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科技中国、科学与人文、科技与社会、学术前沿、人物访谈、读书评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
  • 国际刊号:1672-6804
  • 国内刊号:11-5184/G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0-184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13
  • 综合影响因子:0.092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学文化评论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特稿·专题

关于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历史的反思

摘要:本文回顾了最近100多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事业在中国发展的曲折历程,探讨了科技人才政策、科研项目管理问题和科技体制等问题对中国当代科技发展的作用。通过反思这一历史过程,我们得到了一些常识性却为人们所忽视的结论,希望对当前的科技工作有所裨益。
5-24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科学与人文

希腊化时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互动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阿基米德的数学与力学工作、安提凯希拉装置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人体生理学的兴起三大案例来说明,希腊化时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作为这一互动的结果,在传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出现了新型的应用性理论研究,突出表现为机械力学的发展,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希腊化时解自然并指导技艺的“实验哲学体系”。
25-39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学的两重性 以维萨留斯为中心

摘要:西方解剖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它明显地不同于中世纪,在如何看待盖伦时又分成两个时期,维萨留斯就处在这个分界点上。维萨留斯之前的解剖学受到盖伦的绝对影响;在他之后对盖伦进行全面批评的风气出现。就维萨留斯本人而言,他的解剖学也呈现了革新与保守的两重性。可以说,维萨留斯在解剖学上的认识过程就像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学发展的缩影,西方解剖学就是基于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发展的。
40-49

谁见幽人独往来 迪惠尔与噬菌体的发现

摘要: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噬菌体发现优先权之争。参与者分别来自法国、英国和比利时。最终尘埃落定则是在四十年代,美国的噬菌体群体的研究工作发表之后。时隔半个多世纪,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当年很多谜团的答案都已经成了生物学常识,但它所昭示的科学发现规律却历久弥新:突破性的成就,往往是由一些非正统的研究者作出的,因为他们最少受到既定理论藩篱的限制。然而这样的学者,又总要为其特立独行付出代价——科研群体组成中属于大多数的正统学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接受他们的观点。这一方面源于知识发展的惰性,毕竟他们的理论太超前了;另一方面也源于科研群体的门第观念。再伟大的学者也不可能超越人性,科学的世界里没有神。
50-59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科技与社会

清末中医对西药的批评

摘要:晚清时期,中医传统中的“番药”淡出,西药依托完全独立于中医的另一种医学文化走上前台。但中医界在鸦片战争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对此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对西药的批评仍是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延伸,只不过表现形式有所变化,甚至有人对经典做出了新的解读,将西药也包含在《内经》的框架之中。
60-68

弗莱克研究现状及其在中国的意义

摘要:路德维克·弗莱克,微生物学家。如今在国际上,他被广泛地认为是库恩思想的先驱和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但在国内却鲜为人知。本文通过梳理弗莱克的思想和前人对弗莱克的研究,浅析了其在中国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研究中的意义。
69-83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学术沙龙

1979年冬在瑞典的见闻与感触

摘要:1979年冬我有幸参加中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考察小组,和姚鑫、陈瑞明、王亚辉共四人,作为英国皇家学会和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客人赴英、瑞两国考察。转眼28年过去了,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真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事是当年做梦也想象不到的,例如如今不仅普通老百姓能够出国旅游,
84-91

两篇处女作的反响

摘要:“处女作”是摹状词。明知一个逻辑学者使用摹状词应当格外地讲究,我心中却认定我一生的学术创作是从两篇稚作开的头,两篇都是我的处女作。毕竟两篇稚作的发表相隔那么近,何况第二篇的酝酿比第一篇早好些年。
92-96

《“李约瑟问题”辨析》之澄清对陈方正教授答复之答复

摘要:拙文《“李约瑟问题”辨析——兼评“陈方正一余英时方案”》(简称《辨析》)发表于本刊2012年第5期,陈方正教授的文章《对“李约瑟问题辨析”的答复》(简称《答复》)发表于本刊2013年第2期。这两篇文章都主要涉及陈方正教授的著作《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简称《继叛》)。现就《答复》给以必要的回应。
97-107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人物·访谈

叶渚沛:中国化工冶金的开拓者

摘要:叶渚沛是著名冶金学家,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辞职辗转返回祖国,1958年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提出用化工原理强化冶金过程,为我国钢铁和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叶渚沛的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介绍了他在我国化工冶金等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辅以讲述他为支援抗战所做的有益工作。
108-118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书评·书介

图书信息

119-124

解剖学:科学、艺术、教育及其他(I)

摘要:本期封面与一个叫蒂尔普(Nicolaes Tulp,1593—1674)的荷兰人有关,他是17世纪的一名外科医生,原名皮特斯佐恩(Claes Pieterszoon),年轻时在莱顿学习医学,后来在阿姆斯特丹开业并获得声誉,踌躇满志的他遂以郁金香作为徽记并就此更改名姓(Nicolaes不过是Claes的变形,Tulp在荷兰语中是“郁金香”的意思)。
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