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社
分享到: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天然气工业、研究简报_建筑科学、研究简报_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研究简报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 国际刊号:1671-1815
  • 国内刊号:11-4688/T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34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70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论文

连续区间广义power多重集结算子及在群决策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不确定区间信息的集成问题,提出了连续区间广义power多重平均(C-GPMA)算子和连续区间广义power有序加权多重平均(C-GPOWMA)算子,研究了这些算子的性质,并讨论C-GPMA算子和C-GPOWMA算子的算子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属性权重未知且属性值以不确定区间数形式给出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最后,通过算例说明此方法在不确定多属性群决策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1-9

长焰煤贫氧燃烧放热特性参数实验研究

摘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测试了煤田火区和什托洛盖长焰煤在贫氧、不同氧浓度气氛下的氧化燃烧放热过程;并对热流曲线进行了分峰、积分处理;分析了长焰煤氧化燃烧的放热历程;研究了放热特性参数在贫氧不同氧浓度气氛下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氧气浓度对煤火空间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长焰煤燃烧放热过程主体分为以煤氧化学吸附和挥发分燃烧放热为主的放热阶段A,和以煤焦及半焦高温燃烧放热为主的放热阶段B。在贫氧条件下,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阶段A和阶段B的峰值温度T_a和T_b逐渐升高,阶段A的放热量先增大后减小,并在16%时达到最大;阶段B的放热量逐渐减小。研究确定了16%氧气浓度为煤火空间演化的关键氧气浓度。
10-12

氯苯和邻二氯苯及其混合物作为溶剂对P3HT/PCBM异质结活性层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

摘要:活性层的表面形态对有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至关重要。在实验过程中,为了能够获得较佳的表面形态和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需要将活性层材料均匀的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分别试验了以氯苯(CB)、邻二氯苯(O-DCB)及这两种溶剂按照1∶3的体积比例混溶物作为溶剂来进行旋涂制作薄膜太阳能电池。通过对比这三种不同溶剂所制成的电池的活性层的表面形态、吸收曲线,以及伏安曲线发现,氯苯和二氯苯互溶物组的产物性能明显优于单纯的氯苯组和邻二氯苯组。分析认为,在混溶物组两种溶剂的存在,使得P3HT和PCBM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相分离从而提高了激子的分离效率致使产生更多的载流子,因而会产生明显的光电转换效率。
13-16

浙江省近海QuickSCAT风场资料同化模拟风速效果垂直变化

摘要:为了提高风速模拟预报的准确性,利用中尺度区域模式(weather and research forecasting model,WRF),同化QuickSCAT风场资料,模拟浙江省近海风场。与实测值对比后发现同化后模拟效果得到提升,特别是在四、七月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300~2 000 m不同高度同化模拟与未同化模拟结果对比中发现,1、4、7月份大部分区域同化模拟风速小于未同化风速,有利于提高模拟效果;同化后对初始场的优化会被模式约束向上传递,优化更高高度的模拟结果,但这种传递有其极限,效果随高度增加逐渐稳定甚至减小。而10月份由于台风和南退副高的影响,同化模拟风速大于未同化模拟,大部区域两者间的差异会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17-23

基于模型数据的噪声能量对叠加、偏移结果的影响分析

摘要:地震资料中不可避免地存有噪声,噪信比(噪声能量与信号能量之比)可能对地震成像造成致命的影响。根据自行设计模型,采用正演方法生成138炮记录,在这些单炮上分别加上不同能量的随机噪声和相干噪声,并应用模型速度进行NMO校正、叠加或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不同能量的随机噪声对叠加结果的影响分析,同能量随机噪声和相干噪声对叠加结果的影响分析,同随机噪声能量对叠加和偏移影响分析及同能量随机噪声、相干噪声对叠前深度偏移结果分析。这种分析建立在信噪比已知、速度已知、叠加及偏移算法已知的背景下,因而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最后,根据这些实验分析,得出各种不同噪信比的噪声对叠加、叠前偏移的影响进行给出定量结论,以期对地震资料处理中去噪技术的应用提供帮助。
24-35

厚包气带中渗井建井工艺研究及回灌试验——以滹沱河冲洪积扇藁城段渗井为例

摘要:渗井作为一种重要的地下水人工回灌方式,在厚包气带地区有着重要的应用优势,但井内无水,如何解决建井过程中泥浆堵塞及冲洗问题是其推广应用的瓶颈。以滹沱河冲洪积扇藁城段实施的渗井为例,从钻进工艺、泥浆、砾料和滤水管的选择,洗井工艺,堵塞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究。通过开展回灌试验表明,洗井效果良好,植物胶在地层内随时间延长逐步降解,渗井回灌能力也逐步增大,最大可达到50 m~3/h。渗井的成功建设丰富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与方法。
36-41

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纯化与体外活性评价

摘要: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可有效促进血管新生和增加血管通透性,在伤口愈合方面有重要医疗价值。建立获取高纯度、高活性的优质重组VEGF165蛋白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带有6组氨酸标签的二硫键形成蛋白A(Dsb A)的E.coli表达系统实现了Dsb A-VEGF165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诱导过程中添加5%(v/v)的乙醇可显著提高工程菌中可溶性融合蛋白表达水平。融合蛋白通过Ni亲和层析粗纯,并经牛肠激酶酶切去除标签蛋白。随后利用肝素亲和层析精纯获得重组人VEGF165蛋白。非还原及还原SDS-PAGE电泳检测到分子量为约40 k Da的同源二聚体蛋白,促HUVEC细胞增殖实验显示重组蛋白具有较优的活性,EC50为13 ng/m L。研究实现了Dsb A-VEGF165的在E.coli中可溶性表达,建立了经济、高效的纯化方法,获得了高质量、高活性的重组人VEGF165蛋白。
42-46

不同高压脉冲电场条件对小球藻破壁的影响研究

摘要: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对影响小球藻破壁的4个因素(处理时间、脉冲场强、脉冲频率和脉冲宽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项式回归,建立了拟合度良好的模型(模型显著,失拟项不显著,R~2=0.980 3,R~2_(adj)=0.957 3),发现处理时间和脉冲场强对小球藻破壁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P〈0.000 1),其他两个因素影响不显著(P〉0.05)。模型预测的最高破壁率和试验验证的值分别为72.51%和71.97%±1.65%,对应的条件为处理时间68.96 min、脉冲场强15k V/cm、脉冲频率1 500 Hz、脉冲宽度6μs。固定处理时间为60 min、脉冲频率为1 500 Hz、脉冲宽度为6μs,求解破壁率为100%时的脉冲场强,为18.45 k V/cm,可作进一步研究参考。
47-52

CNT-Sn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甲醛气敏性的研究

摘要:甲醛作为室内装潢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采用旁热式气敏元件的制备工艺,利用功能化后的碳纳米管对二氧化锡进行不同比例的掺杂,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气敏材料进行表征;并在甲醛气氛中与二氧化锡气体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了掺杂浓度,工作温度及气体浓度对传感器灵敏度和响应恢复时间的影响,对其气敏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引入提高了二氧化锡传感器对甲醛气体的灵敏度缩短了其响应恢复时间;并且对低浓度的甲醛气体也有较好的响应。
53-57

纳米石墨颗粒与SDS复配对CO_2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的影响

摘要:为得到有效降低气体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的工艺方法,在277.15 K、不同压力(2.5~6.5 MPa)条件下,利用釜式水合物实验装置,开展了0.5%纳米石墨颗粒与表面活性剂SDS复配对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压力的升高,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呈现降低趋势,平均降幅达5.8 min/MPa。277.15 K、4.5 MPa时,纳米石墨颗粒与SDS的引入使得体系较纯水体系中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期均呈不同程度的缩短趋势,降幅达20%左右。而二者复配体系的诱导时间较纯水体系显著缩短,如0.5%纳米石墨与0.03%SDS复配体系与相同条件下的纯水体系相比降幅高达61.8%。纳米石墨颗粒与SDS的复配有效加快了水合物成核速率,显著缩短了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且其在对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上的作用效果较对应浓度的单一添加剂体系更好,二者复配型水合物生成促进剂的开发是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58-62

辽河坳陷古近系页岩油气测井识别

摘要:辽河坳陷古近系广泛发育泥页岩层,是页岩油气勘探的热点层系,利用测井技术识别该地区页岩油气经济有效。研究了古近系泥页岩段测井响应特征,并对页岩储层测井响应机理进行剖析,认为有机质增多声波时差(AC)增大,烃类增多电阻率(Rt)变大。在ΔlgR方法基础上,将Rt和AC曲线反向叠合,依据叠合曲线的幅度差指示有机质和烃类的异常响应,进而定性地识别页岩油气。将页岩油气有效层的Rt与AC曲线的幅度差形态分成三类统计地质特征,发现各类形态具有一定的地质特征规律,可根据形态分类半定量地对页岩油气有利性进行评价。该页岩油气测井识别方法快捷有效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63-67

基于地层流变通式的套管载荷研究

摘要:我国流变性地层套管损坏严重,准确了解流变地层套管外载及其影响因素对套管强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地层流变通式,采用拉氏变换法对均匀地应力下流变地层位移方程进行了求解,建立了流变地层套管外载荷计算的新方法,分析了不同元件组成的流变模型对套管初始及最终载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层为三个或三个以下元件组成的流变模型时,套管初始载荷为流变模型中不与黏性元件或塑性元件直接并联的弹性元件所产生的套管载荷,最终载荷等于模型中所有弹性元件共同作用产生的载荷。研究成果对流变地层套管设计、延长套管使用寿命及降低套损发生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68-71

纳米颗粒防止储层颗粒运移室内评价及机理分析

摘要:塔里木油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储层速敏较强,速敏造成渗透率降低,进而引发该地区油井产量严重下降。区别于常规的防膨、防颗粒运移措施,提出了应用纳米颗粒技术解决该问题。用人造岩心评价了不同纳米流体浓度对于不同驱替速率下纳米流体防止颗粒运移的效果,并通过天然岩心验证了该结果,同时从理论上计算了由于纳米流体的注入孔道内储层颗粒受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在浓度为0.15%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防止颗粒运移的效果。
72-76

川东北巴中地区须四段裂缝特征及有效性分析

摘要:巴中地区须四段储层属于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是改善储层物性和促进天然气富集的重要因素,开展裂缝方面的地质研究十分必要。基于钻录井、岩心、成像测井,测试等资料,对该区须四段裂缝特征及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取得了以下两点认识:1研究区须四段裂缝以构造缝为主,优势走向为NWW-SEE向(285°±15°),具有高陡倾角,充填程度较低。裂缝发育宽度较小,井上所识别的裂缝平均线密度较低,可能与高陡倾角裂缝的钻遇率低有关。裂缝的纵向分布不均匀,须四段上部裂缝发育程度高于下部,且局部存在裂缝发育密集段;2NWW-SEE向(285°±15°)且倾角大于45°的裂缝张开程度大,充填程度低,有效性好,对储层产量的提高有积极贡献,可作为研究区须四段重要的勘探目标。
77-82

油页岩气体热载体干馏炉内布气均匀性的冷态试验

摘要:为研发新型油页岩气体热载体干馏炉布气方式,自主设计并搭建了干馏炉的干馏段的冷态试验台。对不同料层厚度和不同布气方式下的炉内速度分布和料层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炉内流速分布情况为中心流速最小,边壁处流速最大;且中心向边壁流速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与进气管方向相同的布气管周边的速度最大,其次是四周与进气方向垂直和成45°夹角的布气管,与进气管方向相反的布气管周边速度最小;满料时四层布气比两层布气时速度分布更加均匀。炉内中心处料层阻力最小,边壁处阻力最大;且沿半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布气管顺序排列比交叉排列时炉内料层阻力大。
83-88

基于DOST能量相对熵的配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摘要:针对小电流接地故障中,不同类型配电线路故障特征频带能量分布不一致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离散正交S变换与能量相对熵的故障选线方法。首先提取各线路故障后首半个工频周波的暂态零序电流,利用离散正交S变换计算暂态零序电流各频带的变换系数及各频带暂态能量,结合能量相对熵对两个波形细微区别的识别能力,分别获取各线路在不同频带的能量相对熵,并综合得到每条线路的综合能量相对熵,据此熵值大小进行故障选线。Matlab仿真表明该方法不受接地电阻、故障初始角、故障距离等条件的影响,在间歇性电弧故障时仍然可准确实现线-缆混合线路单相接地故障选线。
89-93

一种基于C-DGS的紧凑型三通带滤波器

摘要:利用矩形微带谐振腔与C型缺陷地共同形成高效耦合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C型缺陷地(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C-DGS)的紧凑型三通带滤波器。采用HFSS对三通带滤波器进行仿真优化。通过调节介质基板的厚度可以获得不同工作频率的通带,改变C型缺陷槽的尺寸可以调整滤波器的工作特性。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实物加工,滤波器的尺寸为16 mm×12 mm×0.8 mm,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良好吻合。滤波器三个通带中心频率分别为0.1 GHz、6.2 GHz、10.9 GHz;通带内插入损耗分别为-0.5 d B、-0.8 d B、-2.8 d B。
94-97

一种新的CD-DCSK保密通信系统

摘要:针对差分混沌键控(DCSK)传输速率低及相关延时移位键控(CDSK)误码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CD-DCSK保密通信系统。该系统结合了DCSK和CDSK的特点,同时引入了符号函数实现了混沌序列比特能量恒定,系统传输速率达到DCSK的两倍。接收端采用两路相关解调技术,可以恢复出数据信息。给出系统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下的误码率公式,并与传统的DCSK系统和CDSK系统进行比较。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误码性能优于CDSK。理论仿真(theory)和蒙特卡洛(Monte Carlo)仿真相符合,系统具有较大潜在应用价值。
98-102