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社
分享到: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天然气工业、研究简报_建筑科学、研究简报_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研究简报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 国际刊号:1671-1815
  • 国内刊号:11-4688/T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34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70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论文

对边简支对边滑支三维矩形层合板的精确解

摘要:在状态空间体系下,研究四边简支层合板壳精确解的文献较多,而关于其它边界条件问题的文献却不多见。根据矩形板一对对边简支(simply supported)另一对边滑移(slippery surface)的边界条件特征,构造了状态变量三角函数形式表达式。然后,基于三维的状态空间方法,将状态变量以级数形式展开,推导了相应的三维状态方程。借助四边简支矩形层合板的求解方法,给出了矩形层合板表面受均布压应力作用下的数值实例。从数值结果和位移图形可以看出,本文的矩形层合板弯曲变形具有明显的圆柱弯曲特征,其数值结果可作为其它数值法的标准解。
1-5

临近边坡精确延时控制爆破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边坡在不同延期时间下的微差爆破振动强度,结合微差爆破理论,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隆芯1#数码电子雷管进行了混凝土边坡模型的精确延时控制爆破实验;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精确延时控制爆破作用下不同微差时间对爆破振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确延时控制爆破技术的应用对边坡有着良好的减震效果,模型实验条件下,延期时间为2 ms时减震效果最优。
6-10

构造煤的测井曲线判识——以柿庄北区块为例

摘要:为定量判识构造煤并获取其分布信息,以测井曲线技术为指导研究了构造煤的地球物理特征。总结了煤体结构测井参数变化规律并做出了测井曲线模版,并应用此原理对柿庄北区块煤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构造煤具有自然伽马负异常、声波时差正异常、低电阻率、井径扩径、人工伽马高幅值等特征;人工伽马与声波时差组合对于煤体结构划分具有较好的判识性。柿庄北区块15号煤构造煤(46%)比3号煤更为发育(13%),为制约15号煤煤层气产量的关键因素;柿庄北区块东北部与西南部构造煤发育,主要受西部NE-NNE向断层及褶皱的控制。
11-16

改进的生物DNA图谱识别技术研究

摘要:生物DNA图谱的拍摄容易受到仪器、周围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当前方法的生物DNA图谱识别效果不佳。现提出一种改进的生物DNA图谱识别方法。根据采集得到的DNA图谱结构特征,将生物DNA图谱输入多层迭代分割网络中,采集输入生物DNA图谱的局部特征,对采集到的特征进行层层迭代处理,得到更高级特征。利用卷积能够区分细小特征这一优势,将最终获取的特征转换成卷积操作。将该结果看作是输入生物DNA图谱的表征并进行分类,实现生物DNA图谱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对生物DNA图谱进行识别,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物DNA图谱识别的准确性。
17-21

环空间歇气侵时压井套压变化规律的研究

摘要:基于钻井作业的不稳定性会导致不连续的气侵,为了提高压井套压的安全控制,以工程师法为代表,运用二段气柱推导间歇气侵模型。建立了二段气柱时常规压井的套压计算模型。模拟了压井过程中井口套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环空气液的交替排出,套压会呈现阶梯式的增减;得到了压井准备阶段和压井时的井控理论以及套压波动缘由的判别方法,对现场的压井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2-27

川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与沉积演化模式

摘要: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从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及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对川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须家河组为三角洲、湖泊及有障壁海岸等多种沉积类型均有发育的复合体;并受印支运动的控制发生变迁;其中三角洲沉积体系皆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进入蓄水盆地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湖泊三角洲和海相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滨湖和浅湖亚相发育;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潮坪较发育。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特征分析了该区须家河组在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认为须一段到须六段总体上为一连续沉积过程;并建立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种连续的沉积相演化模式。
28-35

半渗透隔层对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的影响研究

摘要:经典的解析方法能计算带半渗透隔层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而流线模拟方法能提供水平井开采中的生产动态特征。将解析方法和流线模拟方法结合起来,通过流线模拟方法验证了水平井临界产量公式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重点模拟了大于临界产量生产下的水平井开发动态特征,深入讨论半渗透隔层对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的影响。研究表明,底水绕开隔层上升,流线呈现明显的"幕帘",延缓了油井见水的时间。隔层渗透率、宽度、厚度、位置会影响临界产量,进而影响底水脊进的速度和油藏开发效果。其中,隔层的渗透率越小、宽度和厚度越大、距水平井段越近,水平井临界产量越高。针对研究区的模拟表明,隔层渗透率比(RK=K1/K)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影响最大,隔层宽度b和垂直位置c影响次之,隔层厚度d影响可以忽略。研究区中,当RK小于0.5、b大于200 m和c大于8.5 m以后,隔层对底水油藏的阻挡作用明显,但继续改善三者中任意一个参数,对提高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意义不大。
36-41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蒸汽腔前缘传热模型研究

摘要: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是开发稠油油藏的一种有效手段,蒸汽腔前缘的传热是决定SAGD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虽然SAGD的传热模型很多,但是基本没有对热对流的存在形式与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充分考虑了热传导和不同的热对流作用,建立并求解了不同的SAGD传热模型。选取实际的油藏区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传热作用对蒸汽腔前缘温度分布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水的相对渗透率对热对流的影响。结果表明:SAGD过程中热传导与热对流同时存在,蒸汽腔附近热对流是主要的传热方式,水的相对渗透率越大,热对流作用越明显。
42-47

稠油油藏注聚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摘要:针对渤海典型稠油油藏的非均质特征,建立内置微电极二维纵向非均质物理模型。通过含油饱和度测量技术进行了稠油油藏注聚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研究,考察了油藏纵向非均质性、注入速度、注入黏度对聚驱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采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纵向非均质稠油油藏,随着渗透率级差增加,注聚效果变差,剩余油主要富集在中、低渗透层。提高注入速度等同提高了注采压差。当压力梯度大于中、低渗透层启动压力梯度以后,才能动用中、低渗透层油。为了增加中、低渗透油层的动用程度,可以考虑适当缩小井距或者通过封堵高渗层,提高中、低渗层注采压差。对于非均质严重的稠油油藏,考虑到油层的实际条件,单纯靠增加体系黏度不能满足流度控制需要,必须通过调、堵等措施才能达到流度控制的目的。
48-54

端羟基聚丁二烯与不同固化剂反应的实验与分子模拟

摘要:通过微观层面和宏观实验两种方法分别对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和不同固化剂反应的情况进行研究。使用福井函数中Hirshfeld charge电荷分布反映了官能团羟基(—OH)和异氰酸酯基团(—NCO)的电荷变化情况。N==C键长的计算揭示了反应过程中异氰酸酯基团(—NCO)上N==C键长成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现象;且通过搜索过渡态得到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2位和4位异氰酸酯基团、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链上和环上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活化能分别为123.60 kJ·mol^-1、157.82 kJ·mol^-1和133.09 kJ·mol^-1、223.30 kJ·mol^-1和167.62 kJ·mol^-1。此外,通过黏度测试方法得出HTPB-TDI、HTPB-IPDI和HTPB-MDI三种体系的黏度变化规律,从宏观层面上得出各体系反应快慢程度与模拟相同的结果,即HTPB-MDI〉HTPB-TDI〉HTPB-IPDI。
55-59

F-T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循环波动分析

摘要:通过在四缸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的甲醇能量替代比分别为5%、10%、15%的甲醇均质混合气F-T柴油引燃燃烧试验,与0#柴油的传统燃烧对比,研究了的发动机转速、负荷、甲醇替代比对预混合引燃燃烧的循环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的增加对发动机输出动力的波动影响较小,但对预混合引燃具体燃烧过程的循环波动影响较大,瞬时放热率峰值波动率高达25%;中等负荷下,预混合引燃的循环波动较小,但在起动、怠速等小负荷工况时发动机的循环波动率较大,其中放热率峰值的循环波动率达到30%,且在大、小负荷时燃烧始点的循环波动均大于10%;甲醇替代比低时,预混合引燃燃烧模式的循环波动稍大,但当甲醇替代比增加到一定比例后循环波动率逐渐降低到与0#柴油相当的水平,甚至更低。
60-65

新变异DNA遗传人工鱼群优化DNA序列的多模算法

摘要:为了提高多模信号的均衡效果,提出一种新变异DNA遗传人工鱼群优化DNA序列的频域加权多模算法(nmDNAGAFS-DNA-FWMMA)。该算法利用新型变异DNA遗传人工鱼群算法收敛速度快和全局搜索能力强的优点,通过DNA约束模型和代价函数来寻找最优DNA序列,将该序列解码后作为频域加权多模算法(FWMMA)初始最优权向量,以提高收敛速度并减小剩余均方误差。仿真结果表明,nmDNAG-AFS-DNA-FWMMA的收敛速度快、均方误差小。
66-71

一种适用于楼宇集中净化物联网系统的无线传输方案

摘要:在大量测试实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电磁波在楼内公共烟道的传输问题,分析公共烟道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影响电磁波传输损耗的因素。提出一种适用于楼宇集中净化物联网系统的基于SX1278的无线传输方案。该方案采用直接序列扩频调制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采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作为重传机制来解决节点信号冲突碰撞问题。通过在基站端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来保证计数的同步性和实时性。集成测试和实地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很好地解决了烟道内无线信号的稳定传输问题,且丢包率和误码率较低,系统可靠性好。
72-77

基于有向图模型的多模态新闻图像检索研究

摘要:不同模态特征描述网络新闻数据各具优势。为充分利用不同模态特征的优点,提高网络新闻图像检索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向图理论模型的多模态特征融合检索方法。首先对新闻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升新闻图像兴趣点对比度,之后对新闻文本提取关键词,然后对新闻图像进行场景辨别,结合图像人物特征,将文本、场景、人物特征依据有向图理论模型进行融合,形成基于有向图理论模型的多模态融合检索。在10万条新闻数据上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检索准确率达到了69%,查全率达到70%,效果提升了5%。
78-84

改性石墨烯/聚氨酯复合乳液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摘要:通过逐步聚合反应将改性氧化石墨烯(DIGN)接枝到水性聚氨酯(WPU)链段中,制备得到DIGN/WPU纳米复合乳液。通过IR、AFM、SEM对氧化石墨烯(GO)、DIGN、WPU及DIGN/WPU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DIGN用量对乳液粒径,流变性能及其胶膜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IGN的引入使得乳液具有了假塑性流体特性,并随DIGN含量的增加,乳液黏度,粒径及分布指数增大,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明显改善;当w(DIGN)=1wt%时,拉伸强度增加80.33%,杨氏模量提高192.11%,断裂伸长率下降了42.74%。
85-91

哥特式建筑风格与现代网壳结构设计的融合——角锥折板网壳参数化设计及形状优化

摘要:借鉴哥特式建筑风格和角锥折板网壳特点,采用APDL(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参数化设计语言,研制了五种不同网格类型的角锥折板网壳参数化设计宏程序,实现了给定跨度S、矢高F、环向对称区域份数Kn和径向节点圈数Nx等参数下,五种类型角锥折板网壳参数化设计。对五种网壳进行了受力性能分析,探究了网壳结构最不利位移、最不利应力随矢高变化规律:并以结构耗钢量为目标函数,以Kn、Nx为设计变量进行了形状优化。建模实例表明该参数化设计宏程序方便、快捷,形状优化设计给出了在跨度、矢高不变时结构耗钢量随网格数变化规律及耗钢量最小的最优网格数。
92-99

基于透明土材料的扩底楔形桩中性点位置测定模型试验与分析

摘要:扩底楔形桩由于其桩身截面倒楔形结构,可以有效降低负摩阻力对基桩的影响;但是倒楔形面和扩大头的存在对中性点位置的影响却尚不清楚。为了分析扩底楔形桩中纵向截面形式(倒楔形面和扩大头)变化对基桩中性点位置的影响规律;基于透明土材料和数字图像处理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采用非插入式测试方法开展地面堆载作用下扩底楔形桩的中性点位置测定模型试验,测得不同地面堆载等级作用下桩体沉降与桩周土体沉降等变化规律,探讨桩-土相对位移和中性点位置随地面荷载等级的变化规律;同时进行了负摩阻力作用下等截面桩中性点位置测定透明土模型试验作为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透明土材料来研究扩底楔形桩中性点位置的试验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所研究试验条件下,由于倒楔形面和扩大头的存在,扩底楔形桩的中性点位置明显较常规等截面桩低。
100-105

上游大通径流量对长江盐水入侵影响研究

摘要:建立二维盐度数值模型,计算区域包括大通至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设计高分辨率网格,数值模拟和分析在不同大通流量等级下长江口盐水入侵形势,计算出中小潮期间长江口重要水库取水口处盐度均值为0.5‰时对应的临界大通流量。利用模型分析长江口盐度场对上游大通流量的敏感性。本文对临界大通流量的计算研究有助于提高预报长江口盐水入侵模型精度,为长江口水库避咸蓄淡提供参考;盐水入侵对流量的敏感性研究可以为改善盐水入侵情况提供技术指导。
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