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社会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科学与社会杂志 部级期刊

Science and Society

  • 11-1009/G3 国内刊号
  • 2095-1949 国际刊号
  • 0.6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科学与社会是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科学与社会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STS研究_STS前沿进展、论坛_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论坛_建言中国教育、STS研究_科技的ELSI的研究、STS研究_科学治理与科技政策、会议报道、STS研究_科技的社会研究、科学文化与传播、STS研究_科学文化与传播、论坛_AI治理:寻求效率与安全的统一、论坛_“卡脖子”问题引发的思考

科学与社会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与社会杂志观点_我国科学教育之反思
论文撤稿事件的反思:我国临床医学学位制度亟待改革1-4

我国科学教育改革需要立法保障5-7

以全面的、科学的教育测评促科学素养提升8-10

“物理核心素养”在高中物理学教育中何以实现11-14

科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14-16

科学与社会杂志论坛_科学之文化、教育与人才
关于科学文化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17-23

摘要:本文从五个方面思考科学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本文认为,作为相对独立文化形态的科学文化和科学的建制化过程密切关联,科学建制是相对独立的科学文化得以形成的重要载体。科学文化从观念形态走向行为规范和制度范式,往往需要通过成功推进科学进步的新组织、新制度得以展现,并因此形成重要的示范效应。科学文化是人类现代精神的重要方面,推进科学文化、政治文化和经济文化的协同进化,是科学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不同的科学建制化路径对科学文化建设有不同的影响。思想家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塑造,科学家推进知识进步的集体实践,政治家的制度设计与利用政治力量对合理制度的强力推动,对科学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对科学后发国家而言,政治家和管理者对科学的态度和认知,往往对科学文化建设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科学教育应该更加重视科学史24-32

摘要:我国中学教育的应试化和大学教育的功利化背景下,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受到挤压。我们需要认识到形势的严峻,并理性地探讨如何改变的策略。本文讨证科学史是塑造最顶级科学家的重要条件,因而,以培养顶级科学人才为目标的科学教育不能忽视科学史的重要性。最后,对我国科学教育应该如何在安置科学史课程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注STEM职业期望的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基于PISA 2015和NARST 2017的反思33-42

摘要: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是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关系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本文从科学教育的定位谈起,通过解读PISA 2015中多维度的科学素质,分析我国青少年的STEM职业期望,并基于NARST 2017最新研究趋势,反思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研究发展,以期对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和基础科学教育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启示。

关于科技人才政策的若干思考43-49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发展需要,重点从人才的价值观与人才生态、人才计划的负面效应、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自主性、对博士后的支持力度薄弱、人才流动失控等方面对科技人才政策进行反思,以期为今后调整和改进科技人才政策提供参考。

科学与社会杂志STS研究_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
科学社会学本土化新诠——以默顿范式为中心的思考50-63

摘要:科学社会学本土化面临其作为实证社会学,追求对社会现象作因果性社会律则说明而带来的困境。默顿范式的科学的社会规范理论建基于西方经验事实,难以型范中国本土经验事实。本文借鉴社会学本土化从实证向解释社会学转换主张,提倡地方性知识视域下的科学实践规范的研究路径,指出:作为默顿范式研究范畴,科学的社会规范源于科学知识论;站在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论立场上,与科学知识的地方性知识属性关联的实践境况规范蕴含语境性,能够经由解释社会学走向语境化的科学的社会规范研究,可以实现对具有中国本土语境特征的科学的社会规范的有效探索。进一步地,本文以民国药理学共同体的常山生物碱研究为例,作科学知识社会史案例的经验印证。

信息网络社会问题及其治理64-78

摘要:信息网络工程推动了新的网络社会崛起。在新的网络社会中,个人成长成为一种网络行动,原来的社会结构变成网络结构。信息流动的时空压缩、超文本链接的放大效应和网络行动者的身体不在场,使新的网络社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产生了一系列违背道德标准、影响甚至破坏社会生活的解组行为和越轨行为。面对诸多网络社会问题,信息网络工程创新本身具有全景式的治理作用,网络社会也有一定的共景式自我治理本能,而法治化则是维护网络社会安全和确立网络社会秩序的外部力量。

科学与社会杂志STS研究_科学治理与科技政策
科技决策咨询制度与智库建设79-93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决策咨询制度与智库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提出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对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做了理论上的探讨,指出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包括科技决策咨询的法律基础和规则、组织体系设置以及重大决策的示范等三个主要部分,讨论了智库的角色和发展条件。通过对科技决策咨询组织设置的依据和分类,分析了科技决策咨询制度与智库建设之间的关系,指出在科技创新领域,两者相结合的方向在于建设国家科技决策咨询体系,并提出了需要重点加强的几方面工作。

从变革性研究到变革性创新:概念演变与政策启示94-106

摘要:从模仿、跟踪向原创、引领转变,是我国科技发展迈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当前,相关学术讨论、政策建议与规划文本中对此类研究的概念界定尚不清晰,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混淆,部分影响到了相关建议和政策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亟需厘清和深化。本文回顾了以美国科学基金会(NSF)为代表的相关机构与学者对'变革性研究'这一重要范畴的提出、发展与演变脉络,变革性研究与变革性创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界定了变革性研究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分析了从变革性研究到变革性创新转变的必然性及其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就科技管理部门,特别是科研资助机构如何激发、识别与评估真正符合变革性研究与创新理念的研究项目,总结了相关政策启示。

中国科研诚信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路径107-120

摘要:大量撤稿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中国科学家形象的损害并产生恶劣国际影响。集中于医学领域的此类学术不端行为长期以来被忽视以至于泛滥成灾提示我们反思制度层面:专业化管理的缺位已经成为科研诚信规范管理的一大掣肘;科学道德精神及其行为规范远未内化为科学实践主体的内在价值追求和习惯性的行为取向;单位制度悖论的存在成为单位组织及个人寻求机会成本的诱因。政府主导的科技评价通过依据评价结果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行政隶属关系,渗透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量化的评价体系对科研人员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推动了算计文化的形成,形塑着我们的学术环境,成为我国现有评价与激励机制难以憾动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改革我国科研评价体制与激励机制,促进良好科研环境的育成,将成为当前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治本之策。

科学与社会杂志评论
以梦为马之后——《未来简史》评介121-126

科学与社会杂志会议报道
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二届科学教育论坛会议报道127-130

实践中的“技科学”和作为一种方法的STS——中国社会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科学社会学分论坛”综述131-136

科研成果:二氧化碳直接高选择性合成汽油燃料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