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社
分享到: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天然气工业、研究简报_建筑科学、研究简报_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研究简报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 国际刊号:1671-1815
  • 国内刊号:11-4688/T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34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70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论文

基于X-ZSM—5上NaAlCl4催化制备(CH3)2SiCl2机理的量化研究

摘要:在Lanl2dz和6-311++G(3df,2pd)不同的基组水平上,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分别对Zn^2+和AlCl^2+改性后的NaAlCl_4催化制备(CH3)2SiCl2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Zn^2+改性NaAlCl4后速控步骤为催化剂吸附(CH3)3SiCl的过程;而AlCl2^+改性NaAlCl4后机理中速控步骤为CH3SiCl3与催化剂一并吸附(CH3)3SiCl所形成的中间体(CH3AlCl2/X-ZSM—5)的过程。综合分析得知:两通道的速控步骤活化能相差79.11kJ·mol^-1,AlCl2^+有利于反应进行,而Zn^2+对反应有负面影响。这与前线轨道分析结果一致。
1-6

夏季青藏高原东部热源异常与环流场和降水的关系

摘要: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个站点的月平均降水资料,选取了2008年9月四川汶川地区特大暴雨实例,分析并验证了夏季青藏高原东部热源异常和中国局部降水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夏季高原东部热源偏强会引起500h Pa风场能量偏大,其能量大值区与强降水区域分布相对应;②夏季高原东部热源偏强会引起南亚高压偏东偏强,从而引起西太副高西伸,使得水汽源源不断的向降水区域输送;③夏季高原东部热源异常时,通过加热场-高度场-降水场的同期及滞后效应,进一步影响到中国局部地区的降水异常。
7-17

塔东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储层成因机理

摘要: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合阴极发光实验等方法,研究塔东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储层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沉积后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的改造,既有对储层孔隙发育具有建设性的(白云化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又有破坏性的(压实作用、压溶作用、重结晶作用、硅化作用、黄铁矿化作用等)。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有晶间孔和晶间溶孔、溶蚀孔洞和未充填裂缝空间;储层类型主要有白云岩溶蚀孔隙型和白云岩溶蚀缝孔洞型两类。白云化作用为储层发育提供了基础条件;后期热液溶蚀作用对于储层发育起关键性作用;晚期由于构造破裂作用对于改善储层的储渗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白云岩较为发育的斜坡和台地相区与断裂的叠合区域,热液溶蚀和构造破裂更加发育,是研究区寒武系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18-26

微动勘探法圆形阵列台站数量和分布方式研究

摘要:对于微动勘探法常用的圆形阵列,讨论圆周上不同台站数量和分布方式对实测结果的影响。以10个台站的圆形阵列为例,对场地实测微动数据估算其空间自相关系数;并对比分析不同台站数量和分布方式情况下空间自相关系数的差别。结果表明:当圆周上只有1个台站时,难以得到准确的空间自相关系数;当等间隔分布3个台站时,能得到准确的空间自相关系数;当不等间隔分布3个台站时得到的空间自相关系数会有一定的扰动,且在第一个最小值附近有很大的偏差。结论是圆周上等间隔分布3个台站的圆形阵列最具适用性。
27-30

基于双目便携式三维扫描技术的小工件测量

摘要:在小工件测量上,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法测量速度慢、效率低,而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中双目视觉测量法和线结构光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采用双目视觉测量与线结构光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工件进行了测量。利用两个CCD摄像头和一个激光发射器构成了一个双目视觉测量系统和两个完全对称的线结构光测量系统,通过双目视觉测量系统测量标志点空间坐标;并基于标志点位置的不变性匹配系统不同位姿,用线结构光法获得激光线上的点在当前世界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并匹配到基准坐标系中,从而得到工件表面点在基准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达到测量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弥补了双目视觉测量法对物体曲面测量效果不理想和线结构光法单次测量数据少,空间定位不便的缺点,具有操作简便,测量适用性强的特点,误差在1 mm以下。
31-41

天然气中汞的直接测定方法

摘要:针对国内外尚无针对含油、含水较多井口天然气或处理厂原料气汞含量检测标准的问题,为消除芳香烃干扰的影响,结合天然气中几乎全部为单质汞的特点,提出了天然气中汞的直接测定方法;该方法首先测得带有干扰影响的检测值,然后再将天然气通过特殊的汞过滤器,该过滤器只对天然气中的汞有吸附作用而对干扰物无吸附作用,这样就可得到仅有干扰物影响的检测值,两者相减即为真实的天然气汞含量。研究表明,该方法不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对比性,而且操作简便,便于推广使用;不仅适用于产品气,而且适用于含油、含水较多的井口天然气和处理厂原料气。
42-46

四川盆地周缘牛蹄塘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摘要:以四川盆地周缘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衍射全岩分析、低温液氮吸/脱附等实验方法技术对研究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控制纳米尺度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周缘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矿物组分中石英、长石等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其次是黏土矿物;页岩微孔结构复杂,多为开放型空隙,以管状孔和平行壁的狭缝状孔为主;微观孔隙孔径主要分布在2-10 nm,以微孔为主。通过分析控制该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认为有机碳含量是控制纳米级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页岩气赋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47-53

无固相/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低温流变特性

摘要:研究低温条件对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对保证在冻土地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安全顺利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实验室研制出的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与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流变性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类型的钻井液低温流变性的变化规律。采用赫-巴模式中的参数对无固相与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的流变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对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与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建立了预测黏度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实测数据验证表明,数学模型拟合度高,可在现场根据不同类型的钻井液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最后采用扫描电镜对两种体系钻井液的低温流变性进行了微观机理分析。
54-59

一种用于高压测试的电阻分压器研究

摘要:为有效监测电容储能脉冲功率源装置中晶闸管从触发到导通时间内两端的电压变化情况,设计出一种分压器+数字存储示波器电压采集方案。建立电阻型分压器的集中参数模型。从理论上分析杂散电感、对地杂散电容、纵向电容等分布参数对低压输出波形幅值、响应时间、相位误差的影响。并通过软件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设计分压器的相关参数,采用玻璃釉膜电阻制作分压器。经过实验验证,该分压器方案能实时、准确地监测电容储能脉冲功率源中晶闸管两端的阶跃高压信号。
60-64

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中功率监测用高速高精度放大器的设计

摘要:设计了高速高精度低噪声放大器用于磁约束核聚变中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中入射和反射功率的实时监测。提出了模块化的高速高精度放大器设计方案。给出了放大器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噪声、失调等特性的分析方法和仿真方法。基于Labview构建了放大器自动测试系统,测试了实际放大器的响应速度和精度并对实际测量结果给出分析。在常用配置(三级放大器放大倍数分别为10-20倍、30-50倍、2-20倍)情况下,级联放大器的响应时间小于10μs,等效输入噪声电压小于60μV,等效输入失调电压最大不超过32μV。放大器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电子回旋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65-73

仿生互锁砌体结构的拉伸性能

摘要:针对由领结状砌块和砂浆形成的砌体结构,运用契合理论和均匀化方法分析了其轴向拉伸变形和应力应变关系,得到弹性阶段有效模量及强化阶段泊松比和应变能与砌块几何尺寸和界面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互锁砌体结构的强化机理及实现方式。结果表明,由于砌体交叠区界面倾斜和摩擦作用,砌块相互滑移难度加大而形成互锁,结构实现强化。现实的工程意义是,引入倾斜界面能有效地改善砌体的拉伸性能。
74-79

长江口深水航道水流特征沿程分布准调和分析

摘要:根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二期2005年8月大潮期间的水文测验资料,选取NG0、NG3、CB1、CS0、CS1、CB2、CS2、CS6、CSW、CS3、CS7、CS4、CS5共13个站位测点的二个潮周期的六层流速测量资料,对这些测点数据进行准潮流调和分析,得出P1,K1,M2,M3,M4,2MK5,M6,3MK7,M8,M10共10个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及余流结果,并计算给出了相应椭圆要素。研究分析发现,潮流特征系数值均不超过0.25,沿程各测点区域潮流类型以半日潮为主。对太阴半日分潮M_2的椭圆长半轴、椭圆短半轴、椭率以及格林威治迟角等椭圆要素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潮流椭圆要素、潮流特征、浅水影响分子、余流以及最大可能潮流流速的沿程空间变化规律以及动力影响分析。M2分潮的椭圆要素有较强的规律性,浅水影响因子随水深变小而增大,在总体上都有沿程减小的趋势。最大可能潮流流速在垂向从表层到近底层逐渐减小,符合水流流速沿水深的分布。研究结果对理解深水航道动力状况、淤积机制和指导航道工程整治具有一定价值。
80-85

几何非线性因素耦合作用下悬索管桥索结构的应力分布

摘要:针对悬索管桥索结构体系的几何非线性行为,进行了耦合作用下索单元刚度矩阵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某黄河悬索管桥为原型,建立了悬索管桥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找形计算确定了索结构的初始位置。并在正常运营的工况下对该管桥采取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主索、风索、下稳定索、吊索及系索五种索结构的应力分布规律;同时利用工程检测数据验证了所用理论、所建模型和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运营的工况下,悬索管桥各个索的应力值都远小于其标准破坏强度1570 MPa;主索、风索、下稳定索的轴向应力沿桥中心呈对称分布;吊索体系、系索体系的各对索的应力以各自的第27对索为中心,也呈对称分布;应力最大的系索不是第27对系索,而是其两侧附近的系索。
86-91

基于转角信息的EPS回正控制方法试验研究

摘要:装备有EPS系统的汽车,具有低速时回正不足和高速时回正超调的缺点。针对这一问题,从工程化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转角信息的主动回正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转向盘转矩和转速进行回正状态识别,以此为基础建立转角-转速双闭环回正补偿控制策略。从仿真验证结果和实车验证结果来看,该主动回正方法可以使转向盘快速回正并有效减少了回正不足和回正超调的情况。
92-99

高温热解医疗垃圾酸性气化气吸收实验研究

摘要:针对高温热解医疗垃圾产生含HCl有害尾气引起的环境问题,依据化合反应原理,提出钙基吸收高温气化气中HCl气体的吸收系统。通过自行搭建的实验台,测试了吸附剂CaO吸收高温气化气中HCl的效率。在定模拟气体体积比以及流量的实验条件下,讨论了CaO层数、CaO粒径、气化气温度、气化气水蒸气含量对CaO吸附剂脱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CaO吸收剂层数为3层,CaO粒径为8mm,气化气温度为500℃,脱氯效率最高,可达98%;实验范围内,水蒸气含量越高越有利于HCl的吸收。新型脱氯吸收装置不仅可以高效吸收高温模拟气化气中HCl,而且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100-102

浅层断层探测技术及工程应用

摘要:浅层断层探测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现场工作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查明地表附近断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最新活动时代,为地震危险性评价、工程避让或采取抗断措施等提供依据。浅层断层探测常用的方法有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探地雷达法、高密度电法、地球化学法等。结合各探测方法的原理,分析了各探测方法在适用介质条件、探测深度、探测分辨率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实际工程应用验证。根据各探测方法的特点,给出了不同场地类型条件下的浅层断层探测的优选方法及方法组合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03-114

锅炉飞灰含碳量监测的必要性及其技术的发展

摘要: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是锅炉运行中的第二大热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主要由锅炉飞灰含碳量决定。锅炉飞灰含碳量是反映锅炉燃烧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实时、准确地对飞灰含碳量进行检测是提高锅炉运行效率、降低发电成本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国内某电厂的飞灰含碳量的实际测量结果,从经济性和环保角度对目前飞灰含碳量在线监测的必要性作了说明并对目前现有检测方法优缺点加以分析,对目前已经商品化的飞灰测碳仪器加以简介。针对目前电厂常用取样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彻底的解决方案,对未来飞灰测碳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说明,对飞灰含碳量检测技术有一定参考价值。
115-121

基于GF-1和TM数据的黄土丘陵区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研究——以太谷县为例

摘要:土地覆盖作为影响土壤侵蚀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因子,对改善黄土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山西省太谷县为研究区,基于最新的国产高分1号(GF-1)和传统的陆地卫星TM数据通过预处理和支持向量机的监督分类方法获取研究区2000年、2007年、2015年的土地覆盖类型图。最后运用转移矩阵对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总体变化和不同环境因子土地覆盖类型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0-2015年之间草地大幅度减少且主要转换为林地和耕地,其他类型土地都有所增加,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林地;②通过不同环境因子下的土地覆盖类型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发现16年来林地和草地的分布规律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上,坡度在6°以上,地理位置主要是在侯城乡,范村镇和阳邑乡;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分布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坡度15°以下的地区,地理位置上各个乡镇都有所分布,耕地以胡村镇和范村镇分布面积最大,建设用地以胡村镇和明星镇分布面积最大。
1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