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社会杂志社
分享到:

科学与社会杂志

《科学与社会》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季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世界科学界、可持续发展、科学文化、科学评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 国际刊号:2095-1949
  • 国内刊号:11-1009/G3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318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912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学与社会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与社会杂志观点科研经费怎么管

应重视科研人员的创造价值

摘要:焦点:应尽快出台《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赋予项目承担单位经费管理自主权;对间接费用实施统一管理,消除科研功利性。实行年薪制,从根本上提高科研人员的生活待遇。
1-3

关于我国财政科技拨款体制改革之我见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人推进,以及新时期国家发展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更高要求,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增长迅速。尤其是2006年以来,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科技投入更是突飞猛进,显著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但与此同时,财政科技投入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批评声音。
3-5

试析“重物轻人”之轭——关于科学家经济地位和薪酬制度的思考

摘要:焦点:改革开放以来科学家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显著提升,但经济地位尚不如人意。只有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充分体现科学家劳动价值的薪酬制度,特别是提高青年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才能根本摆脱“重物轻人”之轭,保证我国科学事业后继有人。
6-9

科研经费应更多地支持长期稳定的研发工作

摘要:焦点:国家应更好地发挥原先既有的行业与工业部门科研院所的作用,恢复或新建某些重要的,带有引领全局性的行业与工业部门的科研院所的建制,或者采取国家购买的方式,对各类从事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社会公益性研究的平台和团队给予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
10-12

关于推进我国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若干建议

摘要:焦点:改革以竞争性资助为主导的科研经费配置方式,逐步减少或合并竞争性科技计划,加大对国立科研机构和大学重要研究基地的稳定支持,应该是下一轮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重点。
12-15

科研经费的管理应该遵从科研劳动的特征

摘要:焦点:对于国家研究课题经费使用问题,在批评一些科研人员经费使用不当甚至严重违规行为的同时,也要看到现行的科研经费使用制度存在的缺陷。由于这些制度缺陷的存在,目前已经出现,已成名的、最有经验的科研人员不愿意申报课题的现象。
16-18

回归“以人为本”,还需降低“关系成本”对科研人员的干扰

摘要:焦点: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回归“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推进科技经费管理改革迈出关键一步。但与此同时,如何改善被“关系”所绑架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改变急功近利的科研风气,还需要付诸更多努力。
18-20
科学与社会杂志论坛科研经费管理

科研项目间接费用信用挂钩政策之我见

摘要:2014年3月,我国政府颁布了关于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文件,即《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提出了“间接费用的核定与项目承担单位信用等级挂钩”的改革思路。本文对这一改革思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议。
21-28

科研经费是手段还是目的?

摘要:本文从微观层面上分析了经费管理的赢者通吃、赢者诅咒两种现象,并从宏观上探讨了经费作为政策工具的两种作用模式。本文提出应改变经费当前作为科研目的的状况,使其回归至手段与工具的定位。
29-3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典型国家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为规范科研计划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的管理上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现有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成因,借鉴了国际上一些典型的科技发达国家的相关做法,希望对我国的政策研究提出一些启示。
36-44
科学与社会杂志STS理论与方法

关于STS领域中对“地方性知识”理解的再思考

摘要:近来,关于“地方性知识”问题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不同的学者对于“地方性知识”概念的理解并不一致。基于不同的立场,这仍然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本文以STS领域的研究为限,对某种将人类学的地方性知识和科学实践哲学的地方性知识相区分并给予不同评价的观点,以及科学实践哲学的一些相关看法进行了商榷,认为“地方性知识”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知识,并不与普遍性构成对立,而是支持了科学的文化多元性的观点和文化相对主义。
45-58

拉图尔的学术贡献及影响——基于科学计量学的视角

摘要:拉图尔是当代著名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巴黎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开创了科学知识生产的实验室研究和人类学研究范式,和卡龙等人提出了著名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它在科学技术学领域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本文以他的两部代表性著作——《实验室生活》和《行动中的科学》——为案例,通过科学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拉图尔的学术贡献和影响,尤其是在“科学知识生产”研究领域的贡献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59-72

再探案例研究的类型

摘要:选择一种可操作的案例研究模式已经成为研究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工作。基于方法论视角,根据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本研究发现现有的案例研究模式分类缺乏综合考虑研究者的主观需要、客观条件、实证研究逻辑及其技术路线等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首先探讨了当前案例研究分类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其次,分析了研究者的主观需要与客观条件以及实证研究逻辑给现有案例研究分类带来的冲击。最后,基于方法论的功能主义视角,将案例研究划分为基础理论建构模式、理论确证模式、理论建构与确证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三种,以供案例研究者参考。
73-85
科学与社会杂志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

高校教师工作与科研时间的性别差异及其中介效应分析——基于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数据

摘要:本文利用2011年“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时间利用状况调查”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造成高校教师工作时间尤其是科研时间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高校教师不仅在教学、科研和总工作时间上存在性别差异,而且在睡眠、家务劳动这些非工作时间上也存在性别差异,这些差异在控制了年龄、婚育、学历、职称、机构类型的情况下依然显著存在;第二,非工作时间尤其是家务劳动时间的性别差异,是工作总时间和科研时间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务劳动作为中介于性别与工作时间/科研之间的解释机制是显著的。上述发现意味着,对于高校教师群体而言,家庭内部不平等的性别分工延伸并影响着职业领域的性别不平等。
86-100

独身女性无伴侣生育的社会困境——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与社会需求的契合问题探究

摘要:生育权是公民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随着人类辅助性生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大龄未婚女性群体规模的迅速增大,大龄未婚女性通过辅助性生育技术保障生育权的社会需求随之出现。文章围绕独身女性辅助性无伴侣生育遭遇的现行生育政策排斥、伦理正当性诘问、孩子权利损及等三大核心障碍,反思、探索破解之径,并提出从政策上承认大龄未婚女性生育权、改善辅助性生育技术扩散的社会条件、全方位保障人工非婚生孩子合法权益三大对策。
101-112

中药配方颗粒现代科学身份认证之困境——以行动者网络为视角

摘要: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有关剂型改良的一种具体尝试,30年来被广泛使用却至今未获得研发者所期待的现代科学身份。从行动者网络理论看来,这一现象的实质是围绕配方颗粒身份塑造的转译链之坍塌。这种坍塌可归因于中西医学范式的深层差异;也由于特定文化事件对配方颗粒之“形式先进”的不恰当借用;特别是我国尚待完善的监管体制往往是以政策性推动为主,而不是独立的科学研究,来界定中药配方颗粒的现代科学身份的做法。
113-126
科学与社会杂志争鸣

浅议“出思想”的三个方面

摘要:中华民族曾为人类文明做出伟大的贡献。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孔子、墨子等先哲为代表的多种学术流派自由争鸣,提出了长期影响社会发展的深刻思想。战国时期以来,中国先贤做出了诸多重大发明创造,发展了自成体系的科学知识。
127-130
科学与社会杂志评论

技术时代我们如何养活自己?——《追问膳食:食品哲学与伦理学》评述

摘要:近年来,化肥、农药以及各类食品添加剂等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在增加农业产量、改善食品功能特性、促进农业和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值得高度关注和警觉的问题:水土污染、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锐减、食品不安全以及农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等。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集中爆发,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不得不直面“舌尖上”的问题和“餐桌上”的责任。
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