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社会杂志社
分享到:

科学与社会杂志

《科学与社会》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季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世界科学界、可持续发展、科学文化、科学评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 国际刊号:2095-1949
  • 国内刊号:11-1009/G3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318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912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学与社会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与社会杂志论坛

安全,但要转变发展方式——粮食安全之我见

摘要:“民以食为天”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数千年惠及吾国吾民。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不渝,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并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基本国策。但如何科学和客观地判断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是件不容易的事,文化、政策以及社会大环境都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1-7

依靠科技自主创新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摘要: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未来,在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发展和人口增加的态势下,我国粮食需求增长及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张的趋势不会逆转,粮食增产的刚性需求不会改变。十七大报告强调“我国必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8-16

产业结构调整与粮食生产

摘要:“民以食为天”,这是出自《汉书·郦食其传》的古训,一直为人们所重视,且为无数历史事实所证明。“食以粮为先”,也是有名的成语,近来却似乎逐渐被一些人所淡忘,这反映在两种现象上:一种是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大重视主食;另一种是粮食生产经济效益低,有些人设法将粮田改种其它作物,甚至将耕地挪作它用。
17-22

加强光能高效利用机理研究的战略意义

摘要:一、光合作用产物是地球上生物质的唯一来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它为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提供有机物、能量和氧气。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是大气中氧气的最初来源。
23-27

丰歉之年的先知——粮食产需预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就曾说过“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我国有着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粮食自给自足不仅稳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世界和平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28-33

中国农业科研体系发展与改革:政策评估与建议

摘要:过去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科研体系在改革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农业科研体系改革是~项未竞的事业,要建立新时期的国家农业科研创新体系,还需进一步地改革。
34-40
科学与社会杂志STS研究

科学史:学科独立与学术自主

摘要:检视职业科学史家追求学术自主的历程,就所涉及的学科元问题以及学术纲领的重建问题,陈述见解。指出传统的学术自主概念是先天的、排他的,在日益开放的当代学术条件下,科学史家必须更新学术自主的概念,并通过深刻的历史反思、积极的史学实践探索和耐心的对话,扩展科学史的向度空间,推进综合科学史的发展,维护学科独立,追求学术自主。
41-61

摩西低桥与技术产品政治性

摘要:1980年,温纳提出摩西低桥案例,指出该天桥暗含着纽约城市规划者摩西的政治意图——限制公共汽车通过该桥,制约穷人和黑人使用琼斯海滩。这一技术产品政治性的新理解加深了对技术中立性的质疑,如技术工具性是否意味着工具无价值载荷,“技术双刃剑”是否意味着技术中立性。另一方面,过去30年围绕着摩西低桥的解释发展出了生态版本、交通法规版本、汽车时代的先见之明等多版本,折射出技术与社会多元的复杂关系。
62-71

试论公共领域科技评估中的几个关系

摘要:针对当前社会上对科技评估存在的不同认识,本文从公共领域科技评估中的几个关系入手,分析了这些关系的内涵与变化、误区与原因、以及对科技评估实践带来的影响。本文还从科技评估制度建设角度,对处理好这些关系提出了相关意见。
72-83

政策过程与政策质量

摘要:近年来,科技政策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依据科技政策的特殊性,提出政治与知识结合的ICD3PA模型描述政策过程,探讨政策过程与政策内容的互动关系,讨论了政策质量的五条标准,提出从完善政策过程入手改善政策内容、提高政策质量。
84-95

国外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评价

摘要:近些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日益引起了国外的关注和研究。本文评述国外关注中国科学技术的哪些问题,分析为什么会关心这些问题,探讨国外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长处和短处的评价,提出未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要进一步放宽国际视野。
96-108

从技术的社会型塑看中国的三网融合

摘要:三网融合是一次重要的产业变革,也是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一次整合创新。本文以技术的社会型塑理论为依托,分析了我国三网融合的动力机制及其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和地方性,在此基础上尝试探讨为什么要进行三网融合、我国三网融合的困境以及如何走出困境这三个问题,为有效推进我国三网融合创新的实践活动提出了理论依据和策略建议。
109-119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经典译丛”精要

摘要:科技政策和管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多学科研究领域,具有“经世致用”的特性。科技政策和管理科学在其几十年发展历程中,融入了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到数学和物理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自然科学诸多学科的“营养”和睿智。发达国家在率先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中,
120-121

技术进步必将引发公共领域的变革

摘要:如果观察过去十年通讯和计算机网络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任何人都会惊异地发现它们已经完全改观了中国社会,特别是在社会的公共领域。毋庸置疑,公共领域的运营者——政府也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122-124

全面认识转基因技术引起的分化、对立和冲突

摘要:2003年,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托马斯·伯纳尔教授出版了《基因、贸易和管制:食品生物技术冲突的根源》。在该书中,他以社会学家的使命感,从政治学、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角度,对转基因技术在欧盟、美国和其他国家中的发展情况,
124-127

改变政治权力结构的互联网

摘要:布鲁斯·宾伯(BruceBimber)教授可以说是研究“社会性媒体”(socialmedia)与政治关系的技术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美国著名专家。他在获普赖斯奖的著作《信息与美国民主:技术在政治权力演化中的作用》中,对技术与政治权力间的复杂关系做出了详尽的描述。
127-130

完整刻画知识经济的历史起源与演化进程

摘要: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史教授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是颇负盛名又正当壮年的经济史学者,长期研究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经济史。
131-133

在政治与科学之间拓新科学政策研究

摘要:非此即彼或彼此对立的“两分法”是人们熟视无睹的思维方式,也是学术研究中习以为常的分析方法。在许多人看来,政治与科学或许就属于互不搭界或彼此对立的不同领域,如同国人眼中的利与义或西人看待世俗和宗教。
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