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社会杂志社
分享到:

科学与社会杂志

《科学与社会》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季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世界科学界、可持续发展、科学文化、科学评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 国际刊号:2095-1949
  • 国内刊号:11-1009/G3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318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912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学与社会 2012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与社会杂志特稿

地球科学的革命——纪念大陆漂移学说发表100周年

摘要:今年是德国气象学家、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930)发表大陆漂移学说100周年。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开启了20世纪地球科学革命的序幕。
1-12
科学与社会杂志论坛

科研成果评价如何更有利于科技发展

摘要:一、科研成果评价之诟病——以论文论“英雄” 如何评价科研成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他对科研人员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一段时间以来,用科研论文的数量、刊登的刊物以及引用率为依据,是流行的做法。但这一做法,已引起越来越多的质疑。
13-18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可能需要换个思路

摘要:这些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有了很大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列出很多成就和数据加以佐证。这归功于改革开放,也是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当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自从提出“钱学森之问”,人们更进一步反思不足。其实,除“钱学森之问”外,还有“周光召一问”,即为什么这些年来我们没有做出多少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原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如果说钱问主要指向教育,则周问主要指向科技,
19-27

障碍、协调与国家科学顾问委员会——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些思考

摘要:科技体制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如何切入也是见仁见智。但是,在众多争议背后,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从现象上看,不论从中国科技体制的建制规模、投入总量、以及人员数量等方面来看,都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科技大国,然而,就实际贡献而言,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们不是科技强国。表现与预期的差距如此之大,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28-33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效需求明显增加,科技体制中一些新的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有针对性地为破解这些体制和机制障碍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各个部门都在围绕大会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制定相应的落实措施。我认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要点就是加强企业主体的创新能力建设和协同创新。
34-36
科学与社会杂志STS研究

后默顿时代科学社会学述评

摘要:目前国内关于科学社会学的推介以默顿学派的理论为主,但对默顿之后科学社会学的发展没有进一步的追踪,而是转而关注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仿佛默顿科学社会学彻底消亡了。事实上,默顿科学社会学虽然在STs领域被彻底否定,在社会学内部也属于边缘化方向,但其学术价值在公共政策领域和经济管理领域得到充分的承认和应用,近年来可见度正在逐步提高。本文试图对科学分层方向、科学合作方向、科学对经济的影响及衍生研究方向做一梳理,以促进后默顿时代的科学社会学在其本源学科的发展。
37-59

默顿与科学社会学——科学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摘要:科学社会学在美国已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跟罗伯特·R.默顿的开创性研究是密不可分的。默顿所创立的科学社会学功能分析范式曾一度在这个学科占主导地位,开创了科学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黄金时期”。本文结合科学社会学在美国的建立与发展,回顾默顿传统研究范式的形成及其后来面临的挑战。
60-72

女性主义与SSK的科学编史学共性分析

摘要: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对女性主义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科学史理论和经验研究进行简要分析,认为二者在科学编史学层面上具有如下一般共性:均以建构主义科学观作为编史基础和前提;均采取批判编史学的立场,对关于科学“内部史”与“外部史”的区分、辉格式的编史原则及“进步主义”科学史观进行了批判。
73-81
科学与社会杂志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

从信息鸿沟到虚拟见证:网络公共领域何以可能

摘要:哈贝马斯认为,启蒙运动中的咖啡馆提供了平等性这种公共领域形成的首要属性。然而在信息社会中由区隔所造成的话语权的不对称,却使得平等成为网络公共领域形成中最需要被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公共领域在东西方产生的起源指出,“弱者的武器”和“差序格局”等社会的结构性特征所导致的地方性“小圈子”是制约中国的传统,乃至网络公共领域产生的主要原因。而要跳出从个体性到群体性的魔咒,就只有如虚拟见证一般,通过脱下社会身份的先验性外衣实现在匿名性下无限的团结。也只有通过微小但无限的“我”,才可能以其同的“网民”之名,战胜强大但有限的网络精英,从而以一种涓滴之势和平地推动网络民主化。
82-97

通讯技术在大国战略中的作用——以19世纪末电报为例

摘要:19时期后期,随着电报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报作为一种新的通讯手段在大国战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电报技术作为战略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国家的战略目标;在帝国主义时代,西方各国都将控制本国与海外的电报通讯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在实现国家扩张的过程中,电报不仅提供了战略途径,而且刺激了各国进行殖民扩张。
98-109

默顿在科学社会学领域的贡献及影响——基于对默顿文献的科学计量学分析

摘要:默顿在科学社会学这一领域曾做出了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贡献,其代表性著作《十七世纪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和《科学社会学》被引上千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为其后的科学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和信息可视化的分析方法,选取了默顿在科学社会学领域的五个代表性著作或文献,通过图谱的方式分别展现默顿在科学社会学领域的学术贡献和影响。
110-123

《科学技术政策译丛》评介

摘要:西方科学技术政策研究经历了萌芽、发展和成熟阶段,现在已经演变成为一个涵盖多学科的前沿领域,产生了众多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著作。科学技术政策涉及了政府管理、教育政策、税收政策、贸易政策、人才政策、信息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还与产业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国家竞争战略等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来,西方科学技术政策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不仅改变着传统科学研究的模式,而且促进了公众与科学技术人员以及政策制定者的互动,进而推动政策研究前沿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新特点和新进展需要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
124-124
科学与社会杂志书评

透视同行评议之黑箱——《难有同行的科学:同行评议与.美国科学政策》评述

摘要:一 随着“小科学”演变为“大科学”,以及科学事业与国家目标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尽的前沿”与“有限的资源”的矛盾越发突出,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变得愈加复杂和微妙,导致同行评议(peer review)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同行评议本身存在的或由其引发的一些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乃至激烈争论。
125-128

“新生代”的研究及其意义——评《塑造科学与技术政策:新生代的研究》

摘要:60多年以前,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和参议员基戈尔(Harley Kilgore)之间的争论直接影响了国家科技发展的思路,也引发了随后数十年对于国家科技政策的持续讨论。此后,包括布鲁克斯(Harvey Brooks)、温伯格(Alvin weinberg)、
129-131

突破精英科学时代的知识生产方式——评《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

摘要:在20世纪末期和新世纪之交,知识经济的理论研究如火如荼,提出了在工业化文明后的新社会组织形态和文明形态,普遍认为知识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运行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广义的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核心增长要素的经济形态,知识成为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克服经济滞涨局面的关键因素。因此,广义的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生产要素的经济理论。在狭义的知识经济理论中,重点关注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关注知识生产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当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增长要素的时代,
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