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社会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科学与社会杂志 部级期刊

Science and Society

  • 11-1009/G3 国内刊号
  • 2095-1949 国际刊号
  • 0.6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科学与社会是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科学与社会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STS研究_STS前沿进展、论坛_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论坛_建言中国教育、STS研究_科技的ELSI的研究、STS研究_科学治理与科技政策、会议报道、STS研究_科技的社会研究、科学文化与传播、STS研究_科学文化与传播、论坛_AI治理:寻求效率与安全的统一、论坛_“卡脖子”问题引发的思考

科学与社会 201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与社会杂志观点评价视角谈诚信
科技评价对科研诚信的影响1-3

摘要:科技成果的评价应该是对科技成果在学术价值、学术水平(认识自然规律上)和对社会(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建设)贡献大小和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每项工作在结束时都要进行总结和评价,但不是所有评价都要开鉴定会,更不是所有工作都能获奖。

科技评价失灵与科研诚信的恶意透支4-8

摘要:科技评价体系是整个科技活动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通过一套严密的规则体系,并辅以相应的奖惩机制,为科技活动全程提供行动规范与激励机制,这也是高度分工时代,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责所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大科学时代科技评价体系已经成为衡量科技发展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旦这个体系失灵,将导致整个科技共同体与科技活动出现大范围的失范与脱轨现象,就共同体而言,一个最主要的后果就是造成恶意透支科研诚信的现象。

急功近利的评价对科学创新和合作的伤害8-11

摘要:我国当前科技评价最大的问题就是科学的量化评估,并与利益挂钩。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行政主导的科技项目立项和评审。这里所指的行政不是纯粹的行政人员,而是科技领域的专家以及有领导职务的人,这些非小同行长期主导着我国重大科研项目的标书与考评,功利心强。

消除虚幻作者意识 倡导无原创不发表11-14

摘要:科学共同体的建制目标是增加确证的科学知识,科学伦理是保障实现这一建制目标的规范体系,使科学成为科学、科学家成为科学家。诚实和原创是科学伦理的两大准则,也是科学家的两大美德。为了实现科学的建制目标,科学家应当遵守诚实和原创准则,做诚实且富原创的科学家。真实性是科学的立身之本,是科学成为科学的内在要求。

以科技评价创新促科学文化建设15-17

摘要:当前科学文化建设对于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基础性的保障作用,而科学共同体内的文化建设又是全社会科学文化乃至社会文化建设的基础。总体上看,我国的科学文化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因素。

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有助于科研诚信度的提高18-20

摘要:科研评价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有组织的科研评价在我国的历史不长,目前具有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科研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在各种科研评价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对评价片面性根源认识不清,不能从学理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对内容质量评价、创新评价缺少必要的手段,对评价过分数量化、形式化等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等问题。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需改革高校职称评定制度21-23

摘要:近些年来,中国科研实力快速提升,正在重塑世界科学进展的格局。2014年,高校科研人员占全国总数的49.19/6,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总量的53.6%,应用研究经费占34.1%,发表的SCI论文数占83.09/5,国内科技论文数占67.1%。无论是经费投入还是成果产出,高校都已占据了科技事业的半壁江山,成为科研活动的主力军。

科研评价应放弃“科学管理"的思想23-26

摘要:科研评价是对各项科研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科研资源的配置、科技创新环境的营造以及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研评价。南京大学首先将SCI论文引入科研评价体系,从某种意义上开启了中国科研评价的定量时代。

从科学问题的以调来评估科学研究过程26-28

摘要:目前科研评估主要局限在数数阶段:人才引进或者职称晋升都需要出具、文章的引用数、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等相关证明,以此说明所做的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这种需求也造就了一些专门的业务部门。这种简单易行的评估方式给科研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却使科研评估背离了科学本身,引发科学家群体的强烈反对。

科学与社会杂志论坛科技评价与科研诚信
科技人才评价导向的若干误区与调整对策29-36

摘要:目前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和高校在科技人才评价导向上存在若干误区,主要表现为主张学术成果越多越好、人才成长越快越好、有显示度的指标越全越好、有层次的指标越高越好。这种导向会引发急功近利的浮躁倾向,诱发学术不端行为,干扰科研诚信。因而需要进行理性反思,揭示深层原因,及时加以调整。在科技人才评价导向中,应考虑各项评价指标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代表作的质量、学术影响、原创性以及学者的学术潜力、发展态势、社会责任感等因素,以保证科研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

科学与社会杂志STS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
公众科学:生态学野外研究的新范式37-55

摘要:生态过程具有大尺度、长周期和复杂性等特点,需要大范围和跨尺度、长周期的研究。由于经费与人力资源的局限,职业生态学家和专业研究生的传统野外研究难以开展且经常存在误差。公众科学恰好提供了具备相应专业素养的技术服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从而引起广泛关注。公众科学不仅具有科研、教育、文化与政治价值,且对生态学具有特别的价值。公众科学的成功得益于西方悠久的自然志传统,并在美国与欧盟形成不同的侧重点。随着科学研究走向开放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公众科学将在生态学和科学教育等领域进一步发展,但还需在角色转化、模式研究和方法改进三方面取得突破。

我国科研人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内隐表征56-71

摘要:科研工作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是我国科学共同体、科技管理机构和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词语联想这一心理学研究常用的内隐测量方法来揭示科研人员的认知结构和概念体系,借助语义网络技术分析科研人员针对“科学研究”、“国家重大项目”和“学术不端行为”的联想词。本研究揭示并直观表征出科研人员的认知结构图,同时发现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根据其影响范围和程度的不同,构成了科研诚信行为连续体;违背科研精神是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内因和根源;科技计划与项目的特征和管理方式是诱导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外因;在科研资源分配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可能会助长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中西方技术伦理研究前沿的可视化分析与比较72-85

摘要: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技术伦理研究的发展,科学客观地了解西方技术伦理研究的知识结构与研究前沿,本研究通过在WebofScience和CNKI文献检索平台中分别检索并下载西方和我国技术伦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下载的文献进行信息可视化分析,绘制关键词共现和文献共被引网络知识图谱。通过对技术伦理领域研究文献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对比中西方技术伦理研究主题的知识结构与研究前沿之间的异同,可以看出我国技术伦理领域的研究主题、研究前沿与西方研究主题、研究前沿保持一致,又独具特色,形成了特色研究。

科学与社会杂志科学治理与科技政策
对我国食品安全管制制度设计的思考——兼评新《食品安全法》86-99

摘要:行政管制制度的突出特征在于“权力的集中”与目标单一。要发挥行政管制制度优势,必须具备均衡的激励与约束制度。2015年的食品安全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它的实施能否达到立法预期的效果?文章从食品市场与行政管制制度的特点出发,剖析了美国食品管制制度的设计思路,并尝试对我国新食品安全法制度设计的得失进行探讨。

科学与社会杂志科学文化与传播
专家角色与风险传播渠道对公众食品风险认知和风险传播行为的影响100-117

摘要:越来越多的食品风险专家通过自己的社会化媒体建立影响力。食品风险专家跨屏风险沟通成为当前社会化媒体风险治理的常见模式。然而,风险专家的实际角色与公众眼中的风险专家存在较大差异。以转基因食品风险为例,研究通过2×2(科学名人与业内科学家VS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的被试间实验,分析了不同风险专家角色通过不同风险信息传播渠道对公众的食品风险认知与风险传播行为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专家角色差异对公众的风险认知与风险传播行为有显著影响,且科学名人比业内科学家对公众的食品风险认知和风险传播行为的影响更显著;风险传播渠道对公众的风险认知和风险传播行为的影响也非常显著;风险信息通过传统大众媒体渠道传播对公众所产生的影响比通过社会化媒体渠道传播来得更大。

科学与社会杂志评论
末日与未来——略论《三体》中的末日观118-122

摘要:我是深信“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作为一名攻读科技哲学的博士生,我更关注科幻艺术中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这一主题。不管是痴迷地还是冷峻地阅读《三体》,我眼中的刘慈欣那个神鬼同居的脑袋顶上,总是飘来荡去地浮现着三个大字:末日观。

科学与社会杂志会议报道
科学社会学与科技创新——第六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综述123-127

摘要:2016年9月24-25日,由山西大学、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与社会》编辑部、《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在山西大学举办。此次会议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承办,会议主题为“科学社会学与科技创新”。

“2016’科技伦理研讨会”在武汉召开128-131

摘要:2016年11月9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在武汉组织召开了2016’科技伦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以“科技评价与科研诚信”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规范与伦理研究支撑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科学与社会》编辑部协办。会议围绕“科技评价对科研诚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数字崇拜评价文化的形成及其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