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Science & Culture Review

  • 11-5184/G 国内刊号
  • 1672-6804 国际刊号
  • 0.1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科学文化评论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文化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科技与社会、科学与人文、学术沙龙、书评·书介、人物·访谈、纪念樊洪业先生:回忆与追思

科学文化评论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科学与人文
华莱士和达尔文不同的“自然选择”之路5-17

摘要:华莱士和达尔文分享了共同发现“自然选择”理论的殊荣,虽然对性别选择、种间不育和人类起源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但二人在世时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自然选择”理论本身也存在着侧重的不同,后来的研究者们关注到了二人在“自然选择”理论中的微妙差异。对比华莱士和达尔文存在不同的出身经历和社会关系,以及不同的博物学动机和理论兴趣,能更好地理解两人在博物学实践中产生不同的习惯与方法。而二人在博物学实践中不同的习惯与方法,又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华莱士在标本采集中对种与属层面的关注,以及达尔文相关工作中对个体细节的关注。对比两人不同的博物学实践工作之后,展现出来的是两条完全独立的“自然选择”之路。

梭罗、海克尔与“生态学”一词的提出18-28

摘要:长期以来,对于“生态学”一词的提出者和提出时间存在不同的说法,一说为美国著名作家和哲学家梭罗,一说为德国博物学家海克尔,后者更为普遍,但前者也不乏拥护者。此外,对于海克尔最早提出“生态学”一词的时间也存在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是1866年,有人认为是1869年。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追溯,推翻了梭罗提出“生态学”一词的说法,并澄清了这一观点的来源,然后,通过对海克尔文献的回顾,确定了海克尔最早提出“生态学”一词的时间为1866年,最后分析了生态学发展早期与“生态学”一词共存的竞争性术语所导致的看法的混乱。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科技与社会
从玩器到科学——欧洲光学玩具在清朝的流传与影响29-49

摘要:17、18世纪,一批欧洲光学玩具通过耶稣会士等途径流传到大清国,不仅被带入宫廷,而且在民间也得到广泛传播。它们同眼镜、望远镜一起在清朝的社会文化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并促进了中国早期光学工业的诞生。更有趣的是,这些玩具最终还变成了科学研究对象,导致了一种独特的中国式光学系统的建立。

中西科学社团的交流(1949—1982)——以中国生物化学(委员)会为例50-72

摘要:在大量档案、回忆录和访谈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地再现了1949-1979年间中国生物化学(委员)会参与国际科学交流历程:1956年,经总理关心,加入国际生物化学联合会(IUB);1958年后,因IUB没有完全拒绝台湾的入会申请,先是以不参加国际生化大会以示抗议,后来又申明退出;1979年,在西方科学家的大力斡旋下,大陆以国家会员名义、台湾以地区名义重新加入IUB,开创了海峡两岸同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加入国际学术组织的新模式。文章还由小见大,展示了不同时间段大陆和台湾的两岸政策,分析了其得与失。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书评·书介
对《“李约瑟问题”辨析》的答复73-83

摘要:在本刊去年10月号陈晓平教授发表了《“李约瑟问题”辨析——兼评“陈方正一余英时方案”》一文(以下简称《辨析》),对敝著《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以下简称《继叛》)的论点,特别是与李约瑟问题有关者,提出不少批评和不同意见,本文对该文作一答复。但有一点须要首先澄清:《辨析》文将余英时教授为敝著所写序文中的意见与该书混为一谈,称之为“陈方正-余英时方案”,又在多处将我们并称,这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乱与错误。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学术沙龙
论中医阴阳学说的历史局限性84-96

摘要:阴阳学说一直被视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精髓,但在阐述和解释具体问题时,时常出现不能自圆其说的现象,在笃信中医理论科学性的学术背景下,这些问题得到今人的修补和迁就。然而,中医学发展到今天,如何评价中医阴阳学说,已经成为理论研究无法回避的根本问题。本文由中医理论内部和临床实际存在的问题入手,揭示了中医阴阳学说的缺陷和不足,期待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更加深入的讨论。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人物·访谈
山青夕照明--与王绶先生师德传承的25年97-103

摘要:与王绶瑁先生相识相知25年,他的师德风范照耀了我的人生之路。王先生关于中国天文现状和发展的战略思维具有非常的高度。他关于年轻人才培养和科学幼苗激发的理念,可能是我国将来科学大师辈出的重要基础。

李约瑟博士与力学家胡乾善的交往104-110

摘要:胡乾善,著名振动专家和工程力学教育家,早年留学英国,上世纪40年代曾在中英科学合作馆工作,本文着重研究胡乾善在20世纪40年代在武汉大学期间与李约瑟博士的交往以及他在1943年至1945年中荚科学合作馆的工作。从中能反映出胡乾善当时的科学研究状况和二人间的友谊,以及当时中国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中英科技交流,尤其为研究抗战期间武汉大学对外科技交流及科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史料,并以此纪念胡乾善先生诞辰百年。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书评·书介
科学革命的史学盛宴——《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评介111-123

摘要:荷兰科学史家弗洛里斯·科恩(H.Floris Cohen,1946-)于1994年写作了一本科学史界的开创性著作《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A Historiographical Inquiry,以下简称“本书”),已由张卜天译成中文,于2012年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赖特:用光和影捕捉激动人心的科学瞬间124-127

摘要:本期封面及封二、三介绍18世纪英国画家约瑟夫·赖特(Joseph Wright,1734—1797)的作品。赖特出生于英格兰中部的德比郡,为了将他与一位同时同名义同姓的美国肖像画家相区别,人们有时称其为德比的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