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Science & Culture Review

  • 11-5184/G 国内刊号
  • 1672-6804 国际刊号
  • 0.1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科学文化评论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文化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科技与社会、科学与人文、学术沙龙、书评·书介、人物·访谈、纪念樊洪业先生:回忆与追思

科学文化评论 2010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科学与人文
现代反实在论新解(二)5-25

摘要:本文为《现代反实在论新解》的第二部分,着重梳理与阐明现代反实在论的主流及其代表性人物,如戴维森、达米特、后期的普特南等。讨论的主题包括戴维森对库恩概念模式相对论的批评,达米特通过对真理观的重构而提出的反实在论思想,该思想又是怎样推进了逻辑实证论的反实在论纲领。笔者在文章最后提出诸如实在论反实在论这样的哲学争论,是否像帕菲特所说的那样为一种“空间题”。

中国首批驻外使节眼中的科学实验26-37

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派驻国外的正、副大使,郭嵩焘、刘锡鸿由政治立场的不合发展到互相参劾攻讦的地步,这一晚清外交史上的著名公案己见诸许多研究。作者则将目标锁定在前人较少述及的一个方面,即郭、刘二人在伦敦应邀观摩科学实验的情况。以当事人的记录为基础,本文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新气象;同时尝试以郭、刘各自的文化修养与知识品味来解读他们对待科学实验的不同态度。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科技与社会
魏玛时期的技术物理学 拉姆绍尔、通用电气公司与现代性的挑战38-55

摘要:本文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历史系法尔克·米勒博士(Dr.Falk Mueller)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一个讲演。因涉及到一些我国读者不太熟悉的内容,经米勒博士同意后,我们对之进行了改写。原文共六部分,本文保留其中的五个部分,通用电气公司所从事的过于具体的技术物理学研究细节被删除。同时,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将原文第二与第四部分合并,增加了一些与历史有关的内容,标题也随内容做了调整。米勒博士的原文将在由莫里茨·埃佩尔(Moritz Epple)和他本人主编的《科学中的现代主义,1900—1940》(Modernism in the Sciences,ca.1900 to 1940)一书中发表。崔家岭译,方在庆改写。

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技术史模型56-73

摘要:贝特兰·吉尔建立了以技术系统概念为基础的全球技术进化模型。流行的中国古代技术史模型主张,中国拥有一系列技术发明的优先权,先进的技术向西方单向转移,由此描绘出中国古代技术领先世界的中国中心论图景。不过,该模型与吉尔全球技术史图景相冲突。为此,吉尔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改造。他质疑中国对一系列重要技术拥有发明优先权,主张中西方技术相伴随进化、双向传播,以及平行发展。在把中国纳入到全球技术史图景的过程中,吉尔也将其归为技术进化停滞的文明,努力将中国塑造为西方技术文明的他者。

20世纪中国粒子物理学史的分期、脉络及特点述评74-84

摘要:本文大致按照时间顺序,选取若干坐标事件,将20世纪分为四个阶段,阐明我国粒子物理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发展脉络,并论述20世纪我国粒子物理发展各阶段、各分支学科的特点。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人物·访谈
怀念钱伟长校长85-87

摘要:惊悉钱伟长校长仙逝,心里有一种怅然若失之感,几件与钱老相关的往事也渐次映现在我的眼前。记得1992年我调到由钱伟长任主编的《应用数学与力学》(英文版)工作,与许多人一样,认为钱老当时已80高龄,又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学校和杂志的工作只是挂挂名而已。后来碰到几件小事,让我知道这种想法是太想当然了。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学术沙龙
台湾科技评论两则88-91

摘要:在科学与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化的时代,享有最高荣誉的科学家群体及其组织机构的举措言行必然引起公众的关注。这里选登两篇台湾报刊上发表的批评性文章,锋芒所指是位于台北的那个研究院及其两年一度的院士大会。为符合大陆读者的阅读习惯,我们对文中的个别用语作了修饰,如将彼岸刁用的“在地化”改成“本土化”、“拜拜”改成“团拜”等;对于文中出现的机构、头衔等,则没有更改也不加注引号,请读者阅读时注意。至于彼方经文是否适于此方道场,那就见仁见智了。

基特峰上谈SB1070法案92-97

摘要:暑期已至,有友人打算美国西南游。问起将于2010年7月生效的SB1070法案,如何影响在亚利桑那州的旅行。所知不多,仅以陪老友们登基特峰的经验,提供一点背景。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读书评论
从“格致”到“科学”,谁的考证? 汪晖论著涉嫌抄袭个案分析98-109

摘要:在现任清华大学教授汪晖先生的学术生涯中,《“赛先生”在中国的命运——中国近现代思想中的“科学”概念及其使用》一文(以下简称《赛先生》,亦视行文需要简称“汪文”)是一个相当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该文最初发表在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学人》集刊(汪晖本人为该刊三名主编之一)第一辑上。同年秋天,汪晖又以该文作为由头,与日本学者、

试论科普读物的层级与评量110-118

摘要:本文提出,科普读物可分为大众和进阶两大类,前者供一般读者阅读,后者供文化人或特定读者阅读。本文以沈君山先生所揭橥的信达趣为基础,认为大众科普读物以信达趣为必要条件,启发性为充分条件。进阶科普读物则以信达和启发性为必要条件,趣为充分条件。不论大众或进阶,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对当世或后世产生影响者,就能成为名山之作。

“研究风格”与古人的馈赠119-120

摘要:我很高兴把我的书介绍给中国读者。在此书中我质疑了两个在当今西方社会很普通的假定。其中第一个是,现代西方社会本质上是从古代希腊一罗马发展而来的产物,与古代中国没有一丁点儿关系。第二个是,古代世界在每一个重要的思想领域内取得的成就,早已经被取代了,如今它们只有古文物研究的意义。

世博沧桑121-127

摘要:世界博览会(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简称世博(World Expo),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巨大影响的国际性展览活动,迄今已有150佘年的历史。早先的博览会以农贸产品、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展示为主,自1851年伦敦博览会后逐渐演变成一个荟萃科学技术与工业文明的窗口。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比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