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Science & Culture Review

  • 11-5184/G 国内刊号
  • 1672-6804 国际刊号
  • 0.1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科学文化评论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文化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科技与社会、科学与人文、学术沙龙、书评·书介、人物·访谈、纪念樊洪业先生:回忆与追思

科学文化评论 2009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专题:纪念《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
进化论与设计论证5-18

摘要:本文分析、比较了设计论证的三个典型版本,并以最新的斯温伯恩论证为据表明,进化论与设计论证不仅不是彼此冲突的,而且是相互补充的。基于这种定位,本文还具体阐述了设计论证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而提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修正、推进思路。

自然选择的单位:个体、群体还是基因?19-29

摘要:自然选择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然而,自然选择选择什么?个体、群体还是基因?达尔文最初把个体看成是选择的单位,但个体选择很难说明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利他主义行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达尔文引入了群体可以作为选择单位的新思想。群体选择论提出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20世纪中叶,一些生物学家开始论证群体选择的重要作用。但这一理论很快受到威廉斯等人的反对。在批评群体选择论的过程中,威廉斯、汉密尔顿、道金斯等人提出了基因作为选择单位的新观点。20世纪80年代,索伯等人建立了群体选择的新模型,复兴了群体选择理论,并采取多元主义的策略以解决进化论中的选择单位的难题。

道德的自然史从休谟、亚当·斯密到达尔文30-42

摘要:本文以达尔文的《人类的由来》作为出发点,考察了达尔文对于道德的自然史的追问,亦即如何通过强调道德与社会性本能的关系确立了人类的由来问题,追溯了休谟和亚当·斯密的观点对于达尔文的启蒙意义,澄清了对于达尔文观点的若干误解,最后还强调了道德的情感起源说对于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等领域的开创性意义。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专题:中国科学院成立60周年
风雨兼程六十年43-44

摘要:中国科学院是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于1949年11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也迎来了花甲之庆。

外部需求与自身发展的冲突 对1956—1966年中国科学院分院体制的历史考察45-68

摘要:文章着重勾勒了自1956年到“”开始前分院体制建立、发展的历史。分析指出初期的分院建设,是在地方党政响应中央号召发展科学的政治热情的推动下发展起来,在以后的十年间,这一科研组织模式又一直随着国家行政体制的改革、围绕国家战略目标与建设需求而不断进行着调适。作者进而提出,分院建设与发展所面,临的中心问题,正是科学院自身事业发展需要与外部需求之间的冲突与调适。

首次国际地球物理年与一个中国的原则69-81

摘要: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大规模的学术合作。论文叙述了中国参与及退出这次合作的过程及原因,并着重分析了中国退出后的工作及其影响。文章最后阐述了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原则的演变。

中国科学院早期研究生条例的制定82-98

摘要: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借鉴苏联培养科学干部的经验,制定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为了制定出适合中国具体情况的研究生条例,中国科学院并未完全照搬苏联培养科学干部的方针和制度,而是进行了慎重的选择和改造,并吸收了院内外多方的意见和建议。该条例的制定不仅为中国科学院此后十年内一跃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还为中国高等学校实施正规的研究生教育积累了经验并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了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朝着正规化方向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拨款制度改革与中国科学院科研活动分类问题99-108

摘要:根据1986年国家科委提出的科研单位进行属性划分的要求,中国科学院提出了院内技术开发、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等类型科研活动的具体比例,并进一步明确了各学科领域和各研究所内技术开发类工作的比例。根据科学院的分类结果,国家科委自1987年起调整了科学院的事业经费配置方案,这对科学院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学术沙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终审制的程序公正性质疑109-118

摘要:程序公正性指决定资源分配、消弭冲突/争端的过程的公正和公开。众多研究证明,当人们在评价分配结果是否公正时,程序公正性往往较之分配公正性更为重要。本文以公认的六条准则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标书终审制度进行衡量,说明该终审制不具有其应有的程序公正性。而一个缺乏程序公正性的评审制度,必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作为一种有限的、稀缺的公共资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资助那些最优秀的科研项目,以完成其“支持科学技术人员自由探索和创新研究”的使命。所以,决定资助的评审过程应当、也必须具有较高的程序公正性。但是,就其目前状况来说,作为评审关键一环的终审制,其程序的公正性是令人怀疑的。取消终审制,并大力改善整个评审过程的程序公正性,应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不二理性选择,也是基金委员会完成其使命的根本保证。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读书评论
时间本性和热力学 评《黑洞与时间的性质》119-121

摘要:半年前,我收到了这部题为“黑洞与时间的性质”的电子书稿。这部专著的作者是两位理论物理工作者刘辽、赵峥教授以及他们以前的学生田贵花、张靖仪两位教授。这是一部富有智慧的作品。我在阅读之际写下一些感想,供大家分享。

中国科学院六十年掠影122-125

摘要:中国科学院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诞生,成立于1949年11月1日。其六十年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科学文化评论》第6卷(2009)总目录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