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Science & Culture Review

  • 11-5184/G 国内刊号
  • 1672-6804 国际刊号
  • 0.1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科学文化评论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文化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科技与社会、科学与人文、学术沙龙、书评·书介、人物·访谈、纪念樊洪业先生:回忆与追思

科学文化评论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科学与人文
20世纪中国理论物理学发展缓慢的原因5-16

摘要:20世纪中国理论物理学发展的速度明显落后于技术物理。早期出国学习理论物理的人少,留学回国的老一辈物理学家中缺乏真正的大师,国家对理论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政治运动对科学理论研究产生了干扰作用,这些都是导致理论物理学发展缓慢的原因。

论蔡元培的科学观17-36

摘要:作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具有自己的科学观。其中涉及科学的概念和起源,科学的功能和科学万能,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普及,科学与其他学科或门类的关系。本文对其科学观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扼要的评论。

传播者的作用 来华传教士对日心说的态度37-49

摘要:日心说提出后在西方反响巨大,但传入中国的历程却缓慢而曲折。知识传播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知识传播者的作用非常关键。由于传教士受知识背景、教会禁令、新旧理论冲突、传教的实际需要等各种因素所限,对日心说在中国的传播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策略,进而影响到中国人对日心说的接受。本文以利玛窦、阳马诺、邓玉函、汤若望等相关传教士为例,针对传播者这一重要的传播环节来探讨为什么日心说没有在中国顺利传播。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科技与社会
青蒿素类药物走向世界的序曲50-68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家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研制青蒿素类药物的曲折历史。中国科学家从药用植物中发现青蒿素并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后,将各种高效、速效的青蒿素衍生物向国际公开,寻求国际合作以造福更多疟疾患者。为什么这项国际合作没有能够成功,其中有科技体制方面的问题,但更多的是中国自身产业化能力的缺失以及对某些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通过分析这段历史的经验教训,希望能够为以后中国药物研发之路提供一些借鉴。

新中国地方科学工作方针的初步确立69-83

摘要:本文主要勾勒了1956年前后地方科学工作方针初步确立的过程,分析指出地方科学工作,是在地方对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政治热情,以及国家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工作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地方科学工作方针初步确立的过程,是国家战略需要与地方需求之间冲突调试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央与地方在科学领域的权责划分及关系确定的过程。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人物·访谈
“家国情怀”和“人本情怀” 痛悼李佩先生仙逝84-92

摘要:2017年4月26日,在李佩教授(1919—2017)去世百日这天,郑哲敏、戴世强、郭传杰、高登义、武际可等数十位资深学者齐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朗诵自撰诗文等方式怀念这位可敬的老人,场面十分感人。李佩教授年轻时为国家和平而奔走于国共之间,中年时教导、抚慰了众多的学生和同事,晚年时更是组织举办数百场讲座或座谈会,为中关村地区的学者提供了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无形中成为中关村科学老人中的核心人物。李教授百日祭诗文即将结集出版,本刊从中选用两篇长文,以纪念这位集善良、美丽和求真精神于一身的老人。

平凡而又光辉的一生 忆李佩93-98

摘要:李佩先生2017年1月走完了她漫长而又曲折的人生道路。她的辞世在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科学院)内外、乃至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人都为这位世纪老人的逝世感到难过和惋惜。她所在的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她组织了隆重的告别仪式,备极哀荣。

杜布瓦-雷蒙及其生物物理学理想99-110

摘要:19世纪中叶德国生理学逐渐兴起,这段时期涌现了一批具有革新思想的生理学家,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德国电生理学派的开创者——埃米尔·杜布瓦-雷蒙。在杜布瓦-雷蒙看来,生理学应当独立于解剖学与形态学研究,成为一门科学的"生物物理学",其著作《动物电研究》的序言可以被看作是这一理想的有力宣言。本文基于杜布瓦-雷蒙的传记、书信与专著等材料,概述了杜布瓦-雷蒙的成长教育经历和科研创新,试图分析他"生物物理学"理想的形成与实践。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学术沙龙
评何祚庥院士对中国建设大型对撞机的意见111-115

摘要:《知识分子》2017年1月25日刊登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何祚庥院士对中国建设大型对撞机的意见。此长文分六大部分。本人仔细拜读了何院士的文章,并与许多同事和朋友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都深感失望。文中充满与事实相差甚远的描述和错误的主观臆断。一些同事和朋友鼓励本人对何院士的文章做一个述评。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粒子物理研究和关心中国建设大型对撞机的研究人员,本人觉得确实应该让公众对相关物理部分有一个正确了解,将事实与臆测作必要的区分,以免误导。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书评·书介
科学实践中的视觉表象 评《描绘的技术与科学的形态》116-124

摘要:科学研究文献中除了日常阅读的文本,还有着各类表现了丰富内容的图像。《描绘的技术与科学的形态——科学·图像学的世界》一书呈现于读者的是以图像形式表达的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不仅对图像的涵义内容进行解读,而且探讨了所被描绘的历史背景。围绕科学实践活动中对视觉表象的运用进行叙述,力图再现一幅幅鲜见图片背后的故事。

瑞兰兹夫人的“公家书房”125-128

摘要:英国曼彻斯特市中心,现代高楼栉比鳞次的丁斯盖特(Deansgate)大街上,有一座红褐色看似老旧的维多利亚哥特风格建筑,那就是闻名遐迩的瑞兰兹图书馆(John Rylands Library)。该馆曾在英国私人图书馆中排名第三,现归曼彻斯特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