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社会杂志社
分享到:

科学与社会杂志

《科学与社会》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季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世界科学界、可持续发展、科学文化、科学评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 国际刊号:2095-1949
  • 国内刊号:11-1009/G3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318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912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学与社会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与社会杂志论坛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兼论“第六次科技革命”问题

摘要:201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何传启教授等人,将其有关“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研究成果公布,引起了一些相关的讨论,也引起了一些院士们的关注。然而,作为传统的科学史概念的科学革命,在学术上历来是有些不同理解的。本文即尝试从科学编史学的立场出发,就科学史研究中有关科学革命的观点,结合新近出现的有关“第六次科技革命”的说法,做一些分析与讨论。
1-7

关于科技革命

摘要:谈论即将到来的新科技革命已渐成气候。科技革命一定会到来,这样说似乎合乎时宜;科技革命也许不会马上到来,好像就有点不合群。讨论这样的问题,既要历史地看,也要讲求科学技术的内在逻辑,还要考虑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影响。
8-15

《科学与社会》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

摘要:2012年2月2日,《科学与社会》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由期刊主编曹效业主持,杨叔子主编和许智宏院士、甘子钊院士、刘兵教授、穆荣平研究员等编委,以及编辑部工作人员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15-15

新技术革命的支柱——新一代信息技术

摘要: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的经济危机对应着一次重大的科技创新,而每一次科技革命的爆发与扩散,都会引发整个经济社会结构的大变局。面对当前全球性危机的冲击,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已经把经济复兴的希望寄托在科技创新上。一场影响重大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开始。中国作为有希望最早走出经济衰退的发展中大国,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紧迫的形势,提早部署,重点安排,把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同调整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16-21

科技革命及其对国家现代化的推动刍议

摘要:科学技术是最具革命性的力量,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15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自强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变革,提出过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口号,不断实践着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的理想。国人对科学技术怀有许多期许,为近代科学未在中国产生而遗憾,期盼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希望为科技发展做出可获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等声誉的贡献。
22-32
科学与社会杂志科学之美

试论工程科学之美——从吴仲华先生创立的叶轮机械三维流动理论谈起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清楚地表明,人对美的认识是有共同性的。“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则明确地指出,人对美的认识是有差别的。一个科学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感受到的科学之美,与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美,是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的;而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所感悟到的科学之美,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在数学和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里,人们比较容易体验到科学之美。
33-40

解读“大道至简、大美天成”

摘要:如果用百度搜索“大道至简”这个词,可以发现很多关于“大道至简”的条目。有些条目说“大道至简”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经仔细查证,我发现《道德经》里并没有“大道至简”这几个字。其实“大道至简”是后人根据老子的哲学思想总结出来的,意思是“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同样,“大美天成”也不是庄子的原话,是后人从庄子的名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中引伸出来的。
41-45
科学与社会杂志STS研究

“强纲领”、科学主义及其他

摘要: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引导了科学论中的一场巨变,尽管这场巨变有时被描述为从“作为知识的科学”向“作为实践的科学”的焦点转移,但其核心是知识观的变革。强纲领的“科学主义”立场,与理性主义科学哲学的争论以及晚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社会学含义,构成了理解社会定向的新知识观的主要切入点。
46-55

ELSI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摘要:ELSI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在美国ELSI研究计划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并进入了社会公众视野。2000年之后,ELSI研究呈现出更加全面和体制化、专业化的发展态势,成为一个重要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ELSI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伴带各种实际或潜在的社会影响的必然结果,也是学界萌发科学治理理念并付诸实施的体现。随着科技快速进步、科技与社会关系日益紧密,ELSI研究也将进一步向更加具有前瞻性、体制化、专业化以及全球化视域的方向迈进。
56-68
科学与社会杂志科学传播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推广:不只是食品安全性问题——对两个大众传播文本的比较分析与思考

摘要:本文以两个大众传播文本——美国分子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的《DNA:生命的秘密》和法国独立导演玛丽一莫尼克·罗宾的《孟山都眼中的世界》为样本,结合具体个案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二者在相同问题上的不同观点以及其中所体现出的视野、立场分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有关转基因作物商业化传播问题,并认为,对于我国目前围绕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讨论,《孟山都眼中的世界》一书在视角、内容与写作方式上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69-81

让科学的坚果啃起来更容易些——科学松鼠会的传播话语方式探析

摘要:本文以科学松鼠会网站为个案,应用传播学“传-受-反馈”模式、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国内的科学传播现状及其效果,对科学松鼠会的传播话语进行分析,从中寻找其特有的话语方式,探讨其中利弊,为科学传播如何有效的使用话语方式提供一种参考。
82-89
科学与社会杂志科学的社会研究

大科学计划与当代技术创新范式的转换

摘要:2003年,美国学者切萨布鲁夫提出著名的“开放式创新”概念。他借用科学哲学中“范式转换”的概念,阐述了当代技术创新正在发生的新变化。以科学历史主义的视角考察这一范式转换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大科学计划的实施对工业技术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改变了工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工业技术知识的生产、分布、传播和市场化等各个重要环节,改变了大学的形态,推动了由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的范式转变。
90-98
科学与社会杂志争鸣

目前无虑以后堪忧——关于我国粮食安全之我见

摘要:“无粮不稳”、“无食必反”,如何科学和客观地判断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是件极重要的事。我不赞同《安全,但要转变发展方式——粮食安全之我见》(以下简称《安全》)一文的主要观点,鉴于粮食安全问题是民生之本,所以我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
99-102

书评

摘要:【编者按】“决策科学化译丛”是中国第一套系统研究科学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的译丛。该译丛收入了当前国际科学咨询领域较具影响力的10本著作,包括:国际组织可持续发展科学咨询调查分析委员会著的《知识与外交:联合国系统中的科学咨询》;(美)史密斯·布鲁斯著的《科学顾问:政策过程中的科学家》;(加)布鲁斯·德恩、特德·里德编的《充满风险的事业:加拿大变革中的基于科学的政策与监管体制》;
103-103
科学与社会杂志书评

解析科学顾问成败之谜——《科学顾问:政策过程中的科学家》评述

摘要:合法性(1egitimacy)与合理性(rationality)是政治决策无法回避的两个基本问题。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通过具有最高智慧和理性的“哲学王”担任国家最高统治者的方式,试图将这两个问题一并解决;中国古代的政治理想则是“内圣外王”的明君和经由科举入仕的官僚共同治理国家,从而达到政治合法性与合理性的高度统一。
104-108

科技与政治的共生——评《自然的设计:欧美的科学和政治》

摘要:随着20世纪后期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与生物技术的广泛运用,生物学与政治史无前例地遭遇在一起。在工业化国家里,关于转基因生物、克隆、干细胞、动物专利授权以及新生殖技术的争论,充斥媒体头条与政策议程之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西方国家在面对遗传学发展与生物技术创新时,表现出巨大分歧。这些分歧存在于法律和政策以及伦理分析之中,明显妨碍了全球的自由贸易、科学咨询以及在人类尊严方面的相互理解。何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分歧?这是当代学者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
109-111

科学家应该如何参与决策?

摘要:科学技术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社会发展关切的各种决策都不同程度地与科学技术问题相关,科学和技术知识成为了一种用于决策的重要资源,科学家也成为当代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角色。科学在政治和政策中有什么作用,科学家在政治决策中扮演何种角色,这些问题在当代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科学顾问的身份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挑战。
112-114

在科学与公众交互的“公共空间”

摘要: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之兴起,无论是自然科学家还是哲学家,对于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与辩论,就未曾停息过。其中,由海尔格·诺沃特尼、彼得·斯科特、迈克尔·吉本斯三人合著的《反思科学:不确定性时代的知识与公众》可谓是近年来的一本集大成之作。该书“去其两端而执其中”,综合了各学派的论点,充分体现了欧洲学者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同时作为三位作者的合著,思考更加缜密和体系化,而不是编著或者如个人论文合集之类的集体合作产物。
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