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Science & Culture Review

  • 11-5184/G 国内刊号
  • 1672-6804 国际刊号
  • 0.1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科学文化评论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文化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科技与社会、科学与人文、学术沙龙、书评·书介、人物·访谈、纪念樊洪业先生:回忆与追思

科学文化评论 200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传说的神医:扁鹊5-14

摘要:本研究试图从扁鹊资料中存在的人物和叙事语言方面的异文出发,来论证扁鹊事迹的传说性质。同时,本文还考察了传说观点与现有证据的一致性。民俗学关于口头叙事活动中异文生成过程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一种宽泛的分析的方式。在本文建构人物异文形成机制理论方面,关于名人史观的概念得益于中国民间文学学者关于"箭垛式人物"的讨论。扁鹊资料中的异文符合口头叙事异文的特征,表明扁鹊事迹极有可能是传说的产物。扁鹊资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民众思想史研究方面。

“学”、“术”统一 一九四○年代洪谦思想世界中的另一面相15-26

摘要:洪谦作为维也纳学派在中国的唯一嫡传弟子,一方面积极阐述维也纳学派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他已有意识地调和科学、哲学与玄学之间的关系,强调哲学对于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玄学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这些独到的体察,在洪谦的学术统一观中得到完整的诠释。洪谦大力提倡'学'、'术'统一,是要救治中国近代以来功利主义文化政策的偏颇,以期达到国家'学术独立'与'技术自给'的境地。

从规则悖论之争看建构主义研究进路的转向27-36

摘要:20世纪90年代,在建构主义内部,在代表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研究进路的布鲁尔与代表常人方法论研究进路的林奇之间,发生了一场大的争论——规则悖论之争。前者代表了对维特根斯坦的怀疑主义解读,即将规则悖论的终结机制奠基于社会;后者代表了对维特根斯坦的反怀疑主义解读,即将规则悖论的解决定位于实践。这场争论反映出了建构主义由SSK向后SSK的转变,代表了"社会学"转向之后的新的"实践"转向。

清教与现代科学37-52

摘要:<正>关于默顿理论的无休无止的争论,很容易被视为社会研究难以得出确切结论的例证。按默顿理论,清教对于17世纪现代科学的兴起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本是一个相当直接的问题,可人们集中考查了四十余年,也没有得出一个一致的结论。尽管自默顿的开创性研究以来,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今日学者所持的看法,仍然像当初一样众说纷纭。一些学者认为,清教对于现代科学的兴起是一个重要的,甚至是

未完成的“齐尔塞尔论题”53-75

摘要:齐尔塞尔是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中不能不提到的名字。与他相连的"齐尔塞尔论题"既引人深思,又常引发争议。齐尔塞尔声称,资本主义的兴起导致了高级工匠与学者之间的互动,而近代早期科学正是在这种互动中兴起的。本文从现有资料出发,介绍了齐尔塞尔作为边缘人的独特经历,分析了作为一个未完成的大计划之特例的"齐尔塞尔论题"的来龙去脉,以及与李约瑟及"李约瑟难题"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了其可能的缺陷及影响。

个人自主与科学自治 个人在研究系统中的位置76-89

摘要:<正>一个人与系统:谁的观点?谈论研究系统中的个人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要么因为他就像一个神话中的形象,只存在于一些怀旧性的神话故事之中;要么因为他被纳入到一个统计集合之中,反映的只是他在等级结构之中的特定地位和其他社会分层特征。第三种情形是那些典型的人物,虽然他们的传记(或自传)能让我们识别出他们的特征,但他们并不非常具有代表性。

“基莱问题”与政府资助基础研究的理性90-101

摘要:基础研究具有巨大的经济收益,但要以其求真的精神价值为基础和前提,企业资助基础研究比政府资助更能促进经济的增长是一个伪命题;鉴于竞争市场的利润导向和国家统制主义与基础研究的独立精神之间是相冲突的,无论基莱将基础研究全面引向市场的做法,还是布什关于基础研究完全由政府资助的思想,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需要发展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主体资助模式。

理论与实践:古典的与现代的政治理想主义102-107

摘要:<正>一古典的政治理想主义我们的时代据说是一个政治理想主义不再激起共鸣的时代。但是,只要我们稍微认真地想一想叫做政治的东西,就会发现,不论在哪个时代,理想主义对于政治生活都是不可或缺的,赋予政治生活尊严的东西正是,也只能是其理想。从政治哲学的视野看,最早的政治理想主义是由柏拉图(427—347BC)表述的,"理想主义"这个词,在现在大家都还能够理解的意义上,正是根源于柏拉图。

《尼耳斯·玻尔集》译后记108-120

摘要:<正>古代某哲人有云:"一部大书便是一项大罪。"这句话到底是何意?我至今不敢说"懂"。这里的"罪",在英文中是"sin",而不是"crime",其义大致是指对"上帝"或"天道"的违犯而不是对任何"伟大领袖"(人也,非"神")的触怒。无论如何,当年我等知识分子被从早到晚地骂为"罪该万死",也绝不是因为我们写了一万本书!

玻尔研究所简介121-129

摘要:<正>尼耳斯·玻尔(Niels Bohr,1885—1962),丹麦人,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闻名遐迩的尼耳斯·玻尔研究所(Niels Bohr Institute,简称NBI)隶属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1921年由尼耳斯·玻尔创立,起初取名为哥本哈根理论物理学研究所,1965年,为纪念玻尔诞辰80周年,改为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