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Science & Culture Review

  • 11-5184/G 国内刊号
  • 1672-6804 国际刊号
  • 0.1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科学文化评论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文化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科技与社会、科学与人文、学术沙龙、书评·书介、人物·访谈、纪念樊洪业先生:回忆与追思

科学文化评论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专题:科学探索的风格
历史学的科学哲学之用5-15

摘要:在这篇短文中,我要根据自己近年来从事的比较史研究,探讨其对于科学哲学中的四个重要问题,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启发。

数学证明编史学中的一个理论问题16-25

摘要:在过去的30年中,研究美索不达米亚、古代中国和印度的数学史家们已经揭示出,现存最早的阿卡德文、中文和梵文文献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三个地区的古代数学家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讨论着数学证明。这些数学史家们发表的论著对当前的编史学产生的影响还只是微乎其微。本文对这种未能产生影响的情况进行了大致分析,并试图开启一片数学证明史讨论的新空间,其中每一种证据都会被考虑。本文尤其利用数学家们最近的一次争论,提出了一种构造数学证明新编史学的途径。

中世纪自然哲学的思维风格26-34

摘要:本文简要讨论了中世纪自然哲学的含义、内容、文献类型、推理方式、与神学的相互影响和与现实的关系等等,着重强调了中世纪自然哲学的思维风格与近代科学的不同,从而揭示其本质特征,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世纪的自然哲学。

对象科学与现象科学 论两种科学的区分与中国古代科学的统一性35-52

摘要:本文利用科学思想史与现象学科学哲学的资源,区分了两种不同的自然科学范式:对象科学与现象科学,并用现象科学来阐释中国古代科学的统一性。欧洲近代科学属于对象科学,它用"对象"模型来解释自然世界,用奠基于对象存在论的客观概念与客观逻辑来表达事物的客观知识;中国古代科学属于现象科学,它用"现象"模型来解释自然世界,用奠基于现象存在论的现象概念与现象逻辑来表达事物的现象知识。通过对元气论、天人合一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给出统一的科学阐释,本文揭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是一种具有独特理论形态的现象科学。

内丹人体图风格探源 在《性命法诀明指》中西对话的视野中53-66

摘要:内丹家赵避尘于1933年出版《性命法诀明指》,首次将西方解剖学大量引入内丹经典,并和弟子一道企图制造高精度的内丹人体图。相比之下,传统内丹人体图缺乏逼真感和精确性。内丹家很晚才有提高图像精度的倾向,赵氏的新图又几乎是其时代的孤立,这些史实暗示了,内丹传统自身既不能、又不愿提高人体图的精度。本文立足于赵氏图文,探索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从人体图背后的研究方法入手:对比赵氏文中所涉解剖学和内丹"反观内照"两种方法的特点,认为后者对意识、目光的操作和对身体感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本文问题。进而从内丹心理学和哲学层面,寻找更深层的原因:建立在"元神-识神"意识理论上的"我是谁"的基本哲学沉思,通过影响研究方法的抉择,影响到了人体图的风格。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科学与人文
约翰·雷《英语谚语集》展示的生活世界67-89

摘要: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谚语的功能和意义,并有意识地收集谚语。然而随着近性主义的兴起,谚语传统一度受到忽视,不仅"谚语"(proverb)一词的语义缩减,谚语的语境范围也从广阔的生活世界退守至狭隘的文学与民俗学研究。近年来谚语研究出现新的进展,谚语中包含的博物学思想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拟从英国博物学家约翰·雷编写的《英语谚语集》入手,在博物学语境下探讨谚语中展现的生活世界,剖析谚语与博物学的关系。

从“小灵通”到“地铁” 新时期以来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征候分析90-96

摘要:中国科幻小说自新时期以来得到迅速发展,既有老作家的努力,也有新作家的接力,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在发展过程中,既呈现出"从硬科学到软科学"、"从憧憬到反思"、"从现代到后现代"、"从少儿到成人"的趋势,也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人物·访谈
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对科学起阻碍作用吗? 王绶琯院士访谈录97-116

摘要:孙小淳(以下简称孙):王院士,我知道您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思维有很多深入的思考。我想问您的问题是,科学思维在不同的传统、不同的文化中是不是有不同的风格?中国古代的科学思维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科学的关系?有两个极端的看法,一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什么科学;另一种认为传统文化中什么都有,什么都包括。

何泽慧先生和她的科学救国之梦117-123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何泽慧先生的科学生涯,展示了她的"科学救国"思想的来源,以及在不同时期的研究工作及其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科学作为"救国"的工具,是特定时代下的现象,且容易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而当科学研究回归本身,往往能够更为充分地发挥作用。

美术作品:形象、寓意与风格124-125

摘要:本期的专题是"科学探索中的风格",封面则选用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的局部,位于画面中心透视点旁的两个人物——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似乎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辩论:前者右手指天,左手夹着一本《蒂迈欧篇》,

《科学文化评论》稿约127-128

摘要:《科学文化评论》(以下简称《评论》)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图片欣赏F0002-F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