代",随着科学上升为一种国家资源和国家事业后,才会如此激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成功经验表明:科学,既需要独立自由,又离不开政府治理。

科学与社会杂志会议报道
人工智能:在效率和安全中寻求统一——“2017’科技伦理研讨会”纪要134-137

摘要:2017年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在福建莆田组织召开了2017’科技伦理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规范与伦理研究支撑中心、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科学与社会》编辑部协办。来自相关领域的院士和科技专家、人文社科学者、企业界人士、部门领导和媒体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