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社会杂志社
分享到:

科学与社会杂志

《科学与社会》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季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世界科学界、可持续发展、科学文化、科学评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 国际刊号:2095-1949
  • 国内刊号:11-1009/G3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318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912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学与社会 2013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与社会杂志论坛干细胞伦理

干细胞研究及临床应用的伦理分类管治

摘要:分析了干细胞的种类不同所涉及伦理问题的差异性以及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的社会环境。强调干细胞研究及临床应用伦理共同体的责任、管理缺位的危害性。探讨建立既能促进干细胞科技发展,又能保护研究者、病人和受试者各方权益的机制的必要性。
1-7

从中国“干细胞治疗”热论干细胞临床转化中的伦理和管理问题

摘要:本文试图对我国(大陆)21世纪初开始并流行至今的“干细胞治疗”热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概览,并对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做出初步的解释,同时讨论了干细胞临床转化中的临床伦理、研究伦理和管理问题,最后扼要总结了我们从中应该吸取的几点教训。
8-25

干细胞临床研究和治疗的伦理、道德及法律问题探讨

摘要: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给人类多种重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已成为当今最受瞩目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但同时干细胞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受到了伦理、道德和法律方面的冲击。本文重点分析了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尤其是干细胞技术与产品带来的伦理争议,深入探讨我国应如何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并关注其它需要重视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有助于推动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和治疗的健康发展。
26-36

干细胞治疗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考量

摘要: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干细胞治疗作为新兴的科学技术,为各种难治性疾病的治愈带来了新的希望。干细胞因其活细胞的特性,其临床转化路径与管理法规的制定与以往不同,笔者分析了国内外干细胞疗法的研究及临床转化发展进程,从技术进步与满足社会需要的角度思考了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的干细胞临床转化。
37-45

把握科技与伦理的平衡——和干细胞专家讨论几个问题

摘要:通过对“干细胞治疗乱象”的分析,指出科技与伦理已不由自主地纠结在一起,成为“命运共同体”。伦理规范必定既有肯定又有否定,不能只从消极的一面理解伦理的约束作用。要充分发挥科学家在伦理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努力实现科技与伦理的平衡。
46-53

干细胞研究中的伦理、法律、社会问题及科学共同体的责任

摘要:干细胞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中关注度较高的前沿领域之一,不仅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生命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未来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引起各国政府、科技界和公众的高度关注。但由于技术自身的风险以及价值冲突等原因,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伦理、法律、社会问题。作为掌握“知识资本”的科学共同体,如何应对干细胞研究领域中的伦理冲突、践行自身的责任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首先总结了干细胞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从干细胞的来源、干细胞研究中的操作以及干细胞临床转化等三个过程梳理和归纳了干细胞研究和应用过程中的伦理、法律、社会问题(ELSI),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和技术发展等两个阶段总结了科学共同体应当在获取材料、细胞处理与加工、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传播等六个方面承担相应的责任。
54-62
科学与社会杂志STS研究STS前沿进展与回顾

表征与建构:两种理念还是一种实践?——研究的方法论之争

摘要:表征危机与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拉开了研究的方法论之争的新序幕。表征与建构都为人类理解把握世界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但它们各自也都面临诸多困境和风险。知识既非对客观实在的准确再现,亦非完全社会建构的结果,而是研究实践的产物。只有将表征与建构两种理念纳入到一种知识生产实践过程中来理解,才能真正规避知识生产的内卷化难题。表征与建构遵循着“问题化一科学化一社会化一客观化”的实践逻辑推动着知识的阶跃式增长,这为实践取向的社会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释,也为表征与建构之争的终结开启了希望。
63-74

从库恩的科学哲学谈起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库恩的生平和他的5部著作,他对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转向的贡献,他提出的范式、科学共同体和不可通约性等基本概念,他的真理观和实在观,以及他对科学知识社会学中强纲领的批评。本文也提出了库恩的科学哲学的不足之处,即只限于基础性的自然科学的哲学,没有涉及应用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哲学;只限于认知,没有涉及变革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没有探讨实践理性和交往理性。
75-85
科学与社会杂志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

车库生物学:挑战与规制

摘要: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公众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研究成本的某种程度的降低,为车库生物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但车库生物学的非专业性、私密性、非建制化的特点,也使得对其的管理和规制面临着一系列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我们有必要从社区自律和国家法律两个层面加强管理,使其发展更加符合社会进步的需要。
86-96

互联网技术创新的社会逻辑:以博客为例

摘要:如何有效地开展互联网技术创新进而使我国从互联网大国成为互联网强国,是互联网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博客技术为例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创新演化及各种角色参与建构的过程。研究发现,以博客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并不是技术专家构思的产物,而是直接反映了用户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建构社会关系的内在需求。
97-109

唐敖庆谱系与福井谦一谱系比较研究

摘要:学术谱系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科学的内部结构、运行方式以及学术传统的理解。本文探讨了唐敖庆谱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其成果产出进行了系统描述,并将之与日本福井谦一谱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唐敖庆谱系的产出高峰期约晚于福井谦一谱系15年,且成果产出和杰出人才产出均低于后者,而导致这种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学术自主性的匮乏及外部因素对学术方向的影响。
110-123
科学与社会杂志书评

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实践唯物论”——《当论的实践转向》评述

摘要:将科学理解为一种实践过程,是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论(STS)领域“实践转向”的核心主张,这一转向对既有的STS研究进路带来了深刻的挑战与影响。“学术新视野·当代科学技术论译丛”收入了在这一转向过程中领军人物的代表性著作,包括西奥多·夏兹金、卡琳·诺尔一塞蒂纳等人主编的论文集《当论的实践转向》,布鲁诺·拉图尔试图从哲学层面阐述其科学社会学和科学人类学研究的《我们从未现代过》,迈克尔·林奇聚焦于以常人方法论对科学实践进行社会学解读的《科学实践与日常活动》,以及约瑟夫·劳斯致力于从哲学上理解科学实践的《涉入科学》。这些著作的引入,有助于拓展与深化我国学界的研究视野,推动我国STS研究范式的不断完善。基于此,本刊组织了该套译丛的书评,本期先行刊登其中两篇,以飨读者。
124-130

与拉图尔一起生活在非现代的世界之中——评拉图尔的《我们从未现代过》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拉图尔以独特的法国背景进入“科学论”(Science Studies)领域。在《实验室生活》中,他的法国性体现在将建构主义推进到了本体论,并引入了话语分析维度①;在《细菌:战争与和平》(英文版译为《法国的巴斯德化》)中,他将符号学推进到方法论层面,提出了“追随行动者”的口号;而《行动中的科学》则可以视为对这种方法论的一个应用成果。
131-136

《科学与社会》编委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

摘要:2013年3月15日,《科学与社会》第三次编委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曹效业主编主持,杨叔子主编和许智宏院士、赵忠贤院士、王越院士等编委,以及编辑部工作人员等20余人出席了会议。李真真常务副主编代表编辑部,向编委会汇报了2012年度期刊工作的总体情况。过去一年,《科学与社会》坚持办刊宗旨,注重稿件质量,强调刊发内容的思想性、学术性和专业性。此外,为加强学科建设,我刊作为主办方之一,为2012年9月举行的“第四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构筑了交流平台,并在宣传和发行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13年,编辑部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栏目内容设计,增强规范化管理,提高刊物的影响力。
F0003-F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